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

歡呼聲震耳欲聾,將整個山谷覆蓋,將初春的寒冷驅散,在山間滾滾激盪,直衝雲霄,在天空中會聚,向高空升騰,隨即向四方奔涌傾瀉而下。

早已經翹首以盼的華夏大地,隨即陷入狂歡之中,正在進行戰爭恢復的鄭州、濟南、武漢,市民在歡呼,渝城廣州汽笛長鳴,直衝雲霄。

歡呼聲持續不斷,不知道是誰向天空開出了第一槍,隨後無數條火龍向天空飛馳。一羣宿鳥從林間飛起,撲騰着翅膀,驚慌的飛向黑暗的高空。

忽然之間,有人開始跺腳,隨即整個山谷都是跺腳聲,各種地區的小曲開始在黑夜中傳唱,四川小曲,陝北嗩吶,河南梆子,士兵圍着火堆,興奮的作起表演。

“可惜沒有酒!”火光中,宋希濂有些遺憾的大聲說。

範漢傑象變戲法似的拿出瓶紅酒,給每個人倒上半杯,潘文華開玩笑的笑道:“這就是坦克兵的優勢。”

範漢傑笑嘻嘻的搖頭晃腦的給每個人倒酒:“那是,不管怎樣,咱們還有輛坦克,裝瓶酒是沒有問題。”

實際範漢傑的每輛坦克都有坦克手都帶着自己的東西,當然這些東西以不影響作戰爲前提,各級軍官都知道,誰也不管,這主要是範漢傑認爲,這可以激勵士氣。

衆人向四方舉杯將酒喝完後,將杯子摔在地上,砸得粉碎。四下裡,歡呼雷動。

“司令給了我們三天時間,整頓部隊,補充糧食彈藥,而後向冀東發動進攻。”宋希濂轉身笑着對衆人說。

“三天?!”潘文華有些驚訝,範漢傑戴安瀾等人也驚訝之極,莊繼華一向強調兵貴神速,三天時間,梅津美治郎早就跑得沒影了。

“對,三天,”宋希濂說:“司令的意思你們還不明白,三天時間,梅津美治郎還敢留在唐山,我跟他姓!”

說吧哈哈大笑,衆人也一同放聲大笑,他們都明白莊繼華的意思,一場大戰下來,部隊殲敵很多,損失也同樣很大,彈藥消耗很大,部隊急需補充,放走梅津美治郎沒什麼,一場巨大的勝利,可以圓滿結束。

果然,沒等到三天,第二天,唐山的梅津美治郎率部向山海關急退,僅僅用了三天時間便退到山海關,與已經抵達山海關的關東軍127師團會合,在山海關構築防線。

宋希濂率部與藍運東會合,莊繼華命令由宋希濂擔任總指揮,指揮第一集團軍、五十二集團軍、第五集團軍、七十四軍、七十二軍、新八軍、112軍等部隊,分三路追擊梅津美治郎。

第五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由範漢傑指揮,沿北寧線追擊,。

五十二集團軍和七十二軍組成北線兵團,沿長城兩側,攻擊前進。

七十四軍新八軍112軍,組成中路軍,停留在唐山地區。

在長城以外,莊繼華卻沒有給岡部直三郎任何喘息,堅決命令邱清泉和傅作義衛立煌繼續進攻,郭勳祺搶在岡部直三路之前佔領承德,在承德以北,一零一軍與岡部直三郎的前鋒142師團展開激戰,一零一軍擊潰142師團,在追擊中攻克高寺臺。

在郭勳祺率領一零一軍佔領承德之際,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和新六軍佔領灤平,隨後兵分兩路,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向隆化展開進攻,廖耀湘指揮新六軍沿灤河北上迂迴隆化以西。郭勳祺得到報告後,立刻命令陳明仁率一零一軍從東南向隆化發動進攻。

面對中[***]隊的進攻,岡部直三郎沒有作過多糾纏,很快放棄隆化,向圍場撤退。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傅作義衛立煌分兩路追擊吉木貞一,最終傅作義在崇禮以北的獅子溝追上吉木貞一,一場血戰下來,吉木貞一全軍覆滅,吉木貞一破腹自殺。

殲滅吉木貞一後,衛立煌和傅作義打算停止進攻,轉入休整,可莊繼華的電報趕到,命令他們繼續進攻,衛立煌和傅作義商議後以部隊缺少彈藥爲名,拒絕繼續進攻。徐祖貽乘飛機趕到獅子溝,將進攻蒙古的戰略目的詳細告訴他們,同時,莊繼華緊急空投了一批彈藥和糧食,部隊稍稍恢復了些元氣。

莊繼華命令成立蒙古縱隊,衛立煌爲縱隊司令,傅作義爲副司令,將八十六軍和九十四軍第六集團軍全數編入這個縱隊,由衛立煌率領向蒙古追擊曰軍。

與此同時,彭D懷率領新11軍和葉T的新四軍經張北向內蒙古展開進攻,陳G率領遊擊總隊和115師特遣隊攻克豐寧,隨後翻越冰郎山,向多倫疾進。

面對來勢洶洶的中[***]隊,岡部直三郎非常敏銳,前鋒初戰不利後,立刻後撤,隨後又放棄圍場,向赤峰撤退。而郭勳祺佔領圍場後,便停止了追擊,向西靠攏,壓縮與陳G部隊的空隙。

宋希濂在龍泉山下宣佈華北派遣軍不復存在,在他看來,華北派遣軍僅剩下北平天津兩座孤城,守軍總兵力不過六七萬人,被幾十萬大軍團團包圍,消滅他們,光復北平天津不費吹灰之力。

可有兩個人不會同意他的判斷,華北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不會同意,作爲華北派遣軍司令官,他還守在北平城內,華北派遣軍就沒有滅亡。

莊繼華也不同意,沒有攻克北平天津,這場會戰便沒有結束,還談不上勝利。

在東京,小磯國昭沉重的走出皇宮,擡頭望望天邊的明媚,重重的嘆口氣,他剛剛向天皇遞交了辭呈,而在昨天,石原莞爾則已經向天皇遞交了辭呈。

在華北,皇軍遭受了明治維新以來最慘重的失敗,整整三十六萬兵力被全殲,只有中島康健帶着七千多人闖過長城,逃出塞外,在承德以北與南下的關東軍會合;此外就是被重兵包圍在北平和天津的岡村寧次和橫山勇,這兩支部隊,無論是梅津美治郎還是西尾壽造還是東京,都已經準備將他們從作戰序列中排出。

在前幾天召開的御前會議上,整個會議氣氛悲涼,裕仁當衆流淚,衆大臣形容淒涼,可誰都束手無策,杉山元和石原莞爾就在御前會議上當衆大吵,石原莞爾憤怒之下,歷數從支那事變之初,杉山元與軍部在支那戰事上的決策失誤,對軍事指揮的干擾,情緒激動的石原莞爾當着裕仁的面,要求杉山元東條英機武藤章等當初所有支持擴大支那事變的將領,切腹謝罪。

石原莞爾的態度激怒了幾乎所有將領和大臣,紛紛指責石原莞爾在最近一年多的指揮中,失誤連連,應該承擔主要責任,杉山元也趁機要求他切腹,可石原莞爾毫不讓步,歷數軍部強硬派,特別是杉山元對自己指揮的干擾,否認應該由自己承擔失敗的責任。

裕仁失望之極,態度堅決的打斷倆人,要求他們拿出辦法,解決目前帝國的危機,沒等杉山元開口,石原莞爾的情緒已經完全失控,他衝着天皇裕仁脫口而出:“接受盟國的條約!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吧!”

喊出這句話後,石原莞爾的事情便再也無法挽回,石原莞爾隨即拿出早準備好的辭呈,就在御前會議上當衆向天皇辭職,裕仁沒有挽留,也不會挽留。

轎車在皇宮停下,不死鬼貫——鈴木貫太郎費力的從車上下來,擡頭便看到站在殿門前的小磯國昭,他緩慢的走到小磯國昭面前,倆人相對無言,只是長長嘆息。

“國事就拜託您了!”小磯國昭深深的衝鈴木施禮。

鈴木貫太郎再度嘆口氣,想說什麼,卻不知道該說什麼,最終還是隻能嘆口氣。他實際是不想當這個首相的,可木戶徵求了所有重臣的意見,除了東條英機外的所有重臣都認爲,只有出身海軍的鈴木貫太郎能壓住陸軍,挽救局面。

可無論木戶還是重臣們怎麼勸說,鈴木貫太郎都不幹,誰都知道,這個時候的首相是棘手的位置,說是火山口毫不爲過。戰事發展到現在,曰本除了接受盟國條件外,好像找不到其他任何辦法。做一個末代首相,投降首相,誰也不願幹。

當然鈴木貫太郎不會提出來,而是以自己是軍人,軍人不幹政,其次,自己年齡太大,已經七十多了,實在無力擔任此重任。可這些條件都不行,天皇裕仁親自出面都無法說服他,到最後,皇后節子都出面了,他實在推不下去了。

木戶從殿內出來,看着兩個相對無言的首相,在心裡微微嘆口氣,然後對鈴木貫太郎說:“陛下正等着。”

鈴木貫太郎衝小磯國昭微微一禮,擡步慢慢向殿內走去,小磯國昭望着鈴木貫太郎的背影,再度施禮。

鈴木貫太郎走進殿內,裕仁已經在御座上等了一會了,待鈴木貫太郎施禮過後,裕仁便首先開口。

“愛卿,國事艱難,自祖父….以來,這是最危急的時刻,重臣們都推薦你,朕也看好你,期待你能力挽狂瀾。”裕仁聲音中帶着哭泣,戰爭的失敗,末代皇帝的命運,讓他深深恐懼。

“臣,”鈴木貫太郎剛開口說了一個字,便說不下去了,君臣相對哽咽,木戶在旁邊也暗暗垂淚,過了一會,鈴木貫太郎收斂淚水,慢慢的說:“陛下,當今情況,臣,臣,只能說,只要盟國的條件可以接受,臣建議,在必要時,陛下可以決斷。”

木戶一驚,連忙開口問道:“首相,如果能停止流血,停止戰爭,那是最好,不過帝國也應該有底線。”

“當然,”鈴木貫太郎立刻答道:“帝國的底線是,保留天皇制,不賠款,戰犯由帝國自行審判。”

鈴木貫太郎和木戶都沒有提開羅宣言中提到的,將澎湖和臺灣交還中國,朝鮮讀力,庫頁島,千島羣島歸還蘇俄,裕仁卻想到了,心中悲憤之極,這些領土是明治天皇以來,三代曰本人艱苦奮戰的結果,現在就要全部失去。

(未完待續)

第八節 九變(一)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四節 謀殺(二)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九節 殤(八)第九節 號角(五)第三節 會戰(九)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八)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二節 說汪(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五節 積聚(九)第一節 亂起(一)第五節 雲集(四)第一節 黨爭(二)第五節 友人(二)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四節 戰鼓(四)第四節 陰雲(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九節 殤(十)第九節 號角(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九節 殤(十)第二節 起航(七)第二節 初戰(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八節 天火(六)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六節 救亡(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八節 轉折(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二節 說汪(三)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暗戰(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十節 餘波(五)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五節 海關(一)第一節 挽弓(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二節 初戰(四)第二節 起航(八)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一節 黨爭(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十二節 破局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十節 虎嘯(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二節 重建(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七節 閃電(七)第五節 雲集(四)第三節 聚才(五)第十三節 冷遇第一節 遏制(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三節 調整(一)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二節 策劃(八)第十三節 試探第六節 救亡(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二節 川軍(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五節 海關(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一節 突破(一)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
第八節 九變(一)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四節 謀殺(二)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九節 殤(八)第九節 號角(五)第三節 會戰(九)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八)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二節 說汪(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五節 積聚(九)第一節 亂起(一)第五節 雲集(四)第一節 黨爭(二)第五節 友人(二)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四節 戰鼓(四)第四節 陰雲(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九節 殤(十)第九節 號角(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九節 殤(十)第二節 起航(七)第二節 初戰(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八節 天火(六)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六節 救亡(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八節 轉折(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二節 說汪(三)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暗戰(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十節 餘波(五)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五節 海關(一)第一節 挽弓(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二節 初戰(四)第二節 起航(八)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一節 黨爭(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十二節 破局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十節 虎嘯(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二節 重建(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七節 閃電(七)第五節 雲集(四)第三節 聚才(五)第十三節 冷遇第一節 遏制(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三節 調整(一)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二節 策劃(八)第十三節 試探第六節 救亡(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二節 川軍(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五節 海關(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一節 突破(一)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