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德黑蘭(八)

斯大林冷冷的盯着丘吉爾:“戰爭不可能有完全安全的計劃,戰爭必須冒險,沒有冒險精神是不可能贏得戰爭的。”

丘吉爾喘出口粗氣,隨即展開反擊,他眯着小眼睛衝斯大林說:“如果登陸失敗,希特勒便可以大量抽調西線部隊到東線,不但不能加速戰爭的進程,反而會推遲戰爭,對這一點我們是必須注意的。”

可斯大林依然不爲所動,他毫不客氣的諷刺道:“丘吉爾先生,沒有信心的領導人,不可能獲得勝利。拿破崙說過,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羣綿羊可以戰勝一隻綿羊帶領的獅子,作爲領導人必須要有堅強的信心。”

斯大林今天一上來便對準了丘吉爾,將丘吉爾作爲目標,言辭之間毫不客氣,諷刺挖苦,各種手段輪番施展,丘吉爾一向以雄辯著稱,可在斯大林面前卻象個不善言辭的小孩,不管怎麼解釋,分辨,然後總是遭到斯大林狠狠的挖苦嘲弄。

蔣介石總算開了眼界,中國文化中一向講究彬彬有禮,外交中講究外交禮儀,在開羅會議上,他和丘吉爾雖然有爭論有分歧,可即便雙方爭執激烈,他依然保持着禮儀,可今天他看到了一種完全不同外交,完全赤裸裸,沒有絲毫顏面可講。

如果不知道大家是盟國,這種場面只能出現在兩個敵對的對手中。蔣介石自問,即便在與[***]的談判中,言辭也沒有如此犀利。

倆人爭論愈發激烈,羅斯福感到自己必須出面了,他輕輕咳嗽下,微笑着問:“我們在這裡開會,爲的是加強合作,以更快的消滅法西斯德國。首相先生,斯大林先生,委員長先生,無論是在法國還是在巴爾幹,明年我們一定要在歐洲大陸登陸。至於具體是那裡,委員長,雖然中國沒有在歐洲投入兵力,但在長達六年的戰爭中,您卓越的領導了對曰本的抗擊,有豐富的戰爭經驗,我想知道您的意見。”

蔣介石聞言衝羅斯福微微點頭,然後纔開口:“從軍事上說,在法國登陸能更直接的打擊德國的軍事力量,從法國到柏林的距離是最短的,而巴爾幹地區,雖然沒有登陸的危險,但巴爾幹地區的地形利守不利攻,總體上看,如果通過巴爾幹地區到柏林,傷亡肯定超過從法國到柏林。

法國登陸的最大優勢,在於盟國佔據海空優勢,我們曾經在上海與曰軍作戰,我軍投入了大約七十萬部隊,試圖將曰軍趕下大海,可我軍遭到失敗,原因很簡單,我們沒有海空優勢,曰軍艦隊給我軍造成極大的傷亡,所以,我認爲,在法國登陸是完全可能的。”

蔣介石明確表態這支持法國登陸,這讓丘吉爾顯得更加無助,斯大林這時發出決定姓一擊,他站起來堅定的宣佈:“不管盟軍在什麼地方登陸,不管有沒有第二戰場,紅軍將會繼續加強對德軍的打擊,我們相信,我們能打敗希特勒,獲得戰爭的勝利。”

羅斯福用眼角掃了丘吉爾一眼,然後纔開口道:“斯大林元帥和委員長閣下都認爲在法國登陸是最直接打擊希特勒德國的途徑,我贊成他他們的意見,雖然在巴爾幹地區登陸也能打擊德軍,但馬歇爾將軍的判斷與委員長閣下的判斷相同。

首相先生,德軍在最近兩年裡,遭到重大失敗,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再加上北非戰役,這三場戰役的勝利,動搖了德國在歐洲的統治,爲我們在法國登陸掃清了障礙,恰如委員長閣下的所言,我們擁有海空優勢,這個優勢十分巨大,對我們在法國登陸將產生重要影響。”

羅斯福開口後,整個會議的形勢一邊倒,所有目光和壓力都集中到丘吉爾身上,丘吉爾已經看到羅斯福開口前的眼色,他也聽懂了羅斯福話裡的含義,羅斯福在暗示,如果事情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蘇軍完全有力量獨自擊敗希特勒德國,到那時候,還有必要開闢第二戰場嗎?蘇聯紅軍可以通過德國,一路殺入比利時、荷蘭、法國,戰後整個歐洲都可能變成紅色。

會議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等待丘吉爾的決定,丘吉爾低聲咕噥兩聲,然後纔開口:“好吧,既然三比一,我同意大家的意見,在法國登陸。”

斯大林立刻貼身緊逼:“那麼盟軍會在什麼時候在法國登陸呢?”

斯大林很現實,你不能口頭同意在法國登陸,卻遲遲行動,這不是忽悠我嗎!羅斯福這時插話了:“具體的登陸時間,就交給馬歇爾他們去商議吧,我們最好不要代替軍人作決定。”

“爲什麼?”斯大林露出奇怪的神色,他的菸斗現在放在面前,一隻手撐在前面:“難道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不能決定的嗎?”

羅斯福心中暗罵,這個多疑的傢伙,他勉強擠出個笑容,向斯大林解釋道:“登陸涉及很多技術姓工作,比如潮汐,天氣,後勤,這些都必須要有詳細準確的計劃。”

斯大林搖頭表示不接受:“總統先生,事情其實很簡單,盟軍擁有絕對的海空優勢,英國儲備有大量的作戰物資,我相信物資上根本不缺,即便有所欠缺,以盟國的海運力量,完全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補充充足。至於潮汐、天氣,這些條件,也可以找到。我想知道,盟國是真想開闢第二戰場,還是僅僅只是爲了安慰俄國人民。”

面對咄咄逼人的斯大林,羅斯福與丘吉爾交換個眼色,然後無奈的說:“好吧,我們就在這裡將事情定下來。”

蔣介石實際參與國際事務的時候非常少,今天他算開了眼界,斯大林一直採取進攻方式,丘吉爾完全處於防禦狀態,斯大林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地位,完全是因爲,蘇俄在對德戰爭充當主力,死人最多,殺死的德國人也最多。

接下來的會議進程中,蔣介石基本沒什麼事,斯大林似乎非常急迫,先是要求在三月,後來讓步到四月,最終確定在五月,盟軍在五月開闢第二戰場。

這個結果還是讓斯大林比較滿意,實際上蘇俄也很困難,從戰爭開始到現在,蘇俄傷亡極大,人數已經超過一千五百萬,國內兵員緊張,連罪犯、殘疾人都應徵入伍,對兵員的需要簡直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

同時由於主戰場在蘇俄,幾乎整個烏克蘭被摧毀,所有城市均毀於炮火,戰爭難民高達數千萬,工廠裡絕大部分均是女工,包括軍工廠和需要重體力的鍊鋼廠。

所以,斯大林才這樣急迫的要求盟國開闢第二戰場。現在他達到目的了,於是斯大林很大度的宣佈,當盟國在法國登陸時,蘇聯紅軍將在東方戰線發動進攻,予以配合。

上午的會議到這裡便宣告結束,中午,斯大林邀請三國首腦共進午餐。蘇聯大使館早就有所準備,從蘇聯國內帶來的魚子醬、伏爾加擺滿一桌。斯大林的酒量,讓蔣介石很不舒服的是,斯大林上桌便把目標對準了蔣介石,蔣介石的酒量很差,基本不喝酒,所以他一上桌便要了杯白水。

“在我們俄羅斯有句諺語,酒量有多大,氣魄便有多大,委員長閣下,您不應該喝水,應該爲我們的團結,勝利舉杯。”斯大林端起酒杯衝蔣介石說。

蔣介石看着那長長的酒杯,裡面的酒至少有半斤,他堅決搖頭,端起面前的水杯:“很遺憾,我從不喝酒。”

斯大林呵呵笑道:“不,不,俄羅斯有句明言,不會喝酒的將軍就不會打仗,委員長先生,您身經百戰,酒量一定好,您是不是認爲我們俄羅斯的伏特加不夠烈。”

蔣介石心裡很不高興,可又不好發作,他靈機一動,想起當年與鮑羅廷的交談,他淡淡一笑:“呵呵,您不是第一個對我說這個諺語的俄國人,我曾經與加侖將軍談過這個諺語,不過,據我所知,庫圖佐夫將軍也不會喝酒。難道他不是俄國將軍,是法國人?”

斯大林笑着搖頭:“不,不,您對俄國曆史的瞭解還是不多,庫圖佐夫可不是將軍,他是元帥。”

這時,白斯同站出來了,他端起一杯酒說:“不,不,斯大林先生,在我們中國,同樣有關於酒的傳說,您想知道嗎?”

斯大林作了個請的動作,白斯同淡淡一笑:“在中國關於酒,最早的記載是在春秋時期的著作,據今已經有五千多年,據傳酒是由禹的女兒令人制作,禹喝過以後便感嘆的說,今後一定有人因這個而亡國,所以酒,在中國一向與[***]墮落等不好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委員長,感於國家的衰落,要振奮民衆的精神,提出新生活運動,裡面便有戒酒戒菸,他以身作則,不喝酒不抽菸。”

白斯同這番話讓斯大林哈哈大笑,不過心裡卻暗自警覺,中國的歷史實在悠久,一個酒的記載便有五千年,俄羅斯那時在作什麼呢?好像是茹毛飲血。當白斯同站出來,說到酒的歷史時,現場的中國人都有種強烈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是如此強烈,不加掩飾,讓羅斯福和丘吉爾都感覺到了。

丘吉爾是知道蔣介石不喝酒的,他在開羅便見識過,他本想看熱鬧,不過他在上午的會上受夠了斯大林的嘲弄挖苦,心中有氣,他的酒量也很不錯,現在可算抓着機會了。

“斯大林先生,這伏特加雖然是烈酒,不過比起威士忌來說還差點。”丘吉爾向斯大林發出了挑戰:“我們英國產的威士忌遠遠超過伏特加,這次來開會,我也帶了幾瓶過來。”

“好,那我們要嚐嚐。”斯大林淡淡一笑,立刻接受挑戰。

白斯同悄悄後退,心中有種怪異的想法,這些世界領導人,怎麼就像小孩一樣。他蠻有興趣的站在一邊,等着看斯大林和丘吉爾拼酒。

(未完待續)

第十一節 酒話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一節 突破(七)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五節 反擊(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六節 禍根(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魅影(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八節 南線(三)第五節 海關(二)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五節 號角(三)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十三節 試探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六節 和約(三)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十二節 陰雲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八節 天火(八)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三節 整編(四)第六節 突破(四)第十節 撤退(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三節 戰鼓(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二節 重建(二)第一節 黨爭(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五節 突擊(八)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二節 初戰(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二節 策劃(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一節 法幣(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一節 戰局(二)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六十八節 情報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一節 出兵(三)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六節 救亡(四)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挽弓(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三節 魅影(五)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九節 殤(六)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一節 黨爭(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
第十一節 酒話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一節 突破(七)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五節 反擊(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六節 禍根(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魅影(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八節 南線(三)第五節 海關(二)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五節 號角(三)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十三節 試探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六節 和約(三)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十二節 陰雲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八節 天火(八)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三節 整編(四)第六節 突破(四)第十節 撤退(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三節 戰鼓(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二節 重建(二)第一節 黨爭(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五節 突擊(八)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二節 初戰(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二節 策劃(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一節 法幣(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一節 戰局(二)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六十八節 情報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一節 出兵(三)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六節 救亡(四)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挽弓(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三節 魅影(五)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九節 殤(六)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一節 黨爭(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