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軍水師只用六十艘三版戰船,就把清軍打得落花流水。水師第一協不僅全殲清軍戰船,還順流下行四十里至靖港,把沿途打着清軍旗號的各式船隻付之一炬。
橘子洲上、湘江西岸的綠營兵、鄉兵望風而逃。只用一天功夫,赤軍就牢牢掌握了制江權,控制了湘江西岸。別的不說,湘江西岸直至洞庭湖南岸分佈着大量稻田,只等秋稻一成熟,赤軍便可就地籌糧,糧草問題迎刃而解。
消息傳到行轅,岑丹初大爲振奮,亦深受啓發。晚清時,太平軍崛起於粵西,殺得清軍落花流水。此後,曾國藩創辦湘軍,歷經十年剿滅太平軍,最爲倚重者即爲水師。
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水網縱橫,航運便利。若能維持一支強大的水師,便可以掃蕩敵軍戰船,可以封鎖臨江城市,可以輸轉糧草輜重。
湖廣居天下之中,赤軍據有湖廣,便可以居重馭輕,取湖廣江西之財賦而徵江南,取江南之財賦而伐中原。
當天,赤軍佔領橘子洲,在橘子洲上修築營壘,隔江與清軍對峙。橘子洲形狀狹長,南北長四里,東西寬僅一百步。其中心位置,大約與長沙臨湘門平齊,直線距離約有二里。
使用望遠鏡遙望長沙,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城牆上的旗幟、炮臺、守軍。赤軍從水路逼近長沙,令守軍大爲惶恐。
次日,赤軍在橘子洲上搭設浮橋,先溝通湘江西岸與橘子洲。當赤軍準備在橘子洲與湘江東岸之間架設浮橋時,清軍火炮、火箭、弓箭齊發。赤軍只得改用渡船載運將士渡江,同樣受到赤軍猛烈阻擊,將士傷亡太大,難以登陸。
沒辦法,赤軍雖已掌握制江權,但三版戰船太少,又在戰鬥中損失不少,不足以掩護陸師登陸。
“凡事知易行難啊!”丹初得知消息,不由得嘆道:“韃子比想象中的頑強,咱們想從橘子洲強攻湘江,恐怕難了。”
原打算以水師突破敵軍防線,再強渡湘江,直撲長沙城下。這樣以來,清軍將不得不從石馬鋪回防長沙。東路軍再從正面強攻石馬鋪,將減輕不少壓力。
щщщ ▲TTKдN ▲℃o
“在橘子洲強渡湘江,可以直逼長沙城下,固然再好不過。若不能在橘子洲渡江,不妨在下游擇地渡江,雖不如橘子洲方便,亦無礙大局。”謀士錢秉鐙說道。
“嗯,”丹初沉吟道:“韃子主力都在城南石馬鋪一帶,我軍繞到下游,在瀏陽河口處登陸。只是,這樣一來,陸師面對長沙堅城,背瀏陽河列陣,又有湘江攔阻,其勢甚險。”
打仗總歸是要冒險的。丹初不怕冒險,但赤軍人馬本來就少,若改在瀏陽河口登陸,力量將更加分散,與石馬鋪以南的虎賁鎮難以呼應,對戰事頗爲不利。
錢秉鐙見他猶豫不決,便說道:“郭都賢是湖湘名士,又做過江西巡撫,前日剛來軍中謁見。國主何不問一下他的意見?”
“善,請他過來。”
郭都賢已經見過岑丹初了,此番來見,照例先畢恭畢敬地作揖行禮。進入正題後,郭都賢問道:“國主可曾聽說過‘洞庭起事’一案?”
丹初略有耳聞,說道:“聽說羅繡錦羅織罪名,借‘洞庭起事’案抓捕了幾百名湖湘名士。郭先生不避譏議,到長沙面見洪承疇,湖湘名士才終得自由。”
“呵呵,”郭都賢說道:“國主有所不知,‘洞庭起事’並非空穴來風。當初西營入湖廣,八湘振奮,長沙、嶽州、常德一帶暗流涌動,準備趁機起義。
“不料消息走露,羅繡錦大爲惶恐,親到長沙部署,調重兵捕捉義軍首領。恰逢孫可望、李定國內訌,西營在慶遠戰敗,‘洞庭起事’被迫偃旗息鼓。
“洪承疇初到長沙,爲了收攬人心,給了老夫一點兒薄面,把湖湘義士盡數釋放。這些人原本散居在環洞庭湖一帶,如今赤軍兵臨長沙,只要國主振臂一呼,豪傑羣起響應。赤軍就算在瀏陽河南背水列陣,又有何妨?”
赤軍自入長沙,義師使者不絕於道。郭都賢的話,也給了岑丹初一顆定心丸。
“兵法雲,致人而不致於人。”丹初慨然說道:“韃子在石馬鋪駐紮大軍,憑此地利,意圖與我決戰。我偏偏不在石馬鋪決戰,既不便在橘子洲強渡湘江,我們便移師下游,從北門進攻長沙。”
錢秉鐙釋懷不少,問道:“王輔臣那邊怎麼樣了?”
王輔臣是洪承疇的貼身侍衛,已經與情報局偵侯搭上了線。
“聽他講,洪承疇似乎已有察覺。不過洪承疇的處境也很難,不敢把王輔臣怎麼樣,甚至都沒揭穿王輔臣。”
三十日,赤軍水師從橘子洲拔錨,越過瀏陽河和撈刀河,在三汊磯一帶停船,爾後搭設浮橋。
長沙城北有瀏陽河,瀏陽河口往北約二里,即爲撈刀河。三汊磯是湘江中心的一塊磯石,離撈刀河口不遠,實際上處在湘江、瀏陽河、撈刀河交匯之處。這一段江水頗深,流速頗快。赤軍敢在三汊磯處搭設浮橋,真是藝高人膽大,令人大感意外。
當天下午,赤軍親兵第一協陸續在撈刀河北岸登陸。登陸場離長沙北門隔着兩條大河,分別是瀏陽河和撈刀河。清軍雖多騎兵,卻被大河所隔,只得眼睜睜地看着赤軍從容登陸。
赤軍水師多三版快船,可靈活駛入瀏陽河、撈刀河,又有義師相助,遂在在瀏陽河、撈刀河上架設浮橋。
九月一日,親兵第一協越過瀏陽河、撈刀河,在開福縣、袁家嶺一帶紮營,距長沙北門僅有三裡。
洪承疇聞訊大驚,令沈永忠督軍反攻。他本人膽小如鼠,部下有樣學樣,很快被赤軍擊退。無奈之下,洪承疇只得調屯齊的八旗兵到城北反攻。
親兵第一協力戰不退。馬寶率虎賁鎮在城南蓄銳已久,趁機進攻清軍石馬鋪大營。
長沙、嶽州一帶義師紛紛起來響應,直接使用以前的暗號“洞庭起事”。
清軍更加顧此失彼,逐漸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