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18章 殲滅袁紹

九卿中的高官,太尉馬日磾、太僕趙岐二人。完全沒想到自己會被潼關扣下。

原來,袁紹與劉備相拒磐河的事情,有人報告了長安董卓。李儒獻計曰:“袁紹與劉備,皆當今豪傑。現在磐河相拒,雙方廝殺已久,疲憊不堪,均有退意。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順太師矣。”董卓聞言大喜,次日便派遣了馬日磾、趙岐二人,齎詔前去。

馬日磾乃馬融族孫。以才學進位九卿,蔡邕好友。趙岐少明經,有才藝,善畫,亦與蔡邕交好。二人一路東行,曾商量行止。過潼關之後,若走洛陽、陳留,恐曾經參與討伐董卓戰役的張邈劫殺。不若至陝縣舊渡,過黃河,上河東,走田潤境內。以二人與蔡邕之交情。定保平安到達冀州。哪知,就在潼關這兒,被扣下了。

二人雖然沒有到達磐河,然而,磐河之戰照樣迎來了終結的信號。

公孫範已經送掉性命了,還差公孫續。劉備當然想送掉公孫續的性命,但一是不能做得太明顯,二是不能讓北平軍損傷太大。前番公孫範丟命的時候,白馬義從的損失就過於慘重。每每思及,劉備既喜且悲。

袁紹派使者送了信過來。言明願割渤海郡,與劉備罷手言和。冀州共九郡。州治在鄴城。此時的鄴城在鄗縣附近,與後來漳河畔的鄴城並不是同一座城池。北平位於冀州東北方向。以此時鄴城爲原點,冀州在東面就只有渤海郡。在北面倒是有河間和中山國兩郡,但兩郡距離幽州較近,而北平又是幽州的屬地;就算是把兩郡劃給北平,也不易治理。所以,袁紹單劃渤海一郡,也不能說沒有一點誠意。

劉備此時,正是騎虎難下。繼續堅持下去,徒耗糧草。回師北平,又立即面臨公孫續繼位的問題。因此,袁紹求和,便正中劉備下懷。劉備當即回信,索要渤海、河間、中山國、信都四郡,並建議將冀州州治鄴城遷至魏郡以南的漳河岸邊;冀州雖僅餘五郡,但可得司隸的河內和朝歌兩郡。

袁紹再回信,表示鄴城不能搬。最多隻能割讓渤海、河間、中山國三郡,再補償一千石糧草。否則玉石俱焚,魚死網破。

劉備召集隨軍將領議事。劉備先將袁紹的信讀了,然後傳閱各位。公孫續閱信後大喜。道:“終於得償所願了!兩位叔父的鮮血沒有白流。”鄒丹卻道:“此事有些怪異,大違袁紹之性情。”嚴綱亦道:“袁軍此時未落下風,忽然卑躬屈膝,定然有詐。”鄒丹道:“嚴將軍此言有理。據丹所思,袁紹定邀玄德至袁軍接收印信。玄德斷不可往。”

正說着,士兵來報,袁紹送來了東西。打開一看,有渤海郡的印信。河間、中山國二郡的信印雖然沒有,卻有冀州的劃撥公文爲憑,公文上蓋有冀州刺吏的印章。

鄒丹所料不中,陷入了沉思。田楷道:“稍時,袁紹定會交割許諾的千石糧草。”果然,話音未落,有士兵來報,袁紹軍運來了糧草,讓安排接收。劉備當即安排了下去。

“田先生一語中的,可知袁紹所思否?”劉備問道。田楷道:“這事兒簡單。袁紹後院失火,急於撤離此地。”“後院失火?”劉備忖道。“難道幽州劉伯安出兵了?”其實劉備心中想的是,可千萬別是田潤出兵了。

田楷道:“劉伯安性格溫和,出兵可能性不大。楷聞曹孟德於虎牢關失蹤。若天幸可憐,彼逃得性命,當擇兗州休養。極可能孟德正在北伐冀州。只是楷沒想到孟德會恢復得這麼快。”劉備一聽,原來還有別的可能,當即心裡稍安。

嚴綱道:“不管袁紹後院是因爲什麼失火,他想趕回去救火,當無疑義。不若我軍斷絕拒絕所有條件,讓他救不成火,豈不甚好。”

劉備道:“此議不妥。若袁紹救火不成,失了根據。近五萬人窮途末路,如瘋狗咬人。我軍卻沒有收穫。田先生,你看,若我軍派遣輕騎,繞道袁紹後方如何?”田楷道:“今兩軍佔地甚廣。繞道迂迴,耗費時日。袁紹去意甚意,恐不能成事。”

劉備又道:“若我軍正面追襲呢?”田楷道:“袁紹退兵之前,先致書我軍。說明其早有準備。若我軍正面追擊,敵軍定會在大郭山一帶設伏。屆時追擊部隊三面受敵,恐會損兵折將。”

劉備想了想,道:“袁紹的條件,我意答應。得些好處,算些好處。同時也可以降低袁紹對我軍的戒心。迂迴追擊,因鞭長莫及,也就罷了。只能正面追擊。我意,親率騎兵,正面追擊袁紹。嚴綱、公孫續率左右軍以爲接應。衆位以爲如何?”

公孫續道:“正面追擊,極易中伏。玄德叔既爲三軍主帥。豈可輕身犯險。還是我率騎兵走正面吧。”

劉備道:“續兒乃伯珪唯一血脈。伯珪的家業尚需續兒繼承,續兒又怎可爭先!”

公孫續道:“我公孫家素以威信傳家,以戰功服衆。續兒雖爲先父獨子,然則無所建樹,沒有威信,不能服衆。此番南下,衆將皆願奉玄德叔爲帥便是實證。追襲雖然危險,但也有一半勝機。若勝,則我不負先父。若敗,則北平託於玄德叔了。玄德叔栽培之意,續盡心領。但續去意已決,請玄德叔不要阻止。”

“雖不見其功,但明其志矣,”劉備嘆道,“既然如此,續兒,你記着,敵軍若是設伏,當在大郭山一帶。故你軍追襲敵軍應先慢後快,直到接受大郭山,才突破加速。以期儘快通過。吾與嚴綱當率兵兼程前往接應。”

大郭山,地形複雜,乃明顯的危險之地。劉備這邊。很容易就猜到袁紹會在大郭山一帶設伏。而袁紹也真的在大郭山設下了埋伏。這主要是因爲,附近,就大郭山地形險惡,十分方便設伏。反正大郭山那麼大,劉備也不能知道準確的埋伏地點。而且,設伏是爲了阻攔劉備追擊。若劉備得知有埋伏之後,因此躊躇不前,豈非正好。

鹿角林就不大適合埋伏了。鹿角林,從字面上看,表示樹林的分佈像鹿角一樣。如果樹林的分佈真的像鹿角一樣,會是什麼形狀?因此。鹿角林,就是稀疏的樹林的意思。這裡,只有淺丘和平緩的山坡。從兵家的眼光看,並不是設伏的好地方。但是郭嘉卻讓關羽把軍隊埋伏在這裡。這是因爲,袁紹若在此處遇襲,根據此地地形,將理所當然地選擇左轉,從而踏上前往渤海的道路。不適宜設伏的地方設伏,只要沒被敵軍發現,更能夠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天上下起雨來。雨幕中的松林,白色織進墨綠得發黑的針葉裡,密密斜斜,星星撮撮,從而被染成灰色。天空雲層混沌,也是一片灰暗。光線較弱。在昏暗的光線裡,彷彿滿山遍野的鮮花都收起了顏色。天地由此而變得簡單,就是黑白灰。這樣的景物,喜歡色彩的莫奈是無法想象的。只有請出中國畫的山水大師們,才能用那一點點濃濃淡淡的墨畫,勾勒出如許的明明暗暗與黑黑白白。

天地雖然單純,但世間卻讓人眼花繚亂。此時的山,就像是複雜絕頂的鏤空雕刻。牛奶中浸過吧。又像糯米紙上命懸一線的剪紙。再有作背景的天空,就真的如同透明瞭。令人想不出半個污穢的字眼。低矮處的灌木叢卻像鬚髮盡白的躬背老叟,搖頭晃腦,卑膝作揖。也如最後一羣的禮教捍衛者,飽吸了黑黑白白快要消失的色彩,嗟嘆着曾經風華絕代的流金歲月。而關羽的士兵,就埋伏在這灌木叢裡。涼涼的風攜帶着冰冰的雨打在士兵的臉上,生生的疼。一點點,一滴滴,浸進內衣,沁入內心。雨,不停的下着。雨絲,不停的拉長。就在這千絲萬縷之中,士兵們等來了優先撤退的袁紹。

走出虎牢關時,袁紹約有五萬兵。在河內約有徵兵,湊齊了五萬之數。佔領冀州之後。由於要安頓各郡,也沒來得及增兵。然後就迎來了與劉備的戰爭。經過大小十數仗,喪兵一萬,此時約有馬步軍四萬。

四萬軍隊,正常的分配就是左中右各一萬,前鋒三千,後軍七千。只不過現在並不是正常的時候,現在是撤離前線、提防劉備追襲的時候。

儘管如此,袁紹自領的中軍人數還是沒有減少,依然是一萬士兵。不過,這一萬士兵如今變成了前軍。輜重隨後,由後軍五千人押運。再往後,就是設伏的兩支八千人的隊伍和正面撤退的九千士兵。

關羽在鹿角林埋伏了多少人?也是一萬人。另外七千人,又分爲兩個三千,分別由郭嘉和張遼率領,埋伏在通往渤海的路上。還有一千,則由一名副將率領,沿途遊擊。

一萬人伏擊一萬人,兵力能不能佔到優勢?

一萬等於一萬。若是正面相抗,雙方相等,任何一方都沒有優勢可言。但設伏就不同了。埋伏一方事先大可從容佈置,根據地形,這裡八百,那裡兩千,最後將全部一萬士兵都投入預定的戰場。而遇伏的一方就不同了。遇伏的一方不知道有埋伏,也就是一條直線的行軍隊形。區別的,不過是線粗線細而已。此時,袁紹急於撤退,士兵排成六列前進,線還是比較粗的。但無論怎麼說,袁紹的一萬士兵都不可能同時投進戰場。當關羽發動進攻之時,袁紹被攻擊的士兵,也不過只有六千左右。

還不光是一萬對四千的問題。一上來,關羽這邊就是射出弓箭。而袁紹一方則全然不知,前兩輪箭雨,都沒來得及以盾牌擋箭。六千人還能剩下多少?去掉一半了。然後伏兵殺出,以一萬對三千,以鬥志昂揚對驚慌失措,一輪砍殺下來,又去掉一千了。最後,袁紹當機立斷,率領兩千殘兵左轉,奔渤海而去。

關羽的士兵又轉頭撲向正在走過來的袁紹的四千後續士兵。這四千人眼見主帥已經落荒而逃,發一聲喊,也逃了。

這是郭嘉初次用兵,因此小心謹慎地多設了一道埋伏。結果,在前一道埋伏,就逮住了袁紹。隨行將領眭元、沮授、逢紀、許攸盡皆俘獲。

通知了張遼之後,郭嘉率隊與關羽會合。再往磐河一路尋去,袁紹的其餘三萬士兵及將領均不知去向。於是收兵回到鄴城。是信陽這邊的老鄴城。

田蘭這邊,城防的部分完全是交給別人在做,好在田蘭也沒有瞎指揮,城防還算可以。

多給田蘭的一千士兵,是以備萬一田蘭要做什麼事,也有人可以使喚。結果,田蘭也沒有事,整天往監獄跑。這一千士兵就閒着。

田蘭倒是沒有跟監獄裡的辛評、審配、顏良、文丑等人說自己是東線的元帥。其實就算說了,四人也必然不信。一來二去的,田蘭跟辛評、顏良、文丑三人混得挺熟了。

田蘭也曾經勸過三人投降。辛評因爲弟弟辛毗在田潤那裡很受重用,答應了。顏良先沒有表示,但文丑卻說,若能治得顏良的傷,就願意歸降;顏良就默認了。二人的傷勢,原本文丑較重。幾個月下來,文丑一天好似一天,就快要恢復了。但顏良卻一天不如一天,傷口化膿,出現潰爛,已經危及性命。

田蘭不通醫道,但卻聽田潤說過一個故事,說是火炭能夠治癒化膿。反正死馬當做活馬醫,田蘭就大膽嘗試了。沒想到果真就終止了化膿。眼看着顏良的身體也開始恢復了。

田蘭並沒有把辛評、顏良、文丑三人從監獄中放出來。直到關羽、張遼、郭嘉歸來,說明了情況,這才予以釋放。顏良、文丑換了個好地方繼續養傷。辛評即時參軍,官職以後再批。

郭嘉瞅了個空,單獨把田蘭叫在一旁。說,袁紹是不能收降的。如果交給田潤處理,就是讓田潤爲難。然後,面授了一番機宜。

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224章 餓了就搶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796章 魚鱗簟展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495章 紅箋着意第二卷 第471章 清霜暗菊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將強兵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617章 短杖高提第二卷 第460章 年華偷歇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樹第二卷 第54章 陌生老者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583章 璧月光輝第二卷 第123章 隊列操練第二卷 第104章 陰謀陽謀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422章 弱袂縈春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685章 漸天如水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273章 風暴來襲第二卷 第97章 積雪不化第二卷 第512章 餘花落處第二卷 第614章 粉金裁雪第二卷 第470章 酒困路長第二卷 第764章 孤館夢迴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110章 裁軍增力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785章 襟懷不盡第二卷 第740章 宮腰低亞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698章 魚遊靈沼第二卷 第622章 悵望林泉第二卷 第621章 羅裙碧草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188章 趁火打劫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622章 悵望林泉第二卷 第691章 韶陽偏早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176章 合州戰役第二卷 第453章 紫騮花步第二卷 第608章 煙光淡蕩第二卷 第204章 當衆扒褲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446章 枝上綿蠻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二卷 第551章 羽輪飆駕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160章 如期傷亡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二卷 第226章 孫郎美名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641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518章 卜年無用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636章 雲間玉簫第二卷 第710章 漸天如水
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224章 餓了就搶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796章 魚鱗簟展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495章 紅箋着意第二卷 第471章 清霜暗菊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將強兵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617章 短杖高提第二卷 第460章 年華偷歇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樹第二卷 第54章 陌生老者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583章 璧月光輝第二卷 第123章 隊列操練第二卷 第104章 陰謀陽謀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422章 弱袂縈春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685章 漸天如水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273章 風暴來襲第二卷 第97章 積雪不化第二卷 第512章 餘花落處第二卷 第614章 粉金裁雪第二卷 第470章 酒困路長第二卷 第764章 孤館夢迴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110章 裁軍增力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785章 襟懷不盡第二卷 第740章 宮腰低亞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698章 魚遊靈沼第二卷 第622章 悵望林泉第二卷 第621章 羅裙碧草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188章 趁火打劫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622章 悵望林泉第二卷 第691章 韶陽偏早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176章 合州戰役第二卷 第453章 紫騮花步第二卷 第608章 煙光淡蕩第二卷 第204章 當衆扒褲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446章 枝上綿蠻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二卷 第551章 羽輪飆駕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160章 如期傷亡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二卷 第226章 孫郎美名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641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518章 卜年無用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636章 雲間玉簫第二卷 第710章 漸天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