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號角(一)

車隊帶着一陣風駛出機場,向老河口駛去。轎車內,威爾基和林蔚並排坐着,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道路不是很好,顛簸比較利害,兩人都禁不住抓住前排椅背,以保持身體的平衡。

大捷之前,蔣介石很配合,他很快安排好威爾基的五戰區之行,並讓林蔚親自陪同。威爾基也並沒有帶他的全部成員,只有布雷恩和托馬斯與他一塊,他們恰好是外交人員和軍人。

車隊漸漸駛出山林走上,老河口大道,一上大道,情況便截然不同,車隊的速度很快放慢,道路前方出現大隊車隊,獨輪車隊,獨輪車發出的嘰咯嘰咯聲音,掩蓋了轎車的馬達聲,轎車慢慢向前蠕動,司機忍不住摁響喇叭,正在轎車前的獨輪車,是一對男女,男人雙手持把推着小車,女人在前面拉着繩索。

聽到喇叭聲,女人回頭看了眼,便示意男人推向路邊,獨輪車慢慢靠向道邊,如同劈浪一樣,獨輪車隊慢慢向兩邊。威爾基看着車窗外的獨輪車隊,他還是首次見到這種獨輪車,不過他更注意的是,這個車隊裡有很多女人和老人,甚至還有不少半大孩子,車上的東西大都是麻袋,鼓鼓囊囊的麻袋,車隊前面的卻不是獨輪車,而是一羣扛着擔架的人。

“找個地方停一下。”威爾基對司機說。司機很快找到一個岔路,將車停下,威爾基從車上下來,看着過來的人羣問林蔚:“他們這是做什麼?”

林蔚也挺納悶的,他扭頭問副參謀長龔楚,龔楚笑道:“這是救國會組建的支前隊,戰場越來越向南,規模越來越大,後勤供應不上,救國會又組建了一些支前隊。”

“老鄉,你們是那裡的?”龔楚拉住一個鬍子有些白,扛着擔架的老大爺問道。

“我們是鄖縣的。”老大爺答道。

“你們這是上那?”龔楚又問。

“南邊,武漢”老大爺停下腳步,看着眼前的這個軍官,他不清楚這個人的官有多大,不過看上去不小,他打量了下龔楚才說:“長官,救國會說,部隊要反攻武漢了,讓我們給部隊送糧食。”

“那,你們春播了嗎?”龔楚對農事瞭解比較多,在戰役開始之初,龔楚不在司令部內,而是在籌備政工學校,至到昨天才回到老河口,可剛回來便被莊繼華派來迎接威爾基一行。

“播了一半。”老大爺額頭堆積着皺紋,長時間趕路,他乾脆敞開衣襟,露出古銅色的,有些鬆弛的皮膚。看到龔楚臉上露出的神色,他笑了笑:“沒事,救國會說了,留在家的人幫着播種,誤不了地。再說了,支援[***]打鬼子不也是爲我們自己嗎。”

幾句話間,擔架隊已經走遠了,獨輪車隊已經過來,老大爺連忙向龔楚告辭,快步追趕隊伍去了,林蔚和威爾基已經聽清了兩人之間的對話。

“龔將軍,你們的汽車呢?爲什麼不用汽車送?”威爾基很是奇怪。

“威爾基先生,”龔楚嘆口氣:“我們的汽車有限,南線現在有幾十萬軍隊,我們的汽車僅僅不過百餘輛,根本不夠,現在這些汽車都在拉彈藥和傷員,糧食便只能靠人力往前送。”

說到這裡,他指着面前的獨輪車隊:“威爾基先生,從戰役開始,我戰區救國會和各縣黨部便組建了上百支支前隊,鄂北,豫西總共動員了二十萬民衆支援南北兩線戰場,他們很多人與士兵一樣冒着炮火,將傷員從火線擡下來,將彈藥送上戰場。”

“你們看看,這些推獨輪車的,有些是夫妻,有些是父子,甚至有些是祖孫。”龔楚浩嘆道,李宗仁在五戰區數年,堅持不懈推行社會改革,支持救國會,將社會成功組織起來,現在這些支前隊就是這幾年堅持不懈的回報。

威爾基默默的看着漸漸遠去的支前隊,心中暗歎中曰兩國之間,已經不能用普通的戰爭來形容了,而是一場動員了社會各個階層,涉及到民族歷史文化,國家全部資源的總力戰,兩個民族全力以赴,把所有的一切都投入到這場戰爭中,這支支前隊就是最好的證明。

“看得出來,你們的組織非常成功,龔將軍,我現在明白了,你們爲何能取得鄂北戰役的勝利。”威爾基的讚歎比較平淡,在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是禮貌。

“可惜的是,這樣的組織來得太晚,”龔楚也毫不避諱的評論道:“如果在六年前,我們有這樣的社會組織,我們早就擊敗了曰本。”

“福昌兄說得對,我算明白了,文革爲何堅持要搞社會改革,如果我們早十年進行社會改革,曰本人就不可能打到武漢。”沒想到林蔚也浩嘆道,在昆明行營期間,他也聽說滇西民衆組織支前隊,可從未親臨其境,所受的震撼遠沒有這樣大。

支前隊默默無聲的向前走着,絲毫不知道,他們的行動給這些高級將領中帶來了多大的衝擊。

從機場到司令部,短短的幾十公里裡,他們先後遇上好幾支支前隊,甚至在司令部綠柳莊外,也遇上一支以綠柳莊民衆爲主的支前隊,正在留守的百姓敲鑼打鼓歡送出行,好像就是軍隊出征一樣,戰區政治部副主任許敬祥正帶人歡送。

“林將軍,威爾基先生,司令正在作戰室,他吩咐,請您們在會客室等候,當然,如果你們願意,可以到作戰室去。”

莊繼華沒在司令部門口迎接威爾基和林蔚,而是派戰區聯絡處處長郭躍平在這裡等候。

“那就去作戰室,”威爾基很有些急切,他絲毫沒考慮的便選擇了作戰室,他想實地看看,這個在盟軍將領中評價不一的中國將領,是怎麼指揮作戰的。

龔楚和郭躍平都沒說什麼,領着他們就向作戰室走去,林蔚眉頭微皺,走了兩步後,便低聲問郭躍平:“是不是戰況有變?”

郭躍平點點頭,低聲答道:“是,據說,豐島那傢伙,沒有選擇通過孝感撤回武漢,而是在孝昌突然東進,另外,在黃陵磯的今中部隊一部回撤漢口。”

林蔚忍不住停下腳步,他這一突然停下,然跟在後面的托馬斯措手不及,差點撞在他身上。

“阿南惟幾在做着什麼?他不要武漢了?”

林蔚的聲音有點大,讓前面的威爾基和龔楚都不由停下來,威爾基回頭見林蔚有些震驚的神色,也忍不住問:“林,發生了事?”

“哦,沒什麼,武漢的情況發生變化。”林蔚察覺自己的失態,立刻掩飾的笑了笑,然後走到威爾基的身邊。

“哦,是什麼變化?曰本人開始反攻了?”威爾基問。

“還不清楚,我們到作戰室去吧。”林蔚作了個手勢,此刻他的心裡有些興奮,也有些焦急。如果郭躍平沒說錯,抗戰以來的最大一場勝利就要到手了。

豐島掉頭東進,失去這支力量,武漢是很難守住的;另外一個信號是黃陵磯戰場發出的,今中部隊苦苦支撐,部隊傷亡慘重,防線搖搖欲墜,阿南惟幾從這裡調兵回去,只能一種解釋,他要放棄黃陵磯。

可放棄黃陵磯,王敬久的十多萬大軍便會兵臨漢口城下,與五戰區南下的王國斌部會合。屆時,王國斌供給漢陽,王敬久攻擊漢口,以今中部隊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擋住。

如果是這樣,林蔚迅速得出一個結論,阿南惟幾要放棄武漢!!!?

作戰室內,莊繼華正站在地圖前,周圍的參謀們正各抒己見,對曰軍的新動向發表看法。

“…,豐島的目的很可能是繞過我孝感防線,經黃坡進入漢陽。”一個參謀大聲說。

“不可能,”另一個看上去比較瘦的參謀立刻反駁:“在豐島後面有第七軍和三十一軍,豐島要進入漢陽,必須渡過府河,在我軍的空中優勢下,傷亡勢必慘重。”

“對,如果我孝感部隊趕上去,半渡而擊之,可以徹底擊垮豐島。”上官竣思索着搖頭,似乎看到豐島部隊被徹底擊潰的情景:“所以,阿南惟幾不會作這樣的決定,他沒這麼蠢。我以爲,阿南惟幾準備放棄武漢了。”

此言一出,讓幾乎所有參謀都感到震驚,何畏卻頻頻點頭,莊繼華依舊保持那副神態,在地圖前緩緩的走來走去。

“放棄武漢?可能嗎?”參謀們回過神來,便紛紛議論起來。

“爲什麼不可能?”莊繼華這時開口了,他一開口,參謀們的議論嘎然而止,這時他看見站在門外的林蔚威爾基等人,便走過來。

“威爾基先生,蔚文兄,布雷恩將軍,”輪到托馬斯時,莊繼華遲疑下:“這位是托馬斯先生吧,歡迎你們來到五戰區。”

“莊將軍,您不用顧及我們,武漢曰軍是不是有變化,您先指揮作戰,然後我們再談。”威爾基握住莊繼華的手,很誠懇的盯着莊繼華的眼睛說:“我們就在旁邊,您不會介意吧?”

“完全沒什麼,我聽說布雷恩將軍曾經參加過歐戰,是沙場老將,有什麼意見的話,儘可以提出來。”莊繼華又握住布雷恩的手說。

布雷恩緊緊的握住莊繼華的手,兩人的目光在空中撞擊了下,然後又幾乎同時收回。布雷恩對莊繼華的感覺非常複雜,就是在這個人影響下,中國將領開始有意無意的抗拒美軍顧問團,讓美軍顧問團的工作開展極其不順利。

“我聽說莊將軍百戰百勝,擊敗了幾乎所有曰軍將領,”布雷恩淡淡的浮現一絲笑容:“我正想一覽將軍風采。”

龔楚連忙插話:“這樣吧,司令,您繼續指揮,我陪威爾基先生和布雷恩將軍在旁邊休息。”

莊繼華鬆開布雷恩的手,衝林蔚做個請的手勢,然後快步走回室內,邊走邊說:“繼續,阿南惟幾究竟想做什麼?大家繼續發表意見。”

何畏對莊繼華的這種工作方式已經很有經驗了,他知道莊繼華此刻很可能已經有方案,如此討論是爲了統一大家的認識,另外很可能還有點其他意思。

“上官參謀,”何畏問道:“曰軍完全可以在府河上事先架橋,豐島部隊只需要半夜時間便能渡過府河。”

上官竣遲疑下,看着地圖:“可以讓一零二軍和七十七軍東進,搶在曰軍之前佔領黃坡。”

“可要是,豐島只是虛晃一槍呢?”何畏似乎在刁難上官竣,又拋出一個難題:“待一零二軍和七十七軍東進之後,又掉頭南下。”

上官竣的氣勢被打壓下去,他沉默下來,另一個上尉這時卻站出來:“可以讓第七軍和三十一軍,緊緊咬住豐島,但不與他們真的交手,除非他們南下攻擊孝感,或者南下進攻黃坡。”

“你叫什麼?”莊繼華忽然開口問。

“卑職作戰參謀,朝振威。”

莊繼華這時又閉上嘴,何畏此刻隱隱猜到莊繼華的意思了,他輕輕咳嗽下,清了清嗓子:“朝參謀說得不錯,這是一個方法,但如果,阿南惟幾的目的真的就如上官參謀所說那樣,放棄武漢,豐島很可能不會南下黃坡,而是直取麻城或宋埠,然後南下黃岡,從長江撤走。”

“可這又產生另一個問題,”莊繼華這時穩穩的站住,看着衆人:“阿南惟幾此舉有很大可能是爲放棄武漢作準備。神田已經無法突出包圍,覆滅就在這兩天。神田一旦覆滅,我軍便可平添二十萬部隊,加上九戰區的三十萬部隊,便有五十萬部隊包圍武漢,阿南惟幾能調動多少兵力呢?不會超過五萬人,十倍的兵力,優勢的火力,阿南惟幾沒有機會。就算豐島回到武漢,也沒有機會。所以,現在,我們的狀況是,在光復武漢的時候,能殲滅多少曰軍。”

就在參謀們剛開始討論時,莊繼華就斷定阿南惟幾是準備撤離武漢,豐島的行動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保存部隊;另一個是分散從北面進攻武漢的兵力,減輕武漢城內的壓力。

“命令,李品仙將軍,率領第七軍和三十一軍,咬住豐島,但不要主動發動進攻;命令,馮治安率領七十七軍和三十六師,立刻東進,搶佔黃坡,在黃坡構築阻擊陣地。一零二軍和九十五師在孝感構築阻擊陣地,一零三師立刻南下歸建。”

“通報全軍,在攻擊武漢市區時,禁止使用火箭炮和超過105mm口徑的重炮,坦克只准在外圍戰鬥中使用,不準用於市區作戰。”

“最後,電告委員長,要求將王敬久部劃歸我指揮。”

(未完待續)

第一節 遏制(六)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五節 反攻(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三節 調整(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十一節 酒話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一節 奪軍(九)第五節 雲集(九)第五節 兩全(三)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十五節 脫困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二節 空軍(三)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二節 起航(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諜影(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七節 生機(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八節 日薄(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五節 曙光(七)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五節 雲集(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一節 奪軍(四)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七節 生機(七)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二節 重建(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一節 戰局(二)第六節 波瀾起(一)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五節 調整(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二節 投敵(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八節 轉折(六)第七節 曙光(一)第二節 起航(三)第五節 曙光(九)第二節 說汪(三)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二節 說汪(一)第一節 諜影(四)第七節 鎮藍衣(五)
第一節 遏制(六)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五節 反攻(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三節 調整(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十一節 酒話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一節 奪軍(九)第五節 雲集(九)第五節 兩全(三)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十五節 脫困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二節 空軍(三)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二節 起航(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諜影(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七節 生機(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八節 日薄(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五節 曙光(七)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五節 雲集(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一節 奪軍(四)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七節 生機(七)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二節 重建(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一節 戰局(二)第六節 波瀾起(一)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五節 調整(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二節 投敵(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八節 轉折(六)第七節 曙光(一)第二節 起航(三)第五節 曙光(九)第二節 說汪(三)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二節 說汪(一)第一節 諜影(四)第七節 鎮藍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