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

木戶的問題讓豐田根本無法回答,可又不能不回答,木戶代表的可是天皇,他的問題很可能就是天皇的問題,米內光政只好站出來替他解釋。

“由於要執行阿號作戰,以及保衛菲律賓,主力已經調到南洋,目前國內只有三百多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不超過一百二十架。最主要的是,支那投入的飛機,飛行高度在萬米以上,零式戰鬥機的飛行高度只有7-8千米。”

木戶這下明白過來,他沉默的點點頭,這個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農業商業大臣石黑忠篤這時開口了。

“首相,從去年開始國內糧食生產便不足,去年糧食總產量比前年下降兩成,全靠從滿洲和南洋運回的糧食才得以支撐,農業省和厚生省估計今年糧食產量將進一步下降,今年每個國民的糧食配給是每天八百毫升,重體力勞動者每天一升,如果按照這樣轟炸下去,國民的口糧將繼續減少,將會出現大面積營養不良,嚴重的話,會發生饑荒。”

鈴木貫太郎腦袋嗡嗡直響,這又是一個沒法解決的問題,大量青壯年被徵召入伍,化肥農藥工廠轉而生產彈藥,農村糧食大幅度減產,國民口糧已經一減再減,現在國民還在忍受,可如果持續減少,國民還能忍受嗎?

“石黑君,請您組織做個調查,如果滿洲失守,南洋運輸中斷,”鈴木沉凝會斟酌着說道:“對帝國糧食、鋼鐵、鋁、銅的生產有多大影響,估計下明年的產量是多少。”說到這裡,他忽然想到,這實際是在評估曰本的戰爭能力,完全拋開陸軍恐怕做不到,於是又衝豐田說:“請豐田君也派人蔘加,作出詳細和全面的估計。”

木戶其實非常失望,鈴木貫太郎實在軟弱,內閣和大本營陸海軍面對支那轟炸沒有絲毫辦法,所有人都將希望寄託在聯合艦隊身上,似乎聯合艦隊回來便能解決一切問題。

大本營已經向天皇提交了滿洲作戰計劃,放棄滿洲已經是定局了,國內各個新兵營都在忙着訓練新兵,入伍年齡已經下降到十六歲,中學教育已經縮短了一年,從國家長遠建設來看,這已經是在飲鴆止渴,可是沒有辦法,軍隊需要人,保衛曰本需要人。

裕仁聽了木戶的報告後,沉默不語,木戶在彙報時,一直在觀察裕仁的臉色,心裡在猜測裕仁的想法,從法律上,天皇是不能干涉內閣決定的,但由於天皇的巨大影響力,他只要不同意,內閣便會修改決定。

“你和重臣們商議下吧,看看有沒有辦法改變目前的局面。”

木戶心裡一驚,疑惑的看了裕仁一眼,按照道理,召集重臣商議是更換首相的前兆,裕仁這是對鈴木不滿?要更換首相?可要換下鈴木,誰來接替首相職位?當初選擇鈴木就是因爲誰也不願意來擔任首相,鈴木本人也不願意,還是皇后出面,他才勉強答應,現在就要更換他?

木戶期待裕仁能說得更明白些,可裕仁沒有解釋,起身向後宮走去,木戶只能目送裕仁離開。

當天晚上,木戶將幾個重臣召集到他的家中,重臣集團是那些曾經擔任過首相,陸軍大將、海軍大將、樞密院院長等職位的軍政兩界高層人士組成,這其中就包括東條英機、小磯國昭,近衛文蘑、岡田啓介,廣田弘毅,樞密院議長原嘉道等人。

一干人等將木戶家的客廳塞得滿滿的,讓木戶失望的是,重臣集團次目前的局面也沒有絲毫辦法,木戶小心的提出是不是對內閣做出調整,重臣們立刻明白木戶的意思,客廳內陷入短暫的沉默。

“鈴木君是個好人,”東條將語氣放緩,儘量讓自己看上去沒那麼咄咄逼人:“不過,鈴木君的姓格太軟弱了,恐怕無法掌握目前的局勢,如果能換一個姓格堅定的首相更好。”

顯然東條對當初被迫辭職還耿耿於懷,他堅定認爲只有他能帶領曰本獲得戰爭的勝利。不過東條的意見沒有引起重臣們的響應。

“鈴木君纔剛剛就任首相,這樣頻繁更換首相,太輕率了。”近衛文蘑神情不悅,不過他說的也確實是實情,鈴木擔任首相不過兩個月,別說東京被轟炸,就算阿號作戰失敗,也輪不到他來承擔責任。

“我同意。”岡田也支持近衛的意見:“鈴木君的工作還是很有成效的,戰爭的不利形勢,不能由他來承擔責任,國家形勢不利,大家必須同心協力渡過難關。”

岡田的語氣中隱隱有警告之意,木戶清楚,岡田在擔心,東條雖然下臺了,可在軍部還有一定影響力,他的人並沒有被全部清洗,如果他想挑點事,也是能做到的。

所有重臣都對東條警覺起來,接下來小磯國昭、廣田弘毅、原嘉道紛紛維護鈴木貫太郎,木戶邊聽邊猜裕仁的意思,見此情景,忽然明白裕仁沒說出口的意思,他並不是要撤換鈴木,目前國內也沒人能取代鈴木。

裕仁的真正目的是,曰本現在已經非常危險,謀求和平的力度應該更大,重臣集團應該支持鈴木,讓軍方有所顧忌。

想明白後,木戶開始有意將話題引到這上面:“諸位,戰爭形勢非常不利,我參加了今天的聯席會議,無論陸軍省海軍省還是總參謀部,都無法提出扭轉局勢的有效方案,諸位對這方面有那些意見?”

會議頓時又陷入沉默,局勢糜爛到此,誰都束手無策,木戶見狀頻頻向近衛文蘑遞眼色,近衛開始還不明白,心裡在猜測木戶的意思。

小磯國昭剛剛離開首相職位,對局勢的認識更加擔憂:“如果能實現和平,那就最好,如果不能……,”小磯國昭忽然想起石原莞爾的怒吼,他苦笑下,搖搖頭。

近衛見木戶的目光一下亮起來,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想了想斟酌着說:“曰本的出路不在戰爭,而在和平,內閣應該加強實現和平的力度,中美英蘇並非鐵板一塊,或許我們可以利用。”

盟國之間並非鐵板一塊,中蘇之間頻頻發生衝突,可隨着中蘇之間發表了渝城共識,兩國之間的矛盾暫時緩解,更重要的是,中蘇都認爲,曰本纔是主要敵人,即便兩國有矛盾,也要在擊敗曰本之後再解決。

“外交工作應該加強,”岡田也說道,他的神情表明他有些不滿:“不能固步自封,要靈活點。”

“靈活?”東條警覺的看着岡田,厲聲追問:“怎麼靈活?說具體點,別含含糊糊的!”

“我認爲,只要能保留天皇制,便可以接受。”岡田也毫不含糊的答道。

東條英機臉色漲紅,憤怒質問道:“難道賠款也行?皇軍還沒有戰敗!戰線還在敵人國土上!正是因爲你這樣的失敗主義思想,帝國纔會失敗!”

東條憤怒之極,岡田卻絲毫不懼,兩眼瞪着他,現在東條已經不是首相,也不是陸軍大臣了。在東條擔任首相時,以反對失敗主義爲名,實行嚴厲的憲兵統治,凡是反對他的,都以各種名義關押或徵召入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將遞信省工務局局長鬆前重義應徵入伍當二等兵,這件事情在政軍兩屆引起極大震動,雖然鬆前重義隨即被海軍保護起來,但東條英機的鐵腕讓人震驚,也就是從這時開始,軍政兩屆開始醞釀讓東條下臺。

“不用這樣激動,”小磯國昭連忙開口想將氣氛緩和下來:“我們這是在開會,什麼意見都可以講。”

“不可以!”東條堅決不讓步,他瞪着小磯國昭,語氣依舊嚴厲:“這種失敗主義情緒必須嚴格制止,否則就會氾濫,影響民心士氣!”

這下其他人也不好開口說話了,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曰本戰敗不可避免,但現在還沒人可以公開說出來。

木戶看到這種情景,準備開口化解,這時門被推開了,宮內省秘書長鬆平進來報告:“閣下,剛剛接到消息,橫濱遭到轟炸。”

木戶看看東條和岡田,倆人這下都不說話了,木戶嘆口氣,扭頭問:“損失大嗎?”

“還不清楚,不過,”鬆平遲疑下說:“東部軍區報告,橫濱的火比昨天的大。”

所有人都倒吸口涼氣,昨天東京的火大家都見識,損失也都清楚,橫濱的火更大,意味着什麼就很清楚了。

橫濱可以說是曰本第二大城市,也是曰本的另一個工業中心,人口有兩百多萬;東京橫濱是曰本最重要的工業圈,這裡集中了曰本最主要的鋼鐵廠,造船廠,鍊銅廠,軍工廠,這裡被摧毀,曰本的工業能力要下降一半。

重臣會議沒有任何結果便匆匆結束了,不過木戶還是從中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在重臣中,多數人同意採取更大措施謀求停戰,當然危險依然存在,軍隊中類似東條英機那樣強硬派依舊很多,稍有不妥,二二六這樣的叛亂還會發生。

第二天,橫濱的損失報來了,橫濱死亡七萬多人,十六平方公里的區域被燒成白地,二十萬人無家可歸。

第三天,大阪,十一萬人死亡,三十萬人無家可歸………。

第四天,名古屋,六萬人死亡,十七萬人無家可歸………

第五天,轟炸機重新回到東京,東京商業區全部被燒燬,八萬人死亡,二十平方公里地區被燒成白地,皇宮外圍被燒燬,……。

………

(未完待續)

第九節 轉機(二)第一節 遏制(八)第三節 聚才(五)第一節 奪軍(三)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九節 魅影(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三節 調整(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二節 策劃(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二節 端倪(二)第二節 初戰(一)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二節 起航(八)第八節 九變(二)第十節 虎嘯(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四節 酒會(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六節 救亡(五)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四節 謀殺(五)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五節 海關(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一節 黨爭(四)第一節 挽弓(三)第二節 交易(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八節 轉折(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五節 曙光(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一節 突破(四)第六節 救亡(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八節 天火(七)第四節 再戰津浦(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二節 交易(六)第三節 會戰(七)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六節 救亡(十)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遏制(二)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四節 外交(十)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八節 九變(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六節 和約(一)第一節 返川(三)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一節 諜影(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一節 挽弓(六)
第九節 轉機(二)第一節 遏制(八)第三節 聚才(五)第一節 奪軍(三)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九節 魅影(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三節 調整(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二節 策劃(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二節 端倪(二)第二節 初戰(一)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二節 起航(八)第八節 九變(二)第十節 虎嘯(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四節 酒會(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六節 救亡(五)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四節 謀殺(五)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五節 海關(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一節 黨爭(四)第一節 挽弓(三)第二節 交易(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八節 轉折(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五節 曙光(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一節 突破(四)第六節 救亡(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八節 天火(七)第四節 再戰津浦(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二節 交易(六)第三節 會戰(七)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六節 救亡(十)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遏制(二)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四節 外交(十)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八節 九變(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六節 和約(一)第一節 返川(三)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一節 諜影(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一節 挽弓(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