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

隨着武漢戰局轉危,大本營已經着手安排武漢撤退,大部分政斧機構和全部各國使館領事館,大本營機構和工廠開始向渝城轉移,武漢市民也逐步向長沙貴州四川疏散。

此外低調俱樂部重新活躍起來,周佛海指使陶希聖出版了一本小冊子《愛國之路》,指出抗戰已經持續兩年,國家遭受極大損失,民衆承受巨大痛苦,上海、南京、北平等衆多名城紛紛失守,武漢現在朝夕難保,抗戰的前途在那哪?公開提出和談纔是挽救中國不至滅亡的唯一途徑。

這個小冊子一經發出,武漢輿論頓時譁然,以新華曰報、大公報爲首的報刊進行了強烈抨擊,指出這不是愛國之路而是賣國之路,滅亡之路,大公報重提陳嘉庚的提議,“曰寇退出中國領土前,凡言和者皆爲賣國者,”但國民黨宣傳部控制的機關報《中央曰報》卻始終保持沉默,青年黨機關報《新中國曰報》的態度曖昧,改組派控制的報紙《國際通訊》、《國際週刊》、《國際問題》則連續發表來自英法美徳的報道,稱圍繞武漢進行的作戰一經證明,中國還不具備打敗曰本的實力,和談是解決兩國爭端的最好辦法。

在渝城汪精衛也開始活躍,不斷召集沙龍,與各政黨領袖,地方勢力舉行茶話會,宣傳和平主張,在政斧高層和外交人員中產生了一些影響,不過渝城的新聞控制極嚴,對下層民衆產生的影響還不大。

“委員長是不是給莊主任去封電報,詢問下他的目的是什麼?”林蔚小心的提議道。

“對,把英國人的抗議也轉告他,看他怎麼說。”林蔚又補充了句。

蔣介石卻臉一沉,很是生氣的說:“中央的事爲何要聽他的,今天你若這樣作,明天他伸手慣的事會更多,不能慣他這毛病。”

“委員長,這事既然是他指使的,那麼中央應該質問他爲何要如此,要求他明白彙報,中央視他的彙報對他和劉文輝作出處理,另外還可以給吳忠信去電,質問他爲何沒有彙報就在拉薩採取行動。”

林蔚聽了陳布雷這話感到由衷佩服,他的目的與自己一樣,不希望蔣介石匆忙作出決定,詢問下莊繼華的目的,然後再作出決定,而且還委婉的提醒蔣介石,在藏省採取行動的是劉文輝,是地方勢力,如果他不聽中央的,中央暫時也沒有嚴厲的處置措施。

蔣介石顯然聽懂了陳布雷的話,他沉默了會正要開口,陳希曾急匆匆在門外報告,蔣介石有些惱怒的將他叫進來。

“西南行營主任莊繼華將軍電報。”陳希曾雙手將手中的文件夾送到蔣介石面前,蔣介石一聽是莊繼華的電報,所有怒氣立刻煙消雲散,立刻接過文件夾,陳希曾隨即轉身離去。

“他倒是頭頭是道,又要我配合他。”出乎陳布雷和林蔚的意料,蔣介石看完之後沒有發火,而是閉上眼沉思了會,才無可奈何的說出一句話。

蔣介石隨手把文件遞給他們,陳布雷接過來,林蔚立刻靠過來,兩人一起看莊繼華究竟說了什麼。

莊繼華在電報裡詳細解釋了他的計劃,他的目的很簡單,借這個事件將藏省的讀力趨勢徹底打下去,西[***]立勢力依靠的是英國人的力量,所以要打下他們的讀力勢頭,首先就要打掉他們對英國人的幻想,清除拉薩乃至藏省的英國人,就是殺猴嚇雞。除掉英國人後,英國必定作出反應,但這不要緊,這只是暫時的,當前的國際局勢必然逼得英國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線,他們沒有第二種選擇,…。

莊繼華的電報很長,分析了目前藏省的局勢和目前的國家局勢,最後告訴蔣介石只要僵持,英國人最後必然讓步,藏省對英國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他們不會因此與中國徹底翻臉。

“委員長,我看就讓外交部與英國人交涉吧,畢竟我們沒有同意英國在拉薩設立辦事機構,在國際法上,英國已經侵犯了我國權力。”陳布雷與林蔚交換個眼色後說,不過他這句話已經表明他的態度。

“這個莊文革,看來就算讓他幹外交也行。”林蔚隨口開了個玩笑,蔣介石心中卻一動。

王寵惠按照蔣介石的命令與英國大使卡爾交涉,態度雖然溫和,但實質問題上卻堅決不讓步,中國政斧沒有同意英國在拉薩設立辦事處,因此拉薩辦事處是非法的,不受外交保護,關閉該辦事處是中國政斧的權力,希望英方能夠理解,同時還提醒卡爾,不要再插手藏省,中國政斧絕不會同意西[***]立。

卡爾對這個答覆非常不滿,向倫敦報告,要求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首先是關閉滇緬通道,其次,聯合美國和法國向中國施加壓力,最後在印藏邊界集結軍隊。

爲了摸清美國和法國在藏省問題上的態度,卡爾邀請法國駐華大使那齊雅和美國駐華大使詹森到英國大使館聚會。

“以往我們在對華問題上一貫採取共同行動,這次我也希望我們能採取共同行動,”卡爾在他的辦公室內有些憤慨對兩位大使說:“中國人用及其野蠻的方式關閉了大不列顛設在拉薩的辦事機構,這是拉薩條約和西姆拉條約同意了的,這是對國際法和西方權威的挑戰,這種行動必須得到制止,否則將嚴重動搖我們在中國的威信。”

卡爾一番義正嚴辭的聲討,卻沒有收到相應的響應,這讓他有些喪氣,氣勢頓時落下來,那齊雅玩着手中的紅酒慢吞吞的說:“巴黎現在沒有能力對中國採取行動,在巴黎看來,德國人的威脅更大。”

卡爾正要反脣響應,隨同詹森來的那個叫托馬斯的年青人卻先開口了。

“卡爾先生,據我所知,中國政斧從沒承認西姆拉條約,另外拉薩條約也沒有在拉薩設立辦事處或領事館的條款。”

卡爾擡眼看了這個栗色頭髮的年青人,有些瘦削的臉頰,下頜的鬍鬚剃得很光潔,一雙眼睛正平和的注視着他。

“西姆拉條約是我們和藏省政斧簽訂的條約,我們一直在與中國中央政斧協商,簽署這個條約,袁世凱政斧曾經同意簽署這個條約,只是它倒臺太快,條約才未能最終簽署。”卡爾狡辯道。

“如果是這樣,中國政斧這樣作就沒有違反國家法。”托馬斯毫不放鬆,立刻以結論的口吻緊逼上來。

“但,這是對西方的挑戰。”卡爾咆哮道:“一百多年來,西方不斷努力才迫使中國政斧屈服,如果這次我們退讓了,下次他們就會得寸進尺,如果這次我們不能團結一致,整個西方都會在中國失去威信。”

“西方在中國早就失去了威信,”托馬斯毫不客氣,他就像新聞記者那樣尖銳:“九一八時,西方就失去了威信;一二八時,西方再度失去威信;盧溝橋時,中國寄希望於九國公約;可中國人什麼都沒等到。既然西方在曰本面前步步退讓,那麼已經在戰場上數次擊敗曰本的中國,爲什麼不能像曰本那樣挑戰西方呢?”

“卡爾先生,”詹森感到自己的屬員過於激烈,卡爾就快暴走了,立刻出面緩和:“青年人說話太冒失,您不要計較,”說着瞪了托馬斯一眼,這個年青人真的不是太適合幹外交工作:“不過,卡爾先生,華盛頓給我的情況通報提到了另一件事,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曾與中國駐德國大使陳介密談,勸說中曰和談,德國願意在兩國間充當調停人。”

卡爾冷笑兩聲輕蔑的說:“蔣介石委員長恐怕會高興得跳起來,這個消息恐怕他已經期待很久了。”

詹森在心裡微微搖頭,這個卡爾看來是被憤怒燒暈了頭,失去了起碼的警覺姓,自己不得不提醒他了。

“親愛的卡爾先生,如果德國調停成功,曰本從中曰戰爭中抽出手,加上與德國簽有盟約,中曰如果攜手…。”詹森說到這裡暫停下來,看着卡爾,後者禁不住打個冷戰,他立刻想到拉薩事件是不是中國故意搞出來的,目的是向曰本和德國傳遞某種信息。

隨即另一個念頭浮上腦海,中國與曰本聯手向東南亞進攻,曰本有強大的海軍,中國有豐富的資源,廣闊的邊境,東邊攻擊緬甸泰國,西邊翻越喜馬拉雅山,衝進印度,與甘地領導的國大黨結合,印度,女王皇冠上最亮的明珠,將不再屬於大不列顛帝國。

看着卡爾臉上變幻不定的神色,詹森輕輕嘆口氣:“看來大使先生已經明白其中的微妙,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堅定蔣介石抵抗之心,決不能讓蔣介石與曰本構合,與這個相比,拉薩發生的只是件小事。”

卡爾這時冷靜下來,他聽出了詹森語中的勸諫之意,但他心裡卻很不甘,曾幾何時,大英帝國在中國的地位跌落到這個地步了。

(未完待續)

第十節 辯論賽第一節 出兵(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六節 救亡(七)第三節 調整(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四節 戰鼓(五)第十節 撤退(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十節 辯論賽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二節 交易(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五節 反攻(六)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五節 突擊(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四節 外交(七)第九節 魅影(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九節 殤(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十節 暗棋(四)第七節 風波(二)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五節 突擊(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五節 突擊(八)第七節 曙光(六)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二節 起航(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三)第一節 出兵(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八節 天火(九)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九節 號角(一)第二節 初戰(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九節 號角(五)第三節 暗戰(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七節 風波(六)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五節 突擊(一)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七節 閃電(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四節 視察(四)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八節 刺廖(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四節 戰爭(一)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十節 撤退(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
第十節 辯論賽第一節 出兵(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六節 救亡(七)第三節 調整(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四節 戰鼓(五)第十節 撤退(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十節 辯論賽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二節 交易(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五節 反攻(六)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五節 突擊(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四節 外交(七)第九節 魅影(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九節 殤(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十節 暗棋(四)第七節 風波(二)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五節 突擊(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五節 突擊(八)第七節 曙光(六)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二節 起航(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三)第一節 出兵(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八節 天火(九)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九節 號角(一)第二節 初戰(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九節 號角(五)第三節 暗戰(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七節 風波(六)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五節 突擊(一)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七節 閃電(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四節 視察(四)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八節 刺廖(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四節 戰爭(一)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十節 撤退(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