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

樊於期死的稍顯突兀,卻不乏慷慨悲愴的意味,荊軻鄭重的收起面前滴血的人頭,剛剛的場面對他觸動很大。

刺殺始皇帝還未成行,田光、樊於期都已經懷抱不同的目的先後赴死。荊軻作爲兩場慘劇的唯一目擊者,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刺秦在荊軻的觀念裡,徹底產生了變化,由被動到主動,由排斥到責任,不成功,便成仁。

爲了保證刺殺行動的順利進行,荊軻用他殺手的經驗對燕太子丹提出三點要求。

一,除了樊於期的首級,還要向秦國進奉燕國督亢地區的軍事地圖。殺死樊於期只是平息始皇帝的私忿,燕國割地稱臣才能讓始皇帝完全放下戒心。督亢由於接近中原,是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用它做誘餌,不怕始皇帝不上當。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刺殺始皇帝需要一把神兵利器,最好再用淬鍊技術加持劇毒,刃一沾身,見血封喉。

三,刺殺行動需要一個助手,這個人必須有特點,能吸引別人的注目。根據心理學的原理,人的注意力總是集中在他更感興趣的事物上。荊軻作爲刺殺的執行者,絕不能成爲焦點,不讓人關注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在身邊製造另一個焦點。

燕太子丹原先對荊軻的信心,僅僅來自田光的推薦,現在他才真正相信,如果天下有還有一個人能刺殺始皇帝,這個人非荊軻莫屬。看到荊軻這麼賣力的出主意,燕太子也極力配合。

督亢地圖是現成的,燕太子丹無條件提供。

匕首亦早有準備,是從趙國徐夫人處購來的名器,削金斷玉不在話下。這裡插一句嘴,徐夫人並非真正的夫人,而是位姓徐名夫人的大老爺們。無從考證他爲什麼取如此怪異的名字,大約是給他的兵器生意製造廣告賣點。

燕太子丹按照荊軻的要求,花費百金請能工巧將給匕首淬毒。先將匕首高溫加熱,泛紅後浸入毒液中冷卻,反覆百次,直至毒藥與金屬完全融合。還抓來幾個囚犯做過人體實驗,中刃者無不立斃。

荊軻助手的人選,是在夏扶、宋意、秦舞陽三人中敲定的。他們三人分別容易紅臉、青臉、白臉,都具備吸引旁人目光的條件。紅臉和青臉明顯是不懷好意,容易讓人疑心,只能把夏扶、宋意淘汰。秦舞陽激動起來面無血色,可以給始皇帝造成燕使畏秦的錯覺,令其放鬆警惕,這正是荊軻最佳的掩護。

幾千年來,秦舞陽揹負冤屈,飽受世人的指責。被人詆譭他膽小如鼠,壞了荊軻的大事。是時候有人站出來,還他朗朗乾坤,沉冤昭雪。

一,翻翻秦舞陽成長的經歷,人家乃是燕國賢將秦開之孫,從小在軍人家庭長大,經受的磨練是一般小孩不能比的。田光說他面色蒼白的原因是骨勇,這是身體條件不足,並非心裡素質不好。

二,秦舞陽十三歲便揮刀殺人,死者不敢與之目視。這樣的小土匪,誰敢說他在秦殿上的表現是因爲膽怯?派他去秦的目的就是利用臉白的優勢,發揮膽怯的演技,給荊軻製造僞裝。

三,燕太子丹爲刺殺始皇帝做了多少準備?田光因此而死、樊於期也因此而死、用國賓的待遇拉攏荊軻、花費重金買匕首、進獻督亢之地,他已經痛下血本,務求方方面面顧全周到,怎麼可能在助手的人選上馬虎?

秦舞陽後來在秦國大殿上的表現,完全是刺殺行動的一個既定步驟。目的很明確,分散始皇帝的注意力,使其放鬆戒備,增加荊軻刺殺的成功率。他是在犧牲自己的形象,去成全荊軻。很不幸,荊軻刺秦失敗,歷史喪失了還原真相的機會,秦舞陽被定格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窩囊廢。

其實燕太子丹有時間給秦舞陽翻案,他卻沒有這樣做,原因是什麼?

一,刺秦失敗,國難當頭。燕太子丹自身難保,無暇顧及秦舞陽這個小人物的歷史影響。

二,燕太子丹跟荊軻簽有合同,要把荊軻塑造成英雄的形象。留下秦舞陽這樣的反面教材,通過對比,正好實現他對荊軻的承諾。

荊軻刺殺始皇帝那一幕,被歷史刻畫的英勇壯闊。欽佩他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給英雄的陪襯秦舞陽送上一份敬重。

該做的準備都已就緒,荊軻和秦舞陽擇定良辰吉日啓程出發。送別的那天,燕太子丹帶頭穿上白衣,開始替荊軻作秀。用送葬的禮儀暗示其一去不歸,有死無生的英雄氣概。

荊軻的音樂家好友高漸離,很會營造氣氛。只見他拂衣席地而坐,置築於面前,擊打出悲涼的離別之音,目光注視着荊軻即將離去的方向,喉頭涌動,咽不成聲。高漸離真情流露,讓現場觀者無不潸然淚下。他的所作所爲,不是出自僞裝,而是跟荊軻相交多年的情感迸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詩經中的《無衣》,恰到好處的闡述了荊軻和高漸離的同袍之情。就在刺殺始皇帝失敗後,高漸離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音樂家,毅然走上爲荊軻復仇的道路。他更名爲人庸保,以高超的擊築絕技混進秦國宮廷樂隊,伺機刺殺始皇帝。

經歷過荊軻事件後,秦宮對六國之人戒備森嚴,高漸離被人弄瞎雙目,從此失明。他終於等到接近始皇帝的機會,在奏樂的時候,把注滿鉛塊的築憤然擲出,卻因爲目不能視,功虧一簣。

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高漸離之義,曠古高絕,他用自己超然的情懷,詮釋了朋友之情。荊軻刺秦王,令人感動的又豈止荊軻一人?

站在浪花激涌的易水河畔,江水翻滾、波逐濤流,荊軻立北風而開襟,仰蒼天而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曲腔悲壯,蕩空清揚。

離路懷遠,去水臨江,滿目煙霞。浮波漸成氣候,掀百尺浪、祭八面風。追憶往昔崢嶸,笑家園破落。揮利刃,隱隱餘光,是非成敗從此論。

危難自古出豪俠,莫躊躇,蹉跎好河山。怎忍淺斟低唱,淪落個,安度殘生。人有幾何?烈士疏狂,切莫虛度。立黃昏才顯風流,鍍一身斜陽。

荊軻滿飲一杯別酒,登車而去,只留給我們落日的餘輝下,一個英雄的背影。

八 長平之戰(2)四十一 嫪毐反了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六 包裝嬴異人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八十 亡齊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七十六 亡魏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三十六 蒙驁之死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六 包裝嬴異人七十七 亡楚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六十七 亡趙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八十 亡齊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九十 坑儒案七十六 亡魏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九十四 李斯入甕三十六 蒙驁之死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六 包裝嬴異人九十 坑儒案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十七 亡楚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九十 坑儒案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 白起功高震主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二十 東周的滅亡(1)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七十六 亡魏七十七 亡楚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六十七 亡趙九十四 李斯入甕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七十 荊軻刺秦王(3)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七十 荊軻刺秦王(3)六十四 亡韓三十四 最後一次合縱(2)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五十四 魏楚大戰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
八 長平之戰(2)四十一 嫪毐反了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六 包裝嬴異人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八十 亡齊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七十六 亡魏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三十六 蒙驁之死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六 包裝嬴異人七十七 亡楚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六十七 亡趙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八十 亡齊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九十 坑儒案七十六 亡魏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九十四 李斯入甕三十六 蒙驁之死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六 包裝嬴異人九十 坑儒案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十七 亡楚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九十 坑儒案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 白起功高震主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二十 東周的滅亡(1)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七十六 亡魏七十七 亡楚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六十七 亡趙九十四 李斯入甕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七十 荊軻刺秦王(3)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七十 荊軻刺秦王(3)六十四 亡韓三十四 最後一次合縱(2)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五十四 魏楚大戰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