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

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 十一月二日,柳州府來賓縣。

來賓位於紅水河北岸,距柳州僅有一百二十里,沿途一馬平川,爲紅水河、黔江平原。步兵急行軍,可在兩日內到達柳州。騎兵急行軍,不到一日就可到達柳州。

岑丹初統率大軍,已進駐來賓縣,但蟄伏不發。親兵協、步兵第二協、輔兵協三萬多大軍隱蔽在來賓城北的水牛嶺、飯鋪嶺,連日來無甚動靜,彷彿歲月靜好。

另有水師第一協第一標、輜重第一標,已進至柳州府象州,溯柳江可直至柳州,只有兩日路程。

但在一百多裡外的柳州,忠貞營與定南藩軍已經接連廝殺十日,彼此殺得不可開交。

廣西有兩大中心城市,北曰桂林,南曰南寧,都曾做過廣西省會。赤軍以南寧爲根據地,永曆小朝廷又遷至南寧府龍安縣。

對於孔有德來說,攻佔南寧無疑是定南藩軍首要目標。他派麾下第一大將、左翼總兵線國安進攻南寧,副將全節扈從。

從桂林到南寧,最快捷的通道是途徑柳州,再通過崑崙關,便可直攻南寧。當年赤軍謀取南寧,走的便是這條路。

孔有德急於奪取南寧,同樣選擇途徑柳州。但柳州爲忠貞營的汛地,忠貞營也不是好惹的。兩軍連戰十日,忠貞營漸顯頹勢。

定南藩另一員大將全節,從線國安攻慶遠。慶遠位於柳州之西,土漢雜處,原是赤軍勢力範圍,相當於柳州的屏障。

滇師在桂林潰敗,退入慶遠。爲引誘清軍南下,赤軍任由清軍進攻慶遠。滇師亦有不支之勢,一旦慶遠失守,忠貞營將更加被動。

“大將軍,忠貞營又派使過來求援,說是十萬火急。”偵侯盧守義過來報告,小聲窺伺著帳內諸人的神色,補充道:“來人是三原侯李來亨。”

自從清軍攻入廣西,忠貞營多次遣使求援。掐指一算,這已是忠貞營第七次向赤軍求援了。

“嗯,”丹初不假思索,說道:“帶他進來。”

柳州西、東、南三面臨江,易守難攻。定南藩軍擅使火器,從桂林運來了紅夷大炮,猛轟柳州北城。

忠貞營力戰不屈,蒐集城內棺材,實以泥土,頂住北門。北城城牆若有倒塌,隨即拆屋修補。清軍兩度衝入城內,都被忠貞營擊退。

但清軍紅夷大炮太過猛烈,北城城牆被轟得千瘡百孔。若任由清軍轟城,假以時日,柳州必將不守。

岑丹初正要藉此機會收編忠貞營,故按兵不動,靜待忠貞營歸順。

瞿式耜也在帳內,依附於岑丹初。他已向朝廷繳還了敕印,以白身自視,輕易不肯發表意見。

忠貞營處境艱難,瞿式耜竟頗感快意。大順軍逼死崇禎帝,間接導致清軍入關,犯有不赦之罪。眼下,正可趁此機會對忠貞營落井下石。

瞿式耜趁李來亨未到,說道:“琢如,忠貞營乃流寇餘孽。李來亨是赤心養子,不可相信。不如趁此機會,任由忠貞營與韃子火併。不管誰贏,我軍乘其後,皆可成大功。”

丹初沒有明著反駁他,只是苦笑一下,說道:“閣老,時事如此艱難,咱們還是應當以大局爲重。只要能抗擊韃子,都是赤軍同袍,我都願意救助。”

南明君臣大多敵視農民軍,上至輔政大學士,下至九卿、科道言官,鮮有人敢倡導聯寇抗虜。勳鎮鼠目寸光,目無大局,同樣難堪大任。

不多時,李來亨進入中軍大帳。他渾身腥臭,頭髮散亂,眼窩深陷,盔甲上也有幾處破損,顯然經歷了不少惡戰。

見到岑丹初,李來亨立即行以跪拜大禮,見帳內都是丹初親信,說道:“大將軍,勳國公前日出城戰鬥,中了韃子的銃炮,傷重不治,昨夜去世。吾恐軍心散亂,秘不發喪,親來請兵。懇請大將軍立即出兵,否則,若去得晚了,柳州可就不保了!”

啊?衆人一驚,紛紛把目光投向丹初。

丹初亦是一驚,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搞得措手不及。歷史上,高必正死於永曆四年。再過一個月,就要永曆五年了,高必正卻突然戰死。難道,冥冥之中真有天意?

他很快恢復了鎮定,問了一個關鍵問題,道:“誰來繼領忠貞營?” 有資望繼統忠貞營的只有兩人:李來亨、黨守素。李來亨是李赤心的養子,智勇過人。李赤心歿後,高必正繼領忠貞營,但凡事都要徵求李來亨的意見。高必正之於李來亨,猶如李赤心之於高必正,雖爲主帥,但沒有絕對的威望,遇事要商量著辦。

相比於二十出頭的李來亨,黨守素身經百戰,爲大順軍元老,在忠貞營中頗有威望。若他有野心,未嘗不能挑戰李來亨的地位。好在黨守素做人本分,與李赤心、高必正關係頗睦。劉希堯、劉芳亮、劉國昌等大順軍元老脫離忠貞營時,黨守素始終堅定地站在劉赤心、高必正這邊,盡力維護忠貞營的團結。

“回大將軍,李某不才,奉高太后之命,受興平侯(黨守素)擁戴,繼領忠貞營。”李來亨雖然年輕,卻跟著李赤心走南闖北,身經百戰,面對丹初不卑不亢。

丹初對他頗有好感,親自上前把他扶起,說道:“很好,很好。有你繼領忠貞營,將士們有了倚靠,也就可以安心了。”

李來享決非泛泛之輩。歷史上,高必正死後,李來享繼領忠貞營,從廣西輾轉來到夔東堅持抗清。到康熙年間,夔東十三家不斷敗亡。劉體純、郝搖旗、袁宗第等或兵敗自殺,或被俘犧牲。王光恩、馬騰雲等投降滿清。最後只剩一個李來享。

康熙三年,清廷調集二十萬大軍封鎖夔東。李來享鹽米斷絕,燒燬山寨,帶領妻子親信自殺。李來享死後,大陸再無尊奉明朝正朔的抗清武裝。同年,南明大臣張煌言在舟山被捕,不屈而死。

後世紀念張煌言,有“煌言死而大明亡”的說法。可在岑丹初看來,李來享在夔東堅持抗清,歷史功績超過張煌言。但由於他出身於農民軍,不被後世文人認可,亦無人爲他著書立說,在歷史上名聲不顯。

瞿式耜欺李來亨年輕,對他沒什麼好感,說道:“爵帥,高氏乃僞朝所立,僞朝也從未有過太后封號。你是大明敕封的三原侯,稱呼要講規矩,不可壞了禮節。”

李來亨有求於赤軍,不敢反駁瞿式耜,只得轉向丹初,急道:“大將軍,柳州已經萬分緊急,形勢如同當年的山海關。柳州是南寧的屏障,如同山海關外的一片石。

“當年,先帝與吳三桂在山海關外大戰,在一片石鏖戰多日,相持不下。先帝急調援軍,要求援軍星夜馳援一片石。吳三桂走投無路,不惜認賊作父,向韃子乞師。

“彼時,誰的援軍先到,誰就能打贏山海關之戰,進而佔領京師,入主中原。不曾想,清虜的騎兵快,先於我軍趕到一片石。

“結果,先帝兵敗,只得退京師,退西安,最終失了天下。大將軍,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呀!”

這個比喻相當不妥,岑丹初笑了笑,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李來亨,你這話含沙射影,是把我比作多爾袞了。”

李來亨慌忙離座,賠禮道:“來亨急不擇言,懇請大將軍恕罪。”

丹初卻笑道:“韃子之所以傾力幫助吳三桂,是因爲吳三桂願意投降。我支持你們奪取柳州,你們纔在粵西獲得了立足之地。

“眼下情況緊急,忠貞營扼守兵家必爭之地,絕不可能逍遙獨立,要麼歸順赤軍,要麼歸降韃子。我與鄖國公爲結義兄弟,對忠貞營遷就照顧久矣。忠貞營危在旦夕,你也要早作決定。”

李來亨剛接任主帥位置,急於鞏固地位,保護將士家眷周全,毅然說道:“大將軍恩德,某沒齒難忘。只要赤軍肯出兵解救柳州,就是忠貞營的再生父母。我願歸附赤軍,決無貳心。”

一旁的偵侯盧守義十分乖巧,插話說道:“可是‘聽封不聽調’?”

前些日子,高必正曾多次遣使求援,丹初趁機提出收編。高必正自視甚高,不願改編爲赤軍,提出“聽封不聽調”,即接受赤軍官職,但不受赤軍節制。

丹初當然不許。忠貞營身經百戰,值得收編,但若要收編,就得是完全的收編。赤軍發餉,安置忠貞營家眷。忠貞營得完全按照赤軍編制,裁撤老弱,縮編人馬,人事、軍令等事項全部服從赤軍指揮。

李來亨決心歸附,說道:“大將軍英明蓋世,忠貞營自當誠心歸附,既要聽封,也要聽調。”

衆人當場商定忠貞營的改編問題,決定把忠貞營改編爲赤軍步兵第四協,員額減至一萬五千人,李來亨爲協統,黨守素爲副協統。

協之下,設四個標,番號分別是步兵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標,輔兵第四標,另有騎兵營、工兵營等直屬部隊。

時間緊急,忠貞營已來不及整編,先換赤軍旗號,扈從赤軍作戰。丹初將發兵增援柳州,等打敗了定南藩軍,忠貞營再行整編之事。

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六十章 土司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29章 破城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205章 蛇吞象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六十章 土司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300章 孔四貞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128章 攻城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401章 鰲拜大將軍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203章 撤退第232章 擴軍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120章 情報局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300章 孔四貞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114章 源頭活水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128章 攻城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二章 參軍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102章 反攻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156章 勢如破竹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182章 報捷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
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六十章 土司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29章 破城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205章 蛇吞象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六十章 土司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300章 孔四貞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128章 攻城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401章 鰲拜大將軍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203章 撤退第232章 擴軍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120章 情報局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300章 孔四貞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114章 源頭活水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128章 攻城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二章 參軍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102章 反攻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156章 勢如破竹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182章 報捷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