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滅國,破局

親王、郡王一堆,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要想平衡,要想人們心中不生怨念,朱永興只有繼續保持。而對新生代的力量,加官晉爵則顯得謹慎,他希望在老一代退下來之後,這種情形能慢慢改變。

而從現在的軍隊來看,經過講武堂軍官的充實,再有一系列退伍、補充、調動,以及換兵不換將、換將不換兵的運作,已經初步打亂了原來的派系組成。只要朝廷餉糧充足,只要安置撫卹措施得當,即便是高級將領,也很難再拉起自己的山頭,有擁兵自重的機會。

這一點,軍官們也看得清楚,也在極力消除自己是某派的烙印。大西軍、大順軍的淵源就不用說了,到底是出身不正,早就想洗白;吳系人馬呢,也同樣如此,畢竟是投誠過來的,給滿清當過走狗,也不是什麼光榮;還有水師中大量的原鄭系兵將,都清楚年輕的皇上雄心大志,是絕不會放任鄭家割據臺灣太久的,誰還敢沾這個邊兒?

所以,直到現在爲止,朱永興對於軍隊的整合還是相當成功的。關鍵的原因還是他能公正、公平地對待臣屬,並始終以仁厚、守信的姿態面對世人。不如此,不能使出身、經歷各異的將領們放心,不能使擁戴他的各個利益集團放心,甚至不能使百姓子民放心他推出的各項政策。

郝搖旗逛了一圈,到處亂七八糟的。也無甚趣味,等他回到皇宮門前時,鄭王劉體純帶着幾個親衛正大步走進來。

“鄭殿下。”郝搖旗施禮問候。把大致情形講說了一遍。

“跑得倒快,可惜了生擒鄭柞和安南王的大功啊!”劉體純有些惋惜地搖了搖頭,揮退左右,和郝搖旗漫步交談。

“在南京陛辭時,萬歲曾問起本王的打算,嗯,就是說願意在外征戰。還是進兵部出謀參贊。”劉體純說得很平和,似是講述。又象是徵詢,“當時本王覺得戰功不顯,便說要繼續爲萬歲征戰四方。萬歲雖未駁回,但我看他的意思。還是希望我回兵部任職的。”

“這也很平常啊!”郝搖旗思索着說道:“皮熊老矣,兵部呢,最好各方的領頭人都有。依我看,晉王不入兵部,便是趙王,加上吳三桂,再有水師的某位高級將領,這便全了。”

“是啊,各方都要有人。”劉體純附和着。輕輕嘆了口氣,說道:“說實話,我還是想在外面。回兵部呢,那就是頤養天年,再無建樹了。可轉而一想,已經位列一字王,還能再升到哪去?若是執意在外,恐怕萬歲生疑啊!”

郝搖旗搖頭道:“萬歲斷不至疑心殿下。只是平衡的需要而已。”

“呵呵,正是平衡所需啊!”劉體純順着改了過來。笑了笑,說道:“此間戰事一了,吾便上奏朝廷,請調兵部。嗯,你呢,怎麼個打算?”

“聽朝廷調動,我能有什麼打算。”郝搖旗聳了聳肩膀,笑道:“要說象這樣的仗,我倒是想多打幾場。滅國之功啊,不費勁,繳獲又豐。”

“那就爭取去西南吧!”劉體純停下了腳步,語重心長地說道:“朝廷對外用兵是肯定的,吾估計緬甸是在劫難逃。而東南駐軍,萬歲怕是要跨重洋徵呂宋之用。你在西南,好歹還是國內,若到海外——”停頓了一下,劉體純頗帶感情地拍了拍郝搖旗的肩膀,“咱們這些老兄弟呀,能偶爾見個面兒,談談心,老了便在一起吹牛吵架,也是一樂事。”

“我明白了。”郝搖旗用力點着頭,深深地理解了劉體純的心意,他也確實對海洋有些畏懼,陸上作戰倒是更適合他。

……

滅國之戰,以令世人瞠目的速度進行、完結,七天之內便見分曉,十五天之內便塵埃落定。

升龍府被佔領,鄭柞挾神宗向南逃至廣平,被殄朔軍一部擊敗,鄭柞和神宗被活捉。

昆嵩的鄭氏宗室鄭根聽到日麗壘被攻佔的消息,立刻率領全部人馬北上,希望重新奪回,打通與北方的聯絡。三萬多人馬在日麗城壘下拼命進攻,兵力既不佔優,火力也不敵明軍,死傷慘重。等到被俘的鄭柞被押上城頭,後黎氏神宗的詔書一讀,鄭軍立刻軍心大亂,鄭根亦控制不住,只好率殘軍南撤。明軍趁勢追擊,鄭軍稍觸即潰,再無戰心。

而鄭根率軍剛離昆嵩,湄、河兩省的明軍便以夾擊爲名,近萬人馬開進佔城國,並假惺惺地邀占城國派兵參戰。

占城國很可憐,夾在湄、河的明軍與北方鄭軍之間,任誰都能滅了他,可形勢使然,誰也暫時維持現狀。現在的平衡被打破,占城國又向來依附大明,先是抗衡南阮,後緩衝北鄭,形勢劇變之下只能是聽天由命,勉強派出兩千人馬參戰。

聯軍出富安府,輕取波來古,再北上攻擊,與南下明軍一道,將逃入昆嵩的鄭根殘軍團團圍住。鄭根自知難以倖免,仰藥自盡,其部將開城投降,自此安南國滅。

明軍立刻將佔城國?軍隊包圍繳械,隨後湄、河兩省明軍南下再入占城,粉碎了微不足道的抵抗,包圍了占城皇宮,逼迫占城王盤羅茶遂頒佈內附詔書。明廷的回覆是極其迅速的,或者說是早就安排好的,佔成王被封爲國公,暫移至西貢居住,而占城國則更名爲歸仁省。

而安南則被一分爲二,原南阮之地更名爲歸義省,直接劃入大明版圖;北鄭之地則暫時保留安南國名,後黎神宗成爲名義上的安南王,而大權則握在明廷手中,安南都統使司府負責維持治安,一個傀儡政權又粉墨登場。

……

海陸大軍十數萬,雷霆一擊誰能抵擋?

南方戰事的結果或者出人意料,但對於朱永興來說卻是意料之中。只不過時間之短,計劃進行得如此順遂,倒讓他頗有驚喜之感。

當然,更令他欣喜的是繳獲的數字。占城國曆經幾百年,曾經是中南半島的霸主,後來雖然衰弱,也屢經戰亂而淪爲小國,但積累下來的財富依然極爲可觀。同樣,安南鄭氏作爲實際上的安南統治者,搜刮的財富也是令人瞠目。

這就是封建社會的共同特點啊,不管國家強弱,不管百姓窮富,封建帝王差不多都擁有着天文數字般的財富。就象印度各土邦的領主,英國佬可是在他們身上撈足了錢財。

粗略的統計已經呈上來,刨去此次軍事行動的花費,以及擬定的賞賜,國庫至少有六百萬兩銀子的進賬,這還不包括隨後要進行公開拍賣的珍寶等物。

也就是說,這一仗徹底緩解了明廷財政的緊張,再過一個多月,南方第一季糧食收穫,整個財政運行便可通暢了。

錢來得快,花錢的地方也多呀!官員的俸祿,軍隊的餉銀,水利的投入,等等。儘管如此,朱永興還是簽字用璽,開始推行軍隊津貼。所謂的津貼,就是依照軍隊所駐紮的地方,所執行的任務,給予的軍餉之外的補助。這也是爲了公平起見,別人在東北跟韃虜硬頂,在西北頂風吃沙,你們在南方打小國弱兵,輕鬆不說,還有賞賜。要是都這好事,那咱們換換吧!

東北、西北的自然環境肯定比南方惡劣,便以這個名義發放補助,不管是哪支部隊,只要駐紮在這兩個地方,都有額外津貼。這樣的話,怨言會少很多,心理也能平衡一些。

再有就是把俘獲的安南、占城王公大臣的侍女、丫環,簡單培訓後轉送西北,算是實現要幫士兵找媳婦的諾言。至於東北,離畿輔之地這麼近,過了渤海又有山東姑娘,暫時不用操心。

說到東北,朱永興覺得打破膠着僵局的時機差不多到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應該把滿清耗得直跳腳吧?

道理是很簡單的,算上各種人員,十數萬人不勞作、不生產,跟明軍硬耗,那得有怎樣的財政支持,又得有多少人在務農或務工進行支撐。大明幾千萬的人口,纔有不到四十萬的常備軍;滿人不足百萬,加上劫掠和附庸的漢人,也不過兩三百萬吧,依東北目前的自然環境,拿什麼供給這十數萬人的糧草物資。

也就是說,不一定要打得你死我活,只要擺出打你的架勢,只要你和我大眼瞪小眼地對峙,那你就已經輸了。因爲現在不比以往,滿清沒有了入關劫掠資財、人口的可能。而坐吃山空,又能撐到幾時?

調兵吧!朱永興思慮已定,提筆給兵部寫了條子。現在這樣的形勢,一根稻草壓倒駱駝有些誇張,但確實不需要太多的軍隊便能改變這種膠着的局面。水師,並陸戰隊六千,再加上北京軍區抽調一個師的陸軍,兩萬多人馬已經足夠。

而突破點,朱永興傾向於錦州。近海,可以發揮水師的威力。同時,錦州也是遼西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攻克錦州後,遼東遼西便大有聯成一體的可能,東北軍區也就不再隔離於外。

…………(未完待續)

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69章 軟實力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章 北愁南喜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95章 初印象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51章 渡河,渡河第81章 書院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3章 召見羣將第73章 小朝會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82章 燧發槍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33章 無題第271章 阻擊第217章 困局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43章 保寧第85章 急行第138章 大海戰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17章 斷臂?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章 定情第185章 情動第145章 大包圍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55章 無題第133章 立威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40章 兩隻重拳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91章 新氣象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63章 攻掠遼東第65章 佈署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69章 雨季之威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24章 隨想第113章 君臣閒談
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69章 軟實力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章 北愁南喜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95章 初印象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51章 渡河,渡河第81章 書院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3章 召見羣將第73章 小朝會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82章 燧發槍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33章 無題第271章 阻擊第217章 困局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43章 保寧第85章 急行第138章 大海戰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17章 斷臂?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章 定情第185章 情動第145章 大包圍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55章 無題第133章 立威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40章 兩隻重拳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91章 新氣象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63章 攻掠遼東第65章 佈署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69章 雨季之威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24章 隨想第113章 君臣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