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新雲南(一)

龍繩武在龍雲離開前率領警衛大隊從南門開向滇南,莊繼華接到報告後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剩下的滇軍在龍雲離開後的當天就開出城外,護衛隊換崗入城。

載着龍雲的飛機在天空中慢慢消失,雲南從此放開了新的一頁,這是與前世完全不同的一頁。

昆明城內的商家入往年一樣準備一筆勞軍費,但當他們託尚會長送上時,被莊繼華當面拒絕了,他告訴尚會長,以後所有工商業者只需要按時納稅即可,不用再繳納其他稅費,而稅率將仿渝城稅率2%,取消所有入城稅,取消全省各地的關卡,所有商品只要繳稅就可以在全省通行無阻。

尚會長聞言不由大喜過望,連聲稱好,可莊繼華一轉首又告訴他,這項政策的實行有待於新省政斧對全省的控制,如果省政斧不能有效控制全省,那麼此項政策很可能落空,舉出了渝城和四川的例子。

“在渝城十六縣,甚至周邊的十幾個縣,這項政策得到確實無疑的執行,可在川北和川西北有些地區就不行,爲什麼呢?就是政斧的控制不足,地方官員肆意妄爲。尚先生,這項政策在昆明周邊地區可以立刻推行,但要貫徹到全省,還需要時間。”

尚會長點頭承認,這個時代的商人都明白,實力纔是決定一切政策的後盾。

初次掌控一省,讓莊繼華有點手忙腳亂,他從未掌控過如此大的地區,而且幹部是如此的少。他把開發隊的指揮層進行分工,範漢傑負責整頓放下武器的滇軍,李安定被分派管理警察和黨務,劉元塘王國斌出任昆明警備正副司令,所部主力駐紮在昆明城外,藍運東率領三個團近六千人向昭通地區進發,杜聿明司徒非則率領五個支隊八千人馬向滇南運動威懾盧漢。

萬事紛繁複雜,穩定了昆明工商業者後,殘餘滇軍依舊是莊繼華關注的焦點,首先就必須處理好城外等待整編的滇軍士兵。

“滇軍弟兄們,我知道你們有些人心裡以爲,我們是要把你們遣散,有這種想法我可以理解,但我要說的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整編軍隊是爲了加強軍隊,而不是遣散軍隊,只要沒有惡習的人,都可以留下。”

莊繼華在城外的人滇軍營地向所有滇軍士兵講話,他只帶了伍子牛和魯瑞山就走進了滇軍營地,讓在大門口等待的盧浚泉楊運新龍繩祖既佩服又擔心,要知道現在整編的都是龍雲的近衛團機槍隊,是龍雲的御林軍,不歸各級官佐要麼是彝人要麼是長期跟隨龍雲,由龍雲親手提拔出來的,對龍雲的忠誠度很高,而且對於失敗,部分青年軍官並沒有心服,他們隨時有鼓動士兵造反的可能,可莊繼華就這樣大模大樣的進來了。

“整編工作組很快就要進入部隊了,到時候你們就明白整編是怎樣的了,說實話,滇軍是一支有光榮傳統的部隊,從辛亥革命到護國戰爭,再到北伐戰爭,滇軍都爲國家民族立下巨大功勳,這樣的軍隊是絕不會被遣散的,在這裡我重申當初進城前向胡瑛將軍許下的承諾,滇軍將單獨組建一支部隊,所有軍官都是原滇軍將領,人數最低二萬,裝備和軍餉比照中央軍,盧漢將軍和張衝將軍很快會回來,所以你們不用擔心,遣散是絕對不會有的。”

莊繼華的話讓下面的士兵安靜不少,眼中的敵意消失很多。

“但我還是要說說爲什麼要整編,整編的目的是什麼,”莊繼華停頓一下繼續說:“整編首先是思想整頓,滇軍有光榮的傳統,護國戰爭,蔡鍔將軍率領滇軍以弱擊強,將北洋軍打得大敗,直接導致袁世凱下臺,那時的滇軍威風凜凜,全國支持;可爲何滇軍在此後卻逐漸衰落了呢?原因只有一個,滇軍喪失了革命姓,迷茫了,墮落爲軍閥的工具,看看這些年,雲南省內,唐繼堯、顧品珍、龍雲,他們打來打去,爭奪雲南的統治權,最終的受害者還是雲南的百姓,一支不是爲國家,只爲將領戰鬥的軍隊,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你們可能不缺少戰鬥技能,但缺少爲國家民族犧牲的意志,…。”

莊繼華在臺上從滇軍的傳統講起,到滇軍墮落的原因,到軍隊軍閥化的危害,到整編軍隊的必要姓,然後再到目前國內外的局勢,洋洋灑灑一個半小時,講得口乾舌燥。

臺下的楊運新是在忍不住了,低聲問旁邊的盧浚泉:“老盧,你們黃埔軍校出來的都這樣能講,這比你當初還能講。”

盧浚泉不由苦笑,他是雲南講武堂出身,不過當年去黃埔軍校輪訓過,後來擔任第三期的區隊長。在他進校輪訓時,一期學生正陸續出校,莊繼華那會正因爲國民政斧一文處於冷凍期間,所以他知道這個人,不過在校期間卻從未接觸過。27年時時局動盪,他看不清未來的發展變化,正好盧漢來信邀請,他便回了雲南幫助龍雲建立起講武堂軍官候補生大隊,隨後他又招來淪落在上海、現在第三旅中當了俘虜的曾澤生和潘朔端。他們這些黃埔同學在雲南也搞黃埔那套,重政治教育,重思想工作,建立了一套軍隊政治體系;可後來王柏齡到雲南督察清共,強行解散了候補生大隊,他和曾澤生相繼被捕,潘朔端則被革職驅逐,直到31年的滇桂大戰後,滇軍慘敗讓龍雲意識到必須提拔銳意進取的青年軍官才能重新恢復滇軍戰鬥力,他們這些黃埔同學才重新被啓用。

“老兄,你仔細聽吧,莊文革一向如此,先說後作,他說的就是他以後要做的。”盧浚泉悄聲說道,楊運新的笑容頓時凝固了,他懷疑的看着盧浚泉,盧浚泉毫不遲疑的點點頭,這下楊運新再不敢怠慢,連忙凝神聽講。

講話結束之後已經快中午了,莊繼華便在駐地與滇軍將士同進午餐,這是出乎意料的,營地根本沒準備,楊運新要派人出買菜,盧浚泉又制止了,他告訴楊運新就在士兵士兵中間擺一桌就行了,不用另外作準備,楊運新有些懷疑的看着他。

“莊文革在部隊裡一向如此,無論當初是在七連還是後來的一師,他對軍官的要求是,士兵吃什麼,軍官就吃什麼,一律不準另作,你要把小食堂那套拿出來,我們明天恐怕就與士兵一塊吃飯了。”盧浚泉淡淡的解釋道,目前整編部隊的軍官一律吃小食堂,伙食比士兵強太多,而莊繼華治軍在黃埔一向有名,當初在一師,除了師長王柏齡和黨代表繆斌外,莊繼華根本不管他們,其他軍官一律不準搞特殊。

楊運新將信將疑的照盧浚泉的提議準備,果然,莊繼華毫無不滿,看着普通的飯菜滿意的誇獎道:“子惠兄,看來你不愧是從黃埔出來的,當年在黃埔校長黨代表和我們都是一樣的,吃同樣的飯。部隊還有那些是黃埔同學,都叫來,大家聚聚。”

“是,”盧浚泉不管楊運新的眼色,轉頭對一旁的副官說:“把一營長常平和六連長桂大柱,二團的萬長青和樂觀瀾,都叫來。”

莊繼華沒想到滇軍中居然還有這麼多黃埔軍校的同學,這可是意外收穫,不一會幾個人都過來了,盧浚泉一一向莊繼華介紹,幾個黃埔生業向莊繼華敬禮問好,不過他們的方式卻都是黃埔式的,不稱呼長官,而是稱呼學長。

“來,都坐下,楊團長,你也坐下,”莊繼華興致很高,不過聲音卻有點沙啞,今天講得太久,衆人挨莊繼華坐下後才落座。

大家閒聊幾句後,莊繼華把話題拉回到他的軌道上來:“子惠兄,部隊現在有什麼困難沒有?”

“暫時沒有,不過,再過上幾天就該發餉了。”盧浚泉小心的說,弄暈的近衛團從來不曾缺餉,盧浚泉擔心,一旦領不到軍餉,士兵就可能鬧事。

“整編以前,軍餉還是照原來的發,原來是多少就是多少,到時候,你派人來領,不過不許吃空額。”莊繼華開玩笑似的說道。

盧浚泉卻知道這絕不是玩笑而是警告,他連忙說:“當然,近衛團實兵實槍,絕對沒有空額。”

莊繼華點點頭然後看了眼桌上的飯菜又說:“這個飯菜太簡單了,士兵每人每天多少菜金?”

“兩毛滇幣。”

“嗯,少了點,每天三毛法幣吧,爭取兩天吃一次肉,我給你個手令,待會你派人去着範大哥要。”莊繼華說到這裡又提醒道:“滇幣要取消的,最好現在就把你們的錢換成法幣。”

盧浚泉等人點點頭,楊運新有些妒忌的看着盧浚泉等人,心中哀嘆看來將來時他們黃埔生的天下了。

“子惠,你和盧漢熟悉嗎?”隨後莊繼華似乎又有些隨意的問道。

盧浚泉點點頭,盧漢與他的關係不錯,甚至比龍雲的關係還好,可現在莊繼華明顯是想打盧漢的主意,這讓他有些爲難。

“能不能寫封信給他,就說我誠心誠意的請他到昆明來共同商議雲南的將來。”莊繼華說。

盧浚泉想了想問:“學長,這是真話還是假話?”

莊繼華淡淡苦笑下:“你要我怎麼說才能讓他相信我沒有騙他?”

盧浚泉愣了,過一會也才報以相同的苦笑:“那好,我這就給他寫信。”

莊繼華微微點頭又補充道:“你告訴他,我給他留了個警備司令部副司令的位置,司令,校長已經任命杜光亭了,而且將來整編後的滇軍將由他來統帥。”

盧浚泉眼光一亮,可莊繼華隨即又補充:“不過我也有條件,他的部隊同樣也要接受整編,否則我寧可另外找人。”

盧浚泉和楊運新同時斷定,莊繼華沒說假話,他是真心想請盧漢回昆明,共同商議雲南的將來。

“莊將軍,早就聽說您善戰,此次一見果然不凡,”楊運新說道:“當初龍主席要過河,盧團長就曾經找到他,建議不要渡河,可惜龍主席沒聽。”

“善戰?”莊繼華搖頭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不管是滇軍還是護衛隊,都是中國人在流血,沒什麼值得誇耀的。指揮,部隊一定要整編,要重新訓練,特別是連排戰術。以護衛隊的裝備和戰術能力都能把你們打成這樣,將來對上曰本軍隊,豈不是更糟糕。”

這話讓盧浚泉和楊運新臉上一紅,他們兩天也清楚了,護衛隊剛開始在會理與他們作戰時只有區區幾千人,卻把滇軍中最強悍的安恩溥旅打得暈頭轉向,接連求援,知道獲得劉正富旅的支持後,才勉強與王國斌打成平手,而他們的兵力卻是王國斌的一倍半。

“文革,”盧浚泉換了個稱呼後問:“能不能透露下,部隊要怎樣整編?”

“就像當初整編建國川軍一樣,”莊繼華沒有迴避,他似乎絲毫不擔心這話傳出去的後果:“不過與當年的川軍不同的是,這次你們的整編,軍官要重新回爐,重新學習。軍隊整編之後就要重新裝備,仿德械師裝備,可裝備換了,指揮能力也要緊隨而上,否則無法發揮裝備優勢,工作隊進駐後,軍官要集中起來,成立軍官培訓隊,三個月培訓後,成績最優異的,進入渝城軍官培訓團繼續深造。”

盧浚泉和楊運新交換下眼色度看到彼此臉上那種懷疑之色,可莊繼華的樣子卻又不像是在騙他們。德械師,當年的淞滬戰爭,德械師的報道鋪天蓋地,連遠在雲南的他們也知道。整個滇軍要裝備成德械師,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莊繼華卻沒管這麼多,臨走之時他只是淡淡的提醒他們:“龍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掌握好部隊,不要再爲個人效力了。”

盧漢接到盧浚泉的信後,經過兩天的猶豫後,終於回到昆明,他不能不回來,杜聿明率領的八千人到了蒙自前面的雞街就停下腳步,盧漢知道這是等他表態,如果情況不好,杜聿明就會率領部隊猛撲過來,直到把他們消滅或趕走。

(未完待續)

第八節 刺廖(七)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三節 會戰(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八節 九變(五)第九節 轉機(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三節 結盟(一)第一節 挽弓(二)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五節 積聚(十)第五節 “異心”(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三節 巧取(四)第三節 暗戰(三)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八節 九變(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六節 救亡(三)第四節 戰鼓(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三節 前哨戰(三)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九節 魅影(十)第五節 調整(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十節 風雲(十)第十四節 圍殲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二節 端倪(二)第三節 魅影(八)第三節 調整(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三節 巧取(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七節 曙光(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三節 暗戰(五)第五節 曙光(五)第五節 謀功(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一節 出兵(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一節 奪軍(二)第七十節 密商第五節 盟國(四)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六節 禍根(一)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五節 反擊(九)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八節 九變(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一節 戰局(四)第三節 重起(六)第五節 號角(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一節 德黑蘭(八)第二節 起航(一)第六節 救亡(七)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四節 外交(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十節 風雲(六)第三節 暗戰(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四節 戰鼓(八)第四節 視察(四)
第八節 刺廖(七)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三節 會戰(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八節 九變(五)第九節 轉機(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三節 結盟(一)第一節 挽弓(二)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五節 積聚(十)第五節 “異心”(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三節 巧取(四)第三節 暗戰(三)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八節 九變(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六節 救亡(三)第四節 戰鼓(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三節 前哨戰(三)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九節 魅影(十)第五節 調整(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十節 風雲(十)第十四節 圍殲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二節 端倪(二)第三節 魅影(八)第三節 調整(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三節 巧取(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七節 曙光(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三節 暗戰(五)第五節 曙光(五)第五節 謀功(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一節 出兵(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一節 奪軍(二)第七十節 密商第五節 盟國(四)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六節 禍根(一)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五節 反擊(九)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八節 九變(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一節 戰局(四)第三節 重起(六)第五節 號角(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一節 德黑蘭(八)第二節 起航(一)第六節 救亡(七)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四節 外交(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十節 風雲(六)第三節 暗戰(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四節 戰鼓(八)第四節 視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