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

“真是對不起,讓諸位久等了。”商務會館門口一個身着戎裝的中年人手持馬鞭客氣地抱拳向周圍衆人打了一圈招呼道。此人正是安曼華商民團總教頭趙志誠。

話說那日楊辛榮在覲見土王之時萌生了組建民團的念頭。在得到商業協會上層首肯之後,他便忙不迭地將組織民團的設想提交給了安曼地區的華人議會審議。一聽是爲自己的身家安全組織民團,議會當然是拍手稱快着同意了楊辛榮的設想。當地一些財力頗厚的農場主與商賈更是二話不說地捐出了大筆款項來贊助民團。正所謂有錢好辦事,在當地華商的全力資助下楊辛榮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組織起了一支二百餘人的隊伍,號稱中華營。團丁清一色均爲華人,有從中原來的退役軍人,有在印度、南洋四處流浪的亡命之徒,也有血氣方剛的僑民子弟。此外,楊辛榮還特意邀請了在孟加拉灣地區頗有名望的豪強趙志誠來充當民團總教頭。雖然一開始告別崢嶸歲月多年的趙志誠一直都在推辭。但在楊辛榮與其他華商鍥而不捨的遊說之下,他最終還是接下了這份額外的差使。

事實也證明楊辛榮確實沒有看錯人。早年曾效力於帝國野戰軍的趙志誠不僅把這一羣三教九流鍛造成了虎賁之師。並且很快就在周遍地區打出了名號。不但保得中國僑民一方平安,就連當地一些土王也對這支華人武裝的戰鬥力讚不絕口。甚至還出重金僱傭趙志誠的人馬幫助當地政府剿滅一些兇悍的頑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因爲有趙志誠的民團不斷地取得驕人的戰績,這才使得當地的中國人能挺直了腰板立足孟加拉灣。

此刻眼見爲自己撐腰的子弟兵大駕光臨,一臉得意的楊辛榮當即快步上前拱手招呼道:“趙總教頭一路辛苦了。酒菜都已經置備好,就等着趙總教頭和各位弟兄入席呢。會館這次特意請來個河南廚子。聽說趙總教頭你也是河南人氏。還得勞煩總教頭你嚐嚐這菜地不地道呢。”

一聽能吃到家鄉菜趙志誠立刻就來了精神。對於任何一個在印度謀生的中國人來說,“吃飯”一直是件挺擾人的事。這倒並不是說中國人在印度吃不飽。而是印度的食物實在是讓視飲食爲藝術的中國人難以消受。卻見趙志誠在與身後一位氣宇軒昂的男子低聲說了幾句後,便轉身向楊辛榮拱手道:“那在下和弟兄們就叨擾了。”

這楊辛榮是何等玲瓏之人。剛纔在趙志誠翻身下馬之時,他便已經注意到了其身後緊隨的這個男子。通過對對方神態和舉止的觀察,閱人無數的他已然能肯定此人來頭不小。待見趙志誠對他的態度,楊辛榮更是在心中暗自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卻見他一邊謙恭地將趙志誠等人引入會館,一邊小心翼翼地悄聲向其問道:“趙總教頭,這爲公子是何人啊?”

眼見楊辛榮一副神秘西西的模樣,趙志誠衝他賣了個關子笑了笑道:“這位公子乃是中原人氏。還是到了裡頭向大家一起介紹吧。”

耳聽趙志誠如此回答,楊辛榮也只好按耐下了心中的好奇。不過他還是下意識地偷偷瞥了幾眼這位神秘的賓客。不知爲何,他總覺得此人看上去十分的眼熟,但一時又說不上在哪兒見過。就在楊辛榮暗自回想之際一干人等不覺間已經穿過由數十盞大紅燈籠裝點的長狼來到了會館大廳。卻見十來桌豐盛的席宴一路從大廳百到了花園,硃紅的桌布、硃紅色的帷幕,到處都是紅彤彤的一片。讓任何身處其中的人都會在不經意間被濃濃的中國式喜慶氣氛所感染。

而當楊辛榮與趙志誠信步走到花園時,這種喜慶的氣氛瞬間就爆發了開來。只見在場就坐的中國賓客無一例外地都站起了身恭敬而又不失熱情地歡迎起自家的子弟兵來。見此情形,趙志誠的心頭不由爲之一暖,當即激動地向在場的衆人抱拳道:“趙志誠不過一介武夫,受大家如此盛情實在愧不敢當。惟有日後加倍努力,才能報答諸位對我將士的一番厚愛。”

“趙總教頭你與衆弟兄爲我等保家護院,我等無以爲報。只能略備點酒菜犒勞一下咱們的子弟兵而已。”其中一個農場主代表在場衆人恭敬地作了個揖道。

“諸位言重了。趙志誠等只是盡了點綿薄之力。保家爲國本就是我等漢家兒郎應盡的責任。我等雖身處海外,但只要有我漢人所駐之處,便是有我漢家!便是我漢家兒郎所保之地!”趙志誠昂首丈言道。他的一番話語立刻就引來了在場衆人一陣熱烈的鼓掌。但趙志誠並沒有就此停下自己的演講。卻見他又跟着向衆人發言道:“不過我等身處海外終究也是人單勢薄。夷人動不動就會藉機欺負咱們。”

“是啊,西邊的突厥人不就把咱們的船隻趕出了港口嗎!”人羣中不知是誰突然抱怨了一聲。立即就引來了其他人的一致附和。出於宣傳的原因,中原的許多人都習慣將土耳其人喊做突厥人。這一來是叫着順口,二來則是在潛意識中提醒國人那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龐大帝國與中國究竟有過什麼樣的淵源。

“說得不錯,我們現在在西邊確實遇到了極其不公證的待遇。我們的船隻被趕出港口,我們的僑民被驅逐出境。而這一切,突厥人連個象樣的理由都沒給我們。面對如此野蠻、無理的行徑,難道我們要忍氣吞聲嗎!”趙志誠加重了語氣反問道。

雖然趙志誠的話語十分能蠱惑人心,那些華商也確實在暗地裡不止一次抱怨過奧斯曼帝國的無理與傲慢。但真要他們實打實地去對付奧斯曼人,在場的一干人等立刻就全都縮了回去。事實上,他們更願意以暗中出資的方式讓別人爲他們出頭。這不趙志誠的話音剛落,一旁站着的周順就苦着臉向其大嘆苦經道:“趙總教頭,咱們也想改變目前的現狀。可您剛纔也說了咱們在海外人單勢薄。而朝廷現在又忙着倭國的事,哪兒有時間來管咱們呢。”

“誰說朝廷不管我們了?”趙志誠劍眉一掃,說把便將身後的那位男子介紹給衆人道:“諸位,這位就是朝廷新近派來統領印度洋艦隊的鄭森鄭提督。”

給趙志誠這麼一提醒,楊辛榮這纔回想起了鄭森的身份。說起來,當年皇夫楊紹清從歐洲歸國時還曾在安曼停歇過一段時間。楊辛榮便是在那個時候與鄭森碰過幾次面。但是由於楊辛榮身份卑微當時連同鄭大公子說話的機會都不曾有過。加之時日已久,被加勒比海風吹得一身古銅又留起小鬍子的鄭森在外貌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過楊辛榮還是趕忙上前向其致謙道:“下官剛纔未曾認出提督,還請提督恕罪。”

“楊大人不必介意。其實本提督也知道自己變老變黑了不少。”鄭森摸着自己的小鬍子打趣的說道。

“提督您真是說笑了。”楊辛榮陪了個笑臉道。但對局勢的關心還是壓倒了剛開始的尷尬。

卻見楊辛榮轉了一下眼珠,跟着便言歸正傳地向鄭森探問:“不知提督大人您這次駕臨安曼可是爲了奧斯曼封港一事?”

“不錯,本提督這次正是奉女皇陛下之命前來恢復印度洋秩序的。”鄭森把頭一揚,朝着帝國的方向拱手道。

一聽對方是女皇陛下派來的特使,在場的農場主與商賈們哪兒敢造次。刷地一聲就通通跪地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看完衆人一陣手忙腳亂的叩首謝恩之後,鄭森跟着又宣佈道:“女皇陛下,要本提督轉告諸位,朝廷從來沒有放棄過帝國在海外的僑民。也不會允許任何人欺負我天朝的國民。不過,現在朝廷還處在非常時期。因此在倭國平定之前,朝廷需要諸位格守帝國國民的義務,爲帝國的軍隊提供一切所需的幫助。”

“草民等謹遵萬歲聖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包括楊辛榮與趙志誠在內的一干人等再一次恭敬地叩首道。言辭之間衆人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須知他們中的不少人前了一刻還在爲自己在印度洋的未來忐忑不安。可現在鄭森的寥寥數語卻讓他們懸着的心徹底放了下來。因爲他們知道這是來自女皇的聲音。而女皇陛下從未讓他們失望過。

接下來的宴席當然是在極其喜慶的氣氛中進行的。人們興高采烈的互相碰杯、道賀,既是在爲剛剛到來的新年慶祝,也是在爲即將到來的好“景氣”歡呼。而鄭森與趙志誠自然也就成了正場宴會中的主角。日落之後宴會也隨之進入了下一個**。爲了給來參加宴會的賓客們以回家的感覺,商務館還特地請來戲團爲衆人演出助興。雖然臺上演的是嶺南地區的南戲,可對來自中原各地的遊子們來說能看見家鄉的佈景就已經是莫大的欣慰了。

然而正當人們聚精會神地看戲之時,鄭森、趙志誠以及楊辛榮卻在人們不注意之時悄然退場了。在商務館館長私人的書房內,身爲主人的楊辛榮垂手站在底下,與趙志誠一起恭敬地等待坐在案牘後的鄭森向其發佈進一步的指示。可誰知鄭森頭一句問的卻是一個與軍事一點都沒關係的問題道:“楊大人,聽說這裡去年棉花收成不錯?”

“回提督,託女皇陛下的福去年一年風調雨順。所以收成也出奇的好。”楊辛榮如實地回答道。

“哦,那周圍的土人沒有來騷擾我們的農場嗎?”鄭森跟着追問道。

“回提督,全靠趙教頭的民團保護,這些年周圍的土人已經不再敢對我們農場有非分之想了。”楊辛榮順勢捧了捧趙志誠道。

“楊大人過獎了。志誠只是克盡職守罷了。再說這當初建立民團也是楊大人一手操辦起來的。”趙志誠謙遜的說道。

“好了,兩位也不要再互相推搡了。安曼商務館這些年的成績朝廷早已知曉。這都是兩位一文一武精誠合作的成果。”鄭森在誇獎完眼前的兩人之後,又轉口向趙志誠詢問道:“趙總教頭,民團現在有多少人馬?”

“回提督,加上目前借給加爾各答的一個連,總共有一個營的兵力,五百餘人。只要提督一聲令下,他們隨時都能爲朝廷效勞。”趙志誠毫不藏私的抱拳道。

“五百餘人。恩,應該是夠了吧。”鄭森微微點了點頭道。隨即又回頭向楊辛榮問道:“那商務館現在能徵集的可以作戰的商船又有多少呢?”

“回提督,目前商務館管轄下配有十門以上火炮的商船大約有五十餘艘。如果提督需要下官這就可以着人前去徵集。”楊辛榮跟着回答道。從鄭森簡短的幾句詢問之中,他儼然已經感受到了一絲硝煙味。

可誰知,鄭森聽罷卻笑了笑解釋道:“兩位想必是誤會了。在下並沒有徵調安曼兵力的意思。”

“那提督您的意思是?”楊辛榮與趙志誠面面相窺了一下不解的問道。

“兩位應該知道目前奧斯曼帝國封港的事吧?”鄭森明知故問道。

“知道啊,提督您不是正是爲了這件事來的嗎?”楊辛榮一頭霧水地問道。

“話雖如此,可這次封港的事不單單是奧斯曼方面問題。朝廷懷疑這後頭是英國人搞得鬼。”鄭森直言不諱地說道。

“英國人?”趙志誠低頭思略了一下後,忽然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怪不得從阿拉伯海過來的不少商隊都說那裡突然多了不少英國船隻。那提督我們這次要對付的是英國人嗎?”

“我們要對付的是一切與帝國做對的人。”鄭森一字一頓地說道:“現在印度西海岸的孟買、帕納吉、卡利卡特等重要海港也在流傳着一些對帝國極其不利的流言。想來應該也是英國人在背後搞的鬼。”

“哼,英國人這次竟敢同我們玩陰的!提督咱們非得給英國佬一個狠狠的教訓纔是!”趙志誠揮舞着拳頭說道。

相比之下文官出身的楊辛榮反應倒是挺鎮定的。他知道鄭森向自己說這麼多,絕不止是爲了要求他們提供兵員或補給上配合。一定還有着更爲重要的計劃,想到這裡楊辛榮選擇了沉默以等待鄭森提出下一步計劃。

【……238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 文字更新最快……】@!!

()

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6節 八旗眷屬第27節 山東鏖戰第14節 同氣聯枝(下)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七節第八節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十三節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39節 金融革命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9節 盛宴(四)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2節 藩王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8節 稅制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十七節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節 登陸旅順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44節 蕙露軒第7章 投命狀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43節 長路漫漫第19節 國會(三)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31節 蜀中大西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35節 仲夏之夜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14節 農村公社第14節 盛宴(六)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33節 芝蘭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32節 除夕笛聲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7節 山東鏖戰第二十一節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27節 山西烽火(三)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第2節 帝都風雲(二)
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6節 八旗眷屬第27節 山東鏖戰第14節 同氣聯枝(下)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七節第八節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十三節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39節 金融革命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9節 盛宴(四)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2節 藩王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8節 稅制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十七節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節 登陸旅順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44節 蕙露軒第7章 投命狀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43節 長路漫漫第19節 國會(三)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31節 蜀中大西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35節 仲夏之夜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14節 農村公社第14節 盛宴(六)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33節 芝蘭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32節 除夕笛聲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7節 山東鏖戰第二十一節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27節 山西烽火(三)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第2節 帝都風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