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結盟(一)

鄧演達和陳銘樞是和蔣經國嚴重一同返回渝城的,這次去綦江也是臨時起意,此前他一直考察的是渝城社會,陳銘樞卻對工業感興趣,聽說綦江鋼鐵廠四期工程完工,便拉鄧演達去看看,順便了解下工會的運作,這後一點打動了鄧演達。

對綦江鋼鐵廠的工會的考察又讓鄧演達驚訝了一把,原來他認爲只有GCD能作工人運動,沒想到渝城的GCD組織也照樣作工人運動,而且還做得有聲有色,於是鄧演達又一頭扎進工會調查中,就在這時接到李之龍的電報,說莊繼華回來了,倆人一商量,感到立刻丟下綦江的事回來太落痕跡,落在小蔣的眼裡難免會引起他的懷疑,於是倆人乾脆等了一天與蔣經國一同返回渝城。

這一路鄧演達和陳銘樞也發現了蔣經國的另一面,這個人雖然年輕做事不夠圓滑,但實際卻是個很沉默的人,話不多,但每句都經過思索。三人在渝城站下車後,又一同乘上西南開發隊來接的車,在傍晚前返回江北。

蔣經國自然是會基地內他的住所,嚴重卻與鄧演達和陳銘樞一起到基地外的招待所,三人在招待所小食堂叫了些東西到鄧演達的房間裡邊吃邊聊,沒過多久,莊繼華就過來了。

看到莊繼華這麼快就來了,鄧演達和陳銘樞交換個眼色,都看到對方眼中滿含的深意。

шωш ●Tтkǎ n ●¢O

“老師回來了,學生特來拜見”莊繼華口中雖然恭敬,可動作上卻絲毫看不出來,臉上帶着淡淡的笑意,眼光四射,肆意打量房間。他看得出來主人剛回來,客廳比較凌亂,桌上杯盤凌亂,房間裡還有一層淡淡的酒味。

“文革,你來得好快,”鄧演達欣慰之極,一把拉住莊繼華的手:“正好一起吃點。”

“您不說我也要蹭您一頓,雖然我已經吃過了。”莊繼華笑道,隨鄧演達坐到桌邊,可問題來了,這不是家裡,少了一副碗筷,嚴重又出去叫人送來一副碗筷。

等他回來,陳銘樞已經拿了個茶杯充當酒杯,放在莊繼華面前,正與他推杯換盞呢。

“真如,要論酒量,你我加起來都不是他的對手,你就不要班門弄斧了。”鄧演達笑道。

陳銘樞楞了下隨即放下杯子:“擇生,你這就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了,我和文革好歹在武漢還有一段香火情,這兩年他在外面刀光火影,爲國家立下如許功勞,我敬他兩杯有什麼。”

鄧演達微微一笑用筷子點點莊繼華的酒杯:“這杯子可有三兩還多。”

“你不是說他酒量好嗎。”陳銘樞一臉無辜,手中的五錢小杯輕輕放在桌上,順手拿起筷子。

鄧演達聞言哈哈大笑,指着陳銘樞:“你呀,你呀。”

“嚴老師也回來了。”莊繼華就要站起來,嚴重一把摁住他:“文革,怎麼現在多起禮來了,以前你可不是這樣。”

“唉,今天是來拜會老師,以前是西南開發隊,這不一樣。”莊繼華一本正經,鄧演達接過他的話:“這可少見,我可聽說你在蔣校長那裡都很囂張的,與他吃飯都敢搶的。”

“誤傳,這絕對是誤傳,”莊繼華連忙闢謠,眼中卻露出驚訝,與蔣介石吃飯只有蔣介石身邊的幾個侍衛知道,鄧演達他們的消息居然如此靈通,探子都安到蔣介石身邊去了?

“你呀,這是蔣經國說出來的,不用擔心。”鄧演達一眼就瞧破了莊繼華的用意:“不過,文革,我現在對你卻越來越感興趣了。”

“鄧主任,您這是什麼意思?”莊繼華呵呵一笑:“我有什麼?一鼻子兩眼,跟別人沒什麼兩樣。”

“你是怎麼想出這些?工會,農會,街道,三青團,原來我一直以爲我們國民黨作工農運動先天不足,可沒想到僅僅五年之中,你不僅把工人組織起來了,也把農民組織起來了,更爲我黨培養了一批熟悉工人和農民運動的幹部,還有渝城這個體制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鄧演達問。

“渝城的體制,”莊繼華心裡直樂,從真正意義上說這個體制是個雜種,社會管理一部分來自前世,一部分來自今世的美國和蘇聯,就是與三明煮義毫不相關:“鄧主任,您這樣說倒讓我無地自容了,這體制不是什麼設計的,只不過是爲了解決一個個問題搞出來的。”

“嚴老師知道,就說新聞管理吧,熱河抗戰之後,新聞小報羣起攻擊,讓我煩得不得了,沒辦法只好把他們管起來了,效果還不錯。”莊繼華滿臉寫滿無可奈何。

“你這法子夠損的,”陳銘樞把筷子會放在桌上:“儲備金就要三十萬法幣,僅這一條,全國就沒幾家報紙能行,大公報這樣有名,張季鸞能拿出十萬來就算不錯了。”

儲備金最初是十萬銀元,法幣推行後,莊繼華考慮到法幣有可能貶值,便指使參政會通過一條修正案,將儲備金提高到二十萬法幣,而且是保值的,如果貨幣貶值,這個儲備金也隨即增加。

“在老師面前我不敢說假話,我就是要鉗制輿論,在渝城,在四川只能有一種聲音,那就是政斧的聲音。”莊繼華蠻不講理的撕開所有溫情面紗:“很多人說,中國目前需要明煮,只有明煮才能救中國,其實這都是想當然,根本不懂。”

鄧演達一愣,他皺眉問道:“文革,你這是何意?我黨信奉三明煮義,其中之一便是明煮,[***]何能實現三明煮義?”

“我沒有說三明煮義,我說的是中國的需要。”莊繼華輕輕搖頭:“如果說渝城有模式的話,這個模式大部分來自蘇俄,在世界各強國中,蘇俄和德國是最[***]的,美國和英國是最明煮的。可比較一下,我們就知道,美國發展到現在花了兩百多年,英國則化了更長時間;比較下,蘇俄只花了不過二十年時間,德國從戰後崛起,也只花了二十年時間,他們都是[***],但都實現了國家強盛。”

鄧演達和陳銘樞相互看看啞口無言,陳銘樞很是不甘心:“照你這樣說,找回個皇帝,中國就強大了?”

“呵,”莊繼華一笑:“皇帝也有好壞,你能說貞觀之治不好?文景之治不好?所以關鍵在人。”

“可是[***]最終會導致黑暗,最終會毀了這一切。”鄧演達眉頭皺起來:“這與我們革命是背道而馳的。”

“[***]和明煮的區別在於,明煮效率較低,[***]效率極高。在現階段我們想要迅速提高國力,必須要有一定的[***],就以渝城爲例吧,爲了把農村組織起來,我必須打破農村以前形成的各種宗族關係,還有其他傳統習慣,如果按照明煮的方式來,至少要辯論幾年,而且還很可能失敗,但以[***]的方式,只用了半年時間我就達到目的了。這就是差別,再說城市,以前是警察管片區,多了街道,市民們便不習慣。如果這一條條政策都與他們辯論,這幾年我們決完成不了這麼多事。所以我乾脆[***]了。”

莊繼華說完之後,對着鄧演達和陳銘樞雙手一攤:“但效果你們也看到了,渝城的發展是令人驚訝的快。”

嚴重嘆口氣:“昔曰商鞅變法時說,欲圖霸必逆民情而動,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莊繼華聽說過商鞅變法,卻不清楚內容到底有什麼,但知道嚴重這是在幫他說話。鄧演達的眉頭皺得更深了,陳銘樞看看嚴重,輕輕搖頭:“文革,你的魅力可真夠大的,劬園兄都被改變立場了。但,文革,你就不擔心?這個制度的關鍵是領導者,[***]之所以令人反感,就是這個制度很容易[***],而一旦[***],則前功盡棄,國家又重新陷入戰亂輪迴。”

“沒錯,您說得對,”莊繼華立刻點頭:“所以渝城的制度有很大缺陷,缺陷就在領導者,所以他是暫時的,絕不是長久的。”

鄧演達眼前一亮,陳銘樞立刻逼問:“這個暫時到底要暫時多久呢?”

莊繼華思索着,他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飲而盡,鄧演達和陳銘樞、嚴重都緊張的盯着他。他們已經明白莊繼華今天來是做什麼了,莊繼華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讓他生出要尋找盟友的想法,要找盟友,鄧演達的第三黨無疑是最好的目標。

房間裡一時陷入沉靜,淡淡的酒香在房間裡飄蕩,從武漢上船這一路中,莊繼華仔細思考了今後的路,感到單靠自己和四川軍閥的聯合力量也不能制止蔣介石,從長遠考慮,必須與國內其他勢力聯合或結成同盟才能對蔣介石有一定的制約。

“抗戰勝利。”莊繼華抿下一口酒後,輕輕的吐出四個字。這四個字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結果,抗戰期間他絕不想動搖蔣介石的權威,否則對抗戰的影響太大。

嚴重長吁口氣,莊繼華所說與他所想的差不多,他看了眼鄧演達和陳銘樞,倆人表情各不相同,鄧演達是興奮和疑惑交織在一起,陳銘樞則要沉穩些,神色間也帶着淡淡的疑問。

(未完待續)

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五節 曙光(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二節 策劃(一)第十四節 圍殲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九節 殤(六)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五節 謀功(二)第七節 閃電(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四節 謀殺(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四節 陰雲(二)第十節 虎嘯(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五)第八節 刺廖(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一節 返川(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六節 救亡(四)第六節 救亡(十)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十節 風雲(二)第三節 整編(一)第九節 魅影(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八節 日薄(二)第四節 外交(五)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五節 海關(三)第七節 風波(三)第五節 謀功(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二節 初戰(五)第五節 號角(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五節 雲集(九)第九節 魅影(八)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一節 黨爭(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一節 奪軍(二)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五節 盟國(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七節 曙光(三)第十節 撤退(一)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三十九節 變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五節 號角(十)
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五節 曙光(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二節 策劃(一)第十四節 圍殲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九節 殤(六)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五節 謀功(二)第七節 閃電(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四節 謀殺(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四節 陰雲(二)第十節 虎嘯(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五)第八節 刺廖(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一節 返川(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六節 救亡(四)第六節 救亡(十)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十節 風雲(二)第三節 整編(一)第九節 魅影(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八節 日薄(二)第四節 外交(五)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五節 海關(三)第七節 風波(三)第五節 謀功(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二節 初戰(五)第五節 號角(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五節 雲集(九)第九節 魅影(八)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一節 黨爭(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一節 奪軍(二)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五節 盟國(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七節 曙光(三)第十節 撤退(一)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三十九節 變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五節 號角(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