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無聲

(書友們要求加快更新,可是說實在的我不是個文思敏捷的人,我寫文章往往要反覆考慮,寫好後還要反覆通讀修改,以至最後上傳的與初寫的往往成兩篇文章;不過書友的意見得聽,所以我嘗試一下每天多更新一節,如果大家認爲質量還可以,我就儘量保持每天兩節。還有就是請多多投票支持,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有點老套:))

隨後戰事的發展向加侖希望的那樣卻又不完全一樣。宋希廉率監視石牌的的兩個分隊後撤與範漢傑分隊匯合後,到石窟村與主力匯合,石窟的西軍在得到圍塘之戰的情況後立刻撤退,但被東軍奪得兩條大船和七條小船。隨後東軍主力進入石窟休整,經過三個小時的休整,在吃過晚飯後,東軍大張旗鼓、火把通明的在石窟準備過河。關麟徵得到消息後秘密率軍出發,悄悄隱蔽在石窟南方。

這時第一階段詳細彙報和會議記錄報到導演部,蔣介石、加侖、何應欽等人這才完全清楚戰局是如何演變的。

戰局變化始於在向石牌進軍的路上,出於莊繼華對西軍佈陣的懷疑,同時對獵德涌對岸敵情的擔心,在莊繼華堅持之下召開一個作戰會議,在會議上莊繼華說服大家採取更穩妥的方式進攻,即在進攻開始就堅決拿下石崗,威懾石牌的關麟徵,使其不敢輕動。隨後主力越過石牌,用三個分隊而不是全軍進攻渡口,主力滯留渡口與石牌之間,同時向獵德涌南北方向派出偵察小組,特別是北方石窟村一帶,因爲那一帶有大船。當西軍開始從對岸向石窟村派出偵察小組的時候就被發現,這下西軍的作戰企圖就完全暴露,於是纔有了後面的圍塘殲滅戰。東軍的戰鬥策劃和部署上赫然寫着莊繼華。

隨着東軍渡河開始,關麟徵開始悄悄向石窟出發,在東軍過去三分之二時,關麟徵向石窟發起進攻了,很快攻入石窟,但隨後被東軍包圍在石窟村南部的一個狹小的區域中,原來東軍主力根本沒有渡河,就隱蔽在石窟村中,只有一個分隊在河上劃來劃去,目的就是引誘關麟徵,進而殲滅關部。下面就簡單了,在三倍兵力的圍攻下,經過一小時戰鬥,關麟徵部被全殲。

與此同時,渡口的守軍卻在何紹周率領下放棄獵德涌向瘦狗嶺撤退,在圍塘殲滅戰時何部在沒有命令,情況不明之下,一支不敢出動,得知圍塘之戰後,上報瘦狗嶺的西軍指揮部,然後就撤退了。然而此舉遭到何應欽的批評。

何應欽已經從打擊中恢復過來,他對何紹周部的行動他大加指責,認爲何紹周應該立刻趕到石窟對岸,阻擊東軍渡河,配合關麟徵部作戰,而不是向安全的瘦狗嶺撤退。他的批評受到加侖的支持。同時加侖批評東軍應該立即渡河,不該因爲擔心關麟徵而一定要殲滅關部,耽誤渡河時間,如果何紹周撤到瘦狗嶺,則西軍瘦狗嶺兵力大增,東軍反而有可能失敗。

深夜,東軍渡河,然後以急行軍方式向瘦狗嶺前進,而西軍何紹周部卻在瘦狗嶺南的範苑停下休息,此舉不但何應欽大搖頭,連王柏齡也明確的認爲失策,應該儘快撤到瘦狗嶺,瘦狗嶺西軍總指揮朱棠收到圍塘失敗的報告後,立刻派人尋找何紹周,讓他立刻撤到瘦狗嶺,但由於夜晚,命令未能傳到何紹周手中。

天亮以後東軍找到何部,何部被殲。但何部滅亡前頑強抵抗兩個小時,讓東軍損失不小,也使他們疲憊不堪,東軍被迫休整兩小時,此時已經是演習最後一天的正午。

導演部清點雙方兵力,東軍剩下230餘人,西軍關麟徵部、何紹周部被殲,損失近300人,現在西軍還剩下瘦狗嶺180人左右,由於西軍佔據底裡,東軍能否攻克還是個疑問。

此時,最後結果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這場演習人數雖然不多,卻在方圓十幾個平方公里重上演了,村落攻堅戰、伏擊戰,雙方進退調度有模有樣,人數不多卻有大兵團作戰的韻味。戰鬥發展到此,雖然略有瑕疵,總體上蔣介石極爲滿意,這批學生中冒出的莊繼華、蔣先雲、陳賡、胡宗南、李之龍、關麟徵、宋希廉、何紹周在這場演習都展現了才華,特別是莊繼華,東軍後面的行動基本都是他在策劃下展開的。

蔣介石更進一步肯定了莊繼華是個帶兵的將才,一想到莊繼華就不由想起最近他身上的麻煩,這讓他有些煩惱,雖然莊繼華受到[***]的批評讓他高興,可是他提出的兩黨平等也讓不少國民黨元老反對,連帶自己也被稱爲紅色將軍,雖然這個名稱現在好像還不壞,演習後得與他談談了。蔣介石心裡這樣想着。

最後東軍兵分兩路攻擊瘦狗嶺,西軍剩下的兵力在沈應時的帶領下奮勇抵抗,雙方在瘦狗嶺打成一團,演習結束時,西軍被團團包圍在峰頂,但卻沒有讓東軍獲得完全的勝利。

演習結束後,蔣介石攜顧問加侖總參謀長何應欽政治部周主任等人檢閱了參加演習的全體人員,蔣介石向全體參演人員發表演說:

“對你們的表現我很高興,你們只接受了六個月的軍校教育,在六個月裡你們完成了曰本人需要三年、蘇聯需要兩年才能完成的軍事教育,今天是對你們六個月教育的考覈,你們讓我、讓顧問團都很吃驚,不管是在夜戰、攻堅戰中你們都充分運用了軍校中學到的知識,這個,體現了革命軍人勇敢機智,說明本校的教育是成功的。不過你們不要驕傲,演習中暴露了不少問題,你們下去要好生總結,還有帶兵的問題你們還沒有遇上,你們帶的士兵都是軍校出來的學生,不是你們訓練的,你們中的一部分人將去教導團,我們還將成立一個新團,下級軍官也要從你們中抽調,到時你們要好好練兵,國家處於危機之中,你們要擔負其救國救民的擔子。”

“最近有人在說要[***]員退出國民黨,在這裡本校長”說到這裡他掃了一眼莊繼華,見他很平靜,臉上神色絲毫不動:“要說的是,本校的[***]員都是好樣的,他們都是熱血青年,將這樣的熱血青年吸引到革命中來,是總理的英明決策,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是不容更改的,任何反對這個政策的人,反對[***]的人都是本校長的敵人,你們要你們要堅決反對他們。…。”

聽着蔣介石的講話莊繼華心中苦笑連連,這個蔣介石還真會講,說大話不交稅,騙死人不償命。不由看看站在蔣介石旁邊的周主任,卻見周主任也在看他,他又將眼光移開,他不知道周主任怎麼想的,但他肯定他上當了。

“教導團的官兵也使好樣的,你們進入軍營最多的也才三個月,最少的才一個多月,在演習中你們也表現了頑強的鬥志和服從命令不怕犧牲的革命氣概,這就很好,你們加入革命軍隊成爲革命的一員,…,要知道你們雖然打了幾場敗仗,但是你們對手是經過6個月訓練的軍校學生,而且他們的裝備比你們好,可是就算這樣,你們也造成他們一半以上的傷亡,這是個了不起的成績。…。”西軍雖然失利,但蔣介石感到不能打擊教導團的士氣,要給他們鼓勁。

作爲演習中表現最出色的學生,莊繼華接受了蔣介石和加侖的表彰,發給他一張獎狀和獎金。加侖更是熱情,當面告訴他,你有成爲元帥的潛質,同時也問他,爲什麼不立刻渡河,然後將渡船毀去,把關麟徵晾在東岸,這樣選擇是不是更好些。顧問以這種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流,莊繼華還是有些受寵若驚,要知道俄國顧問一半是很自大的,而且中西文化不同,有意見就直接提,因此經常讓一些教官下不來臺。莊繼華向加侖表示自己是擔心關麟徵在渡河時來添亂,所以想先殲滅關部,事後纔想到的確可以把關部晾在東岸。

轟轟烈烈的演習結束了,黃埔一期學生開始離校,莊繼華這時就感到自己像搬家公司的專職搬家工人,只是顧客的東西大同小異,一個揹包,然後就是書,有人多些,有人少些,有人沒有。送蔣先雲、曾擴情、胡宗南下連隊,送賀衷寒、鄧文儀、楊其剛、李之龍去政治部,送陳賡去學生隊,轉回來又送許繼慎、劉仇西去剛成立的教導二團,每次都是一樣,說着差不多的話,不過他們也都有些奇怪,因爲根據消息靈通人士的傳達莊繼華是去教導一團而且是當連長,可是到現在居然還沒有消息,且一團各連的連長都已任命了,許繼慎勸莊繼華說他可能是去二團,要不然就像俞濟時一樣是給校長當侍從秘書。莊繼華心裡知道他們在安慰自己,現在全校都知道自己就是改之,這兩位雖說共黨嫌疑很大,但卻有意沒把事情往哪上面扯,他也樂得不說這件事,打哈哈說我是革命一塊磚,那裡需要那裡搬。

送走所有人後宿舍就剩下他一個了,記得前世看過一部電視劇說一個士兵守軍營的故事,莊繼華感到自己就有點像那個士兵,現在他每天輕鬆,早晨跑跑步,然後就去閱覽室看書看報,現在報上仍然熱鬧,莊繼華不出聲,但兩派幾乎都沒放過他,都有痛打“落水狗”的嫌疑,但校內卻平靜了,《士兵之友》連續發表支持維護國共合作反對分裂的文章,莊繼華對這類文章倒是很歡迎,不過他也不能發表看法,一些二期同學仍然盯着他,盼着他出招。

就這樣晃盪十來天后,蔣校長似乎對他不務正業也看不下去了,派俞濟時來找他,事情就一個——請他吃飯。

第三節 聚才(五)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八節 日薄(二)第一節 黨爭(二)第四節 謀殺(三)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一節 蟄伏(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三節 整編(三)第二節 投敵(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八節 刺廖(七)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一節 返川(三)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一節 挽弓(六)第二節 沙基(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九節 魅影(五)第五節 圈套(二)第一節 突破(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七節 曙光(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七節 曙光(七)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三節 魅影(一)第三節 戰鼓(十)第三節 重起(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四節 戰鼓(三)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五節 反攻(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四節 陰雲(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八節 日薄(七)第二節 報紙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一節 遏制(三)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五節 積聚(十)第一節 霧(一)第一節 法幣(二)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一節 巧遇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三節 暗戰(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三十節 軍議第二節 初戰(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四節 對策(一)第十四節 圍殲第十一節 酒話
第三節 聚才(五)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八節 日薄(二)第一節 黨爭(二)第四節 謀殺(三)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一節 蟄伏(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三節 整編(三)第二節 投敵(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八節 刺廖(七)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一節 返川(三)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一節 挽弓(六)第二節 沙基(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九節 魅影(五)第五節 圈套(二)第一節 突破(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七節 曙光(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七節 曙光(七)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三節 魅影(一)第三節 戰鼓(十)第三節 重起(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四節 戰鼓(三)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五節 反攻(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四節 陰雲(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八節 日薄(七)第二節 報紙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一節 遏制(三)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五節 積聚(十)第一節 霧(一)第一節 法幣(二)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一節 巧遇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三節 暗戰(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三十節 軍議第二節 初戰(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四節 對策(一)第十四節 圍殲第十一節 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