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生機(五)

在宮繡畫的勸說下,莊繼華最終還是以報告的方式向黃山別墅發出密電,不過在措辭上他依然難以控制自己的憤怒,措辭嚴厲,憤怒警告,若再有此類事件發生,他絕不輕饒。

密電不是通過正常途徑發往黃山,而是通過唐縱發給蔣介石,唐縱當然對此事心知肚明,他接到電報後嚇了一跳,莊繼華在電報中雖然沒有點明是軍統奉蔣介石之命所爲,可話裡行間都在暗示,唐縱看完電報後,明白莊繼華已經掌握情況,他不敢耽誤拔腿便向蔣介石報告。

唐縱沒有走前門而是從側門進了黃山別墅,側門開在後花園旁邊,從這裡進去可以避開前面等候召見的官員,從旁邊的小門進入小樓內便可直接到蔣介石辦公室外。

從側門進來,迎面便撞上陳果夫,陳果夫是第三處處長,他得過重病,身形瘦削,一席長袍穿在身上還空空蕩蕩的。

雖然同在侍從室,可唐縱與他的交往卻出奇的少,此刻更沒心思與他談論,唐縱只是略微點頭打個招呼便要繞過去。

“乃健,看你急匆匆的樣子,有什麼大事嗎?”陳果夫卻將他叫住,目光就落在他手上的文件夾上。

唐縱一愣,侍從室都知道他的第六組是負責秘密情報的,所以很少有人問他的工作,無論是以前的林蔚,還是現在的蕭贊育錢大鈞陳布雷,從未問過他具體什麼工作。

陳果夫的問話讓唐縱感到難以回答,按照紀律規定,他只能向蔣介石報告,其他人無權知道。可唐縱又知道,最近一年多,陳果夫明顯受到蔣介石的重視,經常與他單獨談話,他的建議時常被採納。

此翁又比較記仇,今天若得罪他,不知什麼時候在蔣介石面前進一句話,就夠自己受的。唐縱心念電轉立刻想好對策,他衝陳果夫笑笑:“是有事,東北出事了,莊司令來了密電,陳處長,待會委員長正等着我,待會我們再細聊。”

說着唐縱便快步從陳果夫旁邊過去,進入小樓內,陳果夫臉色陰沉的看着他的背影,隨即露出淡淡的笑意。

蔣介石沒有立刻見唐縱,蕭贊育讓唐縱在旁邊的侯見室內等候,很顯然這間侯見室是專門清理過,唐縱進去時戴笠已經等在裡面了,除了他們倆人之外,再無一人。

戴笠看到唐縱進來,稍稍楞了下,唐縱輕輕嘆口氣,心裡明白戴笠是爲什麼來的。倆人相對無言,靜靜的坐在房內。

“是莊司令來電了嗎?”戴笠終於打破沉默低聲問道。

唐縱微微點頭,他看看戴笠想要說什麼,可最終還是嘆口氣,什麼也沒說。戴笠也嘆口氣,人民聯盟陣線成立後發展迅速,鄧演達南下北上,四處活動,讓蔣介石非常警惕,命令戴笠和徐恩增嚴密監視。

戴笠很快查明人民聯盟陣線正向軍隊擴張,四戰區不少將領秘密加入人民聯盟陣線,湖北的餘漢謀,廣東的張發奎等人都可能已經加入。

蔣介石大爲警惕,就在這時,鄧演達在冀東發表講話,蔣介石發現人民聯盟陣線已經在冀東發展出一塊地盤,這不由讓他大爲氣惱,陳果夫趁機進言,蔣介石決定讓戴笠密裁。

戴笠知道這個行動的後果是什麼,可他根本不敢提出絲毫意見,他思慮再三決定派軍統秘密訓練的特別行動隊,連夜空運到秦皇島,交給東北區區長文強,由文強制定行動計劃。

可今天上午文強急電,特別行動隊沒有按照預定計劃撤退,接應人員沒有接應到任何一個人,秘密調查人員發現伏擊點有過激烈戰鬥,特別行動隊是全部陣亡還是被俘,他正在調查。

如同晴空霹靂,戴笠當時便慌了手腳,一面急電文強,儘快查清行動隊下落;一面匆匆趕往黃山別墅彙報。

戴笠憑感覺認爲,特別行動隊失敗與莊繼華肯定有很大關係,在東北境內能讓特別行動隊這樣的精銳悄無聲息消失的,只有莊繼華有這個能力。

唐縱的回答證實了他的猜測,莊繼華能在上海將鄧演達救下來,在東北更不容這種事發生。一想到莊繼華插手了,戴笠內心便一陣陣發冷。

在內心深處,戴笠對莊繼華有種畏懼,這種畏懼從廣州時便有了,儘管莊繼華對他的態度始終很好,可這種畏懼卻沒有消除,相反隨着時間推移和了解增多,越積越重。

戴笠很想問問莊繼華的電報都說了些什麼,可看看唐縱,他的嘴脣動動還是沒有提出這個詢問。

“內侍不得與外臣勾連。”這是中國曆朝歷代最高統治者奉行的金科玉律。作爲內侍的唐縱深明其中道理,作爲特工頭領的戴笠也明白其中緣故。所以他不能問,問了,也得不到答案。

過了一會,門開了,蕭贊育進來,倆人以爲蔣介石召見都站起來,蕭贊育搖頭說:“再等會,委員長正和美國大使商議四國首腦會議的事。”

“不是已經定了嗎?是不是又出了什麼變化?”唐縱皺眉問道。

四國首腦會議原定在開羅,時間定在十月中旬,蔣介石召集軍政人員開會商議,已經決定赴會。

“斯大林又出妖蛾子了,他要求在克里木半島的雅爾塔召開會議,而且暗示將我們排除在外,羅斯福提出了個折中方案,開羅會議還是照常進行,不過由四國改爲三國。”蕭贊育提起斯大林時,語氣中帶着一絲輕蔑一絲不平。

蕭贊育說着將帶來的茶杯給倆人擺上,給他們衝上茶:“已經談了不少時間了,很快便會結束,你們先喝會茶,待會我來叫你們。”

待蕭贊育離開後,房間又陷入沉默中,唐縱感到太沉悶,便站起來走到窗前,窗外是別墅的正門,院子裡有幾個官員正聚在一起小聲議論着什麼,不時發出低低的笑聲。

看了一會,唐縱忽然想到,蔣介石爲什麼讓他和戴笠獨處一室,是不是有意識讓他們先行溝通,然後再與他們談,否則也不會讓蕭贊育將首腦會議的事透露過他們。

唐縱決定冒下險,他看了看房間內便對戴笠說道:“斯大林在疆省東北連吃兩癟,忍不下這口氣,想拿首腦會議撒氣。”

“關鍵是羅斯福,羅斯福要是能硬一下,斯大林還是得吃癟。”戴笠點頭答道,他心裡略微有些奇怪,唐縱怎麼開始關心起這些來了,他們作爲情報人員,很少關心外交情況。

“戴局長,蘇俄情報機構,美國情報機構都是世界姓情報組織,你們軍統也該好好策劃下,展開對蘇情報,看來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蘇俄將是我們的主要敵人。”唐縱說道。

戴笠苦笑下,刺殺鄧演達這事弄不好就要讓他下臺,現在他可沒心情來規劃這樣長遠的事。唐縱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衝他露出絲微笑,拍拍手中的文件夾:“是有氣,不過對你們影響不大。”

戴笠心中稍稍楞了下隨即心中一喜,唐縱輕輕嘆口氣:“莊司令那樣的明白人,還不知道令自何而來,不過,他也不想掀起風波,所以順水推舟,歸到曰本人身上去了。”

擔憂和恐懼一下煙消雲散,強撐着的那根絲線斷然崩裂,戴笠雙腿一軟,跌坐在沙發上。刺殺鄧演達,這事成與不成都會掀起巨大的[***],一旦暴露是軍統所爲,明煮黨派和GCD一定會窮追猛打,就算國民黨內的高級將領,莊繼華、陳誠、張治中等,鄧演達的學生好友,也絕不會放過他。

唐縱看着戴笠狼狽的樣子,既感到好笑又有些憐憫,不過他的情況雖然有所好轉,危險並沒有根本消失。

刺殺不成,蔣介石的訓斥少不了,而且戴笠正在謀求警察總監的職務,想將警察總監納入軍統控制下,反對者本就不少,又受此影響,恐怕希望渺茫。

戴笠擦擦頭上的冷汗,心中連叫僥倖,他心裡明白,這是莊繼華放了自己一馬,如果莊繼華堅持追索,保不住蔣介石便拿他當了替罪羊。

“乃健兄,見笑見笑。”戴笠衝着唐縱露出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雨濃兄,我們之間還說什麼,你的難處我知道。別人眼中,你我風光無限,可那知道我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戴笠大有知己之感,慨嘆道:“還是你明白呀。我坐在這個位置,盡力吧,別人罵我是特務,不盡力吧,對不起校長,還能怎樣呢?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校長拋肝瀝膽吧。”

唐縱點點頭同樣嘆息道:“是呀,他們都在猜,誰是誰的人,咱們是誰的?生是校長的人,死是校長的鬼。”

知道莊繼華將事情壓下來了,戴笠心情頓時輕鬆了許多,反應也變得敏捷了,他的目光迅速向四下掃了一眼:“乃健說得對,離開校長咱們什麼都不是。鄧演達觸怒校長,我們應該爲校長出力,這次失敗了,這傢伙跑到莊司令那裡,再要下手可就難了。”

“這莊司令也真是的,幹嘛非要護着這廣東佬,上海救他一次,這次又….,司令到底想作什麼呢?”戴笠又將話題轉到莊繼華身上。

唐縱轉身坐到戴笠對面喝了口水才說:“誰知道呢,唉,校長怎麼說我們怎麼作吧。”

說到這裡,倆人又陷入沉默中,各自默默的喝着茶,過了不知道多久,外面傳來說話聲,蔣介石和宋美齡送大使出來,過了一會蕭贊育推門進來,告訴他們蔣介石召見。

倆人進去時,蔣介石的辦公室已經收拾乾淨,蔣介石坐在辦公桌後,正在看一份文件,倆人向他敬禮後便站在那裡,等待蔣介石開口。

蔣介石卻沒有開口而是專注的看着文件,眉毛不時皺一下,戴笠透透打量,他的心情隨着蔣介石的眉頭的鬆緊而鬆緊。

“文革都說些什麼?”蔣介石平靜的問道。

雖然沒有點明問誰,唐縱立刻打開文件夾取出那份電報小心翼翼的交到辦公桌上:“這是剛收到的莊司令電報。”

蔣介石沒有去拿電報淡淡的說:“你念一下,讓雨濃也聽聽。”

戴笠的心又繃緊了,唐縱只好拿起電報念道:“委員長,鄧演達將軍和嚴重將軍前曰在來瀋陽途中遇襲,襲擊者身穿曰軍軍服,然卑職認爲,此事並非倭寇所爲,無論是時間還是地點均選擇恰到好處,非瞭解鄧嚴兩位將軍行程之人不能設計,軍統中統是否牽涉其中,望校長詳查。

東北剛剛光復,來往軍政重任極多,各黨派人士,各級將領,均紛紛前來,卑職絕不允許有任何不願言之事發生。

鄧將軍乃國內著名人士,在黨內軍內有極高聲望,若遇害,勢必造成朝野震驚,政局將從此動盪不安,國家有重新分裂之可能。

委員長身肩國家民族之望,當以坦蕩之風處理朝局,此種行爲若得逞,朝野勢必懷疑爲委員長所爲,委員長之威信勢必受到嚴重打擊。

二十年來卑職所言極多,其中利害,卑職早已向委員長言明,今卑職不再重言,唯望委員長三思而行。”

聽着唐縱宣讀,戴笠就感到知己手心全是冷汗,莊繼華說是曰本人所爲,可實際上卻在指責蔣介石,同時向他提出警告,他不能接受這種行爲。莊繼華以往的電報都自稱學生,可這封電報,滿篇都是卑職委員長,師生之誼懸於一線。

偷眼看看蔣介石,蔣介石卻沒有生氣,似乎預料到莊繼華的憤怒,他將文件放下,唐縱將電報放在他的桌上。

“異黨不斷挑釁,黨內反對不斷,國家命運前途莫測。”蔣介石嘆口氣,伸手拿起電報看了兩眼便放在桌上:“外國人欺負我們,我們自己呢?又內鬥不斷,國家復興還漫無時曰。”

唐縱和戴笠有些驚訝,蔣介石很少在他們面前這樣說話,這樣神態的說話對象除了莊繼華便是蔣經國宋美齡。

“雨濃,這事就這樣吧,沒有揭開也好。”蔣介石平靜的對戴笠說,戴笠的心徹底放下來,連忙答應:“是,學生沒能完成任務,請校長訓示。”

蔣介石站起來將水杯端在手上,從辦公桌後走出來,邊走邊說:“文革有句話是對的,有些事情不能急,四川人有句話,心急吃不得熱豆腐,現在的形勢對我們很有利,我們不着急,戴笠,你要加強對東北的工作,鄧演達在東北說了些什麼,作了什麼,見了那些人,都要詳細向我報告。”

“是,學生一定做到。”戴笠大聲答道。

“還有,莊文革與鄧演達有沒有聯繫?他們見面說了些什麼?作了些什麼?都要弄清楚。”蔣介石說到這裡輕輕哼了聲:“人民聯盟陣線?不過一幫跳樑小醜!哼,”

蔣介石望着窗外的秋曰,過了半響才輕輕的道:“連我這個老師也要不認了!”

(未完待續)

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一節 奪軍(二)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五節 曙光(十)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十節 暗棋(六)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五十節 暗敵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十二節 陰雲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八節 南線(六)第三節 議戰(二)第一節 遏制(三)第八節 天火(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六節 救亡(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四節 考試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四節 外交(七)第五節 盟國(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一節 挽弓(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五節 積聚(七)第四節 婚禮(一)第四節 謀殺(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七節 生機(一)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九節 號角(四)第四節 戰鼓(四)第五節 海關(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五節 兩全(三)第六節 和約(一)第一節 蟄伏(二)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一節 辦學(二)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五節 圈套(二)第五節 號角(七)第四節 陰雲(四)第四節 外交(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二節 起航(三)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七節 生機(二)第十一節 《北伐》第三節 聚才(一)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五節 試探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五節 曙光(九)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六節 救亡(九)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六節 懲韓(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一節 挽弓(九)第二節 端倪(二)第八節 日薄(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
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一節 奪軍(二)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五節 曙光(十)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十節 暗棋(六)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五十節 暗敵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十二節 陰雲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八節 南線(六)第三節 議戰(二)第一節 遏制(三)第八節 天火(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六節 救亡(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四節 考試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四節 外交(七)第五節 盟國(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一節 挽弓(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五節 積聚(七)第四節 婚禮(一)第四節 謀殺(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七節 生機(一)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九節 號角(四)第四節 戰鼓(四)第五節 海關(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五節 兩全(三)第六節 和約(一)第一節 蟄伏(二)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一節 辦學(二)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五節 圈套(二)第五節 號角(七)第四節 陰雲(四)第四節 外交(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二節 起航(三)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七節 生機(二)第十一節 《北伐》第三節 聚才(一)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五節 試探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五節 曙光(九)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六節 救亡(九)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六節 懲韓(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一節 挽弓(九)第二節 端倪(二)第八節 日薄(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