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86章 騷擾戰鬥

田潤給田豫的命令裡面出現了問題。因而就給了劉備以喘息之機。等到田豫自黑龍江轉回,向到高驪、朝鮮等地的時候,劉備已經完全撤離了。

這個時代,百姓是沒有什麼全局觀念的。問百姓,百姓能夠回答的是,先前有些士兵,後來那些兵走了。往哪兒走了,百姓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田潤當然是知道朝鮮和韓國的,而且還知道有日本。不過,田潤認爲劉備往這個方向走的可能性不大。劉備所在的地方,應該是相對繁華一點的地方纔是。而田潤認爲,東三省比較繁華,所以,就讓田豫先走黑龍江。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東三省根本就不發達。人口就集中在遼寧一帶。也就是三國的遼東。高驪、朝鮮這邊是沒有多少人的。而日本那邊,就拿岡崎家族來說,總兵力才五千,可想而知百姓也必然不可能多了。

這算是拿現代地圖直接到古代而沒有佔到便宜的一個事例吧。接下來,田潤當然猜到劉備到日本那邊去了。但是,另外有個原因,讓田潤突然停止了征伐。那就是。田潤生產了。

所有的人都希望生個兒子而不是女兒,尤其是做君主的更是如此。田潤如願以償,生了個大胖小子。也可以算是天遂人願了。有了這個大胖小子,在衆人的眼裡,田潤打下來的江山,就算是後繼有人了。

叫個什麼名字好呢?通常會想到這樣的問題。而實際上,田潤的官吏首先提出的,是姓什麼的問題。也就是姓田還是姓王的問題。在我國曆史上,通常子女都是跟隨父姓的。隨母姓的也有,但是極少。到現代,隨母姓的事情還寫進了法律裡面,但是依然不多。在這個問題上,絕大多數人的思想都還比較保守。

並不是田潤的官吏思想有多開放,而是因爲田潤自身是君主所造成的。田潤姓田,看看田潤這邊,一個田蘭,鬧出那麼大的事情;還有一個田豫,當了那麼大的官。這些都是姓田的人家光大門楣的象徵。從這個意義上講,江山的繼承者應該姓田纔是。

官吏們就姓田姓王的事情議而不決,而田潤自己卻不知道。過了幾天,田潤提出,給孩子取名字。讓那些文官提供一些名字來候選。這個時候,人們才發覺,田潤自己想的,是讓孩子姓王。既然田潤認爲孩子應該姓王,那下面的人還是不要多事的好。

辛毗提了個名字,叫做“國”。田潤一聽就笑了。王國。那豈不是亡國嘛。由此,田潤還聯想到上一世認識的一個熟人,那個人的名字叫做王國忠。當時也沒覺得那名字有什麼不對。這時想來,亡國了還忠什麼呢,是不是有點好笑了?

田潤想了一下,歷史上似乎並沒有姓王的皇帝,當然,也沒有姓田的皇帝。既然沒有,取什麼江山社稷的就沒有必要了。

最後,田潤採納了杜畿提供的名字,將兒子取名爲王業。單名,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個年代統統都是單名。然後成年之後,再取個字。田潤有條件,也可以提前給孩子取字。但田潤自己又不是很在乎那個字。田潤自己,原來就叫田潤。現在的字叫澤坤,那都是被迫取的。

田潤生產,消息傳開,領地內的地方官吏陸續趕來祝賀。基本上來的都是文官。武官是不能擅離職守的。可以仗着關係鐵,而敢於行動的,就張飛一人了。張飛倒還真的來了。田潤非常高興。一點都沒有說張飛擅離崗位的事情。

領地之外,就來了一處。這個時代交通不發達。消息傳到領地之外的時候。孩子都滿月了。來了一處賀使,是袁術派來的。袁術還欠田潤萬石糧食沒有歸還呢。而且陳留的士兵又增加了。袁術不得不來。

其它的人,陶謙得到消息之後,沒有理會。陶謙是因爲顧忌田蘭。不知道向田潤祝賀,田蘭會不會責怪。於是就裝着不知。劉表則是與田潤不熟。劉表並沒有參加過討伐董卓的戰役。劉表的領地,還沒有直接與田潤的領地接壤。

實際上,是接壤了的。蔡琰就曾經從弘農南下荊州。不過,那種山區,在劉表的眼裡,是走不通的。

田潤是通知不到田蘭的。倒是通知了洛陽。意思就是通知蔡琰。結果蔡琰的家裡只有蔡邕。蔡邕年紀較大,聞聽此事,還是親自動身,走了一趟。經過車馬勞頓,半個多月之後,蔡邕到了平定。抱着了那個胖小子。

蔡琰是聯繫不上的。蔡琰那一走,快一年了。中途就回來過一次。蔡邕只知道蔡琰到荊州去了,多的就不知道了。言談中,蔡邕流露出對蔡琰的擔心和掛念。

蔡邕的表情,也引起了田潤對蔡琰的關心。蔡邕下去休息去了之後,田潤就修了個指令,調趙雲回來。反正趙雲跟蔡琰是有婚約的,就準備讓趙雲去找蔡琰。找到之後,就留在蔡琰身旁,好保護蔡琰。方便的時候,儘快把二人的婚事辦了。

在現代,哺乳孩子期間,有的婦女會堅持上班,有的會請一段時間的假。而在請假的人裡面,最長的。通常就是一年。田潤不需要向誰請假,田潤就向自己請假。田潤向自己請假的期限,也是一年。田潤當然不是什麼都不幹。田潤心裡面想的,主要是停止軍事一年。一是爲孩子積德,二是讓自己也好好地休息一下。

田潤所有的軍隊當中,就西線,高順的部隊沒有停止戰鬥。壟西已經佔領了,這個時候,高順正在打西涼。面對的敵人是馬騰和韓遂。戰爭剛剛開始不久。田潤就派人送了一封信過去,讓高順轉攻爲守,守住陝西就行了。

這邊,劉備的人馬全部運到了長奇島。田潤率部進入長城關,事後,劉備知道了。不僅劉備知道了,劉備的七名武將四名高級文吏都知道了。於是,人人都稱讚劉備的命令及時,稱讚劉備果斷。

這樣的稱讚讓劉備很不受用。劉備知道,那哪是什麼果斷。純粹是因爲害怕鬧的。劉備心裡暗暗地說了幾遍多謝蒼天保佑,然後,眼光立即轉向搬遷到長奇的船塢上面去了。

最後,全部運輸完成。劉備不知道田豫出關北上的事情。不過,此事對於劉備來說,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劉備的人馬。暫時來說,已經安全。劉備覺得,短時間內,田潤肯定找不到自己。

由於這一次的轉運,運送了很多糧食。一年之內,糧食是夠吃的。長奇島上,面積雖然大,但是在住了七萬人之後,空閒的地方就不多了。靠種植,也是養不活自個兒的了。

於是,劉備的軍隊最先需要掌握的一項本事就是捕魚。這個捕魚。不是用來交易的,而是用來自己食用的。

長奇島分爲南北兩個部分;兩個部分都比較完整,而在中間,卻突然破碎,形成了很多小島。爲此,閻柔提出,以魚網,將中間小島那一部分圍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漁場。遠海捕來的魚,一時吃不了的,全部倒進漁場。在漁場裡面,魚不會跑掉,而且還能夠自己生長繁殖,一舉數得。

閻柔提出的那個漁場計劃是非常誘人的。但那個計劃裡面需要的魚網卻是非常巨大的。那樣大的魚網,依靠與岡崎大陸交易是無法得到的。只能讓漁民出身的士兵們自己編織。

於是,一部分士兵學習駕船捕魚,另一部分士兵學習織網。這一支軍隊,有一點轉民的意思了。

回船捕魚織網這些技術,上手都比較容易,但是要真正學會,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這還沒有什麼大的進展,閻柔又讓士兵們學習游泳。要求人人都會遊。不一定遊得很遠。士兵們學會游泳,目的在於,在海上戰爭中,落水之後,不至於立即被淹沒。能夠有一定的時候,堅持到救援的來到。

在轉運完成之後,長奇島上的船塢就停止了小型戰船的建造了。接下來就造那種新大船。新大船跟小型戰船相比,投入至少大上十倍,從載重上看,產出只有三倍,而從安全上看,卻遠遠不止三倍。新大船最大的不足之處,在於船舷較高,沒有槳櫓。而如果開設槳櫓孔的話,就會影響底艙的密封。因而。就這樣了,不改了。

新大船的建造週期也要稍微長一些,大約是十五天造出一艘的速度。

就這樣一來二去的,冬季就到了。入冬之後,捕到的魚就少了。又沒有什麼農事,劉備的軍隊也就閒了下來。

這不僅僅是劉備的軍隊是這樣,岡崎家族、歌田良家族也是這樣。因而,很多戰事都發生在冬季。在大漢,戰事通常發生在秋收之後。而在這裡,就再往後推遲了三個月。

今年到底戰與不戰,誰也不能提前知道。不過,鹿本八東成功地在夭隅二久的死訊傳到歌田良家庭之前,確立了菊佐爲軍隊的主持。總算是完成了軍隊的變型。但是,新變的軍隊,戰鬥力肯定是趕不上從前的。

歌田良家族也是這樣認爲的。歌田良家族並沒有發動正式的戰爭,而是發動了騷擾性質的戰爭。戰爭的目的,就是爲了探試一下岡崎家族軍隊的戰鬥力究竟是增長了還是減弱了;如果是減弱了,又減弱了多少。

有句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歌田良家族想要騷擾一下岡崎家族,藉口是很好找的。一個名叫下關的小地方,是歌田良家族和岡崎家族的交界處。這是一條海溝。雙方隔岸相望。海溝的寬度不過五百步。距離是非常近的。

在歌田良家族的北岸,駐有歌田良家族的士兵,地名就叫做下關。在岡崎家族的南岸,卻並沒有駐紮岡崎家族的士兵。沒有駐紮士兵的意思,就是擔心兩家的士兵相距太近,引起摩擦。岡崎家族的士兵駐紮在那個地方往西十里之處,地名叫做十方。

然後,這一天,歌田良家族的士兵就開船過來了。來了一船又一船,共來了五百名士兵。這五百名士兵大搖大擺走到十方岡崎家族軍隊的駐地,向岡崎家族軍隊提出交涉。他們說,他們歌田良家族的漁船,在返回的途中傾翻了。船上的魚兒游到了十方這邊。他們親眼所見,被十方的岡崎家族的士兵們打撈起來了。因此,他們是來討要魚兒的。

他們所說的這些,簡化一下,就是討魚。既然是討魚,就涉及到討要的數量。岡崎家族的士兵一問,他們回答,討要五千斤魚。

五千斤魚,在兩個家族看來,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誰都拿得出,而誰都有點不願意拿。再加上,岡崎家族住在十方的士兵人數是一千人。一千人守,你五百個人來討要,能成功嗎?於是,岡崎家族的士兵們拒絕了。

既然拒絕了,當場就非打不可了。歌田良家族的士兵本來就是找茬來的。最前的關於魚的藉口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打一場之後,打第二場的藉口就不再是魚了。打第二場的藉口,就是因爲第一場了。歌田良家族的五百士兵立即就出手了。他們對於即將到來的失敗早就有了心理上的準備。

於是,一開始,歌田良家族的士兵佔上風了。隨即,岡崎家族的士兵們全出來了。雙方就相持了一段時間。互有傷亡。再然後,岡崎家族的士兵們慢慢佔據了上風。最後,歌田良家族的士兵們撤退了。而岡崎家族的士兵們正如對方意料之中的那樣,沒有追趕。

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十方的士兵們立即將此事報告了上去。菊佐聞信,一邊遣人報告鹿本八東,一邊迅速向各個小家族派人催促。次日,菊佐集合了能夠集合到的所有士兵,正好是五千人左右。集合地點,就在十方。

第二卷 第176章 合州戰役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182章 襲擊輜重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霧第二卷 第376章 流霞供酌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二卷 第428章 旋翻紅袖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259章 長城關外第二卷 第790章 門外旗低第二卷 第483章 露蕊煙叢第二卷 第697章 蘭堂夜燭第二卷 第264章 輕取新昌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518章 卜年無用第二卷 第388章 曉鶯朝雲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125章 反反劫營第二卷 第439章 春花拭淚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782章 閒思更遠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一卷 第47章 當日餘戰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456章 尊前眼底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512章 餘花落處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第二卷 第655章 亂鋪金蕊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749章 簾卷霜曉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一卷 第23章 挾持董卓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488章 長帶歌塵第二卷 第58章 殺死督郵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593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106章 界橋之戰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497章 碎月篩簾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尋思第二卷 第252章 轉逃爲擾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617章 短杖高提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180章 攻打趙國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313章 登船接戰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785章 襟懷不盡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473章 蠟燭半籠第一卷 第4章 窈窕淑女第一卷 第15章 勞逸懸殊
第二卷 第176章 合州戰役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182章 襲擊輜重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霧第二卷 第376章 流霞供酌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二卷 第428章 旋翻紅袖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259章 長城關外第二卷 第790章 門外旗低第二卷 第483章 露蕊煙叢第二卷 第697章 蘭堂夜燭第二卷 第264章 輕取新昌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518章 卜年無用第二卷 第388章 曉鶯朝雲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125章 反反劫營第二卷 第439章 春花拭淚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782章 閒思更遠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一卷 第47章 當日餘戰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456章 尊前眼底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512章 餘花落處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第二卷 第655章 亂鋪金蕊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749章 簾卷霜曉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一卷 第23章 挾持董卓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488章 長帶歌塵第二卷 第58章 殺死督郵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593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106章 界橋之戰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497章 碎月篩簾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尋思第二卷 第252章 轉逃爲擾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617章 短杖高提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180章 攻打趙國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313章 登船接戰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785章 襟懷不盡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473章 蠟燭半籠第一卷 第4章 窈窕淑女第一卷 第15章 勞逸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