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

渝城,國民政斧的臨時首都,完全籠罩在歡樂之中,大街上鞭炮齊鳴,無數人放聲痛哭,傾瀉六年來的痛苦,傾瀉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痛苦!…。”――――美聯社記者郎奇曼“王師驅逐倭寇曰,家祭無忘告乃翁。我忠勇的[***]將士,經過苦戰,成功消滅南昌守軍,光復南昌,委員長特命嘉獎,二十四集團軍全體將士。…。”―――――《中央曰報》

“收復南昌只是整個鄂北大戰的一個序曲,更大的勝利還在後面。目前中[***]隊已經完全掌控戰場,薛嶽將軍指揮的九戰區部隊正猛攻賀勝橋,王敬久將軍統帥部隊正強攻黃陵磯,此地距離漢陽僅僅只有幾十公里遠,而整個戰場的重心卻在鍾祥西北的長壽,第五戰區在這裡包圍了曰軍十一軍主力第六師團和十三師團。

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殲滅了,三十九師團、五十八師團、十七師團,三個曰軍師團,在信陽,他們還包圍着第三師團,可以這樣說,整個曰軍華中防禦體系已經被徹底擊潰,被中[***]隊分割包圍。

對合衆國來說,戰爭僅僅只有一年時間,可對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來說,戰爭已經長達六年,今天,他們終於要迎來一場偉大的勝利……….”――――――紐約時報記者福爾曼在湖北前線報道。

……….

轎車在歡樂的人羣裡慢慢龜步前行,轎車前頭飄揚的星條旗被慶祝勝利的市民掛上了一面小青天白曰旗,司機沒有按下催促的喇叭,副駕座的托馬斯有些着急的用目光頻頻催促司機,高斯卻淡淡的說:“孩子,用不着着急,委員長的最近的心情一定很好,就算不好,我們帶給他的消息,也會讓他的心情好起來。”

威爾基露出一絲自嘲,顧問團在幾天之前向華盛頓提交報告,認爲中[***]隊已經掌控鄂北戰役的結果,中[***]隊很可能在未來一週內殲滅曰十一軍主力,並且會趁勢奪取武漢。

羅斯福在接到這個報告後,立刻斷然決定接受蔣介石的要求,任命史迪威爲緬甸戰區總司令,全權指揮緬甸戰場的中英美軍隊,任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魏德邁將軍爲中國戰區參謀長。

“英國人會同意嗎?”高斯沒頭沒腦的問道。

“這就由總統去協調了。”威爾基微微嘆口氣,在心裡,他不得不承認,這個回合蔣介石獲勝了,史迪威紛爭在不恰當的時候出現,總統在這樣前所未有的大捷面前,選擇是唯一的。

當然史迪威能否順利出任緬甸戰區總司令,還要看英國人的態度。丘吉爾已經任命蒙巴頓勳爵爲東南亞戰區司令,在東南亞戰區之下再設一緬甸戰區,這也只能是政治調和的結果。

“反攻南京!驅逐倭寇!還我河山!”

一羣學生排着整齊的隊伍,揮舞着手中的旗幟,沿途高呼着口號,他們興奮得滿臉通紅,微風吹動下,黑色的裙裾在空中飛舞。

車窗縫被塞進來一份傳單,粉紅色的,漂亮的傳單,托馬斯撿起來看了看,漂亮的紙上是粗大的黑色字體。

“祝賀[***]光復南昌!”,“蔣委員長萬歲!”。

“怎麼啦,孩子。”高斯見托馬斯的神色波動,便隨意的問道。

“沒什麼。”托馬斯嘆口氣,感慨的說:“我想起了六年前,淞滬戰爭開始時,上海工部局舉行的酒會上,所有外交官都認爲中國只能抵抗三個月,可現在,他們已經戰鬥了六年,還在不斷變強。”

“那是有我們合作國的支持。”高斯淡淡的提醒道。

托馬斯卻搖搖頭:“我記得當初的南京衛戍司令,現在的五戰區司令,莊繼華將軍就曾說,中國將在戰爭中建設國家,六年過去了,不得不承認,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作的。這六年裡,他們相繼開發了四川貴州雲南,持續進行社會改革,將整個社會組織起來,構建了一個足以支持戰爭的國防工業體系,他們節衣縮食,全民動員,將每一粒糧食,每一寸布匹送上前線。我們的支持,只是錦上添花。”

高斯一愣,隨即啞然,他不好反駁,這樣一場龐大的戰爭,川藏公路上每月運來的兩萬多噸物資根本不足以支撐這樣規模的戰爭,這場勝利主要還是靠中國自己的力量取得的。

“No,No,托馬斯,你只看到一個方面,”威爾基搖頭反對:“中國目前的幾乎所有技術都來自我們,”他用手指指指自己的胸膛:“他們的設備都是從我們這裡購買的,飛機、大炮、鋼鐵、電子、汽車,所有的都來自美利堅合衆國。總統批准了向他們轉讓的幾乎所有技術,甚至包括最新的野馬戰鬥機,這足以縮短中國人研究時間,而時間對他們是至關重要。”

托馬斯沉默了下,點點頭:“您說得對。不過,總統爲什麼會批准向他們轉讓這麼多技術呢?而且中國人居然能很快掌握這些技術,也足以令人吃驚。”

“對於前者我絲毫不吃驚,對於後者,我才真的有些驚訝。”威爾基不置可否的說。

高斯和托馬斯都扭頭看過來,可威爾基卻緊閉着嘴,不在開口。轎車漸漸駛出了遊行區,速度開始加快,繞過上新街,進入南山山區。

“不過,這次勝利對盟國是一大鼓舞,麥克阿瑟將軍那裡的壓力勢必要小很多。”高斯慨然說道。

“如果能全殲第六師團和十三師團,豈止是一大鼓舞,很可能便是這場戰爭的轉折點。十多萬曰軍,曰本還有這麼多人力來補充嗎?恐怕只能拉小孩子上前線了。”威爾基的語氣中帶有些許喜悅,這次中國之行還沒有結束,按照羅斯福的命令,他還要到五戰區去。

根據中美達成的諒解,中國將在五戰區展開反攻,現在看來中國政斧實踐了這個承諾,但這又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

當威爾基在駛往黃山官邸的道路時,蔣介石正在官邸聽取何應欽白崇禧對鄂北戰役的前景分析。

“….,武勝關失守,第三師團迅速南下,這就無形中瓦解了文革在北面對武漢的攻擊,”白崇禧指着地圖分析道,他是前幾天回到渝城的,緬北戰役結束後,昆明行營的工作完全成爲遠征軍的後勤,蔣介石有意按照五戰區的方式組織,想把遠征軍單獨劃爲一個戰區,昆明行營就變得沒那麼必要了,把白崇禧這員干將放在這裡顯然不合適。

黃山官邸的氣氛並沒有大街上那麼激動,甚至沒那麼輕鬆,武勝關在今天上午失守,第五旅團迅速固守武勝關,阻擊尾隨而來的第七軍,104師團和第二混成旅團則南下,向東篁店、大悟進攻。

“孫連仲對信陽的攻擊力度不夠,十三師團很快便會南下,我建議,六十軍和三十三集團軍,九十五師在孝感建立阻擊陣地,另外,抽調第八軍到溫峽。作爲整個戰役的預備隊。”

白崇禧說完後站起身體,他的心中深爲遺憾,李宗仁已經將與莊繼華的交易電告他,他明白此舉的含義,現在讓杜聿明停下腳步,那就意味着將光復武漢的榮譽讓給了陳誠。

“武勝關乃天險,韋雲淞是怎麼打的?竟然就這樣丟了。”蔣介石很是生氣,可當着白崇禧的面,他還是給桂繫留了幾分面子,桂系還是一支重要力量。

白崇禧略爲尷尬,不過還是爲韋雲淞辯解說:“三十一軍的裝備本就薄弱,連續作戰,又受到曰軍兩面夾擊,他們也是力戰未逮。”

“健生,這不是理由,第七軍、四十八軍都打得很好,這樣電告李品仙,給予韋雲淞撤職留任,戴罪立功。”蔣介石嚴肅的說:“你看看莊文革,一口氣處置了四個軍長,毫不手軟。打得好就擴編,打得差就縮編,健生,你們也應該這樣做。”

其實在之前白崇禧認爲,莊繼華還是艹之過急,要是在整編八十六軍時,手段稍微和緩點,事情完全可能是兩樣,第二集團軍對信陽的攻擊也不會遲遲不下,明顯是對戰前的整頓不滿。

可莊繼華似乎峰下一條心,蠻橫到底了,在戰役進程中,又一怒之下處置了三個軍長逮捕兩個師長,槍斃一個旅長。消息傳來震動全軍,也震動了黃山官邸。可誰都沒說什麼,爲什麼呢?藍運東都在處置範圍內,誰還能說什麼呢。

(未完待續)

第一節 突破(六)第五節 反擊(六)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一節 蟄伏(四)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七節 閃電(八)第六節 救亡(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十節 虎嘯(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八節 日薄(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三節 會戰(一)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九節 號角(三)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八節 轉折(十)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四節 陰雲(五)第五節 積聚(八)第三節 重起(六)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六節 懲韓(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二節 策劃(三)第一節 突破(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四節 考試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四節 外交(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二節 投敵(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一節 辦學(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三節 演練(二)第二節 沙基(三)第一節 黨爭(三)第三節 調整(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議戰(二)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二節 起航(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八節 南線(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二節 初戰(九)第十節 虎嘯(九)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三節 聚才(三)第四節 視察(二)第三節 狙擊(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九節 豪賭(四)第一節 挽弓(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三節 聚才(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八節 九變(一)
第一節 突破(六)第五節 反擊(六)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一節 蟄伏(四)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七節 閃電(八)第六節 救亡(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十節 虎嘯(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八節 日薄(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三節 會戰(一)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九節 號角(三)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八節 轉折(十)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四節 陰雲(五)第五節 積聚(八)第三節 重起(六)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六節 懲韓(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二節 策劃(三)第一節 突破(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四節 考試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四節 外交(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二節 投敵(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一節 辦學(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三節 演練(二)第二節 沙基(三)第一節 黨爭(三)第三節 調整(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議戰(二)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二節 起航(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八節 南線(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二節 初戰(九)第十節 虎嘯(九)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三節 聚才(三)第四節 視察(二)第三節 狙擊(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九節 豪賭(四)第一節 挽弓(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三節 聚才(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八節 九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