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奪軍(二)

現時的廣州讓熊克武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與十多年前一樣的是煙館賭檔林立,記院娼寮遍街;不一樣的是五顏六色的革命標語貼滿大街小巷,到處可以看到懸掛的大幅橫幅,上面無不是寫着“打倒帝國主義”這樣的口號。大街上,不時可以遇見正在對市民演講的青年,這些青年要麼身穿中山裝,要麼是繫着紅色飄帶的士兵,這種濃烈的革命氣氛是他參加國民黨幾十年所未見過的。

“看報,看報,上海總商會提出五卅慘案善後辦法,[***]發表再告民衆書,國民黨中央發表目前時局的宣言,公使團拒絕燕京政斧抗議,…。”沿街叫賣的報童吸引了莊繼華的注意,對莊繼華來說他也沒意識到上海事件會發展到如此地步,他可憐的歷史記憶中這段歷史幾乎是張白紙,他立刻叫住報童,買了一份報紙。

“給我也來一份。”熊克武低沉的說道,隨後喻培棣、餘際唐、張衝等人也各買一份。報童很利落的將報紙遞給他們後,又沿街叫道:“看報,看報,看最新消息…。”路旁觀看遊行的市民又圍住報童,買了報紙的市民紛紛駐足,迫不及待的瞭解上面的最新報道。

莊繼華很快看完報紙的內容,上面不但報道了上海總商會遞出的十三條善後處理辦法,也報道了各地對上海事件的支持,南京、燕京、杭州、鎮江,武漢、天津、九江紛紛爆發[***],英軍在漢口再度向遊行羣衆開槍,燕京的北洋政斧向各國公使團提出抗議,卻爲公使團所拒絕。

路邊的行人邊看邊搖頭,無不神情激憤。作爲一方軍事領袖,熊克武不象那些市民那樣將情緒帶到臉上,他很平靜的看完報道,身邊的川軍諸將也默默無聲,良久才聽到喻培棣的一聲嘆息。

“唉,革命這麼多年,國家還是這樣懦弱,我輩愧對國人。”當初他們兄弟倆參加黃花崗起義,哥哥胸前掛着炸藥筐衝鋒的情形似乎還歷歷在目,當初的熱血已經在這些年的戰爭消磨光了,今天的情形似乎又喚醒了殘留在內心深處的那點記憶。

他的嘆息也僅僅停留在嘆息中,熊克武心中對這類羣衆運動有些不以爲然,當初二次革命時也是這樣,很多人上街遊行,結果又如何呢。袁世凱都沒能對付過去,外國人更難。不過他卻注意到莊繼華沒有象其他人那樣激憤,而是若有所思的看着街上的人羣。

“廣州這樣的遊行很多嗎?莊少校。”熊克武似乎不在意的問。莊繼華順口答道:“以前不多,最近應該不少,上海的事情影響太大了。”莊繼華已經隱隱感到連山之行讓他錯過了機會,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可是具體是什麼,他還沒想清楚。

熊克武對莊繼華的反應有些意外,對他的平靜更是意外,在他看來,黃埔軍校是一所由蘇俄出資創辦的軍校,蔣介石又是一個紅色將軍,他的心腹自然應該是那種熱血青年,可是沒想到他居然如此平靜。

“熊公對五卅慘案如何看待?”莊繼華問道,這時遊行隊伍已經漸進尾聲,莊繼華看見李之龍和潘慧勤,他向他們揮揮手,這個動作看上去就像是響應遊行羣衆的口號似的,不過李之龍潘慧勤卻知道是向他們打招呼,兩人舉起手中的旗幟向這邊搖搖。

“你認識的朋友不少呀?”熊克武沒有回答莊繼華的話,反是對莊繼華認識人多感興趣。

“我的社交圈子不寬,主要是黃埔和其他軍校的同學,還有就是是在東征時認識的熟人,還算不上朋友。”莊繼華老老實實的說,的確,莊繼華來到這個世界後,主要活動侷限在黃埔軍校內,參加籌建青年軍人代表會讓他的社交圈子有所擴大,不過黃埔軍校的學習很重,佔用了他大部分時間,加之後來淡出青軍會,與大部分外校同學的聯繫就斷了,加上他爲躲避黨爭,有意識的藏在部隊中,社交圈子就更小了。不過他有些無可奈何的是他的朋友無一不是熱衷政治的人,這次遊行來了個大暴露,所以看上去熟人挺多。

“熊公是軍界前輩,晚輩有個問題還想請教,還請指點一二。”莊繼華很客氣的問。

“指點不敢當;長江後浪推前浪,有你們這樣的年青人,我不服老不行呀。”熊克武半真半假的說,這次廣州相持到最後還是莊繼華贏了,熊克武想起這個心中就像吃了塊老薑那樣火辣辣的。

“熊公不用客氣,晚輩是真心請教。”莊繼華知道熊克武說話中所指,所以語氣就更恭謹了。見熊克武並沒有真心拒絕,他就問道:“此次五卅慘案,是由英國人和曰本人造成的,與其他列強無關,以熊公的經驗看列強的聯合行動能維持多久?還有北洋政斧能否辦好交涉?”

莊繼華的問題再度讓熊克武對他刮目相看,以熊克武的從政經驗知道,莊繼華的意思是能不能分裂目前列強的團結,減少列強幹涉的可能姓。後一個問題更說明莊繼華已經意識到要解決問題還是必須靠政斧,能在萬民激動之下有如此清醒的思考,不簡單呀不簡單。熊克武在心中暗暗稱讚,沒想到黃埔居然出了如此人物,看來黃埔軍校今後的發展不可限量。

“能不能瓦解列強的行動,這個我不清楚,如果能把打擊的重點放在英國人和曰本人身上,還是有可能的。不過北洋政斧肯定不行,發幾個照會已經是段祺瑞所能作的極限了。如果由北洋政斧來引導估計最後不會有結果,好的話不了了之,壞的話,就不好說了。”

莊繼華心中暗贊,薑還是老的辣,他是根據前世的經驗,前世這段時間好像沒有出現大規模武裝入侵的事,說明這個事件是解決了的,但怎麼解決的他不知道,他只能依靠一些相關的信息推斷;而熊克武卻是依據經驗立刻判斷出最後的結局,與他相比自己還嫩的很。

“我送熊公到珠江大酒店後我的使命就算結束了,不知熊公還有那些要求,我好轉告廖先生,也好早些解決。”

“其他的沒有,我希望能儘快見到廖先生和胡先生,還有汪先生。”熊克武想要的當然是軍餉和裝備,不過這些和莊繼華說沒用,只能與胡漢民、廖仲愷他們談。至於其他要求,無非是生活上的事情,這些他們能應付,熊克武也不願讓眼前這個年青人小瞧了。

衛戍司令部設置原滇軍總司令部八旗會館,把熊克武一行人安置好後,莊繼華就返回八旗會館,他沒有去中央黨部找廖仲愷,而是先向蔣介石彙報再說。

“川軍目前很困難,士兵已經快一年沒拿到軍餉了,到廣州前甚至連飯都吃不飽;而且部隊彈藥奇缺,就目前來看前段時間熊克武玩的是兩邊下注,誰贏他就與誰打交道,這樣爲部隊保留一條出路,並非真心與陳炯明和楊希閔聯合。”莊繼華在蔣介石的辦公室裡向蔣介石彙報說。

“你這麼確定?”蔣介石不動聲色的問。

“可以確定,他們沒本錢。”莊繼華很有信心的說。

蔣介石搖搖頭表示不贊成他的判斷:“文革,你錯了,當初滇桂軍東下廣州時,還不是一樣缺餉缺彈藥,結果呢,照樣趕跑陳炯明,獨佔廣州。”

莊繼華明白蔣介石的意思,處於絕境的部隊爲求生路可能會併發更大的戰鬥力。

“你不要小看了熊克武的川軍,這支部隊是很有戰鬥力的,你不是常說一個老兵的作用超過十個新兵嗎,熊克武這支部隊里老兵比例很大,很多人從辛亥年間就開始跟他了,在四川打了這麼多年,他被趕出四川主要是輕敵,以爲劉湘已經被打死了,沒想到劉湘敗而不死,最後翻盤了。”蔣介石又接着說,這兩天事情雖然多,可他還是抽時間瞭解了熊克武敗出四川的原因。

“是,學生疏忽了。”莊繼華也沒爭辯,承認自己有些看輕川軍。不過他還是不認爲川軍會有很大的威脅,主要是目前廣東的政治環境,東征勝利、平叛勝利,使大本營建立起了一定的威望,特別是黨軍的善戰威名,足以震懾廣東境內的各路諸侯。

“廣東並不太平,有滇桂軍和沒滇桂軍有什麼區別。”蔣介石突然沒頭沒腦的說道,他的神色看上去有些焦慮。莊繼華立刻猜到蔣介石這是在表示對粵軍不滿,但他沒接話,他在等蔣介石的問話。

蔣介石的辦公室是原滇軍司令楊希閔的辦公室,辦公室裝潢很漂亮,沙發是真皮的,辦公桌很寬大,材料是楠木的,地上鋪着猩紅色的漂亮的波斯地毯。蔣介石顯然沒有讓莊繼華離開的打算,他在屋裡轉了兩圈,見莊繼華還直挺挺的站在那裡,便淡淡的說:“你坐。”

又過了會,蔣介石才吞吞吐吐的問:“你剛回來,可我還是想問問你對目前的時局的看法?”

“報告校長,我瞭解一些,不過….不全面,學生擔心….,”說到這裡莊繼華擡眼看看蔣介石,蔣介石呆板着臉揮手說:“不要緊,你說說看。”

“學生認爲,英國人這槍開得好,開得正是時候。”莊繼華一開口就讓蔣介石有些糊塗了。

“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全國民衆都在等,在看,看如何解決,可解決這個事件學生必然要依靠政斧,光靠社會團體是不行的;可是北洋政斧人解決這份個問題嗎?學生以爲不能,既然不能,民衆就必然對他們失望,如果這個時候能儘快成立國民政斧,那麼全國民衆就會把希望寄託在國民政斧身上,如果新政斧能在這件事情中出力,那麼新政斧的威信就能很快建立起來,北洋政斧就會被全國民衆所拋棄。”莊繼華先就說這麼多,其實他感到這是個好機會,可以作篇大文章,不過這個文章怎麼做,他還沒想清楚。不過有一點,這篇文章將涉及軍事、兩黨關係、財政、甚至青軍會和孫學會,工會和農會,等等,可以把目前廣東所有政治團體捲進去。可是如何作,他沒想好,頭緒太多,一條一條的,都交織一起了。

院裡突然熱鬧起來,蔣介石和莊繼華走到窗前一看,原來是參加遊行的軍官們回來了,賀衷寒、陳賡他們正熱烈爭論什麼,情緒有些激動,聲音難免有點大。蔣介石重重哼了聲,罵道:“娘西匹,成何體統。”

莊繼華忙推開窗戶,他正要開口,卻見司令部執星官出來制止衆人的爭論,莊繼華也就悄悄把窗戶關上,不過賀衷寒和陳賡都已經看見他和旁邊的臉色陰沉的蔣介石了,院子的軍官們於是悄悄的各回辦公室了。

“如果繼續強硬下去,英國人會不會向廣州發起進攻?”莊繼華雖然說了一大堆政治上的好處,可蔣介石最關心的軍事問題卻一個字沒提,蔣介石只好直接問了。廣州距離香港太近,而且廣州市裡還有個沙面租界,雖然兩地的英軍不多,可是誰也不能保證英國人不會從其他地方調兵來。

這個問題其實莊繼華沒想好,不過莊繼華可以肯定的是,民國以後英國人沒有向中國境內派出過正規部隊,更沒有完全佔領過一座城市。

“學生以爲不會。”莊繼華一副思考後得出結論的樣子說道:“廣州不是上海,上海事關各國利益,而廣州除了英國人有利益外,其他各國都沒有利益,所以要出兵就只有英國單獨出兵,但英國能派多少人來呢?一萬人還是兩萬人,佔領廣州能不能結束這場運動?恐怕不能,這是民衆發起的抗爭,不是政斧發起的,佔領廣州並不意味着事情的結束,反而會給我們打擊他的機會,現在他躲在海上,我們幾乎打不着他,要是上岸了,誰勝誰負還不一定。”

莊繼華越說越有信心,他站起來在屋子裡走動:“列強雖然一致行動,但這種行動應該是有保留的,估計應該是限制在租界內,超過租界,列強就不會與英國人合作了,我們只要把行動限制在租界外,租界內只進行以罷工罷市爲主的和平抗議,而在租界外面則進行武裝封鎖,把軍隊換上便衣,封鎖租界物資,徹底驅逐英國商品,把焦點直接對準英國,那麼我們獲勝的希望估計可以增加三成。另外我們還可以趁機整頓軍隊……。”

說道這裡莊繼華停下來了,他腦筋裡突然劃過一道火花,他開始抓住他剛纔思索的大文章的線索了。

蔣介石見莊繼華突然停下來了,正要問話,卻見莊繼華站在哪裡擰眉思索,他想問問他在想什麼,隨後又放棄了,反而起身悄悄回到辦公位置,厚實的地毯掩蓋了他的腳步聲,正在思考的莊繼華沒有發覺蔣介石已經離開了沙發了。

文德樓是幢不起眼的三層小樓,這棟小樓與廣州其他樓房沒有任何區別,唯一有區別的就是來這棟樓的人很多,身份也很複雜,有穿馬靴的軍官、赤腳的農民都在這裡進進出出。不過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是[***]廣東區委所在地,雖然沒有掛牌子卻是[***]在全國唯一公開活動的場所。

遊行結束之後,黃明誠回到區委,在遊行之前鄧中夏就通知他遊行結束之後區委書記陳延年要召集他們開會。樟木頭之戰後不久他就離開樟木頭總工會,調到廣東區委工人運動委員會工作,在協助召開第二次全國勞動者大會後,就留在總工會中負責協助總工會秘書長鄧中夏工作。

黃明誠匆匆走上二樓,推開陳延年的辦公室,辦公室裡已經有六個人在座了,黃明誠一看都認識,除了區委書記陳延年外,還有總工會秘書長鄧中夏,香港海員工會主席蘇兆政,工人運動委員會中的楊殷、施卜,總工會中的馮菊坡。陳延年還在伏案急書,等候在旁的人也沒說話。黃明誠趕緊進屋,邊道歉邊搬根凳子坐下,其實大家都知道今天他做什麼去了,誰也沒怪他。

聽到黃明誠的聲音,擡頭看看,然後又急書幾筆才放下筆站起來。他今天穿的是件有點褪色的白線衫,下身穿件白色的短褲,裸露在外的肌肉顯示出他健壯的體格,這得益於年青時在工廠中的高強度勞動。

“人都到齊了,現在開會。”陳延年說完之後用銳利的目光掃視屋裡衆人:“大家可能已經知道了,上海的資產階級企圖與帝國主義者妥協,但是工人們不答應,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給英帝國主義者更直接的打擊,更直接的支持上海工人的行動,增強全國人民的信心。打擊點在哪裡呢?香港。”

(未完待續)

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六節 救亡(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反擊(四)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六節 波瀾起(二)第五節 試探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二節 策劃(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一節 遏制(九)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八節 九變(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二節 起航(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戰鼓(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三節 會戰(三)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一節 出兵(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八節 刺廖(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天火(四)第八節 天火(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三節 聚才(三)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二節 川軍(九)第一節 黨爭(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十節 偵察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一節 奪軍(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一)第五節 雲集(一)第六節 救亡(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六節 禍根(一)第三節 暗戰(七)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五節 盟國(一)第三節 聚才(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八節 日薄(一)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一節 諜影(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八節 天火(七)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三節 巧取(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二節 重建(二)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二節 投敵(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
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六節 救亡(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反擊(四)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六節 波瀾起(二)第五節 試探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二節 策劃(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一節 遏制(九)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八節 九變(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二節 起航(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戰鼓(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三節 會戰(三)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一節 出兵(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八節 刺廖(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天火(四)第八節 天火(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三節 聚才(三)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二節 川軍(九)第一節 黨爭(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十節 偵察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一節 奪軍(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一)第五節 雲集(一)第六節 救亡(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六節 禍根(一)第三節 暗戰(七)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五節 盟國(一)第三節 聚才(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八節 日薄(一)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一節 諜影(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八節 天火(七)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三節 巧取(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二節 重建(二)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二節 投敵(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