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決戰之年

“恭兒!是朕害了你啊!朕不該讓你從漢中直接順流出兵的!當初要是……當初要是……”

九成宮中,李淵看着樑朝送回來的木匣,裡面所盛着的李孝恭人頭,一下子悲從中來,哭癱在地。他李家人丁雖然不算稀薄,可是他李淵的子侄輩中,成年可用的、能夠獨當一面的實在不多,李孝恭一死,他就只剩下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最年長的兒子,可以掛帥一方了。

當然,李淵好歹也算是一個有點兒親情和血性的君主,並沒有他兒子李世民那般天性涼薄,對李孝恭遇害的哭泣,也多少有三四分是出於真誠的親情表現。

“蕭銑狗賊!我大唐與你僞樑勢不兩立!將來落在朕手上,可別指望還想着投降歸順做個安閒公侯,朕定然叫你蘭陵蕭氏付出代價!”

李淵怒吼完,還沒來得及下一些有營養的命令,就被裴寂和劉文靜扯住:“陛下不可衝動啊!如今山南東道盡數落入蕭銑手中,武關要隘也已易手,大軍要想報復樑朝,卻從何處着手?武關、房陵堵塞,劍門道更是艱險,我大唐與樑朝接壤的三處要害,都是易守難攻至極的地方。我軍因怒興兵,正中蕭銑下懷!尤其是出潼關後南攻武關,更是會讓王世充有可趁之機。武關在潼關西南七百餘里,而函谷關距潼關僅二百里。我軍主力在武關道中遷延日久,一旦後繼乏力,或是軍需出現斷檔,王世充的人馬只要殺出函谷關,隨時都能斷我大軍後路,陛下千萬三思!”

秦之四塞。乃是秦楚之間的武關、秦魏之間的函谷關、秦隴之間的蕭關,秦蜀之間的大散關。潼關本不是秦之四塞,而是漢朝之後爲了進一步與關東諸國故地隔離。而在武關和函谷關之後,額外修的一道屏障。也就是說。楚地的人要入秦,必須先在南陽三輔之地過武關,然後走六百里武關道,再過潼關,然後才能到長安。而魏地的人要入秦,也要先過函谷關,然後再走崤函道,再過潼關。再到長安。

崤函道和武關道,都是在羣山之間穿梭的,武關道主要是被秦嶺切割,而崤函道還要考慮嵩山等山脈。前者長,後者短,相差兩三倍的距離,這也就註定了,如果函谷關和武關都不在關中軍閥的手中、或者說關中軍閥只掌握潼關時,東征就不得不以先下函谷關、後下武關爲要。否則如果順序倒過來,先打武關。佔據函谷關的軍閥就能很輕鬆抄你後路。

此前,李淵堅持先佔山南東道的地盤,是建立在一個前提條件之下的。那就是入武關這一行動不能有難度,當時武關在朱粲和別的農民軍頭目手上,入關確實不能算有難度,所以唐軍收山南的方略是對的。但是現在武關到了樑軍手上,背後有堅實的腹地作爲後盾,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李淵絕望的發現,蕭樑政權反而一夜之間,成了荊北豫南戰場上那個可以置身事外的角色了。而李唐與王鄭反而被推到了直接相爭的第一線。

別說李淵沒想到蕭銑可以在幾乎瞬間的時間內,要麼不吃。要吃就一口悶把整個山南吞到武關爲止,一口吃掉。連王世充都沒有想到這一點。否則的話,王世充也是絕對不會坐視的。

誘餌吃掉了。連魚鉤都消化掉了,王世充捨棄一塊可預期利益地盤,讓二虎競食或者說驅虎屯狼的計謀卻沒有得逞。蕭銑這頭猛虎,吃得飽飽地,然後繼續在一旁看戲,西面堵塞了武關道,東邊堵塞了南陽郡與洛陽之間的嵩山隘口中牟縣,然後看李王兩家爭河洛。

偏偏李淵和王世充對於這種局面的突然變化,還真是一點實質性的應對手段都沒有。

在西邊,李淵含憤出兵,讓手下將領劉弘基試探性帶了萬餘兵馬,試圖學習當年鄧艾偷渡陰平道滅蜀的故伎,再次繞過蜀中命門劍閣關,另闢蹊徑殺入蜀中。可惜樑軍一直是把守嚴密,連陰平道這種駐軍極爲困難、囤糧極爲損耗的地方都常年駐軍千日防賊,劉弘基一腳踢在了鐵板上,最後折損了好幾千漢中兵,屍骨拋滿了蜀山棧道,灰溜溜地逃了回去。

千萬別小看樑軍長期固守陰平道的後勤難度,當年三國末年,蜀國大將軍姜維那也是一時名將,腦子清楚得很,連姜維都會被鄧艾偷渡陰平滅國,可見那地方平時沒人守衛,實在不是因爲疏忽,而是因爲太難守——進攻的部隊,可以只帶行軍的乾糧,走一遭就完事兒,可是在那種蜀山絕地上常年駐軍,那就需要源源不斷爲守軍運糧食上去,那都是要把乾糧放在褡褳裡頭綁在人身上,然後手足並用才能過去的絕地,千辛萬苦還有可能摔死人,一個人最多一次也就背十天的口糧而已。所以千日防賊的物資成本,足足是千日做賊者的數十倍,甚至百倍。

當年姜維要守住陰平道,就需要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給駐軍供應糧食,而鄧艾只要保證五天十天的軍糧,就能通過這個絕地。當年姜維和鍾會在劍閣關一對峙就是以年爲單位計時的,鄧艾之所以敢走陰平道,就是在和姜維賭命——我賭你沒那個耐性和成本,數年如一日每天都嚴防死守,不計代價。你只要被我逮到一個疏忽,你就亡國了。

可是今日劉弘基的失敗,那是讓李唐正式看到了樑朝轉入戰略防禦階段後、坐山觀虎鬥的決心了。當年蜀漢也好,東吳也好,害怕長期對峙消耗,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下的,那就是三國時候南方經濟還不發達,常年維持一支大軍卻不打仗,國家經濟受不起。

諸葛孔明在出師表裡面反反覆覆強調:蜀漢如今的軍力,是昭烈皇帝流竄大半個華夏,半輩子積累下來的,不是靠蜀地一隅本身供給的,所以咱要在這些精兵強將老死之前北伐成功。蔣校長逃到海峽對面去之後。也天天在想:咱的京滬杭警備司令部下面的兵,也就是湯恩伯那些嫡系部隊,可不是區區一個海島上的“本省人”能夠徵出來的。那都是檔國數十年統治中原留下的精華,要想反攻。就要在這些人衰老之前完成,這一代人老了,就絕對沒希望了。

李唐和王鄭政權,此前都沒有充分想到樑朝如今的經濟體量規模,以及由此帶來的持續對峙戰潛力。直到這一刻,大梁持續地一絲不苟的消耗戰姿態,纔打了李唐的臉,所以說。陰平道駐軍行爲,意義實則非常重大,因爲這宣揚了一個經濟體量碾壓敵人的大國的心態、氣場。

李淵終於乖乖地開始集中兵力,準備走當初北周和隋朝的老路——南朝鐵板一塊,並非進取良機,還是應該先學習當年周武帝,先把北齊故地的地盤收服了,一統北朝,然後再南征。

武德元年/鳴鳳元年十月,薛仁果正式戰敗。涇陽城被攻破,薛仁果本人戰死,被梟首送到長安。昭告天下以安民心。另一邊,這一年年底的時候,因爲關外又突降大雪,出現了劇烈的寒冬,僻處關外又沒能提前從關內轉移過冬物資的劉武周也頂不住了,宋金剛首先在雁門羣山之間被逼得走投無路,被李建成的部隊擊敗,宋金剛本人被俘,隨後斬首示衆。

開春二月。草原上大雪剛剛化開,唐軍集中兵力對經過一個冬天凍餓之後虛弱已極的劉武周發動了最後總攻。僅僅一個多月,雁門郡城落。劉武周在雁門行宮內舉火*,沒有做唐軍的俘虜。

洛陽的王世充,這段時間顯然沒有什麼開疆拓土的好方向,整個“開明元年”冬季,無非都是在消化李密留下的那部分已經被鄭軍佔領的土地,由於李密佔領期間的肆虐,這些地盤都沒什麼積蓄產出,甚至還要繼續靠洛口倉留下的存糧反哺接濟,徒然讓王世充背上了一個大包袱,甩都甩不掉。

眼看着局面越來越危險,王世充只能放棄了擴張的腳步,轉而走上外交縱橫的路子,從洛口倉拿出一小撮糧食,過河結好河北的竇建德,希望和竇建德構築起攻守同盟,同時在兩淮方向上,也開始反覆對樑朝示好,試圖提醒蕭銑當初他和蕭銑在江都時的愉快合作經歷。只可惜南樑朝廷富庶,王世充實在拿不出什麼可以讓蕭銑眼熱的條件來交換。最後弄了半天,也只是換來南樑朝廷誰都不幫的姿態。

……

武德二年四月,結束了北周故地全部戰事後、還休整了兩個月的唐軍,終於集結全部主力,踏上了出潼關東征的道路——當然了,出征的路線並不僅限於潼關陸路,因爲唐朝掌握的河東地區,還可以直接在三門峽以東的地區,從河東渡過黃河威脅洛陽北面的孟津渡。

李淵依然採用了他起兵以來的一貫配置方略,把唐軍分成兩股力量:由次子李世民爲右軍主帥帶領七萬關中精兵,走陸路出潼關、直撲函崤道,麾下統領劉弘基、段志玄、張公瑾、徐世績等將領。

以太子李建成爲左軍主帥,帶領八萬河東精兵,走水路南渡黃河在孟津渡登陸,包抄鄭國國都洛陽以東的區域,切斷洛陽與虎牢關、洛口倉之間的聯絡。麾下將領則包括了齊王李元吉、駙馬柴紹,以及李建成一貫以來的幾名得力臂助殷開山、去年才兵敗後投降唐朝的隋朝降將屈突通。唐軍左右兩軍總計出兵十五萬人,規模遠在王世充軍之上。

王世充軍第一反應便是選擇了謹守各處要隘,但是很快發現這些舉措都是徒勞無功的,反而被唐軍抓住機會分割包圍了王世充軍相當一部分兵力——因爲李建成部從河東直接渡河南下,而王世充軍對水師幾乎沒有建設和重視,所以李建成的部隊完全可以出現在西面崤函道或者東面虎牢關的背後,把王世充派往洛陽周邊八險之地的駐軍反而與洛陽分割開來。

唐、鄭兩軍相持了兩個月,終於,王世充那些外圍險隘當中的守軍絕望地發現了自己主公固守堅城、堅壁清野,沒法派出援軍來野戰擊退圍困部隊,所以出現了動搖和投降。李世民趁機突破了崤函道中大部分隘口,突進兩百里,成功與大哥李建成會師。

崤函道陷落前,王世充心中還有最後一個幻想,那就是指望着南面的樑朝皇帝蕭銑能夠出武關道,截唐軍後路,把潼關與新豐渡之間的道路掐斷,直達黃河岸邊。王世充之所以如此奢望,無非還是覺得自己要是真的倒下了,對於蕭銑來說肯定不是好事——只要蕭銑還希望坐山觀虎鬥,那麼就會希望王世充和李淵多撕逼撕兩年,讓他王世充幫忙多放李淵一點血。

可惜,王世充的這種判斷沒有成爲現實,樑軍一點都沒有出武關道的意思。絕望中的王世充只好一邊繼續堅守洛陽,放任唐軍圍城而不戰,一邊在洛陽被圍之前派出信使招撫如今還在鄭國控制之下的東方諸郡,讓他們各自守備地方,同時把住虎牢關,不放唐軍繼續往東蔓延擴散。

自從李密被王世充消滅之後,王世充還是頗從洛口倉往洛陽城內運輸了不少糧食的,滿打滿算也搶出來一兩百萬石存糧,所以如今的洛陽城若是被圍困,要想餓死城裡人的話還是頗爲不易的,光靠存糧也能勉強撐個一年多。

然而,光能夠堅守得久並沒有什麼卵用,戰爭從來不會靠死守取勝。發現指望蕭銑無望之後,王世充在被圍之前的最後一刻,派出使者殺雞抹脖子地許諾好處,還把洛陽城內當初隋朝就留下來的宮廷財寶搜刮了一大波,由使者押運着送去河北給竇建德,讓竇建德儘快出兵救援,還許諾了種種事後的重謝。

也活該竇建德此時志滿意得,畢竟前一年他纔剛剛乾死了多年宿敵薛世雄,以至於竇建德這兩年在河北發展得順風順水,幾乎沒有遇到敵手和挫折,唯一還能和他撕逼的、名義上依然打着大隋旗號的盧龍留守羅藝,也已經退出了半個幽州,沒法和他抗衡。心越來越大的竇建德也看到了李淵吞併王世充之後對他的威脅,所以很乾脆地出兵了。

當然,竇建德心裡是不是真想救王世充,世人還說不清,誰知道他會不會就近觀望,等王世充和李淵都精疲力竭了再就近撿漏也未可知——只要李淵始終以先和王世充決戰作爲首要目標,竇建德的援軍就是毫無危險的。

然而,世上只有一個局外人知道,李唐大軍在這個當口會選擇圍城打援,也就是不以殲滅王世充爲首要目標,而是選擇先和來增援王世充的部隊野戰破敵。

很顯然,知道這一點的那個外人,就是大梁皇帝蕭銑了,所以,他需要憋住氣,比竇建德更晚出手。

第82章 價值窪地第51章 不要辜負第54章 順手牽羊第36章 兩淮賊情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13章 賊起賊落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60章 白蘇扼腕第28章 盜賊蜂起第46章 終徵高句麗第30章 圖窮匕見第85章 代差利潤第2章 笑納奇功第35章 時間差第7章 樑入蜀都第41章 丹陽宮成第47章 兩線作戰第20章 摧枯拉朽第70章 飛來橫禍第4章 全軍整編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50章 是個男人就行第10章 不爭第38章 躺槍的宇文士及第42章 焚藪而畋第28章 盜賊蜂起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79章 攤牌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45章 千載難逢第2章 重生第92章 揮之不去第89章 爲逼生爲逼忙第46章 尸居餘氣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12章 得勝回朝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99章 終成正果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11章 將門子弟第10章 乘風大勝第37章 太原陰雲第29章 花開兩頭第58章 三皇並立第96章 歷史的相似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95章 分分鐘教做人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42章 分贓慶功時第46章 謀反前夜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53章 加官進爵第4章 薩水慘敗第7章 家大業大第21章 王國興廢 在此一戰第71章 誤認絕症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30章 途遇海寇第45章 不好聲伎第65章 試船第48章 苦肉計第49章 邀天之幸第25章 大洗牌第60章 白蘇扼腕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12章 大師圓寂第34章 楊廣南下第56章 談笑間第7章 救回來一個腦殘第27章 收割開始第77章 坦白從寬第57章 千古影帝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3章 迎戰許紹第45章 有始有終第26章 裴家使命第4章 人走茶涼第21章 驍果種子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40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27章 除授將作監第51章 亡國滅種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0章 不爭第79章 攤牌第77章 坦白從寬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12章 大師圓寂第93章 狹路相逢第19章 堂堂之戰
第82章 價值窪地第51章 不要辜負第54章 順手牽羊第36章 兩淮賊情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13章 賊起賊落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60章 白蘇扼腕第28章 盜賊蜂起第46章 終徵高句麗第30章 圖窮匕見第85章 代差利潤第2章 笑納奇功第35章 時間差第7章 樑入蜀都第41章 丹陽宮成第47章 兩線作戰第20章 摧枯拉朽第70章 飛來橫禍第4章 全軍整編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50章 是個男人就行第10章 不爭第38章 躺槍的宇文士及第42章 焚藪而畋第28章 盜賊蜂起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79章 攤牌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45章 千載難逢第2章 重生第92章 揮之不去第89章 爲逼生爲逼忙第46章 尸居餘氣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12章 得勝回朝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99章 終成正果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11章 將門子弟第10章 乘風大勝第37章 太原陰雲第29章 花開兩頭第58章 三皇並立第96章 歷史的相似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95章 分分鐘教做人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42章 分贓慶功時第46章 謀反前夜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53章 加官進爵第4章 薩水慘敗第7章 家大業大第21章 王國興廢 在此一戰第71章 誤認絕症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30章 途遇海寇第45章 不好聲伎第65章 試船第48章 苦肉計第49章 邀天之幸第25章 大洗牌第60章 白蘇扼腕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12章 大師圓寂第34章 楊廣南下第56章 談笑間第7章 救回來一個腦殘第27章 收割開始第77章 坦白從寬第57章 千古影帝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3章 迎戰許紹第45章 有始有終第26章 裴家使命第4章 人走茶涼第21章 驍果種子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40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27章 除授將作監第51章 亡國滅種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0章 不爭第79章 攤牌第77章 坦白從寬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17章 不想還是不敢第12章 大師圓寂第93章 狹路相逢第19章 堂堂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