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59章 長城關外

接下來,閻柔就冒充邢舉的護烏桓校尉的身份。稱坐軍營。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若有其它文職字吏過來,則稱病不出。正好,幽州這邊,由於劉虞當權,文系官吏皆對武系官吏瞧不起。平素也沒有什麼應酬。過了一個月,都沒有穿幫。

爲了大事,犧牲小利,這是一種克己的精神。閻柔做到了。其實閻柔一直都能夠做到。閻柔知道自己是漢人,怎麼被烏丸族人抓去的,已經記不清了。但是,在這種邊境蠻荒之地,經常都會有這種情況發生。稍稍長大一點,閻柔就將自己看到的別人的經歷與自己相聯繫。因而,在閻柔的內心,對烏丸族人,以及後來的鮮卑族人,並沒有什麼好印象。甚至可以說,閻柔實際上,是有點仇恨他們的。但是。爲了自己的生存,閻柔還不得不討好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當作是他們的一分子。這些年來,閻柔一直都處於克己的狀態之中。

鮮卑族的士兵就不行了。這些草原上的漢子,平日裡都習慣了縱馬馳騁的。突然被約束在軍營裡,周身都不舒服。沒過幾日,就嚷着要上街。

由於這一次的行動就是由閻柔所指揮的,無形中,閻柔就成了這些鮮卑族士兵的精神領袖。幾個頭領來找閻柔,說是士兵要想上街。閻柔思考了一會兒,覺得普通士兵那麼多人,當地百姓不可能人人都認識。於是就說,讓他們分批上街。一次出去的人不要太多。最好控制在兩百人左右。

剛開始,鮮卑族士兵也聽話。每次都控制了人數,出去轉一轉,不大一會兒就回來換其他的人。幾天之後,出去轉的人就走得遠了。營內的人不耐煩久等,也跟着出營。人數的指標就突破了。

不過還好。這些鮮卑族士兵沒有去交易貨物的集市。換句話說,也就是還沒有干預到幽州文系官吏的領域。但是,好景不長,由於交易集市依然偏向漢族和烏桓族,終於,有鮮卑人在集市上跟烏桓族人打起來了。

如果人數夠少,衙役就可以制止。但這一次,相鬥的人多了一點,約有一百多人。這樣,就需要軍隊出面進行彈壓了。消息報到了軍營。閻柔當即派了一千士兵過去,制止了鬥毆,並將所有參與鬥毆的人都押回了軍營。

回到軍營之後,說情的人就來了。那當然,本這就不是漢族的軍隊嘛。於是,過一會兒放幾人,過一會兒又放幾人。很快就將抓來的鮮卑族人全放了。而烏桓族人則沒有放。

如此的不公正,就引來了那些烏桓人的家屬和朋友。當天,就營門外面就聚集了兩三百人,次日更達五六百人。閻柔再次發兵,將那五六百烏桓人全部抓起來了。

閻柔強有力的手段,嚇住了烏桓人。一時之間,風平浪靜。

如果能夠保持這樣的風平浪靜,也還可以。但是,在紛爭上佔了上風得到便宜的鮮卑族人得意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鮮卑族人在市集上開始耍橫了。除了對漢族人客氣之外,對其他族人,尤其是烏桓族人,相當的不客氣。

曾經被邢舉顛倒的是非,被閻柔糾正了一下,緊接着又被鮮卑族士兵往另一個方向顛倒了。這樣的結果。身受其害的,乃是烏桓人。但是,烏桓人還沒有來得及做出什麼動作。

在烏桓人付諸下一步行動之前,當地漢族官吏先行一步,採取了行動。真要說起來,這兩次顛倒,都對漢族沒有什麼影響。漢族官吏之所以被激怒,純粹是因爲漢族士兵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當在,那些文系官吏並不知道所謂的漢族士兵已經變成了“僞軍”的事情。

於是,很多文系官吏就向幽州劉虞那兒寫信。陳述這邊軍隊的混亂。並順便羅織了很多罪名。劉虞看了,就調當時駐代郡的田豫到上谷。

約半年前,胡人鄢陵侯曾經打過代郡。田豫出兵迎之。胡兵人多,有六萬多人。田豫兵少,只有八千。但田豫就在曠野結了個陣,拒而守之。胡兵怎麼攻都攻不破。相持十幾天,胡人缺糧,然後就散去。田豫順勢追擊,斬殺胡兵兩萬多人。自此,胡人再也不敢輕言動兵。

田豫得令動身,移師上谷。上谷這邊的閻柔聞訊,感到打不過,就建議將“僞軍”撤走。但鮮卑族將士已經嚐到甜頭,不肯輕易捨棄。閻柔苦勸不得,然後就隻身逃走了。

在閻柔走後的第五天,田豫大軍到達上谷。鮮卑族烏合之衆,安是田豫的對手。被田豫一戰而勝。自此,上谷就由田豫把守。

逃走的閻柔無路可去。上谷不行,幽州更不行。草原上的大族,剛剛纔打了烏桓。也不能投靠烏桓。鮮卑族人那兒,倒是可以容身。但是,閻柔已經對鮮卑族失望了。因而也沒有去。於是,閻柔一路輾轉,就來到了遼東。

這個時候,孫東的烏丸族已經被公孫度所平定。公孫度正在招賢納士,準備討伐玄菟。閻柔就去應徵。經過交談之後,公孫度覺得閻柔似乎還可以,就錄用了。

打玄菟的時候,公孫度將閻柔拔在公孫康身旁。閻柔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爲公孫康出主意想辦法。最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但是,在論功行賞的時候,閻柔本着其一貫的原則,將所有的功勞都算在了公孫康的頭上。自己什麼功勞也沒有。只能算作是沒犯什麼錯誤的人。

要說,公孫度這個人雖然也算是個豪強,但公孫度的層次明顯較低。公孫度根本就不知道有韜光養晦這一說,反而以爲事情的真相就是那個樣子的,以爲閻柔真的沒有什麼才幹。因而,最後公孫度沒有給閻柔任何賞賜。不辭退,就算是不錯了。

不過,隨着公孫度所經營的地盤的擴大。閻柔終於也得到了獨自領兵的機會。而閻柔駐守的地方,就是距離長城關最近的平岡。

平岡並不是一座縣城。平岡在遼東屬國郡的新昌縣境內。新昌,原名叫做建昌。爲了表示重獲新生,遂更名爲新昌。新昌縣,是遼東及遼東屬國兩郡距離長城最近的一個縣,屬於商品集散的重地。而具體的商品集散之地,就在平岡。

平岡,顧名思義,就是平緩的山丘的意思。當然,凡是叫得出名字的地方,都是有水的。沒有河就會有溪。沒有溪就會有泉。實在什麼也沒有,也一定有井水。要不然人們怎麼生存呢?不能生存的地方,是沒有資格獲得地名的。

平岡倒是合適居住的地方。但平風的位置不太好,距離長城太近,只有三十里。就相當於楓橋縣到吳郡的距離。平岡距離新昌縣縣城的距離有四十里。基本上,就是處於長城關與新昌縣縣城的中間。

平岡的繁榮當然是人爲的。不過,倒不是出自行政命令。漢族商人攜帶大量貨物,出關交易,漢族商人會擔心貨物的安全,心裡七上八下。而烏丸族、朝鮮族以及關外的漢族人入關交易,他們也會有同樣的擔心。最後,就各自退讓一步。在新昌縣與長城關的中間,找個地方進行交易。就這樣一來二處,最後就選中了平岡。

選中平岡,當然是因爲平岡的地方好。平岡這個地方,是一個巨大的盆地。遠處是巍峨的羣山,不可能埋伏多少人了。近處則是一馬平川,一覽無餘。平岡的還沒有什麼風,也有利於貨物的保存。土質粘性強,適合建倉庫。到閻柔來把守平岡的時候,這兒的房屋已經有了三千多間。遠遠望去,就是一座小縣城的模樣。

不過,它的確不是縣城。這個時代的縣城都有圍牆,但平岡卻沒有。如果大軍來襲,是沒有什麼防禦措施的。閻柔奉公孫度之命,把守平岡,並不是要守住疆土。而是調解一些交易過程中的小糾紛。當然,並不是像現代這樣調解,而是以武力鎮壓。閻柔的職責,並不是化解糾紛,而是不要讓小糾紛變成大糾紛。

平岡這兒的常住人口約有四千人,流動人口通常維持在接近一千人的規模。約三千間房屋,通常有接近一千間是空着的。那些都是季節性大宗物資交易的儲備。公孫度派閻柔來維持這裡的治安,撥給的士兵是五百人。

五百人維持五千人居住地的治安,是完全足夠的。當然,在劉備的五萬軍隊過來的情況下,就遠遠不夠用了。

劉備此次出關北伐。跟往日不同,那是肉包子打狗,不準備回來的了。因此,劉備也像當初的袁紹一樣,進行了強迫性質的徵兵。當然,劉備的心,沒有袁紹那樣狠。所以,劉備徵到的士兵,也並沒有多少。最後,劉備湊足的士兵人數就是五萬人。

並且,跟袁紹當初不同的是,劉備在徵兵之後,並沒有立即出發,而是進行了一個月的訓練。正所謂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此去關外,便是異族之地。劉備跟大多數中原漢族人一樣,對於關外異族之地缺乏瞭解。不知道今後在關外俘虜的敵軍士兵能不能轉化爲自己的士兵。因此,心裡面就直覺地感到了士兵的寶貴。練一個月,無非就是多耗一個月軍糧罷了。這個代價,還是值得的。

與幽州劉虞接壤那邊幾個縣的衙役照舊,巡城士兵照舊。一個人都沒有進行抽調,並且連縣府糧庫裡面的糧食也沒有動用。這樣做,當然是爲了防止被劉虞察覺。

接下來,劉備就選了一個吉日,出了長城關。這個日子,選在糧食收割之前的六月。

通常,戰爭都是秋收之後纔打響的。但此時劉備由於下定決心,一去不復返,所以就能夠竭澤而漁,收集到足以支撐到來年大批糧食。劉備不想等,也不敢等了。每天每時,劉備都感覺田潤要打過來了。

秋收之前進兵,有時候能夠收到突然的效果。這個突然,跟伏兵的突然不一樣。也就是敵軍明明知道了,但是卻因爲湊不齊軍糧,而處於下風的意思。公孫度那樣是不是這樣,劉備不知道。其實劉備也沒有朝這個方向考慮過。劉備純粹就是要爭時間。

這個時候的劉備,對於帶兵來說,已經是駕輕就熟了。早年在救援青州之前,劉備就想明白了行軍的作戰的關係。此時,率兵出關,出關是幹什麼去的?當然是去打仗而不是旅遊。既然如此,士兵在出關之後,就不能再往前走了。

如果士兵繼續往前走,一條行軍的長線是不足以作戰的。總兵力再多,走在最前面的士兵也只能是少數。而前面少數士兵打了敗仗之後,又將會直接影響後面士兵的士氣。以前,黃巾軍隊通常就是這麼失敗的。劉備經過這麼多場戰鬥的洗禮,當然不會犯這種低等級的錯誤。

於是,劉備的士兵就在長城以北進行集結。經過兩個多時辰之後,劉備全體士兵出關完畢。接下來就準備兵發平岡。

自長城關外,往平岡走,如果只是一般的行人,當然就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最近的一條道路。軍隊就不同了,軍隊需要儘快地將盡可能多的士兵投入戰場,因而就會多選擇幾條道路。平岡,是一個商品集散的地方。也因爲這樣的屬性,通往平岡的道路有十幾條。可以說是四通八達。在這些道路當中,劉備選擇了七條。士兵也分爲七路。劉備自己、公孫續、嚴綱各率一萬士兵,其中輜重由劉備押送。田楷、單經、鄒丹、關靖各率五千士兵。

七條道路的路程當然有遠有近。按照行軍的要求,走路程較長的道路的部隊優先出發,而走捷徑的部隊則滯後出發。這樣,就可以基本做到同時到達平岡了。

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53章 安排縣治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55章 爲伊憔悴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環堤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201章 進駐范陽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二卷 第557章 聽竹窗風第二卷 第530章 折荷當盞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809章 飛瓊伴侶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472章 舊夢魂中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複道第二卷 第82章 孫堅返回第二卷 第552章 雲月孤高第二卷 第267章 相互掣肘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267章 相互掣肘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224章 餓了就搶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489章 滿面殘紅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580章 九儀就列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636章 雲間玉簫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二卷 第677章 鷺點菸汀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757章 神京佳會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609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二卷 第305章 混亂理論第二卷 第169章 部落內戰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779章 稍覺輕寒第二卷 第131章 宣戰再打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遙雲黯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353章 銀漢詔虹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一卷 第15章 勞逸懸殊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607章 寒江天外第二卷 第659章 垂楊雙髻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123章 隊列操練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將強兵第二卷 第111章 軍事戰略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89章 騎兵剋星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729章 浪浸斜陽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484章 妝席相逢第二卷 第136章 終於上路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418章 人閒玉簟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
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53章 安排縣治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55章 爲伊憔悴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環堤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201章 進駐范陽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二卷 第557章 聽竹窗風第二卷 第530章 折荷當盞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809章 飛瓊伴侶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472章 舊夢魂中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複道第二卷 第82章 孫堅返回第二卷 第552章 雲月孤高第二卷 第267章 相互掣肘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267章 相互掣肘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224章 餓了就搶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489章 滿面殘紅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580章 九儀就列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636章 雲間玉簫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二卷 第677章 鷺點菸汀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757章 神京佳會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609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二卷 第305章 混亂理論第二卷 第169章 部落內戰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779章 稍覺輕寒第二卷 第131章 宣戰再打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遙雲黯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353章 銀漢詔虹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一卷 第15章 勞逸懸殊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607章 寒江天外第二卷 第659章 垂楊雙髻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123章 隊列操練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將強兵第二卷 第111章 軍事戰略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89章 騎兵剋星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729章 浪浸斜陽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484章 妝席相逢第二卷 第136章 終於上路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418章 人閒玉簟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