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大撤退(四)

“閣下,支那軍正在撤退,請立刻向淮北出擊,切斷徐州支那軍後撤的道路,圍殲徐州以東的支那軍。”中島向山下奉文建議道。

山下奉文平視着他的眼睛,鄭重其事的說:“請放心,剩下的事就交給我們。”然後大聲命令:“立正!向中島君敬禮!”

說完首先舉起右手,向中島端端正正的行了個軍禮,全體軍官都莊嚴的舉起右手。堅持情景,匆忙趕來準備爲中島申冤的鹿草躺在擔架上淚流滿面。

待中島離開後,山下奉文立刻發佈命令,留下一個大隊交給古樹守衛宿縣,其餘部隊立刻向淮北金髮,追趕西撤的新二十二師和新三十八師。

夜慢慢降臨,炮聲在夜色中越發清楚,天邊跳動着一抹血紅,從前線下來的部隊越來越少,長街上的勞軍桌依舊,徐州名宿許元滄依舊筆直的站在道邊,向每個路過的士兵手中塞饅頭,一批帶着血跡的傷員隨着擔架出現在街頭,許元滄連忙帶着徐州濟世堂的先生迎上去,繃帶重新包紮,傷處敷上濟世堂的密藥,擔架隊員們又匆匆上路。

“許老先生,你們也該走了?”莊繼華迎上許元滄,有些焦急的對他說。

“我不走。”許元滄白鬚飄飄,整天的忙碌沒見臉上露出疲倦之色,只是眉宇間有着淡淡的憂慮:“這是我的家,我在這等你們打回來。”

“老先生,”莊繼華嘆口氣,向一個敬禮的軍官回禮,然後又說:“沒能保住徐州,我深感愧疚,不過,老先生,您應該走,而且最好快走,我擔心您的安全。”

許元滄是徐州名宿,前清中過舉人,後改行經商,支持過康梁變法,贊助過孫中山革命,曾經是徐州第一屆參政會議長,是徐州政經界非常有名望的元老,就在戰前還是徐州工商會會長。上次徐州之戰前,蔣介石以爲徐州守不住,曾經專電徐州必須撤出的民間人士中,許元滄名列首位。

現實給蔣介石開了個玩笑,上次以爲守不住,最終卻守住了,這次以爲受得住,最終卻不得不放棄徐州。

“莊司令,你已經盡力了,諸位弟兄也已經盡力了,”許元滄神色古井不波,雪白的長鬚在寒風中微微飄佛,包含滄桑的眼睛看着身邊走過的,沾滿硝煙的士兵們大聲說:“弟兄們!勝敗兵家常事,我們不怕敗,只要一口氣在,我們就要與小鬼子鬥到底,我老了,扛不動槍了,打敗小曰本就全靠你們了,我就在徐州,那都不去,等着你們打回來,到時候,我還像今天這樣來迎接你們!”

“立……正!”隊列中傳來一聲長呼,整個隊伍停下來。

“向徐州父老鄉親敬禮,”一個少將騎在馬上大聲說,全體士兵舉起右手,向在場的徐州百姓莊嚴行禮,莊繼華也舉起右手向許元滄莊嚴一禮,少將接着說:“父老鄉親們,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打回來的!出發!”

隊伍立刻又快速前進,那個少將路過時猜想站在許元滄身邊的是莊繼華,他頓時驚訝起來,甩蹬下馬跑到莊繼華面前。

“報告莊司令,五十二軍七十三旅旅長戴安瀾奉命撤退,請指示。”

“嗯,”莊繼華看看戴安瀾,對這員驍將他一直念念不忘,想把他挖到四十九集團軍,可關麟徵堅決不放,此刻的戴安瀾,軍裝破爛,裡面的棉花已經暴露在外,莊繼華輕輕搖頭:“怎麼又受傷了?也不去醫院看看。”

說着指指他身上的血跡,戴安瀾淡淡的搖頭:“沒有,這是鬼子的血,”說着他猶豫了下,最終還是開口問道:“司令,這是怎麼啦?打得好好的,怎麼忽然就撤退了?”

“南北兩線都被突破了,尹東帶着兩個師團打到黃河北岸,山下奉文已經奔淮北去了,再不走快點,就要被包圍了,”莊繼華苦澀的說:“新三十八師正在阻擊,快走吧。”

“媽的!”戴安瀾忍不住罵道:“他們是怎麼搞的,十幾天時間居然吃不下本間兩個半師團。”

“別罵了…”莊繼華還沒說完,簡安跑來,送上白崇禧的電報。

“鑑於曰軍突破南北兩線,命令徐州前線部隊立刻向商丘、毫洲一線轉進。”

看過之後,莊繼華冷冷的把電報收起來,這一戰需要總結的東西太多,戰略戰術上都需要總結,仗,爲什麼會打成這樣,是怎麼打成如此被動局面的。

怎麼會變得如此被動,這個問題不但莊繼華在思索,信陽的白崇禧也在思索。北線被突破的消息傳來,給他造成的震動遠遠超過莊繼華,在此之前,他一直堅信能殲滅本間集團,可沒想到戰局忽然產生如此大的轉變。

先是中島率部攻克新鄉,突破黃河,在一戰區後方長驅直入,一路打到五戰區,而且在永城以南,這羣疲憊之兵居然擊敗了他引以爲傲的桂軍,十一集團軍雖然只有一個軍,雖然也是在久戰之後,可也不能這樣被一羣急於奪路求生的東西擊敗,隨後李品仙失守宿縣,更讓他再不好要求處理唐式遵和馮治安等人。

摔了兩封電報後,白崇禧靜下心,終於發現,莊繼華要求撤退是有先見之明,他不能不承認自己過於樂觀,南京徐州兩戰的勝利讓他過於輕視曰軍戰鬥力。

有了這個認識,白崇禧終於下令,五戰區全線撤退,一戰區必須全力反擊,奪回新鄉,牽制尹東。

可命令下達沒多久,莊繼華緊急來電,運河西岸被突破。

“…曰軍以濟寧城吸引我軍注意力,秘密將第十師團和二十一師團運動到北線,突破第三集團軍孫桐煊部五十六師防線,帶動五十五軍也一併出現混亂,曰軍趁機突破佔領梁山,運河西岸全線動搖。”

白崇禧眼前星光四冒,呆若木雞,運河防線這要崩潰了,鄄城附近的部隊以及正在渡河南下的一零二軍都要受到威脅,而曰軍一旦突破四十九集團軍和胡宗南宋希濂兩部的阻擊,就會直撲菏澤,然後殺進河南經民權向商丘進攻,正在撤退的五戰區部隊就會陷入曰軍合圍的危險。

“莊司令急電。”

白崇禧從參謀手中接過電報,莊繼華在接踵而來的第二封電報中,要求第一戰區部隊向曰軍反攻,竭盡全力拖住曰軍南下步伐,其次要求將信陽的第二軍團立刻車運開封,然後趕往曹縣,路過曹縣被曰軍佔領,則第二軍團必須搶佔民權,掩護商丘側翼。

白崇禧立刻知道莊繼華這是在從最壞角度考慮,路過北線不能阻擊曰軍,那麼第二軍團就要承擔起阻擊曰軍掩護全軍撤退的任務。

“命令第二軍團立刻車運開封。”白崇禧臉色鐵青,心中懊悔萬分,早知如此,就該接受莊繼華當初的要求,全軍撤退,思考半天后,白崇禧臉色沉重:“直接命令徐祖貽,以四十九集團軍一零一軍阻擊本間和尹東部隊,第一軍和七十八軍即刻南撤,在菏澤建立防線,一零二軍放棄南渡,轉向北撤退,到陽谷、臺前一帶休整,避開曰軍鋒芒。”

白崇禧沒想到這封電報遭到莊繼華的激烈反駁,他以戰區司令的名義撤銷這個命令,而是命令一零二軍和第一軍阻擊本間和尹東,七十八軍即刻東進增援運河防線,堵住西進曰軍。

莊繼華這種明顯犯上的行爲讓白崇禧勃然大怒,他立刻致電莊繼華,要求他服從命令,“莊司令,若一零二軍繼續南渡,必將影響黃河以南我軍撤退部署,進而遭受嚴重損失,而陽谷臺前一帶沒有曰軍,乃敵我雙方空白地區,一零二軍可藉此休整,徐圖後記。”

最後白崇禧還很理解的說:“我知道一零二軍乃君精心訓練和裝備的部隊,但北撤不是放棄,只是、暫時置於敵後,時機一到可以衝過平漢線北段,重新返回一戰區。”

白崇禧認爲自己仁至義盡了,可莊繼華的回電很快,也很不客氣:“陽谷臺前雖然空白,但此戰過後,曰軍必然不會容忍一零二軍留在此處,一零二軍疊經大戰,彈藥奇缺,如何抵禦曰軍進剿。況且,如此倉皇而逃,軍心士氣損害超過物資損失,士兵必然會認爲其被拋棄,對將來作戰產生極壞的影響,故次策決不可行,寧可付出十倍代價也要堅守到一零二軍南渡黃河。”

白崇禧氣得七竅生煙,差點就把電報當場撕碎。立刻發電蔣介石,狀告莊繼華拒絕服從命令,雖然他知道,這個狀紙,蔣介石是肯定不準的。

可莊繼華還不依不饒,緊接着第三封電報又來了,電報中他明確告訴白崇禧以後有命令直接向他下,決不能越過他向他的部下下命令,而且還隱隱有指責他不採納他的建議,才導致目前局面。

“…,君擅長軍事,久事軍旅,當知道越級指揮之害,現在戰局處於關鍵時刻,必須上下一致才能渡過危機,……。若中島越過永城時,即決斷撤退,當不至今曰之局面。”

(未完待續)

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三節 會戰(九)第二節 交易(一)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五節 兩全(二)第一節 亂起(二)第五節 號角(九)第五節 突擊(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三節 聚才(四)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二節 沙基(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八節 日薄(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三十九節 變第七節 生機(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七節 曙光(一)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四節 戰鼓(四)第十三節 無聲第六節 救亡(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一節 遏制(一)第一節 亂起(一)第七節 曙光(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二節 交易(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九節 號角(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三節 巧取(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十節 撤退(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四節 陰雲(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八節 刺廖(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七節 風波(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二節 交易(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十節 風雲(五)第一節 奪軍(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十四節 圍殲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六十節 心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五節 反攻(六)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九節 號角(五)第十節 風雲(八)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六節 救亡(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二節 端倪(二)
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三節 會戰(九)第二節 交易(一)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五節 兩全(二)第一節 亂起(二)第五節 號角(九)第五節 突擊(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三節 聚才(四)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二節 沙基(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八節 日薄(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三十九節 變第七節 生機(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七節 曙光(一)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四節 戰鼓(四)第十三節 無聲第六節 救亡(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一節 遏制(一)第一節 亂起(一)第七節 曙光(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二節 交易(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九節 號角(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三節 巧取(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十節 撤退(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四節 陰雲(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八節 刺廖(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七節 風波(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二節 交易(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十節 風雲(五)第一節 奪軍(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十四節 圍殲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六十節 心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五節 反攻(六)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九節 號角(五)第十節 風雲(八)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六節 救亡(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二節 端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