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裡傳來胡適的聲音,這是他應邀在哥倫比亞電臺做的演講:
“雖然對於貴國人民追求置身戰爭外的願望,我是完全同情並理解的。但是,消極的綏靖主義而沒有和平政策爲後盾,絕對不足以保障諸位所希望的和平。中國對美國所期望的,是一個國際和平與正義的積極領導者,是一個阻止戰爭、遏制侵略、與世界上民主國家合作的領導者……”
“中國的抗戰是正義戰爭,就像美國的獨立戰爭,法國的革命戰爭,土耳其的解放戰爭一樣!在美國獨立戰爭時,華盛頓爲什麼能逃出福其山谷,走上約克城的勝利之路?除了艱苦奮鬥到底的決心外,還有就是當時國際形勢對美國的支持,特別是法國對美國的大力支持。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堅持抗戰的決心,我們也有必將勝利的信心,但同樣離不開國際力量的支持,特別是美國的支持。”
“我們不奢望美國出兵直接幫助中國,但是要避免美國把戰略物資源源不斷輸入日本。因爲日本這個國家,已經是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公敵。”
“日本是一個專制國家,而中國和美國一樣,是一個民主國家。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專制國家對民主國家的戰爭。日本雖然在經濟上是成功的,但他們在利用西方科學技術的同時,保持着他們最頑固的愚昧落後文化。中國已經實現了民主共和,而日本仍然是封建的天皇制國家……”
胡適在電臺演講中大談中國民主政治,更把中國文化吹得天花亂墜,而把日本的政治文化貶得一無是處。這跟他在國內的文章剛好相反,但可以理解,在自己國家該罵就罵,出了國還是要誇獎的,家醜不可外揚嘛。
自去年淞滬抗戰期間來美國,胡適已經做了無數次演講。他的英文演講水平很高,而且常常引經據典,不但得到許多美國民衆的認可,甚至還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注意和仇視。
胡適在美國的演講一搞就是好幾年,背後很可能得到了羅斯福的支持。【△網.】因爲羅斯福是想美國參戰的,但國會的中立氣氛太嚴重,必須要有人在民間引導輿論,而胡適就是那個最合適的人選。
特別是在1941年9月,美日兩國秘密商討中國和西南太平洋局勢。美國爲了自身利益,選擇對日妥協,毫不猶豫地就把中國賣了。
胡適得知消息以後,立即以中國駐美大使的身份,堅持要面見美國國務卿赫爾。赫爾極不情願地出示了美國對日妥協的臨時草案,胡適看罷異常憤怒,隨即求見羅斯福要求阻止該草案生效。
接着,胡適又讓英國大使聯絡丘吉爾,丘吉爾當即致電羅斯福,表示英國堅決站在中國一方。
來來回回爭執了兩個月,美國對日妥協草案終於廢止——日本的反應是:偷襲珍珠港!
因此,美國著名史學家查理·畢爾,在二戰期間把胡適視爲日軍偷襲珍珠港的罪魁禍首。他在《羅斯福總統與大戰序幕》中寫道:“美日之戰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而羅斯福總統爲了維護資本家在亞洲的利益,不幸中了那位中國大使胡適的圈套,才惹起日軍前來偷襲珍珠港,最終把美國拖入了可怕的世界大戰。”
胡適此刻還沒有正式擔任駐美大使,他的身份跟周赫煊一樣,屬於中國特派赴美使節。這傢伙平均一兩個月就要做一次公開演講,時不時還要在廣播電臺演講,已經成爲美國家喻戶曉的遠東演說家。
胡適的演講內容可以歸納爲四點,即:中國人愛好和平,中國正在艱苦抗戰;日本人兇殘邪惡,日本是世界公敵;美國幫助中國,符合美國人民利益;美國幫助日本,無疑是養虎爲患。
美國總統羅斯福,以及因中日戰爭而利益受損的美國資本家,亦在背後不斷推動此事。美國的廣播電臺,之所以不斷邀請胡適做演講,其中大部分時候都是資本家們暗中在聯繫。
在廣播公司演講完畢,胡適坐着火車前往華盛頓,很快見到陳光甫一行人。他迫不及待地問:“電報裡說,諸位剛剛面見了羅斯福總統,借款談得怎樣了?”
“不是很順利,”陳光甫搖頭苦笑,“總統先生認爲牽扯太大,還要開會討論。”
胡適發現周赫煊不在場,問道:“明誠呢?”
“他在舊金山下船時就不見了,要找什麼美國商業顧問,”陳光甫迷糊道,“對了,他還說要聯繫《讀者文摘》和一份叫《同學》的美國雜誌。還說什麼他已經聯繫了德國人拉貝,對方正在朝美國趕來,拉貝手裡有南京大屠殺的證據。”
胡適說:“南京大屠殺我直到,《讀者文摘》揭露過,好像是日寇在南京屠殺了上萬平民。”
“竟有這種事?”席德懋驚呼。
任嗣達也咬牙切齒道:“日寇殘暴成性,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
就在此時,使館電訊人員跑來說:“陳副使,大本營發來急電,委員長詢問談判進展。”
陳光甫鬱悶道:“催什麼催?這纔剛來美國,屁股都沒坐熱,哪有進展!”
電訊人員道:“委員長說,周特使在舊金山發電回國,聲稱有萬全把握促成美國援華借款。所以委員長質問陳副使,爲什麼有了進展不迅速稟報大本營?”
“周明誠搞什麼鬼?居然繞開我們私發電報!回電委員長,談判還沒開始,羅斯福對借款一事還有疑慮。”陳光甫頗爲生氣。
武漢,大本營。
常凱申接到陳光甫的回電,氣得大罵道:“娘希匹,這個周明誠不老實!”
被緊急召來的孔祥熙問:“出什麼事了?”
“你自己看吧。”常凱申把一封電報扔過去。
那封電報卻是周赫煊從舊金山發回的,內容主要有兩個:
第一,周赫煊說他得到致公黨的消息,海外華僑捐款被某些官員大肆貪污,請常凱申徹查此事。
第二,周赫煊說他有十足把握促成美國借款,但常凱申必須做出承諾,即貸款資金必須由美方人員全程監督,一旦發現有貪污挪用現象,則立即終止調撥後續資金。
孔祥熙把這封電報看完,頓時氣得牙癢癢。
什麼“某些官員大肆貪污”,這明擺着暗指他孔某人嘛。因爲海外捐款和軍火貿易,都是孔祥熙在經手,除了他之外,別人想貪污都辦不到。
孔祥熙陰陽怪氣地冷笑道:“怕是在吹牛吧。光甫等人都說談判還沒開始,他周赫煊居然已經有了萬全之策,呵呵。”
常凱申有些不滿地看了孔祥熙一眼,閉眼道:“你別管此事,儘快去重慶主持行政院工作。”
“呃……”孔祥熙頭皮一緊,欲言又止,最終選擇告退。
就在半個月前,致公堂幹事委員會負責人、老蔣的私人代表陳其尤,已經坐火車抵達武漢了。
陳其尤在常凱申面前大肆指責孔祥熙貪污捐款,常凱申承諾會徹查。陳其尤等了好幾天沒有音訊,立即在報紙上揭露孔祥熙的貪污內情,搞得老蔣和孔祥熙都很被動。
常凱申一怒之下,就把陳其尤秘密逮捕,扔到關押政治犯的“軍人監獄”。
雖然處理了不懂事的陳其尤,但常凱申對孔祥熙也是極爲不滿的,只不過礙於大局和私情纔沒有處理孔祥熙貪污案。這次把孔祥熙叫來閱讀周赫煊的電報,也是老蔣在敲打孔某人,讓其暫時收斂一些。
這次尋求美國援華借款,錢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美國對華態度。一旦借款談判成功,則表示美國的外交政策,開始朝中國這邊傾斜。
就像當初宋子文談的棉麥借款合同一樣,高於國際價格收購美國庫存小麥和棉花,運輸還必須由美國公司負責,百分之百的賠本買賣,搞得中國資本家怨聲載道。但宋子文還是把棉麥借款合同簽下了,而日本則對此百般阻撓,搞得生怕中國吃了美國人的虧一樣。
不是宋子文太傻,也不是日本人爲中國着想,一切都是源於國際外交策略。
常凱申沒有叫來幕僚商討,直接對副官說:“電令周赫煊,只要他能談下美國援華借款,一切皆按他的意思來做!問他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談判。”
副官立即跑去電訊室,第二天早晨,終於收到周赫煊的回電。
副官拿着電報紙稟報道:“周先生說,談判隨時可以開始,但若要促成借款,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做準備。他正在聯繫美國媒體,也在串聯美國資本家,要從民間輿論和資本力量兩方面着手。”
聽到這個回覆,常凱申感到很滿意。
這種關係到國際外交形勢的談判,一年半載都不嫌太久,三個月準備時間已經很短了。若周赫煊說馬上能搞定,常凱申反而會懷疑真實性,他頷首笑道:“周明誠胸有方略,此事可成。電令,讓周赫煊不要着急,務必做好談判準備工作,爭取十拿九穩!”
“是!”副官連忙又跑去電訊室。
常凱申想到胸有成竹的周赫煊,又想到拿不出一點方案的孔祥熙,心中百感交集。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要死啊!
孔祥熙去年雖然談成了一系列借款,但都是用利益交換的。
比如美國那筆貸款,是把中國存在美國做儲備金的白銀,低價賣給美國,再用賣銀子的錢購入美國黃金,把黃金存入美聯儲做貸款擔保。
簡單來說,就是把中國法幣的儲備銀給賣了,換成黃金來抵押貸款以獲取美元,這兩頭倒騰中國都吃了不小的虧。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價值2800萬美元的黃金,共貸到5000萬美元外匯,解了抗戰初期軍費緊張的燃眉之急。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