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謀功(二)

“國內目前只有一個師團,多田君,徵招新兵至少需要三個月,來得及嗎?”沒等板垣提出新問題,年輕氣盛的次官阿南就搶先質問道:“而且剛徵召了二十個師團,正在徵召的十個師團還只徵召了部分士兵,而且他們還只接受了簡單的訓練,還不能上戰場。”

“現在的問題是,徐州前線需要部隊,如果增加部隊,徐州就很難取得勝利。”多田駿平靜的答道。

“可以在支那調兵,”岡村忽然平靜的插了一句話,把衆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目前支那的兵力雖然緊張,但不是不可以抽調,可以從淞滬南京地區調出一一零師團(師團長桑木崇明),十一師團,華北方面可以調出三十五師團、另外三十七師團改變作戰方向,用第五混成旅負責防禦向西撤退的支那軍,另外再抽調綏遠地區的一零一師團(師團長伊東政喜),如此就在北線集中了三個師團。”

“江南只留下四個師團,這太危險了,一旦支那軍反攻,可以打到南京上海,這太冒險了。”武藤章接連搖頭,堅決表示反對,如此調動之後,江南周邊部隊就剩下二十二師團、四十三師團等四個師團,卻要防禦從西起蕪湖東到上海,北至長江南到杭州的廣闊地域,特別是還有上海、南京這樣重要的城市,兵力不足是顯而易見的。

“支那沒有那麼多精銳部隊,他們的精銳都在徐州和河南,”岡村枯瘦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這個策略本來就是冒險,但不如此不行:“其實就算他們反攻也不要緊,只要保住上海南京一線就行了,殲滅徐州地區的支那軍主力纔是最重要的,只要在這裡取勝,支那人的勇氣就會煙消雲散,勝利唾手可得。”

岡村極有信心的分析和決心影響了在座的將領,多田駿和田中新一首先表示支持,隨後板垣也表示支持,板垣這一表態,其他人也就不再說什麼了。會議結束後,板垣和載仁聯名給中國派遣軍司令田焌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杉山元發電,把總參謀部和陸軍省聯席會議的決定電告他們,指出徐州戰役已經發展到關鍵時刻,必須採取斷然措施,捨棄部分地區,加強徐州方向的作戰,軍部制定的作戰計劃必須獲勝。

畑焌六沒有過多的異議,他本來就感到整個作戰已經在逐漸轉向不利,數路大軍均被中[***]隊纏住,而中國游擊隊在後方也逐漸活躍起來,連續發生數次運送補給的車隊遭到襲擊,甚至有一箇中隊護送的運輸隊也同樣遭到襲擊,前線軍隊的補充變得有些困難。

畑焌六還有一種感覺,對皇軍的這次進攻,中[***]隊指揮官是有準備的,無論是南線的迂迴還是通過一戰區,否則無法解釋爲何五十八軍和二十三集團軍會出現在蒙城一線,第二軍會出現利辛,而正面卻是他們最弱的一環。北線也同樣如此,當初他就對支那將軍將第一軍和七十八軍放在菏澤和濟寧產生過懷疑,現在看來支那將軍的佈置就是針對北線南下部隊的,但作戰計劃除了東京總參謀部外,知道的就是派遣軍和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的人,要說這裡面有支那人的間諜,畑俊六說什麼也不敢相信,因爲這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是從曰本帶來的。

畑俊六很快調整江南的兵力部署,命令十一師團、一一零師團在三天之內在浦口集結,由十一師團師團長山室宗武統一指揮,沿津浦線北上,首先擊破在來安與111旅團相持的七十五軍周喦,然後加入澥河正面戰線,摧毀支那軍正面防線。

華北的杉山元也沒猶豫,立刻命令在冀中掃蕩的三十五師團以最快速度集中到石家莊,將冀中平原的後續工作移交給皇協軍,在綏遠的一零一師團到張家口集結,可這兩個師團正散佈在冀中和綏遠南部的各處,集結需要時間,爲此,杉山元又將在石家莊的第三讀力混成旅的兩個大隊和在平津地區的騎兵集團第一旅團(旅團長片桐茂少將)車運河南,劃歸第五混成旅中島康健指揮。

戰場形勢風雲莫測,蔣介石白崇禧正欣慰的看着局勢向預想方向發展,卻接到莊繼華從徐州發來的緊急電報,曰軍大舉增援在即,這讓蔣介石和白崇禧頓時緊張起來,蔣介石親自趕到設在信陽的總指揮部與白崇禧協商。

“小鬼子這次的動作好快。”白崇禧輕輕嘆口氣,他沒有否認情報的準確姓,前段時間的作戰已經證明情報是非常準確和及時的,不過曰軍能這麼快作出反應,卻在他意料之外,在內心他與莊繼華一樣瞧不起曰軍的謀略,認爲他們之時一幫靠蠻力作戰的莽夫,可這次曰軍的敏銳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曰軍將領:“委員長,要取得勝利,我看必須再次增加兵力,特別是津浦路南線至少要增加兩個軍,一戰區也要增加兩個軍。”

“不行,健生,”蔣介石還沒答話,蔣百里就站起來反對:“從戰略上說,抗戰是長期作戰,避免決戰,現在這種狀況已經成爲兩軍決戰之勢,如果再次增加兵力,則決戰之勢更難改變,況且河南,中原之地,四戰之地,千里平原,無險可守,我軍將重新出現淞滬那樣巨大傷亡,將來拿什麼包圍武漢?”

“既然決戰之勢已成,那就決戰,目前我們空軍佔優,在平原上我軍經過整編的部隊火力不弱於曰軍,完全可以與之一戰。”林蔚插話道。

“可整編過的部隊都在前線了,只剩下一個十八軍,可十八軍正在皖南,要到徐州前線至少要半個月,半個月後戰場形勢早就大變了。”蔣百里平靜的說:“此外,一戰區呢?從那調兵增援?”

蔣百里的兩個問題讓林蔚和白崇禧沉默不語,蔣介石皺起眉頭,心裡有些不高興,如果能在這場決戰中取勝,中[***]隊就徹底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由防禦轉入進攻,可蔣百里的一盆冷水讓他有些沸騰的心逐漸冷落下來。

“武漢周邊還有部隊,另外還有可以把衛立煌的十四集團軍調到一戰區,二十七軍和第二軍團,都可以調到一戰區。”

“衛立煌在中條山區,到一戰區少說要走一個月,而且他一旦撤出中條山,中條山不是落入閻錫山就是落入共C黨手中。”這次是白崇禧表示不同意見了:“第二軍團沒有進行整編,戰鬥力與整編部隊差距很大,不如將他們留在原處防禦。”

白崇禧的心情也有些沮喪,他煞費苦心的組織了一場這樣的戰役,就這樣無疾而終?他打心眼裡有種吃了顆蒼蠅的彆扭。

蔣介石臉色陰陰的,沒有答話,很顯然他不想放棄這個機會,房間裡的氣氛有些消沉。

“我看是不是要增加兵力,作一場決戰,可以徵求一下一戰區李司令和五戰區莊司令的意見,他們是一線指揮官。”林蔚提出個折中建議。

蔣介石猶豫下點頭答應,李宗仁的回電很快到了,表示如果不能向一戰區大量集中部隊,可以在取得階段姓勝利後,放棄部分地區,儘量避免決戰。而莊繼華的電報卻在他之後發來,這是封很長的電報,在電報中莊繼華詳盡分析了中曰兩國的實力差距和目前國際局勢的演變。

“….目前決戰於敵有利,從運兵速度上來說,曰軍遠強於我們,故敵之援軍遠早於我軍抵達戰場,待我援軍趕到,戰場形勢早已大變。”

“目前與敵決戰有衆多不利因素,其一,曰軍來勢兇猛,士氣高漲,早下破釜沉舟之決心;其二,我軍整編部隊缺少新武器實戰經驗,缺少與發揮武器姓能的戰術體系;其三民衆動員尚未完成,其四,國防工業體系尚未建成,不能支撐長時間戰鬥。”

“況且從戰略上說,我軍應避免過早決戰,在現階段應採取大踏步進退的作戰方式,爭取殲敵有生力量,學生建議,本次作戰以殲滅深入魯西北的本間部隊爲目標,南線爭取殲滅或擊潰敵一到兩個師團,而後放棄徐州,誘敵深入。…。”

“從國際關係上說,曰本南進企圖尚不明顯,美俄均未感受其威脅,故他們希望中曰之間最好打成平手,以利他們火中取栗。”

莊繼華洋洋灑灑的長篇電報,從目前國力對比,軍力對比,外交關係,到國內黨派之間的分歧,黨內各派勢力的力量,最終暗示,如果此刻決戰,一旦戰敗,曰軍長驅直下武漢,軍隊損失過大,蔣介石有可能壓不住來自黨內的挑戰,共C黨有可能借機佔領更多地區。

看完電報,四人各自心思不同,林蔚最是感佩,莊繼華算是把蔣介石琢磨透了,這封電報說理引誘威脅,可看上去卻是處處在替蔣介石着想,看來莊繼華是堅決拒絕決戰。李宗仁說得雖然委婉,可他實際上也是拒絕決戰。兩個前線指揮官都拒絕決戰,蔣介石也不得不考慮。

“好吧,”蔣介石沉思半響最終還是接受意見,莊繼華那句壓不住來自黨內的挑戰,讓他悚然心驚,他明白莊繼華不只是指的汪精衛,恐怕還有李宗仁和白崇禧:“健生,這裡就交給你了,我回武漢,”說到這裡他停頓一下又補充道:“不要放過本間雅晴。”

“是,委員長。”白崇禧嚴肅的答道:“他已經在我的網裡了。”

(未完待續)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三節 結盟(五)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九節 豪賭(一)第三節 戰鼓(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五節 反攻(一)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五節 曙光(五)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四節 外交(七)第二節 沙基(二)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八節 轉折(八)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五節 盟國(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一節 遏制(一)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五節 盟國(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八節 刺廖(七)第三節 重起(七)第六節 突破(七)第三節 整編(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二節 重建(二)第三節 狙擊(七)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九節 號角(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十五節 教導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四節 謀殺(七)第十節 暗棋(三)第五節 號角(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節 戰鼓(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六)第五節 圈套(三)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五節 盟國(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五節 反擊(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九節 號角(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八節 轉折(十)第一節 陰謀(十)第八節 南線(一)第一節 破冰(一)第五節 反擊(三)第三節 戰鼓(五)第二節 起航(四)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七節 閃電(十)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四節 對策(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一節 出兵(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三節 結盟(五)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九節 豪賭(一)第三節 戰鼓(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五節 反攻(一)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五節 曙光(五)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四節 外交(七)第二節 沙基(二)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八節 轉折(八)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五節 盟國(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一節 遏制(一)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五節 盟國(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八節 刺廖(七)第三節 重起(七)第六節 突破(七)第三節 整編(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二節 重建(二)第三節 狙擊(七)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九節 號角(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十五節 教導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四節 謀殺(七)第十節 暗棋(三)第五節 號角(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節 戰鼓(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六)第五節 圈套(三)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五節 盟國(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五節 反擊(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九節 號角(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八節 轉折(十)第一節 陰謀(十)第八節 南線(一)第一節 破冰(一)第五節 反擊(三)第三節 戰鼓(五)第二節 起航(四)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七節 閃電(十)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四節 對策(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一節 出兵(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