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

對於平叛,參加會議者的意見驚人的一致,堅決支持,而且是同時針對滇桂軍行動,蔣介石甚至提出了具體的作戰計劃,即由他率領黨軍第一旅、粵軍陳銘樞旅、粵軍第四師許濟部、警衛軍吳鐵城部組成東線平叛部隊,許崇智率粵軍第二師留守潮汕。平叛部隊經淡水沿廣九路進攻駐守石龍石灘的滇軍趙成樑部;現在北江的譚延愷湘軍,朱培德滇軍、程潛建[***]組成北線,由譚延愷指揮沿粵漢鐵路南下,進攻廣州;現在梧州的粵軍李濟深部組成西線沿廣三路向東進攻。

軍事總顧問加侖經過仔細思考後認爲參加平叛的軍隊總數爲五萬人,而滇桂軍的總兵力不到四萬人。更重要的是滇軍第三軍胡思舜部主力還停留在惠州,沒有向廣州靠攏,因此我們如果能秘密回軍,胡思舜將來不及趕回廣州參戰。因此加侖建議,許崇智留守汕頭時,公開發表一些針對福建的言論,越強硬越好,戰爭氣氛越濃越好,最好能派出小股部隊對福建進行搔擾。

許崇智聞言哈哈大笑,他心裡非常高興,滇桂軍把持廣州早已經引起他的不滿,只是自身實力爲逮,不得不忍氣吞聲;東征勝利讓他信心大增,趕走滇桂軍獨佔廣州在他腦海裡已經盤算了好一陣子,本來他打算收編陳炯明餘部,實現粵軍大團結後再想辦法動手,沒成想楊希閔居然會這樣愚蠢的把機會送到手上來,他滿面紅光的大聲告訴加侖,唬人他最拿手,你們放心平叛,只要我在東江,東江就不會出問題。

會後廖仲愷放回廣州,爭取穩住楊希閔爲東征軍回師贏得時間。蔣介石則趕往梅縣對部隊進行動員。臨走前他委婉的提醒許崇智,收編陳炯明餘部一定要小心,這幫人今天能背叛陳炯明,明天也能背叛你,許崇智不以爲意。許崇智第二天就召集記者發表了一篇殺氣騰騰的演講,要求福建方面立刻歸還永福艦,否則東征軍自己到福建去取。

隨着許崇智的講話,粵軍開始頻頻向閩粵邊界移動,福建境內的民軍空前活躍,周蔭人非常恐慌,連電孫傳芳要求增兵福建,孫傳芳回電大罵周蔭人,要他立刻與楊樹莊聯繫,放回永福艦,目前江浙局勢晦暗不明,浙江的兵力決不能南調。

周蔭人左思右想,最後想出個餿主意,他派人在廈門散佈流言,說廣東海軍將進攻廈門,以報復北洋海軍。聞此謠言,廈門居民一夕三驚,惶恐中廈門居民集體向楊樹莊請願,要求送還永福艦,不要讓廈門毀於戰火中。楊樹莊無奈之下只好同意。

許崇智沒想到永福艦居然這麼容易的就回來了,愣怔之下,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只好把心思放在收編陳炯明餘部的談判中,閩粵邊界的緊張情勢也緩和下來。這期間,蔣介石已經率領平叛軍回師廣州了。

在平山蔣介石向黨軍和警衛軍發表題爲《奪回廣州根據地》的演說,“警衛軍、黨軍,大家都是革命軍,都是孫大元帥的部下,現在因爲孫大元帥死後,大元帥幾十年辛苦建設的革命政斧根據地廣州,將被反革命的軍閥唐繼堯、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廣東省城裡假革命的軍閥楊希閔、劉振寰等勾結危害,我們不得不起來擁護孫大元帥所建設的革命政斧。孫大元帥建設的革命政斧根據地,就如同我們祖先遺下來的產業一樣,我們祖先千辛萬苦遺下來的產業,無故被強盜奪去,這不是我們做子孫的恥辱?所以這次我們回去,一定要打倒那些賣國殃民的強盜軍隊,打倒阻礙我們實行主義的叛逆,保就我們革命根據地。如果不同他們拼死一戰,奪回廣州,我們革命軍就沒有立足之地了,我們就不能實行主義了,我們還能對得起已死的大元帥嗎?……這次回省來打滇桂軍,我們一定可以打勝的,因爲省城人民非常痛恨滇桂軍,天天希望我們回去,天天運動反對滇桂軍,他們一聽到我們回去,個個預備歡迎,所以我們很有把握,一定能夠成功……”

平叛軍到達平山後,回師廣州的目的就已經無法隱瞞,楊希閔決定先下手爲強,下令接管市區內的廣州財稅局,警察局,中央黨部等地;胡漢民也按照事先的部署,下達平叛令。市區內的國民黨中央委員、蘇俄顧問,省黨部等要員紛紛轉移到大本營行轅士敏土廠和黃埔軍校內,同時黃埔島宣佈戒嚴,已經返校的二期學生和三期學生共兩千餘人編成一個突擊總隊,由學生總隊長張治中擔任總指揮,代理政治部主任包惠僧任黨代表,契齊班若夫爲顧問,負責守衛黃埔島。

楊希閔打算先趕走大本營,所以他派兵進攻士敏土廠,不過這時他發現,所有打點的船都找不到開船的工人了,廣州工人在[***]的號召下舉行了總罷工,無論是輪船還是火車全部趴下,動不了了,能動的全部被蒐羅到南岸,楊希閔沒法,只好在收集了些小舢板,準備依靠這些舢板渡河,可是支持大本營的海軍派出永豐艦,江籌艦等軍艦在河上巡航,這些小舢板根本不敢下河,楊希閔只好留下部分軍隊監視,將注意力轉到廣州外圍戰場。

這次回軍莊繼華一直隨蔣介石行動,蔣介石沿途都在發火,在淡水是因爲部隊出現逃兵,在樟木頭時他又把參謀部罵了狗血噴頭,原因是參謀部居然把通訊處落在了後面,蔣介石到了樟木頭後無法與各軍聯繫;這件事讓蔣介石既生氣又失望,於是他又把莊繼華調到參謀處兼任機要參謀,其實就是他的代表,監督參謀部的工作。

參謀部的參謀們雖然對此很不滿意,他們不敢抱怨蔣介石,只好把氣撒在莊繼華身上,可莊繼華是什麼人,半天下來就清楚了這些人對他冷淡的原因,不管他沒生氣,也沒向蔣介石抱怨,只是默默的等待機會。讓他很失望的是在樟木頭沒有見到黃明誠,他已經調到廣東區委工作了,新任工會委員長姓路,也是當初工友團的工友,對莊繼華非常熱情,莊繼華就請他組織個支前隊,路委員長哈哈笑着說早準備好了,廣東區委已有命令,各地工會農會都要支持平叛,因此他們不但組織了支前隊,還組織了工友平叛隊,和當初打陳炯明一樣,然後低聲問繳獲的戰利品是不是也能象當初一樣,他們繳獲的歸他們?莊繼華看他的樣子樂了,對他說這個問題你的問蔣校長,不過他估計應該沒有這種可能,上次繳獲的槍能給他們只是因緣巧合,因爲還有很多部隊武器裝備還不全。莊繼華看着路委員長有些失望的臉問是不是沒有槍就沒有支前隊了;路委員長眼一瞪,怒道誰說的,不但有支前隊,也有工友隊,這是組織上的命令,隨後又說,當然要是有就更好了,說完之後,兩人哈哈大笑。

在莊繼華心中其實很看不起滇桂軍的,在他看來這種雙槍兵的戰鬥力簡直不值一提,可是沒想到,仗一打起來,才知道雙槍兵也是很有戰鬥力的。

石龍的敵軍沒有作多少抵抗就退走了,何應欽指揮第一旅很輕鬆的就佔領了石龍,隨後順利的攻佔石灘;滇桂軍主力退到龍眼洞,依託地利進行抵抗。

龍眼洞的戰鬥打得很激烈,何應欽指揮第一旅連續發動幾次衝鋒都被打下來了,蔣介石在指揮部裡大罵娘西匹,罵着罵着自己就要去前線,莊繼華連忙攔住,說讓他去前面看看究竟問題在什麼地方。

黨軍參謀長是原三營營長王俊,也是莊繼華的頂頭上司,當初他被撤職後,調回軍校任職,蔣介石當然清楚自己冤枉了他,所以在一次閒聊時,莊繼華趁機爲王俊打抱不平,說淡水城北之敗不怪王營長,主要王柏齡的責任,蔣介石也就順勢下臺,在組建黨軍第一旅時就委派他擔任旅參謀長,由於原二團代理團長錢大均在棉湖、興寧都打得很好,所以在沈應時傷好歸隊之後,錢大均就擔任了三團團長之職。

莊繼華到一旅時,王俊有些詫異,問他不在校長身邊待着,跑前線來做什麼?而何應欽正在電話裡衝一團團長劉峙嚷道:“老子槍斃你。”

莊繼華揮舞手槍叫道:“打劫,月票、更新票、催更票,統統拿來。”

(未完待續)

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節 陰雲(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五節 號角(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五節 曙光(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六節 懲韓(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八節 日薄(六)第十三節 無聲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三節 暗戰(五)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四節 視察(一)第五節 友人(一)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五節 曙光(十)第七節 生機(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一節 蟄伏(二)第三節 調整(三)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三十節 軍議第九節 魅影(三)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六節 突破(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三節 戰鼓(四)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二節 陝北行(三)第十節 暗棋(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一節 突破(二)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四節 對策(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九節 豪賭(四)第六節 和約(四)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三節 交易(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三節 戰鼓(七)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一節 奪軍(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三節 暗戰(五)第十九節 變計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九節 轉機(三)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五節 積聚(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戰鼓(十二)
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節 陰雲(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五節 號角(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五節 曙光(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六節 懲韓(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八節 日薄(六)第十三節 無聲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三節 暗戰(五)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四節 視察(一)第五節 友人(一)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五節 曙光(十)第七節 生機(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一節 蟄伏(二)第三節 調整(三)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三十節 軍議第九節 魅影(三)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六節 突破(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三節 戰鼓(四)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二節 陝北行(三)第十節 暗棋(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一節 突破(二)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四節 對策(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九節 豪賭(四)第六節 和約(四)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三節 交易(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三節 戰鼓(七)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一節 奪軍(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三節 暗戰(五)第十九節 變計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九節 轉機(三)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五節 積聚(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戰鼓(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