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

濟北相鮑信率兵八千,一路回返,到河洛,見房屋其多,便紮營休息。北海太守孔融到,催促其前進,當日天色將晚,鮑信只答應次日卯時拔營。孔融無奈,只得後退擇地宿營。退至偃師,徐州刺史陶謙已經在此安營紮寨。孔融只得在河洛與偃師的中間,隨便找了個地方宿營。

次日卯時,鮑信拔營,往虎牢關進發。走了小半個時辰,忽見前面火光沖天,熱浪逼人,當即遣人近前查看。不一會兒,探馬回報,此去十數裡,全是火海,無路可尋。鮑信只得前軍作後軍、後軍作前軍,調頭往回走。

拐往通向汜水關的岔道。行不遠,有人攔住馬頭。問之,又言語不清。鮑信叫親兵看住這人,繼續前行。走到公孫瓚曾經的營盤,大爲詫異。便叫親兵把前面遇上之人叫來詢問。

還是沒問清楚。鮑信見那人蓬頭垢足、衣衫襤褸,便叫親兵把這個的臉擦乾淨。擦乾淨之後,鮑信一看,居然認得。這不就是公孫瓚的那個跟班劉備嘛。當即吩咐全軍,以殘破的營寨爲依託,原地休息。讓親兵給劉備吃乾糧。

孔融軍過來了。孔融是君子,君子坦蕩蕩。不擔心鮑信會對自己不利,直接就到了鮑信臨時營盤的外面。孔融讓鮑信出營問話。鮑信出去了。說遇到公孫瓚的跟班劉備,這會兒正給其餵食。待問明瞭情況之後,再上路不遲。鮑信見孔融略顯遲疑,便說不如呆會一起來問,就在這裡問。孔融這纔信了。

不久,親兵來報,劉備吃完乾糧了。鮑信問劉備能不能說話了,親兵說能。鮑信就叫親兵把劉備帶過來。轉眼,親兵就把劉備帶到了營前。

要說休息,劉備休息得夠多的了。所差的,其實就是吃喝。劉備身上略有點輕傷。兩處破皮,六處淤青,都好得差不多了。這時吃喝之後,慢慢地,精神開始恢復了。

到了營前,見過孔融和鮑信。劉備便將公孫瓚軍所遇到的情況說了。

劉備所說的,大部分是汜水關的情況。公孫瓚軍在汜水關折了五千人。未曾提防的情況下,被箭雨殺死三千。攻關喪失兩千。然後就是此地劫營,但不知道是誰幹的。敗回河洛受阻,不知道何人所阻,也不清楚洛河邊上的傷亡情況。最後,人馬都轉向了虎牢。劉備怕田潤,沒敢去那個方向,就躲了起來。

聽了劉備所說,鮑信和孔融好一陣沉默。鮑信道:“文舉先生也許還未知曉虎牢關那邊的情況。適才信便走的那邊。如今那邊已是連山大火,畜鳥難過。擺在我們面前的,也就汜水關了。”孔融道:“貴我兩軍,比得上公孫瓚乎?”鮑信道:“兩軍與公孫瓚一軍相比,或許能行。但若再加上孫堅、曹操、劉岱、孔伷、袁遺、張超等軍,貴我兩軍實在不值一提。如今,進,不得。原地駐守,此地又曾被劫營,亦不得。只得往洛陽退卻。文舉先生以爲如何?”孔融道:“善,先退兵再論。”

當下,孔融軍先行,往洛陽方向退卻。將至河洛,遇陶謙軍。陶謙問了情況,亦退。行不遠,陶謙又遇王匡軍。說了情況,但王匡不願退,只讓開了道路,交錯而過。

隨後,孔融遇王匡,勸了一下;鮑信遇王匡,亦勸了一下。王匡均表示心領。

退回的三支軍隊將至洛陽,迎面來了一軍,正是冀州韓馥。陶謙當即將士兵撒開,阻住去路。韓馥問話,陶謙只是不理。韓馥因爲沒有將領,腰桿不硬,無可奈何。正在這時,陳留太守張邈亦拔營前來,韓馥這纔算有了些底氣。韓馥道:“陶恭祖阻住去路,可是要效仿劉岱之殺喬瑁者乎?”

陶謙依然不理。韓馥的兵力是兩萬,陳留太守張邈是一萬,而陶謙是三萬。就兵力而言,雙方相當。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就只能無限期地僵持。

過了一陣,孔融撤了過來。最後鮑信也撤了過來。三軍對兩軍,優勢就明顯了。孔融到了陣前,質問韓馥:“韓文節,今欲與衆家諸侯爲難乎?”韓馥道:“文舉先生何出此言?”

孔融道:“文節部下田潤,把守虎牢和汜水,可是事實?”韓馥道:“田澤坤是我部下不假。如今有沒有把守兩關,恕馥不知。”孔融道:“劉備出列!”

鮑信立即叫親兵帶劉備到兩軍陣前。孔融道:“劉玄德,你將公孫瓚軍的情況向韓文節、張孟卓二位大人說說。”

這時,是兩軍陣前,並不是詳細說明情況的時候。故劉備只是簡單地說:“公孫瓚軍在汜水關被田潤部下高順所阻,一萬五千餘人全軍覆沒。”

噹的一聲響,原來是張邈的兵器掉在了地上。韓馥道:“田澤坤乃劉備故主。劉備這麼說,其中定有蹊蹺。”孔融道:“韓文節敢不敢盟主面前分辯你說的蹊蹺。”韓馥想,如果不答應,只怕立即便要動手。而動起手來,自己這方的張邈都是有可能對自己下手的。於是道:“有何不敢。”

當下五路諸侯各自安營紮寨。稍後,一齊求見袁紹。袁紹眼見衆人一個個不打招呼就先後撤走,正心灰意冷。聞報大喜。親自趕到轅門,將六人接進了大帳。並遣人通知袁術。劉備本來是沒有席位的,這時也有了。

頃刻間,袁術也到了。一進帳,袁術就說:“怎麼?就剩下這麼幾路諸侯了,還想着進攻潼關?”

袁紹道:“弟弟稍安勿燥。文舉先生乃當世大儒,此來定有正事。文舉先生,可以說了。”孔融道:“先讓劉玄德說。”

袁紹一怔,劉備,官太小。正準備不同意,卻見袁術又要說話,忙給袁術使了個臉色,道:“玄德請講吧。”

接下來,劉備便詳細講述了公孫瓚軍遇到的情況。由於過了些時候,劉備敘述起來,已經流暢多了。一些不太清楚的細節,就加了自己的想象給抹過去了。

劉備說完了。袁紹問:“文節你怎麼說。”韓馥道:“啓稟盟主,也許你還不知道,屬下田澤坤,乃此人舊主。劉備棄主另投,想必曾經與田澤坤有過嫌隙。故劉備所言,不可全信。”

“嗯,有理,”袁紹道,“如今兩關的情形如何?”

鮑忠道:“通往虎牢關方向的道路已被大火所阻。探馬回報,大火綿延十幾裡,人畜難過。末將拐向汜水關方向,遇見玄德,然後就調頭回來了。”

袁紹再問:“玄德,自你隱藏之後,還有人馬往汜水關走沒有。”劉備答道:“沒有。他們都走的是虎牢關。”

“一實一虛呀,叫人好生難以取捨。”袁紹道。袁術道:“哥哥,那豈不是說,我們也回不去了麼?”袁紹道:“哦,那倒沒有。在座諸公,值此危急之時,本盟主擅自作主,讓韓文節開路。但是,走虎牢還是走汜水,仍需衆位商議。”

韓馥道:“我部先行,沒有問題。今日若非受阻,我部已經在百里之外了。”

張邈道:“我覺得走汜水關較好。汜水關這邊就只公孫瓚碰了一下。而且田潤沒在汜水。有可能好走一些。”陶謙道:“其實不然。虎牢關雖有田潤,但孫堅、曹操、劉岱、孔伷、袁遺、張超等人均已過去。故此,待大火熄滅之後,走虎牢爲上。”

袁術問:“王匡呢?”鮑信回答:“曾於路上遇見,勸他回來他不聽。這會他去,大火還未熄滅,只能走汜水關。”

衆人議來議去,拿不定主意。最後袁紹說,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議。

次日再議,話題擺開,商議了一陣,就偏離了方向。關於孫堅、曹操、劉岱、孔伷、袁遺、張超部的猜測到是十分的一致。都認爲苦戰過關。那麼,這些人既然過了關,收拾殘部之後,就有可能反攻虎牢。或許,等最後這一批諸侯撤離到虎牢關的時候,田潤已經不在了。

於是,會議就開成馬拉松式的了。議而不決,也是沒法子的事情。第七日上頭,張邈提出,找個會卜卦的人,以卜算決定。孔融當即反對。

這時,營外傳來了一陣喧譁之聲。袁紹喚親兵問話,說是打西邊來了人馬。衆人精神一振,當即出帳。上馬,到營邊觀看。

只見自千里之外的極目盡處,至百十丈的眼前跟頭,三三兩兩都是殘兵敗將。都是站着走路的,腳步踉踉嗆嗆。爬着走的,估計還在後面。丟盔卸甲的情形看不到了,只看到衣衫不整。

據說有句話,叫做“兵敗如山倒”,是形容敗兵的潰逃好像山體滑坡那樣的猛烈而迅速。但眼前的情況絕對不是。眼前這些敗兵的速度就跟昆蟲爬行的速度差不多。

其實也怪不着他們。他們已經快過了,已經倒過了。然後再走兩百里,能走得動就不錯了。

這……這是誰家的敗兵?是孫堅、曹操的,還是劉岱、孔伷的,抑或是袁遺、張超的?最好的情況,是王匡的。袁紹、袁術、陶謙、孔融、韓馥、鮑信、張邈人人都在琢磨。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絕不是田潤的敗兵。因爲田潤總共只有兩千人,變不出這麼多敗兵。

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語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137章 強攻東阿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屍場第二卷 第85章 曹軍進攻第二卷 第520章 豔歌無間第二卷 第98章 軍師田豐第二卷 第585章 澄江霽月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賞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280章 親人不在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二卷 第143章 兩下山陽第二卷 第650章 溫養兩般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707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608章 煙光淡蕩第二卷 第369章 豪攘橫卷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479章 繞溪東注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691章 韶陽偏早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二卷 第579章 重會歡宴第二卷 第505章 臨風自知第二卷 第489章 滿面殘紅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舉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229章 先當陸軍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206章 長者陶謙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831章 雙妹碰頭第二卷 第453章 紫騮花步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589章 難言未老第二卷 第372章 繭館綢繆第二卷 第447章 光陰輕棄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287章 應援出兵第二卷 第228章 神童陸議第二卷 第572章 莫辭沉醉第二卷 第164章 不學軍陣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一卷 第41章 瀕死真情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152章 冒認親戚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731章 韶光明媚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243章 追上大軍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
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語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137章 強攻東阿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屍場第二卷 第85章 曹軍進攻第二卷 第520章 豔歌無間第二卷 第98章 軍師田豐第二卷 第585章 澄江霽月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賞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280章 親人不在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二卷 第143章 兩下山陽第二卷 第650章 溫養兩般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707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608章 煙光淡蕩第二卷 第369章 豪攘橫卷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479章 繞溪東注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691章 韶陽偏早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二卷 第579章 重會歡宴第二卷 第505章 臨風自知第二卷 第489章 滿面殘紅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舉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229章 先當陸軍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206章 長者陶謙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831章 雙妹碰頭第二卷 第453章 紫騮花步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589章 難言未老第二卷 第372章 繭館綢繆第二卷 第447章 光陰輕棄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287章 應援出兵第二卷 第228章 神童陸議第二卷 第572章 莫辭沉醉第二卷 第164章 不學軍陣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一卷 第41章 瀕死真情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152章 冒認親戚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731章 韶光明媚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243章 追上大軍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