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

“再電武漢,委員長侍從室並轉信陽白長官指揮部,曰軍企圖已經十分明顯,東線我軍傷亡巨大,難以爲繼,現在撤退可以最大程度保存部隊。”

但武漢蔣介石卻始終保持沉默,白崇禧那裡的回覆卻很快到來,白崇禧依然堅持,調二十軍南下反攻,爲了增強莊繼華的信心,將七十四軍劃歸五戰區指揮,同時建議將七十四軍用於南線永城戰場。

龔楚將他擬定的撤退方案交給莊繼華過目,莊繼華看後思索會搖頭說:“這不行。”

按照這個計劃,李仙洲的九十二軍和于學忠的五十一軍將退往江蘇,樊鬆甫、劉汝明和廖耀湘向西與盧漢和鄧錫侯撤向豫東南,廖磊和李延年撤向湖北;東線張自忠和湯恩伯會同孫立人向豐縣,碭山撤退;北線孫連仲指揮所部撤向菏澤,由菏澤進入河南,孫桐煊和杜聿明經單縣撤向商丘,徐祖貽負責率領四十九集團軍和第一第七十八兩軍向河南撤退。

“這樣單純的撤退等於將廣闊的敵後讓給曰本人了,必須在敵後留下部分部隊。”莊繼華說着拿起筆在文件上勾畫:“九十二軍撤向江蘇不錯,廖磊的二十一集團軍必須留下不少於一個師在定遠附近的山區打游擊,第二軍李延年部向合肥撤退,二十一集團軍其餘各部撤進大別山。于學忠一個軍進入江蘇不夠,不能只看到蘇北,還要看到山東,山東有沂蒙山、泰山、膠東,如此廣闊的區域,不能就這樣留給別人。讓劉汝明也過去,將來這兩個師進入沂蒙山區。大別山戰略地位極爲重要,不能讓給別人,告訴廖磊要做長期堅守的打算,把它建成我們在敵後的堡壘。”

華北放棄後,GCD趁機佔領了華北敵後廣闊區域,蔣介石鑑於此,在這次大戰開始前就有命令,一旦不得不撤退,必須在敵後留下足夠的部隊,再不能像華北那樣,撤走就行。

“華北的情況證明,平原也是可以堅持的,微山湖、獨山湖,南陽湖也是打游擊的好地方,你是游擊戰專家,這一帶容納一個旅應該沒問題吧。”莊繼華用手在棗莊、濟寧,沛縣畫了一個大圈,把魯西的三個湖泊及其周邊地區全部包圍進去。

龔楚在心裡暗自苦笑,這個司令官真敢想啞,平原上的游擊戰兇險異常,國民黨與GCD最大的不同就在基層組織姓和政策上,GCD能在敵後生存下來,國民黨就不一定能行,但這個話不能說。

“不行。”莊繼華比較好說話,龔楚決定還是不要辜負專家的稱譽:“這個區域雖然大,但這個區域是交通要道,曰軍駐防兵力必然雄厚,遊擊空間並不大,很難建立穩固的根據地,頂破天可容納一個團。”

說完之後他有些緊張的看着莊繼華,莊繼華沉默會點點頭,承認龔楚的判斷不錯,可是派誰去呢?這裡恐怕比沂蒙山要艱難百倍,莊繼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你重新擬定個撤退方案,北線不用做多少改變,南線按照我剛纔說的進行修改,然後組織推演,看看有什麼問題。”

龔楚點頭答應轉身出去了。

蔣介石接到莊繼華的電報後,立刻把何應欽蔣百里和陳誠叫來商議,蔣百里和陳誠堅決支持莊繼華,認爲長期抗戰不在乎現在能否殲滅本間,我們已經沉重打擊了本間,打擊了羽田,打擊了西尾壽造,第二次津浦路會戰雖然沒能成建制殲滅曰軍,就殲敵數量而言已經不下於第一次津浦路會戰,現在撤退可以避免無謂冒險。

何應欽的態度有些模棱兩可,一會說可以撤退保全部隊,一會又猶豫,認爲本間殲滅在即,咬咬牙是可以辦到的。

林蔚猶豫片刻後決定支持莊繼華,不僅僅是因爲莊繼華輝煌的戰績,更多還是考慮莊繼華是前線指揮官,說出的話更有說服力。

得到三位主要軍事幕僚支持後,蔣介石下決心後撤,可沒想到,白崇禧居然堅決拒絕,他堅持認爲還可以打下去,從濮陽下來的曰軍已經被二十七均和二十二集團軍以及饒國華師阻截,薛嶽在黃河以北已經取得很大進展,曰軍三十六師團和十七師團已經被分割包圍在幾個孤立的小村莊,殲滅就在眼前。黃河以南,徐祖貽已經嚴重壓縮了本間的空間,我軍距離本間的核心陣地董口只剩下五里,新二十二師正在反攻宿縣,中島康健已經是疲兵,反攻可一舉而下,如此我軍即可重新掌控整個戰局。

白崇禧在電報中還指責莊繼華恃功而驕,拒不服從命令,二十軍依舊在向河南碭山撤退,七十四軍也沒有開向澮河前線,致使澮河前線危機四起,他甚至暗示莊繼華有可能故意放開澮河正面防線,讓後撤成爲既成事實。

看了白崇禧的電報後,蔣百里有些生氣了,他非常不滿的說:“白健生在信陽,莊繼華在徐州,誰更瞭解前線的實際情況?這是不言而喻的,作戰不是靠想象和猜測。委員長,我堅決要求下令撤退。”

蔣介石雖然同意蔣百里的看法,但他這次卻罕見的表現出明煮精神,依然堅持說服白崇禧而不是強制命令,他在電報中勸白崇禧注意東線危機,就算殲滅了本間,外圍還有五十萬曰軍,曰軍照樣可以進攻,如果我軍損失過大,不能阻止曰軍,曰軍有可能直接衝擊武漢,如此就得不償失了。

武漢和信陽電報往來,宿縣城下,吃了大虧的廖耀湘正怒氣衝衝的率部猛攻宿縣。

廖耀湘在天亮後不久趕到宿縣,七一六旅餘部會合,從未這樣吃虧的廖耀湘聽了姚松濤會報後怒不可遏,一面不管不顧的上報莊繼華要求嚴懲李品仙,一面迅速集結部隊開始進攻宿縣。

點燃了廖耀湘的怒火也就等於點燃了新二十二師的怒火,拳師分作三路向宿縣撲來,很快他們就在城西將吃了的虧找回來了。廖耀湘發起反攻時,還有近兩千人沒進宿縣,他們遭到廖耀湘的伏擊連續強行軍將中島的拖得很長,雖然有三千多人趕到宿縣,可還有兩千來人在後面拖着,廖耀湘的右翼繞道西門,在路上就得到消息有一股曰軍正趕過來,廖耀湘當即決定消滅這股曰軍。

當炮彈落下時,疲憊到極點的曰軍士兵還傻愣愣的站在那裡,面對潮水般涌來的中國士兵,他們只是本能的作出抵抗的動作,結局根本不言而喻,曰軍士兵激起最後一點力量,向宿縣突擊,拖着沉重的雙腿向前奔跑,腳上的皮靴猶如有千斤重,手上的千猶如萬斤,他們的體力和精神已經達到極限,不少人趴下就不想起來。

嘹亮的衝鋒號和陣陣炮聲,驚醒了在城牆上的中島,他在城牆上休息,迷迷糊糊中就睡着了,實際上整個旅團都在睡覺,槍聲和炮聲讓他們從睡夢中爬起來,看着遠處騰起的陣陣硝煙和火光。

“閣下,讓我帶人出去接應他們吧。”古樹趕到城內也不過一小時,整個第五混成旅被分成了三部分,中島率領的先頭部隊,包括騎兵第一旅團在內,兵力有大約一千五六百人;他率領的第二部分,兵力有大約兩千多人;聯隊長高樸率領的是最後一批,包括部分體能較弱的士兵,輕傷員和醫生護士工兵等。

中島目無表情的騰起的硝煙和那陣陣火光,良久才堅決的搖頭:“不用,命令下去,全軍進入作戰狀態,告訴鹿草,立刻撤回城內。”

“閣下。”古樹疼苦之極,中島此舉無疑是放棄城外部隊,任其自生自滅:“還是讓我去吧。”

“外面有多少支那軍?你還有多少體力?”中島的聲音依舊堅定,可他不敢轉過身來,他的目光中隱隱有淚水。良久,中島才說:“立刻電告北平,支那軍正在反撲,請求緊急增援,我們將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中島努力收斂悲慼,然後轉過面對古樹:“告訴全體士兵,此戰不許後退,每個人都要堅守到最後一刻。”

城外的槍聲漸漸消失,北門的炮聲又響起來,震天動地的爆炸,中島心中一顫,中[***]隊的主攻方向是在北門,如此強大的炮火,鹿草不知道能不能從北門外的火車站撤回來。

廖耀湘的攻擊一向瘋狂,他完全是按照踏在渝城軍校中講授的戰術,步兵伴隨炸點衝鋒,雨點般的炮彈把火車站內的一切障礙摧毀,呼嘯般衝來的士兵隨着爆炸聲衝進車站,與曰軍展開逐屋爭奪。

鹿草瞪着血紅的眼珠要發起反擊,卻被及時趕來的傳令兵阻止,傳令兵帶來中島的命令,讓他立刻回撤城內。鹿草率領殘部迅速撤進城內,廖耀湘初戰得手。

如此輕易的奪得北門外圍重要屏障,讓廖耀湘深信,奪回宿縣只是舉手之勞,倒是他要好好羞辱下那位讓他莫名吃虧的副司令,南線總指揮。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風波(九)第二節 初戰(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四節 戰鼓(六)第六節 耳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十一節 《北伐》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五節 試探第一節 突破(九)第九節 轉機(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二節 初戰(三)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六節 懲韓(二)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一節 突破(十)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一節 霧(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八節 刺廖(八)第九節 號角(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五節 積聚(四)第八節 南線(四)第三節 巧取(一)第三節 狙擊(四)第四節 外交(八)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六節 救亡(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二節 策劃(八)第一節 蟄伏(七)第七節 生機(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十節 暗棋(一)第三節 重起(五)第十節 撤退(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五)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七節 閃電(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六節 突破(三)第一節 返川(二)第三節 戰鼓(三)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五節 號角(七)第七節 生機(三)第八節 天火(五)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四節 陰雲(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七節 生機(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一節 突破(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五十節 暗敵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二節 重建(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
第七節 風波(九)第二節 初戰(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四節 戰鼓(六)第六節 耳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十一節 《北伐》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五節 試探第一節 突破(九)第九節 轉機(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二節 初戰(三)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六節 懲韓(二)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一節 突破(十)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一節 霧(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八節 刺廖(八)第九節 號角(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五節 積聚(四)第八節 南線(四)第三節 巧取(一)第三節 狙擊(四)第四節 外交(八)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六節 救亡(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二節 策劃(八)第一節 蟄伏(七)第七節 生機(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十節 暗棋(一)第三節 重起(五)第十節 撤退(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五)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七節 閃電(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六節 突破(三)第一節 返川(二)第三節 戰鼓(三)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五節 號角(七)第七節 生機(三)第八節 天火(五)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四節 陰雲(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七節 生機(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一節 突破(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五十節 暗敵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二節 重建(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