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上書

開學的喧譁很快過去,黃埔軍校正式開課,校長蔣介石把家搬到長州炮臺,全力投入黃埔軍校的工作中。要說蔣介石對黃埔軍校還真沒得說,在莊繼華看來此時的蔣介石與後世的歷史書中的形象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每天清晨,蔣介石必是第一個出現在艹場的人,經常給學生講話,強調軍人作風、宣講革命道理、軍隊等級觀念、犧牲奉獻精神,言必稱蘇俄,被新聞界稱爲紅色將軍,對任何違紀都決不留情,甚至顧祝同、劉峙幾個教官有次早晨沒出艹,被他從被窩中抓出來,當作全校師生的面進行嚴厲的訓斥和懲罰,威信在同學們中不是一般的高,如果不是瞭解歷史,莊繼華都不由得要崇拜他了。

莊繼華不知道,他一直都在蔣介石眼中,鄧演達對莊繼華的“照顧”蔣介石也知道。

自開學後,蔣介石更頻繁的找學生到校長辦公室單獨談話,但還沒找過莊繼華,因爲他想晾晾莊繼華。還有一個原因,他拿不準莊繼華,根據他的觀察,莊繼華很少介入關於兩黨的事務,甚至話題都不願談及,他不象蔣先雲那樣淵博善辯、處事沉穩,也不象李之龍那樣慷慨激昂,更不是賀衷寒那樣文筆如花,卻在同學中的人氣高於三人,兩黨的同學都願意與他交往,甚至在受過幾次處罰後還差點當選軍校特別區執委,這讓他很納悶,於是他想在最近見見莊繼華,與他談談,畢竟還是他推薦的人,更重要的是這是個人才。

想起這個特別區執委蔣介石就生氣,黃埔是國民黨創辦的軍官學校,是爲國民黨培養軍事人才的,執委中卻有四個[***]員,只有自己是國民黨員,按照組織原則,凡是執委會不同意的決定就不能生效,雖然只是黨務,長此以往,國民黨的軍官學校不就變成[***]的軍官學校了。想到這裡他不由暗自埋怨孫中山爲何要同意[***]員加入國民黨,[***]明明是在借國民黨的力量發展自己的組織,先生卻看不到,還天真的替他們辯解,也不想想當年陳炯明不也是這樣口腹蜜劍,革命這麼多年還是這樣輕信。

埋怨完孫中山又埋怨戴季陶,這麼多年老朋友,也不肯幫我,說走就走,一點面子都不給,早知如此當年你與美智子的事就不幫你,讓你家河東獅吼,本來我當校長,你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主持黨務天經地義,你這一跑,兄弟我成了孤家寡人,自己又位卑言輕,先生雖然將軍校交給自己,卻不準自己插手黨務,難道就這樣看着本黨被[***]逐漸吞噬,不行不能這樣,這批學生中人才衆多,網絡到門下就是自己未來的資本。執委會又怎樣,我蔣某人要做事還需要你們同意嗎。

莊繼華現在是黨員了,入黨很簡單,沒有儀式填張表就行,具體是上課前放張表在你桌上,不,是兩張表,一張是自願申請加入國民黨,一張是自願申請加入[***]。他拿着兩張表左右看看,心裡苦笑,看來必須找一個組織了,臉上卻是一種思考的樣子,有點像那個著名的雕像。李之龍動員他填[***]的表,賀衷寒勸他加入國民黨,把另一張表扔掉。他當然不敢填[***]的表,這個主意早打定了,雖然他是在美國長大的,但黨史上什麼反*、肅反、整風、反右、*這些著名事件還是知道的,他不敢保證自己加入後能不能躲過這麼多運動,他不敢冒險,如果輸了,代價他付不起,因爲代價就是腦袋。

所以他最後以只加入一個政黨爲理由選擇了國民黨,依據是自己是追隨中山先生才考入黃埔的,既然追隨中山先生那麼加入國民黨是必然的選擇。讓他很懷疑是徐向前元帥的徐象謙同學也沒有選擇[***],看到這個他立刻把這個人與徐帥的一切聯想扔進大海。看着李之龍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他有些心虛,不敢說一句話,他的這個舉動卻讓蔣先雲以爲他只是認同三明煮義,因此大度地表示沒有什麼,我們還是好朋友,隨後送給他一本《[***]宣言》、一本《國家與革命》,拿着這兩本書,他不由苦笑。

七月廣州已經很熱,黃埔島上海風陣陣,晚上還是很涼爽,莊繼華也逐漸習慣這沒有空調的曰子,晚上喜歡在夜色下散步,一方面享受夜裡的寂靜,另一方面也是躲避宿舍裡的話題,那些話題在他看來這是比較危險的。

月光下他看見有兩個人在哪裡交談,認出是蔣先雲和三隊的宣俠父。和他一樣宣俠父也是一海歸,是從曰本歸來的,他們還同是浙江老鄉,他也很佩服宣俠父能毅然從軍,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海歸與後世的海歸不一樣,後世海歸如過江之鯽,燕京人有個笑話,街上掉個瓦片砸倒三人,兩海歸剩下一個準海歸(就是正準備去的)。當然象方鴻漸那樣的克萊登大學畢業的也有,但更多的是爲求學和爲國效力的目的,但回國後投身軍旅的卻很少,原因無他,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太少,他們無論是走實業路線還是進入地方政斧都能很容易地找到一份報酬很好的工作,選擇進入軍隊的很少。但莊繼華認爲宣俠父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員,因此見到宣俠父和蔣先雲在一起,他直覺認爲他們是在談他們黨內的事情,就打算繞開。

“繼華。”蔣先雲也看見他便招呼他過去,莊繼華走過去,蔣先雲就低聲說道:“劍魂想給校長上書,反對校長直接任命黨小組長,和黨小組長每週向他彙報的決定。”

莊繼華看看宣俠父,後者點頭示意,他沉默會問道:“爲什麼呢?”

“總理有言,以黨治國,以黨治軍,而不是相反,校長此舉將開軍人治黨之先河,違犯總理建軍之初衷,是錯誤的,所以我要上書反對。”宣俠父嚴肅的說。

莊繼華沒出聲,他也是被任命的黨小組長,他暗自稱讚宣俠父眼光敏銳,但他不認爲蔣介石只是簡單的插手黨務,他認爲這是蔣介石控制黃埔學生的計劃的一部分,同時這也是蔣介石爲防範[***]採取的措施。

“巫山,你的看法呢?”莊繼華還是沒有直接回答,他還在思考該如何措辭。

“劍魂說的有些道理,我以爲上書是可以的,但不要把問題說得那麼嚴重。”蔣先雲又補充道:“校長也是委員會執委,既然是執委就有權利管黨務,直接上書。”莊繼華想好措辭,便直截了當地說。

“我贊成劍魂的觀點,但反對上書。”

“爲什麼?”蔣先雲和宣俠父有些吃驚,既然贊成宣俠父的觀點,卻爲何反對上書。

“因爲上書不會有任何結果,很可能會帶來反面效果。”莊繼華又解釋道:“校長在各種場合反覆講服從和上下尊卑,黃埔軍校剛成立,他的權威還沒有完全樹立,此時上書發表反對意見,會被校長看成是對他的權威的挑戰,因此他不但不會收回成命,很可能還會對劍魂施加懲罰。”

蔣先雲宣俠父立刻明白莊繼華的話是有道理的,蔣介石在各種場合中反覆強調上下級觀念,甚至寫進了黃埔軍校的校規,因此莊繼華描述結果的很可能變成現實。宣俠父不甘心的說:“那麼就任校長破壞總理的建軍原則,廖政委也不干涉?”

“劍魂,我估計沒人會干涉,至少國民黨中不會有人干涉,甚至還會在暗地裡支持校長的做法。”莊繼華悄聲說道。

“爲什麼?”

“你們想想看看,執委會中有幾個[***]員,有幾個國民黨員就明白了。校長可以說此舉是爲了維護國民黨的權益,只要校長提出這條理由,國民黨內就不會管,甚至總理政委也會支持他。”

蔣先雲徹底明白了,同時也對莊繼華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他自認他自己就沒有注意到這些情況,什麼明煮呀權威呀這些都是表象,深層原因還是國共兩黨關係的問題。他立刻表示:“劍魂,繼華說得對,還是慎重些。”

宣俠父沉思片刻,毅然說道:“不,我還是要上書。我承認繼華說得有些道理,可那我就更應該上書,這關係到國共合作的原則問題,不能有絲毫讓步。巫山繼華謝謝你們。”說完轉身就走。

莊繼華與蔣先雲相對苦笑一下,蔣先雲想想後對莊繼華說道:“你看我們是不是也寫一寫,至少可以給劍魂以支持。”

莊繼華心說別拖我下水:“如果這樣的話這事就一點挽回的餘地都沒有了。你想想看,如果同時上書,造成羣起反對校長的局勢,恐怕我們都要被開除。如果我們不被處理,校長就有可能辭職。巫山,現在我們的問題如何把事情的結果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你就更不能寫,你們兩個都是[***]員,萬一被有心人利用,事情就演變成,[***]向國民黨發動進攻,企圖篡奪軍校領導權,再散佈點謠言,那真要影響兩黨關係了。”

莊繼華這話讓蔣先雲寒徹透骨,破壞兩黨關係這個罪名太大,一股冷汗順脊樑流下,看來他還是把問題想簡單了。這個莊繼華太不簡單,居然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看得如此遠,很多問題自己都沒想到,這再次讓他下決心把莊繼華髮展過來。

“巫山,你再去勸勸劍魂;如果實在要寫,最好只說明煮問題,其他的就不要談,而且一定要按照組織程序辦。”

“好,我這就去。”蔣先雲明白莊繼華是想把事情控制下來,對於這種事他當然贊成,畢竟宣俠父是黨內同志,自己去勸他責無旁貸,也是最好人選。

第二天宣俠父就把自己的報告上交給特別黨部,蔣介石看後勃然大怒,立刻召見宣俠父。

蔣先雲李之龍忐忑不安的看着宣俠父去校長辦公室,除了莊繼華之外也只有他們兩人知道宣俠父上書的事,兩人低聲談論事情的結果,蔣先雲其實已不報任何希望,他已經完全相信莊繼華的判斷,李之龍也知道莊繼華的判斷,蔣先雲已經告訴他了,但他還是抱一絲希望。兩個小時後,宣俠父回來了,蔣先雲和李之龍趕緊迎上去,李之龍姓急,劈頭就問:“怎麼樣,校長怎麼說?”

宣俠父笑笑道:“沒什麼。”

“你要急死我呀,快說。”李之龍抓住宣俠父的肩膀。

“真被繼華說中了,校長說這是有人指使,又說我年輕不懂事,讓我寫悔過書,否則開除。”

蔣先雲和李之龍聞言呆住了,他倆沒想到蔣介石反響這麼大,冷靜下來,蔣先雲忙讓李之龍去找莊繼華,自己拉宣俠父到海邊等待。

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九節 魅影(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四節 外交(七)第一節 湖議(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十節 餘波(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八節 九變(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三節 會戰(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三節 戰鼓(九)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九節 轉機(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七節 上書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五節 曙光(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一節 陰謀(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七)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一節 戰局(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一節 黨爭(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八節 轉折(八)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五節 雲集(四)第五節 兩全(一)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四節 酒會(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五節 反擊(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七節 閃電(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三節 重起(一)第一節 突破(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三節 調整(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一節 突破(三)第六節 和約(五)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十節 暗棋(一)第二節 初戰(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三節 狙擊(六)第二節 策劃(六)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八節 日薄(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六節 救亡(八)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八節 刺廖(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七節 生機(一)第八節 南線(三)第四節 戰鼓(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五節 反攻(八)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三節 重起(九)第七節 閃電(八)第九節 殤(九)第八節 刺廖(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二節 川軍(四)第八節 日薄(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
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九節 魅影(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四節 外交(七)第一節 湖議(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十節 餘波(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八節 九變(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三節 會戰(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三節 戰鼓(九)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九節 轉機(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七節 上書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五節 曙光(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一節 陰謀(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七)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一節 戰局(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一節 黨爭(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八節 轉折(八)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五節 雲集(四)第五節 兩全(一)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四節 酒會(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五節 反擊(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七節 閃電(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三節 重起(一)第一節 突破(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三節 調整(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一節 突破(三)第六節 和約(五)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十節 暗棋(一)第二節 初戰(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三節 狙擊(六)第二節 策劃(六)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八節 日薄(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六節 救亡(八)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八節 刺廖(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七節 生機(一)第八節 南線(三)第四節 戰鼓(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五節 反攻(八)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三節 重起(九)第七節 閃電(八)第九節 殤(九)第八節 刺廖(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二節 川軍(四)第八節 日薄(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