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誰有我慘吶

“天亡我大隋啊!莫非真是天亡我大隋!李子雄狗賊,朕哪裡對不起你了?連你這雜種都附逆?”

榆林關外的大營裡,僅有一人的御帳中,楊廣摒退了所有侍候的宮女宦官,不願意被人看見他頹廢的一面,然後獨自一人坐在那裡喝悶酒泄。嫂索可濼爾說網,看最哆的言清女生爾說``文`小說`xs520.這一系列的事,給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天亡我大隋”這樣的臺詞,楊廣也就獨自一人悶在屋子裡的時候才說的出口,畢竟皇帝的威嚴還是要保持的,若是外人聽了去這樣的臺詞,楊廣肯定不介意把那些聽到的人滅口。

歷史上,左武侯將軍李子雄也着實在楊玄感起兵之後附逆了,起因則是楊廣猜忌他,派人去傳召,給李子雄另派官職進朝廷任用。作爲一方牧守鎮將做的久了的李子雄,擔心這是楊廣要對付他了,纔跟了楊玄感混,並且被楊玄感很是倚重,甚至讓李子雄取代了李密作爲首席軍師的地位。而且歷史上楊玄感選擇了進攻東都的下策,李子雄去投奔他的時候可謂是隻身出逃,把在幽州的嫡系勢力都放棄了,而現在李子雄就在自己轄區內附逆,造成的危害可是大得多、

說白了,楊廣和李子雄沒什麼恩怨,反叛不過是一出“君疑臣則死、臣疑君則反”的戲碼而已。這種戲碼,在以多疑著稱的楊廣身上總是上演的特別多,因爲給他打工的文武總是特別沒安全感。縱然歷史改變了,還是有那麼多害怕的將領按照歷史車輪的滾滾慣性前仆後繼地附逆。

從燕山北線關隘迂迴通過長城的路子已經走不了了,而且隨着涿郡城被攻陷,就算這條路還能走,也沒什麼搶時間的意義了。剩下的路子,只有穩紮穩打。強攻榆林關了。

榆林關便是後世山海關的位置,雖然如今還不叫山海關,也沒有後來明朝修山海關的時候修的那麼巍峨雄壯。但也是不容易攻打的。狹隘的關隘正面極大的阻擋了大軍的展開,讓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楊廣軍沒法同一時間投入太多攻城兵力。只能以車輪戰的形式消耗。

所以,攻下榆林關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會拖延多久時間,便不好說了。楊廣不得不計算自己軍隊剩下的軍糧問題。

在去年,也就是大業七年的時候,因爲觀覺得戰爭不會持續一年以上,所以大隋朝廷的囤糧佈局是這樣的:天下最主要的一部分囤糧,留在東都附近作爲太倉的洛口倉。約莫保持常年有一千多萬石,其次是河北永濟渠南端的黎陽倉,大約六百萬石,再次則是涿郡,而後遼東的柳城。這幾個糧倉構成了大隋朝廷從黃河流域往北調糧攻打高句麗的梯次所需。

而今年,因爲楊廣決心打持久戰了,漕糧的重心進一步北移,黎陽倉的存糧數量已經跌到了第三位,並且幾乎和第四位的柳城囤糧規模差不多了,基本上沒有存很久的。第二大屯糧地的地位則被涿郡取代了。畢竟那裡是運河最北邊的端點,冬天的時候又有楊廣的大軍駐紮了小半年,在此就食。所以直到楊廣離開時。那裡都有六七百萬石的存量,足夠百萬人吃上將近一年。

現在,涿郡丟了,這六百多萬的存糧自然都落到了楊玄感手上,楊玄感雖然倉促之間拼命拉攏部隊,充其量現在也就五萬正規軍、十幾二十萬的歸附農民軍、徭役民夫,論戰鬥力依然和擁有七八十萬正規軍的楊廣不在一個級別上,所以楊廣可以料定,楊玄感的謀劃就是靠堵死榆林關和薊門的長城隘口。把朝廷大軍堵在關外,靠斷糧慢慢餓死。

楊廣現在可以指望的。就是柳城軍前的存糧,那裡的糧食因爲沒有運河相通。都是陸路牛車騾馬運來的,運輸量不大,所以才只能保持一百多萬石的規模。這些糧食,給七八十萬軍隊,以及配套的運糧、徭役民夫吃,省着點兒能撐兩三個月。要想再久的話,那就只有犧牲那些民夫,不給他們口糧,只保障軍隊的糧食了。

然而這種天下蜂擁造反的當口,拋棄民夫徭役等人也是很危險的,那樣基本上就相當於是逼着這些苦哈哈的百姓從賊了——涿郡城裡楊玄感的糧食現在可是暫時吃都吃不光,萬全不介意開倉放糧擺出救民水火的姿態爭取民心的。所以楊廣不到萬不得已,做那種事必須慎重再慎重。

……

榆林關下,慘烈的攻城戰正在反覆上演。只有不到五里寬的關牆正面,對於幾十萬大軍來說,實在是太難以展開了。而防守的一方哪怕一米牆頭站倆人,也只要五千人就可以站滿整面城牆。楊玄縱偷襲管卡得手的時候,本身就有三千嫡系兵馬,再加上隨後降服煽動的招降兵馬,以及就地徵的民夫,守城已經完全夠用了。

雖然那些民夫充入軍中在肉搏、陣戰,或是使用弓弩方面依然很拙劣,可單論往城下投擲滾木礌石、灰瓶金汁方面,他們做得並不比正規軍差多少,而且勝在人命不值錢,隨死隨補充。

相比於防守方的好整以暇,攻城一方非常倉促,因爲時間緊,重型器械都沒有,就靠着原木和板材搭起來的簡易衝車撞門,或是竹子的飛梯蟻附登城,別的防護裝備一點都沒有,被城頭的弓弩和木石射砸得慘不忍睹,一排排地倒在血泊之中。

楊廣把去年攻破遼東城時表現最好的右屯衛和驍果軍都派上去強攻,無奈關卡堅固高峻,守軍士氣正盛,並非去年在遼東城時那般遇到強弩之末的敵人,所以連續三日也破不了關。都已經升到都尉、郎將級別的沈光、麥孟纔等去年建功的勇將,也都敗下城來,沈光饒是身手敏捷甲於天下,也在一次登城的時候身中數箭、鏑刃穿透皮甲,入肉寸餘,重傷的沈光只好被人擡下去養傷了。

楊廣身邊宇文述不在,李景也不在,來護兒還在朝鮮半島,說話夠份量的大將重將着實稀疏了不少,也是血戰三日、死傷了數萬人之後,纔有太僕寺卿楊義臣冒死苦諫,力勸楊廣暫緩進攻、先徐徐破壞外圍工事,再圖一戰而克。

楊廣對楊義臣的戰略眼光還算有點兒放心,又經過數天鮮血洗禮的冷靜。再加上這一日榆林關背後旌旗戰鼓大作,軍中紛紛傳說是楊玄感已經平定了涿郡的形勢,派了援軍來幫助楊玄縱守關,楊廣見突襲的機會已經沒了,便答應了楊義臣所請。

這楊義臣別看只是個太僕寺卿,論官職好像是個文官,但實際上用兵很是狠辣。原本今年楊廣還是委任楊義臣擔任宇文述的副將,繼續扮演遠征朝鮮半島高句麗腹地的任務,可見其軍中履歷還是很過硬的。至於這個楊義臣之所以官職一直是文官,則是因爲楊義臣本身不姓楊,而是複姓尉遲。

先帝楊堅篡周自立之前,楊義臣的同族尉遲迥便是阻撓楊堅篡周的主要阻力,後來尉遲迥被楊堅滅了,纔有了隋朝的。尉遲一族在隋朝初建的時候自然被打壓地非常狠。然而尉遲一族中也有個別提前就靠攏了楊堅派系的,其中就包括楊義臣的父親尉遲崇。所以楊堅爲了安撫尉遲崇、表示重用如故,也就賜了他兒子姓國姓楊,示不疑其忠誠。楊義臣也就從弱冠之年便開始爲大隋建立軍功,垂二十餘年。

可惜楊堅死了之後,楊廣多疑,顯然沒有其父的雅量。所以楊廣登基之後,楊義臣的官職品級看上去還是一直在升,但是卻無緣在十二衛裡頭做事,官職不是太僕寺就是光祿寺,不是光祿寺就是禮部,爲的就是不讓楊義臣在軍中建立自己的班底。不過每次遇到大戰,楊廣還是要用楊義臣,每每是直接讓他以文官身份統領一軍。比如吐谷渾之戰中,楊義臣便是段文振的副將。

楊義臣勸住了楊廣之後,好歹把隋軍攻打榆林關的節奏給壓了下來,按照楊義臣自己設想的步驟安排攻城戰任務,一切看上去馬上變得井井有條起來。

楊義臣先讓人就地伐木建造雲梯衝車、版屏壕橋。堆積土山,蝦蟆車運土填塞關外護城河。這一切期間,自然也少不了用弓弩隊輪番壓制,和城頭互射,全部的戰法,都是如同操典一般標準。

按照楊義臣這個打法,雖然會慢一些,但是最多也就半個月的功夫,榆林關外頭的拒馬鹿砦羊馬牆陷坑等防禦設施。和壕溝城河肯定都會破壞殆盡,城牆關門說不定也能破壞出一些口子,到時候再一鼓作氣全線猛攻,未必不能破城。

可惜,楊義臣連半個月的時間都沒有了。就在隋軍按照楊義臣的諫言改變攻城戰術之後,又僅僅過了五天,遼東那邊宇文述、李景便又傳來一個讓楊廣幾乎要腦溢血的震驚消息。

高句麗莫離支乙支文德孤注一擲,意外地糾集了二十萬精兵,從遼東灣沿海偷渡,繞過了隋軍新建的營州城,直撲隋軍遼東屯糧地柳城!而給高句麗軍隊帶路的,正是剛剛火線投敵的大隋兵部侍郎斛斯政!

涿郡被楊玄感攻破的時候,楊廣的存糧從一年驟降到了兩個多月。此刻若是柳城再下,楊廣的軍糧,那就真要從兩個多月再次銳減到半個月了——他的兵馬,到時候就會只剩下隨軍攜行的那麼一點可憐的口糧。

“斛斯政!朕誓要生啖汝肉!”楊廣聽到噩耗,咬牙切齒大吼一聲,昏迷了過去。()

第46章 謀反前夜第67章 千年大計第52章 江都決戰第31章 潑天大禍第52章 江都決戰第33章 棋錯一招第95章 分分鐘教做人第43章 縮頭烏龜第12章 歷史演義害死人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14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63章 平淮何須十萬兵第26章 今科頭名第46章 謀反前夜第39章 王霸之氣第16章 決戰之年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25章 捨身爲國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4章 人走茶涼第17章 釣龍之技第23章 勤王的代價第6章 彼之戰敗,我之摘桃第36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29章 花開兩頭第68章 進展神速第68章 進展神速第62章 借船未遂第54章 順水推舟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62章 以戰促和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47章 兩線作戰第4章 人走茶涼第43章 賊情逆轉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14章 作死佈局第53章 加官進爵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36章 南北斷絕第29章 再見楊廣第5章 到此爲止第46章 棋高一着第32章 預料中的挫折第34章 楊廣南下第43章 縮頭烏龜第22章 吳中豪俠第47章 大逃殺第24章 試探第22章 盡釋嫌疑第6章 不造反就逼你反第23章 貌似烏龍第18章 虞世南第12章 戰雲之合第19章 清平幹濟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21章 驍果種子第14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81章 桑基魚塘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67章 千年大計第10章 乘風大勝第57章 千古影帝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26章 今科頭名第49章 塞翁得馬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85章 代差利潤第50章 必死之心第25章 帝心第35章 時間差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20章 內外侯官之巔第45章 有始有終第9章 無縫天衣第62章 以戰促和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23章 血染桑乾河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5章 論持久戰第6章 滄浪客第9章 預料中的糜爛第36章 兩淮賊情第86章 貫通江河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25章 捨身爲國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36章 因禍得福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4章 全軍整編第20章 議徵高句麗
第46章 謀反前夜第67章 千年大計第52章 江都決戰第31章 潑天大禍第52章 江都決戰第33章 棋錯一招第95章 分分鐘教做人第43章 縮頭烏龜第12章 歷史演義害死人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14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63章 平淮何須十萬兵第26章 今科頭名第46章 謀反前夜第39章 王霸之氣第16章 決戰之年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25章 捨身爲國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4章 人走茶涼第17章 釣龍之技第23章 勤王的代價第6章 彼之戰敗,我之摘桃第36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29章 花開兩頭第68章 進展神速第68章 進展神速第62章 借船未遂第54章 順水推舟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62章 以戰促和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47章 兩線作戰第4章 人走茶涼第43章 賊情逆轉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14章 作死佈局第53章 加官進爵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36章 南北斷絕第29章 再見楊廣第5章 到此爲止第46章 棋高一着第32章 預料中的挫折第34章 楊廣南下第43章 縮頭烏龜第22章 吳中豪俠第47章 大逃殺第24章 試探第22章 盡釋嫌疑第6章 不造反就逼你反第23章 貌似烏龍第18章 虞世南第12章 戰雲之合第19章 清平幹濟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21章 驍果種子第14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81章 桑基魚塘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67章 千年大計第10章 乘風大勝第57章 千古影帝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26章 今科頭名第49章 塞翁得馬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85章 代差利潤第50章 必死之心第25章 帝心第35章 時間差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20章 內外侯官之巔第45章 有始有終第9章 無縫天衣第62章 以戰促和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23章 血染桑乾河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5章 論持久戰第6章 滄浪客第9章 預料中的糜爛第36章 兩淮賊情第86章 貫通江河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25章 捨身爲國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36章 因禍得福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4章 全軍整編第20章 議徵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