第386章 好景難長

黎元洪的想法肯定是好的,也很識大體,只是,他的這一作法,首先就讓擁他出山的直系很不高興。這就像徐世昌一樣,徐是安福國會所擁立的,他上臺後在用人上卻兼顧方方面面,於是便招致皖系和安福系的不滿,看來,黎是在重蹈徐世昌的覆轍。

傀儡總是傀儡,想要有所作爲談何容易。

我們說過,這一時期,應該是黎元洪覆位後最舒心的日子,但是,好景難長。

六月十五日,譚延闓表示不就內務總長;十六日,黃炎培表示不就教育總長。他們的電報都是打給顏惠慶的,眼中好像根本沒有黎元洪這個總統。

譚的電報說:“延闓從西南義師之後,不能悖護法政.府之主張,爲湖南人民之一,當服從聯省自治之主義。”

黎所殷望的伍廷芳也很不給面子,六月二十日發出通電,認爲黎的復職沒有根據,不敢苟同,說自己“行將息影家園,再研靈學”。

李烈鈞則參加了一個聯名的電報,這個電報上公開罵黎叛國,罵黎元洪和舊國會都是直系的傀儡。

一片好心和好意,差不多是處處碰壁,搞得黎元洪簡直不知如何是好。

更傷腦筋的,是顏惠慶也不肯長期署理國務總理,吳佩孚則表示不就陸軍總長。

黎對吳說,如果不能長期在北京,亦可遙領,不必堅辭。

這吳秀才卻一本正經,擺起面孔說怎可“尸位素餐”。

這一來,黎元洪所寄以厚望的內閣,不僅沒能促進全國統一,而且自身變得殘破不全,七拼八湊。

至於作爲黎元洪大政方針廢督裁兵,則更是舉步艱難。

首先實行廢督的,是江西,江西督軍陳光遠於六月十日自動宣佈解除督軍職務。陳光遠何以如此積極?因爲這時廣東的北伐軍長驅直入江西,陳無法立足,正好借廢督下臺。

這督軍其實不是被廢的,是被滅的。

陳自動解除督軍職務後,曹錕馬上保薦“援贛總司令”蔡成勳繼任江西督軍。

黎元洪打電報給吳佩孚,希望廢督從江西開始,所有贛軍可以歸蔡成勳節制指揮。

吳佩孚對此無意見。

六月十五日,黎政.府的第一次國務會議開會,黎以旁聽資格列席。

在會中建議批准陳光遠辭職,派蔡成勳節制江西各軍,嗣後督軍如果辭職或出缺,一概不許簡派。

黎的建議獲得通過,當天就發佈了準陳光遠辭職和派蔡成勳節制江西各軍的命令。

十七日又補下了廢除江西督軍的命令。

第二個實行廢督的,是浙江。

浙江的盧永祥,對北京是半獨立狀態,六月十五日,他邀集浙江省議會及各團體舉行聯席會議,宣佈廢除督軍。但又聲明,本人並不服從北京政.府,廢督後仍以第十師師長名義維持全省治安。

接下來浙軍第二師師長張載揚發言,認爲師長與師長之間必須有一個聯繫機構,希望大家作一個決定。

於是盧永祥宣稱請各團體在兩天內商定善後辦法,本人一定服從。

第二天浙江各團體通過了“浙江軍務善後辦法大綱”,這個大綱規定設立善後督辦一人,仍推盧永祥擔任。

同一天浙軍第二師師長張載揚,北洋軍第四師師長陳樂山,浙軍第一師師長潘國綱聯名推舉盧永祥爲浙江軍務善後督辦,浙江各團體通電贊成。

二十日盧宣佈接受新職,並公佈“善後綱要”七條。

這一廢督措施並不是擁護黎元洪,卻是對北京政.府的變相獨立,因爲善後綱要的要點爲:“自廢督後,浙江境內不受任何方面干犯,以防督軍制之恢復,並變相督軍制之發生。如其假借名義侵入本省,當本諸民意,力圖抵抗。自廢督之日起,在合法政.府成立前,浙江一切維持原狀。”

這無疑是變相的獨立,如果北京政.府敢於變更浙江現狀,浙江就要武力對抗。

這一措施引起了直系極大的忿怒,準備向浙江和上海用兵,以剷除皖系的殘餘勢力。曹錕、吳佩孚電請北京政.府裁撤淞滬護軍使,改設上海鎮守使,歸江蘇督軍節制。

新任海軍總司令杜錫珪準備裝載蘇軍六千人在上海登陸,何豐林在上海頒佈了戒嚴命令,戰事一觸即發。

黎元洪堅決不同意用兵,曹、吳也不敢太肆意妄爲,隨後授意齊燮元和杜錫珪向盧永祥、何豐林解釋誤會,江浙之間的大戰才告避免。

第三個表示贊成廢督的是奉系領袖張作霖,他承認黎元洪爲事實上的總統,並且寫信給黎贊成廢督裁兵。

事實上東三省已經沒有督軍了,因爲奉系戰敗退回關外時,張就改用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的名義行使東三省的統治權,孫烈臣和吳俊升則用“保安副司令”的名義行使吉林和黑龍江的統治權。

奉直停戰協定成立後,黎本打算叫張作霖用“鎮威上將軍”名義辦理東三省軍務善後事宜,這也就是變相的東三省巡閱使。

如果由北京來發布了這道命令,就在形式上使東三省仍成爲北京政.府的管轄區。

而這樣一來,廢督的省區又增加了三個,不論本質如何,但至少表面上好看。

但是,此舉由於過不了吳佩孚這一關,這一道命令也就沒能發出。

由於全面廢督問題有困難,黎又打算下一道先行裁兵的命令。

消息走得還真快,命令剛起草完,曹錕打來一個電報,認爲督可廢,而兵不可裁。理由是北伐軍深入江西,奉軍仍圖再舉,各省土匪橫行,裁兵必須推遲進行。曹錕這通電報到了北京,裁兵命令便留中不發了。

這樣一來,黎元洪的廢督裁兵,變成了督不能廢,兵不能裁。

後來,黎終於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對於兼任省長的督軍,裁去督軍,存留省長,就用省長名義辦理一省的軍務善後,對於不兼省長的督軍,改派爲督理軍務善後事宜。

黎打電報給山西督軍閻錫山,勸他辭去督軍名義專任山西省長。又召見新疆駐京代表,叫他勸楊增新辭去新疆督軍。打算派馮玉祥爲蘇豫皖剿匪總司令而將河南督軍一職裁撤。

山西的閻錫山和新疆的楊增新,很明顯根本沒把黎元洪當回事,連答覆都懶得答覆。而江蘇的齊燮元則反對黎把江蘇劃入蘇豫皖剿匪區域,於是,黎的這三個打算也都無法實現。

從六月十八日到七月月二十四日,黎下令任命高凌霨爲直隸省長,張紹曾爲陝西省長,張其鍠爲廣西省長,王永江爲奉天省長,湯薌銘爲湖北省長,王瑚爲山東省長,韓國鈞爲江蘇省長。

原任直隸省長曹銳是曹錕的兄弟,高凌霨怎敢取而代之,黎隨後改派王承斌。

除了王承斌和韓國鈞外,其他五位黎任命的省長都沒能到任。

黎元洪所派的湖北省長湯薌銘,曾經做過湖南督軍。當時曹錕還只是第三師師長,駐防嶽州,吳佩孚則在曹下面擔任副官長。

曹曾派吳到長沙去和湯薌銘有所接洽,湯對吳極爲賞識,向曹要求要留用吳,因此使曹對吳刮目相看。湯可以說得上是最早發現吳的伯樂,也可以說湯對吳是有舊恩的。

黎叫湯到保定和洛陽去見曹、吳,聯絡一下感情,不料湯到保定見到了曹後,曹的態度非常冷淡,推說湖北不是他的管轄區,叫他先去問吳佩孚。

湯到了洛陽,吳竟拒而不見。

與此同時,曹、吳卻都有電報給黎,推薦蕭耀南兼任湖北省長。

黎看到這個電報火了:“湖北是我的家鄉,別的地方我可以不管,我的家鄉,我一定要管!”

便叫湯薌銘直接去湖北接事。

七月二十九日,湯薌銘到漢口時,蕭耀南指使“拒湯派”橫臥在京漢路的軌道上,阻止湯所搭的火車通行。

湯只好在劉家廟下車,改乘軍艦在漢口特區登陸。可是江岸上不少的“迎湯派”,竟被軍警橫施毆辱,受重傷者有四五十人。

蕭耀南派副官鄒海清到軍艦上見湯薌銘,勸湯不要登陸,以免引起騷亂。

湯不聽勸阻,登陸後親自到武昌去見蕭。蕭不但拒而不見,反而在軍署內召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舉行所謂湖北各公團聯席會議。當場推舉蕭自己兼任省長,而蕭也就馬上宣佈就職。

湯薌銘被搞得灰頭土臉,把這些情況報告了黎,請求辭職。

黎回答說:“這不是你幹不幹省長的問題,而是我幹不幹總統的問題。”

蕭耀南是吳佩孚所提拔的,因此黎元洪希望這位捧他復任總統的吳大帥能出面替他撐腰。可是吳卻不聲不響,裝着沒有這回事一樣。

黎元洪現在的日子並不比剛下臺的徐世昌好過,總統一點權也沒有,隨時要看實權者們的臉色,隨時要碰各地大佬們的釘子。黎有時候和身邊人自我解嘲,說自己這個總統實在不如一個有實際權力的警察。

七八月間,黎元洪先後下令把許多在職督軍、師長加冠了“將軍”的頭銜。這是他想的新辦法,爲督軍們下臺後保留將軍尊號預留地位。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辦法,因爲袁世凱早就採用了。袁就是想用這個方法廢督,袁都行不通,黎又如何行得通。

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49章 君主立憲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34章 自保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81章 戰漢陽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4章 當官真好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479章 新人物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6章 禍從口出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162章 國恥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8章 開灤礦權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68章 武昌起義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30章 朋友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62章 垂釣洹上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28章 下重藥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235章 立法第35章 多事之秋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97章 中山先生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345章 張毒菌第294章 曹錕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390章 內幕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12章 兵變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
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49章 君主立憲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34章 自保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81章 戰漢陽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4章 當官真好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479章 新人物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6章 禍從口出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162章 國恥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8章 開灤礦權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68章 武昌起義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30章 朋友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62章 垂釣洹上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28章 下重藥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235章 立法第35章 多事之秋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97章 中山先生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345章 張毒菌第294章 曹錕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390章 內幕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12章 兵變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