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10章 裁軍增力

蔡邕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老夫飽閱廷議,不料今日方知,何爲仁政。適令服骨叡聖,懿德震耀。適德秉道之樞,政暇民豫。適會動履規繩,猗歟明哲。是必以道德民,澤零年豐,允鍾厥醇,天臨保漢。”

田潤聽得頭都大了,幾乎完全不知道蔡邕說的是什麼,但又不得不迴應兩句。於是道:“蔡大家謬讚也。潤姓田,田入百家姓,故潤自己也是百姓。潤性粗卑,沒有學問,好多倫音妙語,都是聽不懂的。潤定發奮努力,勤學勤勉,以不負大家的厚望。”

田潤也不知道自己說的這些話是不是牛頭不對馬嘴。當即回過頭來便道:“大家暫時沒什麼要說的了吧?”只停一雯,就續道,“中場休息。各位可以起身走動走動。”又轉向蔡琰這邊:“妹妹,跟我來。”

走到一邊之後,田潤問:“剛纔我們所議之事,你是不是覺得很枯燥。如果覺得悶的話,後面就不用聽了。”蔡琰道:“沒有。我都能聽懂。”田潤道:“那倒是。你當然能聽懂。不過你爸的話,很多我就聽不懂了。他學問太高了,引經據典的,我都不知道說的是啥。”蔡琰道:“你應該能猜到,他是在誇你吶。”

田潤問:“你會不會騎馬?”蔡琰答道:“不會。不過我很快就能學會的。”田潤又問:“你還彈琴吹笛麼?”蔡琰道:“偶爾爲之。”田潤道:“我這兒有個了不起的匠人,等忙過這段時間之後,我可以叫他做幾樣樂器,都是前所未見的。到時候就有得樂了。”

蔡琰問:“那什麼趙雲趙子龍,我咋沒看見哪?”田潤道:“王越不是又走了嘛,這一趟就是去帶趙雲的。趙雲如今名聲不顯,估計難入伯父之法眼。所以婚事暫且緩提。假以時日,妹妹將會知道那趙雲是多麼的了不起。還好,妹妹現在才十七。等三年,也才二十。”

蔡琰道:“十七八歲的姑娘不嫁人,恐不容於世俗。不如姐姐安排我到軍中。那就算我沒法出嫁了。”田潤道:“這事容易。”

休息了一陣子,田潤和蔡琰又回到桌旁坐下。衆人一看,也都陸續走了過來,按前面坐過的位置就座。此時,女兵們已經將衆人的茶水換過了。

“坐這凳子,衆位感覺如何,”田潤問。“是不是一點都不疲憊?”毛玠道:“小東西有大用場啊,真不知澤坤是怎麼想出來的。”田潤正想推說是馬鈞想的,一轉念又覺不對。推到馬鈞身上,遲早會穿幫的。於是道:“那是因爲我在青州龔景那兒坐過。”

辛毗道:“接下來,該議軍事了吧。”田潤點了點頭。辛毗續道,“那我就不客氣了。還是我先來向衆位作一個彙報。

“我軍,原有三十萬衆。佔領幷州、河東之後,駐守各縣,用兵三萬。雁門邊關駐兵兩萬士兵;毛城東關及縣城、東壺關用兵一萬。看守幷州俘虜用兵一萬,虎牢汜水兩關用兵一萬。餘騎兵兩萬和機動步兵二十萬。

“此後,因鮮卑、烏桓襲擾雲中、九原,匈奴陳兵朔方、上郡,雁門兩萬兵調至雲中平叛,雁門關另外增兵五萬。河西向晉陽告急。又在解良、平陽、南關、文水等汾河沿岸駐兵十萬。餘步軍五萬、騎兵兩萬。如今,原上黨、定襄、河東、雁門共八萬俘虜士兵已經改編完畢,汜水、虎牢兩關士兵也已全部撤回,加上原來看押俘虜的士兵,又得機動步兵十萬。

“現在我們的總兵力爲三十八萬。駐守幷州、河東各縣,用兵三萬。毛城東關及縣城、東壺關用兵一萬。雁門五萬,雲中平叛兩萬,汾河陳兵十萬。機動步軍十五萬,騎兵兩萬。

“此外,新近移民的青州百姓約有十萬人願意當兵。但新兵的招募遲遲未得到澤坤的首肯,故此拖延至今。兵力分佈的情況暫且彙報到此。先看各位有沒有什麼意見。”

張郃得田潤特別禮遇,報效心切,因道:“內者量吾謀臣,外者極吾兵力。今冀州韓馥引狼入室,冀州易主。而我軍又有冀州牧之任命,當興義師,重新奪回冀州。爲此,應急募新兵,給予操練。某不才,願事操練之職。”

“儁乂說得不對,”田潤道,“走題了啊。儁乂主要說的是戰略問題。這問題緩議。此時先議兵力及其分佈。從儁乂的發言中,取其片斷,我認爲儁乂的意見,就相當於主張迅速擴充兵力。儁乂你看如何?”張郃道:“慚愧,末將初次與會,不知規矩,還望澤坤勿怪。”田潤道:“早就說過不會怪罪的了,不用再次重複。”

張揚道:“我是個粗人。沒啥見識。不過,我附議張儁乂的意見,認爲應當擴軍。”滿寵亦道:“我也附議。前面佐治曾經彙報,年稅糧食十二萬萬斤,可養兵三百萬。值此多事之秋,自三十八萬增兵至五十萬,當無疑義。”

接下來又沒有人說話了。田潤道:“有沒有不同的看法?看來是沒有的了。大家都認爲應該擴軍的了。既然是圓桌,既然我說過。要儘量拋卻身份地位,那麼,當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我們將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形成決議。但是,既然是議事,在陳述意見的同時,必然可以陳述其理由。在座的各位,不僅需要知道分歧的意見本身,也需要知道分歧意見的理由。那樣,纔有利於作出符合自己意願的判斷。我們的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也纔有了意義。

“我這樣說,是因爲我個人的意見與各位相左。我認爲應該裁軍。就提出意見來說,我只有一個人。裁軍的意見應該服從於擴軍的意見。就身份而言,以我爲主,擴軍的意見又應該服從於裁軍的意見。但是我不希望這樣。下面,我將陳述裁軍的理由。大家在得知理由之後,我們再進行最終的表決。”

田潤喝了口水,既表示停頓,又含有強調下面的話的意思。然後道:“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戰爭的場面。

“在沒有武將單挑的前提下,兩軍相遇,士氣都很高昂,雙方對衝,然後撞在了一起。其接合部首先是一條直線。然後。由於各處力量對比的不均衡,勇猛一些的士兵衝進了敵陣,直線被逐漸拉彎。再然後,勇猛的士兵衝進敵陣之後,三面受敵,處於不利地位,就慢慢往後退卻或者被敵人殺死,曲線又重新被拉直。整條戰線便一直重複着彎曲、拉直、再彎曲的過程。後面的士兵,被前面的士兵所阻擋,衝不上去,往往被閒置起來。只能搖旗吶喊。要等到前面的人戰死之後,自己才能衝上去繼續戰鬥。

“這樣的場面,相信在座的武將都不陌生。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戰爭場面。這樣的戰爭,屬於消耗性的戰爭。雙方的作戰能力雖然能夠起到一點點作用,但它主要消耗的還是雙方的兵力。因此,要打更多的勝場,就應該擴軍。

“但是,我們爲何要打那種消耗性質的戰爭呢?在我軍以往的經歷中,最初戰黃巾的時候,我軍以三千的傷亡殲敵六萬。在虎牢關、汜水關的阻擊戰中,總共殺敵十五萬,而我軍則只在王越指揮失誤的那一場戰鬥中犧牲了兩百多人。關將軍趕赴雲中平亂,雖然沒有建功,但也做到了以不到千人的傷亡,殺敵近萬。

“我只喜歡消耗別人,不喜歡消耗自己。我自己的士兵,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活着。不管是以一千戰一萬,或者是以一萬戰一千,我都不願意消耗兵力。兵力是什麼,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必須重視士兵的生命,就像是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當我們的士兵知道自己幾乎不可能傷亡的時候,他們就會無所畏懼。

“不錯,我們確實有很多的餘糧,可以養兵三百萬。但是,百姓生產的糧食爲什麼就一定要拿來養士兵?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遇到蝗災、旱災等大荒之年我們怎麼辦?因此,我們的餘糧首先是爲救濟百姓儲備的。我們養的士兵,是百姓不得不需要的士兵,是保護百姓生活不受侵犯的士兵。現在,我們糧草充足了。我們需要轉而降低稅賦,儘量減輕百姓的負擔。

“因此,我希望的不是擴軍,而是裁軍。並且,在裁軍的同時,提升我軍的戰鬥力。我們要將老弱士兵裁減下來,讓我們的軍隊煥發全新的風貌。

“我具體的裁軍意見如下。領地駐軍。與衙役、捕快類似,負責各地的治安。這一部分,維持不變。也就是說,駐守幷州、河東各縣的三萬士兵不變。防守性駐軍亦維持不變。即指雁門關的兩萬,和駐守毛城東關及縣城、東壺關的士兵一萬,共四萬士兵不變。我們需要大力裁減的士兵,是負責開疆擴土的士兵。這一部分,現有三十一萬,我希望能夠裁減到十八萬,然後再從青州移民中增兵兩萬。最後,衝擊性兵力定爲二十萬。”

田潤說完之後,大家沉默了很久。田潤也沒有催促,就讓大家思考。過了一會兒,劉曄問道:“適才澤坤說,在裁軍的同時,提升我軍的戰鬥力。這個怎麼能實現呢?”高順說:“這個簡單。就比如原來有一百個人,裡面有三十個老弱殘兵。就行軍速度而言,這一百個人的速度,實際上就是那三十個老弱殘兵的速度。剃除那三十個老弱殘兵之後,行軍速度就是另外七十個精壯士兵的速度了。”

張遼也道:“確實如此。打仗的時候,那三十個老弱殘兵不僅會拖後腿,往往還需要從另外七十人裡面抽出二十個人來給予保護。實際作戰,就五十個精壯。去掉那三十人之後,作戰能力就由五十人提高到七十人了。”

“哦,忘了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田潤道,“這次青州移民裡面,有人會養蠶織綢。不久,我們的士兵就可以穿絲綢了。”蔡邕道:“士兵穿絲綢,是否有些暴殄天物?”田潤道:“啊,不是。這是因爲弓箭的原因。我軍新造弓箭,二百四十步內,射榆樹可入半箭;其力足以貫穿重甲,及遠則可在三百四十餘步左右。然而,就如此利箭,竟不能貫穿絲綢。所以,我意讓所有士兵都穿上絲綢內衣。中箭之後,以絲綢包裹箭矢一併拔出,傷口就不會因爲箭矢的倒刺而擴大了。”

“有這等厲害的弓箭,咋沒有裝備給我部呢?”關羽道。田潤道:“現在一張弓都還沒做出來呢,又怎麼裝備?二哥急什麼,肯定不會少了你的。”

張遼問:“那日我請澤坤出動騎兵主力,澤坤說有幾樣裝備沒弄好,是否就指的這弓?”田潤答道:“是的,主要就是這弓。騎兵的裝備本來是腳蹬和馬蹄鐵。這個很快,早就造出來了,最多兩天就能裝備上去。就這弓,等的時間長點。”

張飛道:“那我們還造不造弩呢?”田潤道:“造。不過得等這弓造完之後。”

逐漸地,大家都沒有問題要問了。然後,田潤道:“好了,關於擴軍還是裁軍的問題,下面將進行表決。上盒子。”

三名女親兵走了過來,一人抱了個盒子,一人拿了張彩布,一人舉了方硯盤,還有一個端了盤清水。田潤道:“大家跟我學。伸右手,食指在硯盤上蘸墨。然後把手伸進盒子裡。彩布蓋住我的手。盒子裡有紙。贊同擴軍的,就在紙上畫一個圈;贊同裁軍的,就畫一條短線。有彩布遮住的,誰也看不見你畫的是什麼。畫完了,別掀開彩布。小心一點,把手抽出來。別把彩布弄髒了。最後,在這盆裡洗手。就是這樣。我自己剛剛也畫了。下面,從琰妹開始,輪流表決。”

很快,表決完成。撤掉彩布,打開盒子。結果,贊同裁軍的多於贊同擴軍的。決議:裁軍。

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433章 畫堂花月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一卷 第37章 大俠王越第二卷 第137章 強攻東阿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695章 胸前淚粉第二卷 第810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634章 惹住朝雲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349章 貺福千齡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287章 應援出兵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278章 戰船來了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253章 對峙對耗第二卷 第290章 虛假相持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588章 閨中今夜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215章 無謂損兵第二卷 第803章 斜日杏花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511章 葉舟容易第二卷 第451章 覺來珠淚第二卷 第659章 垂楊雙髻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104章 陰謀陽謀第二卷 第581章 平生丹素第二卷 第356章 閒調綠綺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551章 羽輪飆駕第二卷 第684章 低籠芳樹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樹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827章 雙門並麗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255章 飛箭救人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620章 紅顏暗與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66章 跟班田蘭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483章 露蕊煙叢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333章 徵鴻凝睇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553章 西顧郎官第二卷 第668章 復暖前香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樹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730章 玉葉騰芳第二卷 第398章 潘令閒眠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584章 風露中香第二卷 第761章 上清彤霞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241章 第二請求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
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433章 畫堂花月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一卷 第37章 大俠王越第二卷 第137章 強攻東阿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695章 胸前淚粉第二卷 第810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634章 惹住朝雲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349章 貺福千齡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287章 應援出兵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278章 戰船來了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253章 對峙對耗第二卷 第290章 虛假相持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588章 閨中今夜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215章 無謂損兵第二卷 第803章 斜日杏花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511章 葉舟容易第二卷 第451章 覺來珠淚第二卷 第659章 垂楊雙髻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104章 陰謀陽謀第二卷 第581章 平生丹素第二卷 第356章 閒調綠綺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551章 羽輪飆駕第二卷 第684章 低籠芳樹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樹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827章 雙門並麗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255章 飛箭救人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620章 紅顏暗與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66章 跟班田蘭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483章 露蕊煙叢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333章 徵鴻凝睇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553章 西顧郎官第二卷 第668章 復暖前香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樹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730章 玉葉騰芳第二卷 第398章 潘令閒眠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584章 風露中香第二卷 第761章 上清彤霞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241章 第二請求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