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初戰(三)

戴安瀾帶着四個衛士趕向英軍城防司令部,沒走多遠就看到奧爾丁頓少校正大步流星的趕路。

“哇,戴,你是不是搶劫了那狗孃養的車站?”奧爾丁頓驚訝的看着這輛全副武裝的吉普車,他知道爲了裝更多的人,這列火車沒有裝任何車輛,除了人以外就是幾門山炮,榴彈炮都走公路了。

奧爾丁頓對菲爾德的態度非常不滿,他隨新三十九師行動,知道他們爲了趕路花費的代價,可好容易到了同古,這個英國佬居然不讓下車,真是豈有此理。

“英國人很富裕,這樣的車他們都不要了,我們只好撿來用用。”戴安瀾沒有答話,衛士長替他回答了,伸出一支手把他拉上車,然後吉普車一溜煙向他瓦大街開去。

“MyGod,他們就沒打算在這裡作戰。”奧爾丁頓看到沿途的情景,心中大失所望,街上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英軍士兵,這些士兵大多數是空手,或者提着不知從那來的皮箱,臉上盡是驚慌之色。

“喂,喂,你們是那支部隊?曰本人現在到那裡了?”奧爾丁頓叫住一個上士,那個上士茫然的盯着他,奧爾丁頓又問了一遍,上士還是茫然的搖搖頭。

“開車吧,他已經嚇破膽了。”戴安瀾淡淡的說,這些士兵讓他很熟悉,抗戰剛開始時,有些中國部隊的士兵就是這樣,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敵人在那,只要聽到槍響,肯定朝響聲的相反方向逃跑,誰都拉不回來。

快到他瓦街時,從南邊又出現一羣難民,十幾個英國士兵裹在他們中間,其中只有一半人有槍,路邊一箇中尉正努力想將這些士兵集合起來,可這些士兵卻假作沒看見,依舊埋頭趕路。

“中尉,城防司令部在那?”奧爾丁頓問,那個中尉看了他們一眼,向奧爾丁頓敬了個軍禮,然後答道:“前面右拐就能看到。”

戴安瀾臉色一寒,按照國際慣例,敬禮應該首先向軍銜最高的敬禮,這個中尉卻好像沒看見他肩上的金星,他重重的哼了聲:“開車。”

衛士長不懂這些禮節,發動吉普車就走,但他知道長官不高興,車尾輕輕一擺,中尉忙不迭的躲開。

奧爾丁頓不知戴安瀾爲何生氣,轉彎後,他就明白中尉爲何說能看到了,一座三層高的樓房前,四五輛卡車停在那,士兵正忙碌的裝車,文件扔得滿地都是,門口站崗的士兵看到吉普車,也不管任由他們開進院子。

奧爾丁頓抓住一個紅臉的中士問司令官在那,中士喘着粗氣指指上邊,戴安瀾一行甩開其他人,直接到二樓指揮官辦公室。

“告訴他們,最晚在今天中午十二點,我們就走,中國人到不到我不管,我不能讓我的士兵在這種情況下作戰。”

還在走廊上,就聽見裡面傳來一個精神氣很足的聲音在大叫:“那些黃皮猴子就在後面,再不走,我們就全完了!”

戴安瀾聽得懂部分英語,他看了奧爾丁頓一眼,奧爾丁頓面露尷尬。奧爾丁頓推開門,一個少校正在房間裡指手畫腳,大聲的訓斥一箇中尉,看到推門進來的奧爾丁頓和戴安瀾,立刻面露警惕。

“我是美軍聯絡官奧爾丁頓少校,我陪同中國遠征軍戴安瀾將軍來接洽防務。”奧爾丁頓的語氣有些僵硬。

少校的臉色立刻鬆弛下來,奧爾丁頓感到他明顯鬆了口氣,他在心中暗罵,少校隨即立正向戴安瀾敬禮:“我是英軍同古城防司令麥克佛森少校,我已經接到新任帝國緬甸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通知,中[***]隊將接防同古,我們正等待你們的到來,將軍,我奉命向貴軍移交同古防務。”

戴安瀾面無表情的說:“我是中國遠征軍新編三十九師師長戴安瀾少將,我奉命接收同古城防。”

雙方都沒有要舉行什麼交接儀式的意思,戴安瀾隨即佔據了麥克佛森的辦公桌,然後問:“少校,說說你掌握的情況吧。”

“我軍放棄勃固後,一部向同古撤來,主力撤向仰光,原本是打算堅守仰光,可我軍還沒到達仰光,曰軍五十六師團和十八師團就在仰光登陸,仰光在昨天失守,原定撤往仰光的十七師和第七裝甲旅正撤往普洛美,另外還有部分部隊正向同古撤來,預計他們在兩天後到達。”

“曰軍的情況呢?”戴安瀾問。

“曰軍,曰軍的情況不太清楚,”麥克佛森說:“據我所知,曰軍五十六師團和十八師團攻佔仰光後,正在城內休整,三十三師團和五十五師團也在勃固休整,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

奧爾丁頓非常失望,情況太含糊了,而且很可能是錯誤的,曰軍都在休整,我軍都在逃命,上帝,緬甸是我們送給曰本人的。

“你打算去那裡?”奧爾丁頓鄙夷的問。

“你們到後,我將率部撤往仁安羌,司令部命令我們去那裡集結。”麥克佛森好像沒注意奧爾丁頓的神情,說完後他如釋重負,他用輕鬆的口氣說:“將軍,現在同古是您的了,希望你們能交好運,聽說那些黃皮猴子很難纏。”

“我和他們打了四年的交道,他們是些什麼東西,我很清楚。”戴安瀾無可無不可的說。

麥克佛森淡淡一笑,他對能及時逃離這座危城感到非常滿意,他向戴安瀾和奧爾丁頓敬個禮轉身離去,不過戴安瀾讓他把地圖留下,英國人的地圖繪製很準,中國的還是粗糙了點。對這個麥克佛森認爲這是皇家軍隊的榮譽,因此並沒有拒絕,相反心中更加輕視。

戴安瀾和奧爾丁頓正在欣賞英國地圖,這是張同古地圖,非常整潔,上面山川河流,教堂寺院,什麼都有,就一樣沒有:佈防。從地圖上看英國人只在機場作了簡單的防禦佈置,其他地區什麼都沒有,戴安瀾甚至懷疑皮尤河大橋上是否安裝了炸藥。

“用這張地圖旅行的話,一定不會迷路。”奧爾丁頓諷刺道,戴安瀾微微一笑,他的心情還是比較輕鬆的,曰軍看來不會在今天趕到,所以他至少有兩天的時間來佈置防務。

忽然窗外傳來一陣憤怒的吼叫,兩人連忙到窗前,院子麥克佛森正心疼的衝兩個印度士兵怒罵:“[***],你知道這是什麼嗎?這是十七世紀的古董!緬甸文明的代表!就這樣毀在你們手裡!你們這兩頭蠢豬!”

地上一堆被打得稀爛的瓷片,隱約可以看見是尊彩繪的佛像,戴安瀾看清後,轉身離開,奧爾丁頓忍不住罵道:“英國人要想守住緬甸,必須首先把這樣的混蛋槍斃了。”

“你現在還想與他們共同作戰嗎?”戴安瀾把椅子搬到地圖前,邊看邊問。奧爾丁頓頓時啞口無言,他與西蒙斯一樣,而且走得更遠,甚至希望新三十九師能與英軍聯手對曰軍展開反攻。這個要求當然被戴安瀾堅決拒絕了。 ωwш ◆тт kan ◆¢ ○

停頓會,他擡頭若有所思的看着戴安瀾,他有些明白這些中國人是怎麼想的了,他們早就知道英國人不可靠,所以寧肯慢點,寧可冒失去仰光的風險,也不願與英國人爲伍,可這犧牲的就是緬甸戰局。

正要開口,院子裡又是一陣嘈雜聲,他憤怒的走到窗前,推開窗正要呵斥那個只顧逃命的麥克佛森,卻看見一羣中[***]人涌進院子,將院子塞得滿滿的,參謀長黃鎮正指揮人把裝備擡進樓內。

“黃參謀長,東西別往裡擡,我下來。”

奧爾丁頓扭頭見戴安瀾不知什麼時候到了窗前,正衝下面叫道,黃鎮立刻讓那些人不再動,就在院子裡等着。

戴安瀾吩咐衛士長把地圖取下來,然後掃視了下這間華麗而凌亂的辦公室,輕輕嘆口氣就離開了,奧爾丁頓跟在他身後,不知道他要做什麼。

“曰本要到城外,這裡首先就得挨炮彈,指揮部不能放在這裡。”戴安瀾對黃鎮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指揮部的位置:“這條街的後面有棟別墅,地形不錯,莊園也夠堅固,咱們到那去。”

“這裡?”黃鎮有些猶豫,他看看座大樓,這是座樓是水泥建築,英國人對住房建設還是很講究的,房屋建得極爲堅固,這樣的地方正好適合作指揮部。

看到捨不得的樣子,戴安瀾淡淡的說:“曰本人肯定認爲我們的指揮部就設在這裡,一旦開始攻城,這裡將是他們的攻擊重點。”

奧爾丁頓忽然間有了信心,他感到這些中國人對戰爭很熟悉,有豐富的經驗,此前的外在表現只是因爲他們不信任英國人,實際上他們對如何在緬甸作戰早有準備,甚至很可能已經有一套全面戰略,緬甸作戰的前景或許並不如此悲觀,或許他們能在緬甸給大家一個驚喜。

上午十點半,副師長鄭亦濃率領走公路的部隊也趕到同古,新三十九師全師到達同古,全面接防同古小城。

(未完待續)

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七節 風波(四)第十節 風雲(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三節 魅影(三)第四節 對策(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五節 調整(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三節 調整(一)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三節 交易(二)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一節 巧遇第二節 交易(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一節 突破(七)第二節 初戰(三)第二節 重建(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五節 號角(三)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七節 閃電(四)第五節 雲集(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一節 返川(六)第三節 巧取(二)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三節 會戰(二)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三節 魅影(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七節 風暴第九節 轉機(一)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一節 突破(八)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二節 川軍(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五節 號角(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一節 蟄伏(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五節 盟國(六)第十節 虎嘯(七)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四節 謀殺(五)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四節 外交(九)第四節 外交(八)第七節 生機(五)第九節 殤(七)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五節 突擊(六)第三節 戰鼓(六)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二節 初戰(八)第八節 九變(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一節 破冰(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
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七節 風波(四)第十節 風雲(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三節 魅影(三)第四節 對策(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五節 調整(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三節 調整(一)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三節 交易(二)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一節 巧遇第二節 交易(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一節 突破(七)第二節 初戰(三)第二節 重建(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五節 號角(三)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七節 閃電(四)第五節 雲集(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一節 返川(六)第三節 巧取(二)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三節 會戰(二)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三節 魅影(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七節 風暴第九節 轉機(一)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一節 突破(八)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二節 川軍(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五節 號角(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一節 蟄伏(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五節 盟國(六)第十節 虎嘯(七)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四節 謀殺(五)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四節 外交(九)第四節 外交(八)第七節 生機(五)第九節 殤(七)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五節 突擊(六)第三節 戰鼓(六)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二節 初戰(八)第八節 九變(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一節 破冰(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