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58章 北上開花

田楷的分析還是有道理的。樂觀的人不在少數。甚至還有人提議。立即着手接收渤海、河間、中山國三郡。

劉備知道,對於田潤來說,什麼不可能都有可能變成可能。因而,劉備就說,大家只埋伏兩天。如果兩天之內,敵軍來到,就證明敵軍在極短的時間內殲滅了袁紹。如此強大的敵軍是打不過的,第三天就回師北平。如果兩天之內,敵軍沒有來到,就往渤海、河間、中山國三郡派出使者,接收郡治。但是,軍隊一時之間,還只能駐紮在磐河。

現在,讀者們當然知道劉備的意見是正確的了。但是,當時北平的將領們卻不知道。就兩天,怎麼可能殲滅袁紹呢?所有的將領都不同意劉備的意見。最後,衆人只是看在劉備這麼多天辛苦操勞的份上,又因爲兩天時間也不是很長,這才勉強同意了劉備的意見。

結果,第二天,田潤的東線主力軍便到了磐河。別的將領。劉備不認識。但劉備看見了關羽。

劉備當然認識關羽,但北平衆將不認識。劉備還在思考,怎麼樣說明關羽的身份。結果,等東線主力軍撤走之後,劉備僅僅一提,北平衆將就都認可那是田潤的部隊了。

公孫瓚,死於討伐董卓的戰役。準確地說,就是死於田潤之手。北平衆將不是沒有想過爲公孫瓚報仇。卻因爲難度太大,衆人就只是在心中略微想一想,誰都沒有說出來。關東諸侯聯軍三十多萬,對田潤兩千多人,硬是被田潤打死一半。如果田潤一直不開關,另外十幾萬人馬能不能逃出來還是個未知數。因而,北平衆將都知道田潤,但平時大家談話的時候又都不約而同地迴避田潤。

東線主力軍走了。劉備說,認識其中一將,乃是田潤的部下。敵軍如此強大,我軍理應迴避。因此,應立即回師平北。衆將一聽,一下子就同意了。

衆將答應得這麼爽快,當然也是因爲坐實了敵軍身份的緣故。按常理,不可能出現的軍隊出現了。按常理,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殲滅袁紹,而人家偏偏就殲滅了。這樣的軍隊,是誰家的軍隊?並且,那支軍隊的帥旗乃是一個“田”字,還能有誰?那就是田潤唄。

當然。北平衆將不知道,當時帥旗上的“田”字指的並不是田潤,而是田蘭。

接下來,劉備就該治理內政了。當然,在這之前,劉備還是派出了細作,對於冀州田潤軍隊的動向進行打探。打探的結果是,田潤的軍隊南下了,遠離北平,遠離幽州。北平,乃至整個幽州都是安全的。

田潤爲什麼要這樣做,劉備是不知道的。田潤的意思,讀者當然知道。那就是讓劉備發展一下,等待劉備打劉虞。也就是說,田潤在意的是劉虞而並不是劉備。但是,劉備想了半天,都不能想明白這樣的道理。劉備就猜想,或許是因爲自己跟田潤曾經有過香火之情吧。

無論幹什麼,純粹的軍事都是不行的。曾經看過一本小說,說是八百流寇以戰養戰。注意,那人數只有八百。八百人能做什麼大事呢?八百零一個縣。能夠管理嗎?當然不行。要做大事,就得有更多的人。人一多,靠以戰養戰就不行。還得搞內政。把民生搞好,把稅賦提上來。有糧了,才能養兵、練兵,才能佔據更多的地盤。

北平,又叫做右北平。反正不管怎麼叫,說的都是同一個地方就是了。北平,也就是幽州的一個地區。北平所在的郡城叫做土垠縣。另外北平還直接管轄了無終、遼陽、平山、海陽、浿水、臨縣、辛集、豐南、令支、藁城、遷安、肥鄉、昌黎、永年、阜平、邱縣、徐水、雞澤等十八個縣。除了直轄的縣,北平還管轄着遼西郡,對,就是那個“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的遼西。遼西郡的郡城在陽樂縣。遼西郡又管轄着含資、督亢、居庸、肥如、佔蟬、順義、晉州、桑乾、雊瞀、臨渝、遂城、大興、新樂、撫寧、懷柔、鹿泉、盧龍、密雲、唐山、臨漳、邢臺、豐潤、成安、臨城等二十四個縣。

劉備這邊,總共下轄四十二縣。地盤是比較大的,糧食產量也是比較高的。如果好好的弄,定能再現公孫瓚當年的榮光。

但是,現在形勢已經不復當年。當年,公孫瓚輝煌的時候,旁邊就是劉虞,後面就有一個韓馥。如今韓馥先是換成了袁紹,然後又換成了田潤。袁紹是什麼人?至少也算得上虎狼吧。劉備與袁紹在磐河大小數十戰,相拒月餘。至少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備充其量,也只是與袁紹同一個級別的人物。爾後,袁紹被田潤瞬間消滅,也就是兩千年之後所說的秒殺。田潤具有秒殺袁紹的能力,那麼。田潤就同時具有秒殺劉備的能力。由於很早就脫離了田潤,對於田潤的實力,劉備不是很清楚。愈是不清楚,就愈是感覺田潤深不可測。因而,劉備如坐鍼氈,感覺十分的不安全。

要想獲得安全,有兩個辦法。一是消滅敵人,二是壯大自己。消滅敵人,這是暫時不能夠考慮的。壯大自己則需要仔細地思索。

幽州劉虞,是很容易想到的。劉虞不通軍事,也不重視軍事。劉備有把握殲滅劉虞。但是,劉備不是普通人,劉備是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的。劉備想到了殲滅劉虞之後的事情。

殲滅了劉虞又如何?坐擁整個幽州之後,總兵力可以提升到十萬左右。但是,十萬左右的兵力,能夠確保自己的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既然答案是否定的,那又爲什麼去殲滅劉虞呢?

什麼也不做,死守北平,當然更是不行的。就眼前這點兵力,都不夠田潤塞牙縫。於是,劉備就將眼光轉向了遼東和玄菟。

遼東郡跟北平郡一樣,也是一個地區的性質。實際上遼東郡還管轄了另一個叫做遼東屬國的郡。遼東郡的郡城在襄平縣,下轄無慮、駟望、望平、海冥、延慶、灤縣、長岑、塘沽等八縣。遼東屬國郡的郡城在昌遼縣。下轄人縣、涿鹿、增地、逎縣、當城、下落、新昌、帶方、故安、馬城、范陽、班氏、良縣等十三縣。兩郡總計,有二十一縣。

玄菟郡也是這樣,它還管轄了樂浪郡。玄菟郡的郡城在高句驪,下轄狐奴、狋氏、候城、北新城、北平邑、雍奴、安市、屯有、方城等九縣。樂浪郡的郡城在朝鮮,下轄大名、內丘、灤南、柏鄉、漢沽、樂亭、涉縣、隆堯等八縣。兩郡合計,共有十七個縣。

這兩個地方加起來,有三十八個縣,少於北平的四十二縣。但是,這兩個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在長城以外。

長城,與一般的城牆相比較。要更加高大和結實一些。因此防禦能力要好一些。假如放棄北平,轉移到遼東和玄菟,再拒長城而守的話,其安全性,就比現在的北平高多了。

說幹就幹,說打就打,於是,劉備兵發遼東,征討公孫度。

公孫度,字升濟,遼東襄平本地人。有二子,公孫康和公孫恭。公孫度小的時候跟隨父親,曾經搬到玄菟郡。後來,公孫度長大了,擔任了玄菟郡的小吏。再後來,升任尚書郎。最輝煌的時候,曾經一度被提升爲冀州刺史,也就是韓馥的位置。只是好景不長,很快就被免職了。在那之後,公孫度就還原成了一般平民百姓。

東漢中平六年,也就是董卓入京的那一年,經同鄉徐榮推薦,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爲遼東太守。終於揭開死灰復燃的篇章。經過長期的百姓生活,公孫度對官場的黑暗深有感觸,對百姓的疾苦了解頗深。借勢上位之後,公孫度立即實行嚴刑貽笑法,毫不手軟地打擊豪強勢力。在強有力的統治之下,逐漸令行政通。而公孫度也慢慢地羽翼漸豐。

漢獻帝初平元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再也沒有人去關注邊遠地區的公孫度了。公孫度就藉着這個時機,自立爲遼東侯。並且,公孫度還將自己所在的遼東郡命名平州,然後自領平州牧。

緊接着,在各地軍閥紛紛擴充勢力的同時,公孫度東伐玄菟郡,佔領了高句驪。隨後,公孫度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使得遼東地區在這個戰亂的年代,煥發了一副欣欣向榮的嶄新面貌。而這時,公孫度的幕僚閻柔,就開始向公孫度進言,希望公孫度能夠進位爲遼東王。

公孫度的部下,除兒子公孫康和公孫恭之外,還有柳毅、陽儀和李敏等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閻柔。閻柔這個人,在演義裡沒有記載,只在正史中出現過。他的出身不詳。只知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烏丸族抓去了,成爲一名小俘虜。閻柔在烏丸族成長了幾年,又被鮮卑族抓去,還是一名俘虜。長期的俘虜生活,使得閻柔很會看人臉色。慢慢地,閻柔逐漸與鮮卑人打成一片了。鮮卑人已經不再把他看作是一名俘虜了。閻柔靠着自己的水磨功夫,不僅獲得了自由,而且還獲得了與其它鮮卑族人一樣的權利。

這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劉虞任命了一位名叫邢舉的人,擔任護烏桓校尉。所謂護,並不是保護烏桓的意思,而是保護漢族不受烏桓人的侵犯的意思。

邢舉到任之後,顯然對自己的官職的名稱有些誤解,就理解爲保護烏桓族了。邢舉是漢族人,由代表漢族皇室的劉虞所委任,擔任的是漢族的官職,如果犧牲漢族的利益去保護烏桓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於是,要保護烏桓人,就只得犧牲其它民族的利益。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鮮卑。

烏桓人、漢族人、鮮卑人,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下,本來就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同時又在不斷地消除一些矛盾。如今這裡突然出現了邢舉的黑手,保護烏桓,打擊鮮卑。而邢舉自身又代表的是漢族。因而,在漢族與烏桓人雙重壓力之前,鮮卑人吃了不少的虧。

直接講打,是絕對不行的。鮮卑人確實吃了不少虧。但很多虧,吃的還是暗虧,是沒辦法說得清楚的。此外,以鮮卑一族對烏桓尚有可能,加上大漢,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因此,不能就這麼打。

不能打,那麼就得講謀略,就得施詭計、想辦法。而這方面,鮮卑族人就有些力有不逮了。這時,閻柔站了出來。閻柔雖然一直在少數民族地區長大,但由於閻柔知道自己的漢族人,從小就對漢族的東西感興趣,讀過不少漢族的書,自學成才了。

在這麼一個嚴重威脅到鮮卑族人利益的關頭,閻柔敏銳地察覺到了,劉虞其實並不重視軍事。以前,劉焉擔任幽州牧的時候,每年會巡視幾次軍營。而劉虞卻一次都沒有。反倒是劉虞的文官,不斷推出一些促進商品交易的新辦法,忙得不亦樂乎。

既然劉虞並不重視軍事,那麼,軍營這邊如果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要軍營不往上報,那劉虞就會在很長時間內都不知道實情。於是,閻柔想了一計,先讓少數鮮卑人,在草原上的黑風口附近搶劫過往商旅。然後,又使人向邢舉報信。等到邢舉率兵征伐黑風口的時候,鮮卑族大軍突然殺出,一舉殲滅了邢舉所部。

僅僅殲滅了邢舉是不夠的。劉虞隨時都有可能再派另一個其它什麼舉。這時,閻柔充分顯示出過人的膽識。閻柔讓鮮卑士兵們換上那些漢兵的衣服,自己則穿上了邢舉的盔甲。然後閻柔就帶着這些“僞軍”往漢軍軍營趕,又讓鮮卑大軍在後面追。於是,很順利地,閻柔的“僞軍”進入了漢軍的軍營,一舉殲滅了整支漢軍,斬敵四千餘口。最後,閻柔再帶着“僞軍”,把鮮卑大軍趕出了軍營。

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一卷 第3章 加入黃巾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771章 畫鼓催蓮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麗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646章 時序偕行第二卷 第360章 雪添蕊佩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189章 輕取涿縣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一卷 第24章 忍氣吞聲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788章 碎點真露第二卷 第790章 門外旗低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172章 陷入險境第二卷 第826章 浮動持杯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468章 清泉流齒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760章 六樂先舉第二卷 第745章 鞦韆歌笑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115章 降白波軍第二卷 第787章 關鶯語近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113章 積極備戰第二卷 第658章 偶別珠宮第二卷 第718章 雲靜如歸第二卷 第324章 強盜邏輯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768章 花勻露臉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583章 璧月光輝第二卷 第111章 軍事戰略第二卷 第737章 見如花面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343章 星拱嚴更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複道第二卷 第177章 劉備失蹤第二卷 第208章 借糧豫州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舉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176章 合州戰役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636章 雲間玉簫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421章 雕樑別燕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567章 問花先發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二卷 第557章 聽竹窗風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701章 徒有荒丘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804章 亂入紅樓第二卷 第357章 無塵到眼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695章 胸前淚粉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469章 連溪綠暗第一卷 第23章 挾持董卓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124章 風雨前夕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
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一卷 第3章 加入黃巾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771章 畫鼓催蓮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麗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646章 時序偕行第二卷 第360章 雪添蕊佩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189章 輕取涿縣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一卷 第24章 忍氣吞聲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788章 碎點真露第二卷 第790章 門外旗低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172章 陷入險境第二卷 第826章 浮動持杯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468章 清泉流齒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760章 六樂先舉第二卷 第745章 鞦韆歌笑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115章 降白波軍第二卷 第787章 關鶯語近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113章 積極備戰第二卷 第658章 偶別珠宮第二卷 第718章 雲靜如歸第二卷 第324章 強盜邏輯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768章 花勻露臉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583章 璧月光輝第二卷 第111章 軍事戰略第二卷 第737章 見如花面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343章 星拱嚴更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複道第二卷 第177章 劉備失蹤第二卷 第208章 借糧豫州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舉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176章 合州戰役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636章 雲間玉簫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421章 雕樑別燕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567章 問花先發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二卷 第557章 聽竹窗風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701章 徒有荒丘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804章 亂入紅樓第二卷 第357章 無塵到眼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695章 胸前淚粉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469章 連溪綠暗第一卷 第23章 挾持董卓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124章 風雨前夕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