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咱還處在初級階段

雕版印刷術既然可以在華夏曆史上存在千年才被淘汰、而且在理論上北宋時代活字印刷術被髮明出來後,印刷術依然堅持了七八百年之久,可見雕版印刷術也還是有很強大的競爭力和生命力的。雕版與活字之間的競爭力關係,顯然不是後者完爆前者那麼簡單。

活字印刷術最大的優勢,或者說雕版印刷術最大的劣勢,便是活字的字模可以反覆排版,所以在一些偏‘門’內容的少量印刷方面,活字印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雕版印刷雕刻這麼多字也許只能印五百本後便存着廢棄了。而活字印了幾百本之後可以重新排,再印別的內容,五六版下來說不定就有三四千,故而模具雕刻成本自然被平攤得低得多。

其餘一些細節的優劣勢,比如:活字版有個別字刻錯字了、磨損了,可以簡易的壞一個字換一個字;而雕版若是一塊板有一個字壞了就要整塊換。活字版的倉儲保存成本低得多……這些都是次要矛盾,並不是完全不可克服的,只要雕版印刷做出一些改良調整,這些小地方都可以彌補。

既然認清了雕版印刷絕對無法克服的主要矛盾,蕭銑下一步當然是要抓小放大,揚長避短——對於小問題,以技術改良克服爲主。對於不可能克服的大問題,就以迴避爲主。

迴避雕版印刷“無法再版”的問題,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雕一些可以永遠印下去的書,而且印多少就能賣多少,絕對不愁銷路那種——一塊雕版在磨損報廢之前,或許可以一次‘性’印兩三千次之多。如果雕的書市場容量只有五百本,那麼雕版的刻板成本當然會比活字高六倍;但是如果雕的書有無限的市場容量,可以賣幾萬本,甚至幾十萬本,能夠讓雕版印到報廢都不怕銷路,這個製版成本的差距就幾乎抹平了。

說白了,雕版印刷只要不用於雕小衆書,成本劣勢並不大。這也是後世雕版印刷一直活到明清的最主要原因——在科舉發明之後,四書五經和《文選》、《廣韻》、《三百千》這樣的書是永遠可以不愁銷量的。在科舉“考試大綱”的不變,造就了教科書的千年不再版。活字的優勢,只是在小衆書、雜書,比如某個自命不凡的文人,他的詩集絕對不可能有人主動去買得那種;那麼他想要出版自己的詩集時,活字顯然比雕版划算。但是如果是蘇軾級別的百世文宗出版文集,雕版或者活字根本沒區別。

如是這般,經過一週多的磨合努力之後,蕭銑的印刷賺錢大業終於有了一些眉目。

……

“大家這幾日的辛苦,本官也都看在眼裡的。這些津貼,諸位先領走。後面的事情,本官再‘交’待安排。”

一羣工匠拿過沉甸甸塞了幾百枚五銖錢的紅包,紛紛感謝不提。沈光、歐陽詢和劉三刀則單獨拿到了好幾貫錢的好處,也算皆大歡喜。蕭銑發完錢,開始‘交’待他最終定下的方略。

“經過一週的實驗對比,本官決定先放棄活字,正式用咱們如今雕刻好的雕版進行印刷。爲了保障雕版的利用率。目前第一批就只完成《千字文》、《論語》、《大學》、《中庸》。這四部書中,千字文僅有千字,可以依然按照如今雕刻的長卷紙排印,無需裁切裝訂。其餘三部書篇幅都才一萬多字,四百字小頁四十頁即可印完,按照前日教導的尺寸裁切,找些針娘縫製裝訂。

咱只要把這幾部書都做得好了,一旦回了本錢,來日自然可以繼續再‘弄’那些三五萬字的大部頭,比如《孟子》、《詩經、《易經》,這些書籍也是將來貢舉必定要背誦的經典,不愁沒有銷路。只要此法果然可成,讀書人都願意購買這種新書,咱便把這種法子獻給聖上,也好爲大家搏個功名。”

說到這兒,從劉三刀到工匠們都是熱血沸騰,唯有已經不愁功名的歐陽詢始終在一旁拿着幾張用針線縫起來的書頁在那裡端詳,心中狐疑地說:“師弟,這紙張脆硬,自古都沒有如布帛一般用針線縫訂的,只怕一翻就破碎了,還望三思啊。”

蕭銑也知道歐陽詢說的是實情,但是他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只好寄希望於他的中校署下屬其他崗位的工匠能夠儘快改良造紙工藝。當下安慰歐陽詢說:“師兄,這也是權宜之計。若是不作線裝書,還是如同古軸一般,卻是沒法印刷,根本對不齊啊。”

“師弟,這樁事情愚兄倒是這幾日反覆想過了——若是隻追求印刷時對得齊整,不會干擾到旁邊的紙頁,咱也可以做成摺疊頁的書,一樣加上硬封皮,豈不是好?如今將作監各處作坊造出來的紙,本就是爲了配合卷軸使用的長條紙,便如同一匹匹的麻布一樣細長。咱刻意切成小片,再縫起來豈不是多此一舉?”

聽了歐陽詢的建議,蕭銑當真是要拍斷大‘腿’一般醒悟了:他受限於後世明清古籍大多數是線裝書這個慣‘性’思維,覺得書籍從手抄進化到印刷之後,就必然要這麼改。但是殊不知,這其中還有別的土辦法。歐陽詢提出了摺頁書之後,蕭銑腦中馬上冒出了後世的手風琴乃至摺頁請柬的樣子,當下趕緊讓工匠試着折了一本擺‘弄’。

略微實驗了一下之後,蕭銑便發現了摺頁書的優劣——摺頁和線裝相比最大的劣勢在於,因爲閱讀習慣的問題,摺頁書的紙張只能單面印刷,而線裝書可以雙面印刷,省一半數量的紙張。但是考慮到如今造紙工藝還沒來得及改進,蕭銑能夠用到的紙本來就只能印一面,如此一來,也就不存在摺頁書的這個劣勢了。

蕭銑當即實驗,並且改良了一部分裝訂粘合的工作,最後拍板,使用一套他改良過了的印刷書摺頁裝訂法——在摺頁的基礎上,把背靠背的頁背無字部分用一些膠貼起來,形成“蝴蝶裝”。

當然,線裝書的技術蕭銑也並不是放棄了。而是蝴蝶裝先用着,線裝書留待造紙技術改良、‘弄’出既柔韌便於縫紉,又厚實防滲能夠正反面印的紙出現之後再用。

……

也幸虧剛剛上任的蕭銑在將作監的本職工作比較空,基本上只有一些打醬油的任務,這才能夠讓他每天不務正業地偷偷使用本署的工匠們研究‘私’活。

經過半個多月的忙活。到了四月二十前後,大興東市內一處原本售賣四寶、卻經營不善的小店鋪被盤了下來,換了新東家經營。而這個名義上的新東家,便是沈光的兄長沈耀——沈光的兄長在沈光之父沈君道升任漢王府掾之前,原本就是以抄書賣維持生計的,這樁事故在整個康平坊人盡皆知。所以如今一個抄書賣的突然鳥槍換炮盤下一間販售文房四寶的店鋪,也不會有人覺得匪夷所思。唯一需要懷疑的,無非也就是他們哪兒來的本錢。

幸好這個問題並不是很難找到答案——因爲根據沈光在他那些狐朋狗友面前毫不避諱的宣傳,這些本錢都是他向他的好哥們兒、將作監中校署令蕭銑蕭大人借的。蕭銑前陣子因爲做了幾首好詩,被晉王開出兩百貫一首的高額賞格、賺取千金的事情,在大興如今也傳爲美談了。所以說如果是蕭銑拿得出數百貫的本錢借給沈光、盤一個原本就經營不善行將倒閉的狹小文墨店,也是可以說得通的。

按照蕭銑想當然的本意,當然是想直接盤一家書坊下來,可是這個本意在現實面前,不得不做出讓步——因爲沈光告訴蕭銑,大興城裡根本就不存在蕭銑所說的那種“書坊”,或許整個大隋朝都有。因爲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之前,因爲書都是手抄的,根本沒有批量販售書籍的店鋪存在。所有抄書賣的人,都是在賣筆墨紙張的店鋪裡寄賣的。

新店開張後,文房四寶照賣,手抄書也是照例搭在賣紙的地方一起寄賣。只是手抄書之外,還有一些形制頗爲新穎的書籍堆在一起,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這個年代的手抄書非常昂貴,而且因爲手寫字體差距較大,字寫得漂亮的手抄書尤其有市無價。尋常但凡書法還過得去的人,抄寫的書不算筆墨紙張等固定成本,光算人工也要千字十幾文錢之多。而寫一千個字用掉的紙墨,如果紙不算太差的話,也要將近十文。若是有書法優美的抄書,那麼人工費千字數十文乃至上百文都是有的。蕭銑幼年時抄書,雖然因爲少年力弱寫的慢,但是就是因爲書法底子紮實,字漂亮,才賣的貴,每天寫數百字就夠餬口果腹。

所以,當沈家的文墨店裡,擺出幾本蝴蝶裝、摺頁裝的蕭銑字體、歐陽詢字體書籍時,一大羣京師文人墨客在短短一兩日內,便被一種‘交’口傳頌的坊間傳言吸引了過來——蕭銑的字體,如今已經有歐陽詢七八成火候。而歐陽詢更是華夏書法兩千年來,正楷第一人,被後世史書稱爲“楷書翰墨之冠”;這樣書法的抄書,平素整個大興城文墨市中,一個月也就出幾卷,現在居然一下子涌現了這麼多珍品,又豈能不讓人瘋狂?

第16章 決戰之年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84章 行商見聞第19章 清平幹濟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37章 太原陰雲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58章 體察民情第23章 勤王的代價第19章 清平幹濟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23章 京師見聞第11章 八艘飛第25章 大洗牌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44章 招降秘計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70章 飛來橫禍第46章 棋高一着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48章 苦肉計第29章 逼賊決戰第44章 如此和親第40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32章 平定江西第80章 根據地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22章 突厥末日第46章 終徵高句麗第67章 千年大計第29章 浴血之夜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90章 忍辱負重第10章 僥倖過關第90章 忍辱負重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3章 苟富貴第53章 分崩離析第10章 乘風大勝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44章 招降秘計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18章 虞世南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43章 宿命偶遇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41章 各個擊破第19章 堂堂之戰第27章 收割開始第50章 滔天毒計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47章 兩線作戰第23章 貌似烏龍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25章 帝心第51章 亡國滅種第2章 重生第90章 忍辱負重第77章 坦白從寬第84章 行商見聞第43章 賊情逆轉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66章 一種二熟第50章 滔天毒計第11章 有福同享第27章 年關瑣事第88章 婚變危機第54章 順水推舟第94章 風緊扯呼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41章 各個擊破第28章 赴任剿賊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49章 儒冠多誤身第40章 關中易幟第27章 收割開始第1章 白雲蒼狗第26章 裴家使命第32章 分化瓦解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23章 貌似烏龍第54章 順手牽羊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36章 兩淮賊情第7章 樑入蜀都第46章 尸居餘氣第12章 戰雲之合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50章 滔天毒計第15章 陰人陰招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50章 滔天毒計第80章 根據地第77章 坦白從寬
第16章 決戰之年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84章 行商見聞第19章 清平幹濟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37章 太原陰雲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58章 體察民情第23章 勤王的代價第19章 清平幹濟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23章 京師見聞第11章 八艘飛第25章 大洗牌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44章 招降秘計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70章 飛來橫禍第46章 棋高一着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48章 苦肉計第29章 逼賊決戰第44章 如此和親第40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32章 平定江西第80章 根據地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22章 突厥末日第46章 終徵高句麗第67章 千年大計第29章 浴血之夜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90章 忍辱負重第10章 僥倖過關第90章 忍辱負重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3章 苟富貴第53章 分崩離析第10章 乘風大勝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44章 招降秘計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18章 虞世南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43章 宿命偶遇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41章 各個擊破第19章 堂堂之戰第27章 收割開始第50章 滔天毒計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47章 兩線作戰第23章 貌似烏龍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25章 帝心第51章 亡國滅種第2章 重生第90章 忍辱負重第77章 坦白從寬第84章 行商見聞第43章 賊情逆轉第23章 一片石大捷第66章 一種二熟第50章 滔天毒計第11章 有福同享第27章 年關瑣事第88章 婚變危機第54章 順水推舟第94章 風緊扯呼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41章 各個擊破第28章 赴任剿賊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49章 儒冠多誤身第40章 關中易幟第27章 收割開始第1章 白雲蒼狗第26章 裴家使命第32章 分化瓦解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23章 貌似烏龍第54章 順手牽羊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36章 兩淮賊情第7章 樑入蜀都第46章 尸居餘氣第12章 戰雲之合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50章 滔天毒計第15章 陰人陰招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50章 滔天毒計第80章 根據地第77章 坦白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