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

目前主力部隊有八個師,即七個皇家陸軍步兵師、一個近衛師,三個騎兵團以及若干獨立重炮營,按照戰略司的規劃,那麼還需要在擴軍五個師以及兩個騎兵團,整合成立一個重炮旅(清末梟雄243章)。

如果該擴編計劃得以順利實行的話,那麼明年主力部隊的規模將會膨脹到十三個師,五個騎兵團,一個重炮旅,總兵力預計會超過十二萬人。

這十二萬人咋一聽上去很多,但是分散到各條戰線以及內部統治區進行彈壓任務的話,那麼具體到某個方向上,實際上皇家陸軍的兵力還是相當的少。

比如說按照戰略司的規劃,明年皖南以及皖北南部方向,第二軍和第四軍是無法得到皇家陸軍的增援,依舊只能各轄有一個皇家陸軍步兵師而已,現在用於進攻安慶的皇家陸軍不過只有八千人。

兵力最多的蘇北地區,到明年頂多也就只能得到兩個師一萬多人的增援,到時候第一軍和第五軍加在一起,其主力部隊,即所轄的皇家陸軍也只有五個師,兵力大約四萬人上下。

因此即便是這擴編計劃近乎讓總兵力增加了一倍,但實際上對於中華帝國的龐大國土以及多條戰線同時開戰來說,區區十二萬的皇家陸軍依舊無法有效的取得太大的戰略優勢。

因此戰略司制定的擴編計劃中,協防軍的整訓以及擴編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爲了有效配合皇家陸軍的各項作戰任務,目前協防軍的兵力還是太少,戰略司的同僚們一直認爲,協防軍的兵力至少應該是皇家陸軍的兩倍以上,最好是能夠達到三倍!”

陳安旭如此對林哲說協防軍後續擴編的重要性:“至少需要建立四十個協防師才能夠初步滿足我軍的次要作戰任務需要,而如果能夠建成六十個協防師,那麼就能夠充分的支援皇家陸軍的作戰任務!”

林哲並沒有因爲聽見陳安旭一說幾十個師就大驚小怪的,因爲協防師的編制就是他親自制定的,自然是非常清楚,中華軍中的協防師。實際上是純步兵部隊,而且編制較小,一個師大約是四千五百人左右。

要知道現在中華軍就已經有二十幾個協防師了,但是總兵力只有十萬人左右。即便後續擴張到四十個協防師。其總兵力也不過十八萬而已,哪怕是六十個協防師,並且這六十個協防師都是滿編制的話,其總兵力也只有二十七萬而已。

而按照中華軍去年以及今年的作戰傳統,一般都是兩個到三個協防師配屬一個皇家陸軍師組成某個方向的戰鬥支隊。建立軍級編制。

中華軍現有五個軍裡頭,除了第一軍比較特殊一些外,其他四個軍都只有一個皇家陸軍師,再配屬兩個或者三個協防師作戰。

同時協防軍也不僅僅到前線當炮灰,實際上他們還需要承擔彈壓地方的重任,因爲也需要分散出去不少協防軍(清末梟雄243章)。

也就是說,按照中華軍目前的體制,協防軍的總兵力是需要達到皇家陸軍的兩倍以上才堪堪夠用。

然而協防軍也皇家陸軍不一樣,不是說有錢有糧就可以擴編的,因爲你得需要士兵啊。而協防軍的士兵來源清一色都是俘虜,這能不能抓到大量的俘虜就成爲了協防軍能否壯大的重要因素。

而這種因素是不可控的,並不是所戰略司這邊說要擴編協防軍了,就立刻有好幾萬的俘虜士兵冒出來可以用。

對此,陳安旭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考慮到協防軍擴編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對我們戰略司方面可以認爲,把協防軍進行分化,細分爲前線戰鬥部隊以及後方守備部隊。

前線戰鬥部隊依舊採用目前的協防軍體制,通過接受俘虜而擴,跟隨皇家陸軍持續作戰。而另外一方面,我們認爲可以效仿皇家陸軍組建一支地方守備協防軍。

這種協防軍的士兵同樣招募而來,發放的薪餉可以稍次一些,武器裝備方面可以沿用冷兵器以及舊式火槍。此舉雖然會較大程度的增加我軍的人員薪資開銷,但是目前我軍軍費充沛,限制我軍發展壯大的最大因素並不是軍費,而是槍炮的產能!”

陳安旭顯然是對自己所說的這種地方守備協防軍抱有極大的期待,臉上露着興奮繼續道:“而且兵員以及訓練等體制都和皇家陸軍一樣,必要時候這些士兵就能夠直接補充到皇家陸軍中。或者是後續等槍炮產能上來後,這些士兵通過換裝新式槍炮,立馬就能夠形成不遜於皇家陸軍的戰鬥力!”

林哲聽着的同時,也是把手中的報告書翻到了‘地方守備協防軍’那一頁上,報告書上寫的自然要比陳安旭簡單的口述要詳細的多。

只見他看了半響後纔開口道:“這個地方守備協防軍,成本略大,而且是純步兵部隊,沒有炮兵,騎兵,輜重等輔助兵種,和正規軍的差距太大!”

林哲覺得這種地方守備協防軍的前景雖然好,但是性價比有些差,如果不讓他們當主力上戰場的話,那麼就沒有必要和皇家陸軍爭奪優質兵員,並給他們發放高額的薪餉,但是如果讓他們充當主力部隊的話,只裝備冷兵器和舊式火槍肯定不行,那麼是後來換裝了米尼步槍,但是也會因爲缺乏騎兵、炮兵、輜重等輔助力量而不具備獨立作戰能力。

不過戰略司方面提起了,林哲也是覺得有必要改一改目前中華軍的體制,目前中華軍只有皇家陸軍和協防軍,前者是主力,後者是炮灰。

而這中間還缺了一種,那就是具有預備役、地方守備等任務屬性的部隊!

如此看來,這地方守備協防軍也是有必要的了,不過不能和戰略司說的這些搞,所以林哲繼續道:

“既然新立部隊是定位於二線戰鬥部隊,那麼就應該歸屬於皇家陸軍行列,編制上應該和皇家陸軍一樣,不過具體可以略少一些,皇家陸軍那邊一個師有一個輜重團,這種二線部隊先建一個營就好。炮兵也可以縮減一二,但是一個師至少得配屬兩個連的炮兵。

裝備上以現有空閒裝備爲主,我們不是還有封存的滑膛槍以及舊式火炮嗎,先調過來用着!”

林哲說的這種模式。實際上就是把這些二線部隊當成了皇家陸軍的預備役,先連着,然後等軍械產能上來了,一換上新式槍炮的話,那麼就是主力部隊。

當然了。花費也會比陳安旭開始說的地方守備協防軍要多一些,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如其花錢搞個半桶水,還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呢!

再者,林哲也是知道,協防軍這種模式的部隊是不合時宜啊,也無法長存下去的,現在有源源不斷的俘虜可以補充,戰爭也是持續進行,所以協防軍能夠保持下下去。但是等戰事稍停,這些協防軍就會失去兵員的來源,而林哲也總不能一直強迫協防軍的士兵免費幫他打仗不是,到時候如果要留下一部分來,估計也是要進行改變然後按照正規軍來對待。

如此到以後從協防軍裡改編,還不如現在就新立框架,建立一支全新的二等部隊來逐漸承擔協防軍的作戰任務,等國內統一後,立馬就可以把協防軍給裁撤掉。

“嗯,你記一記。除了上述朕說的那些外,後續的地方彈壓任務,一律由新建之守備部隊承擔,現有之協防軍一一逐步調往前線作戰。彈壓各地方需要多少守備部隊到時候你和參謀部其他人商討一二。回頭把章程遞上來!”

按照林哲對未來軍隊發展的設想,協防軍這種非正規的臨時性軍隊是遲早要撤掉的,未來陸軍的力量應該由皇家陸軍之主力師、皇家陸軍之地方守備部隊。

至於近衛師比較特殊一些,這種負責控衛皇室的近衛部隊頂多也就兩三個師而已,不可能當成陸軍主力使用的。

戰略司制定了明年的一系列戰略規劃,並基此制定了一系列軍隊擴編、整訓的計劃!

當然了。爲了整個戰略的順利實施,也不是隻制定了些許文件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統帥部的各部門協同配合,如此才能夠把整個戰爭機器運轉起來。

而當林哲批准了戰略司的1858年度戰略規劃後,統帥部各部門就是迅速行動了起來!

首先是軍訓部,要在多地建立新兵訓練營,把募兵地區從傳統的浙北、松江府擴大到整個浙江、蘇南兩地之餘,還嘗試在皖南、福建、蘇北、皖北等中華帝國的已控制區。

有了士兵還不夠,還得有足夠多的軍官,同樣歸屬軍訓部管理的軍校也是進行了改變!

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當即宣佈在年底進行面向全國的擴大範圍招生,只要具備基礎文化水平、身體條件素質過關的學子皆可報考,而通過入學考試後即可進入這兩所軍校入讀。

而兩所軍校加起來,年底的預計招生規模將會達到三千人之多!

於此同時,陸軍軍官學校幼年班正式從陸軍軍官學校那邊獨立出來,單獨成立‘皇家陸軍中學’,廣泛招募年紀在十歲到十五歲之間,身體素質過關,具備基礎文化水平之餘,還擁有敏捷思維等特性的優秀學生,不過即便擴大了招生規模,該陸軍中學的學生數量也不會太多,年招生不會超過兩百人。

而有意思的是,學子們報考陸軍中學的難度比直接報考陸軍軍官學校要難得多,這說的難並不是指學生的已有文化水平,而是指學生的綜合素質,考驗學生的除了文化知識外,還有忍耐力,思維敏捷性,心智這些東西。

因爲對於軍方來說,陸軍中學的這些學生纔是未來,而這些直接報考軍官學校,學習一年出來的軍官只是一種過渡,屬於速成培養的軍官。

這從學制就看得出來,陸軍中學的學制足足有三年,而且畢業後還會進入軍官學校學習甚至到國外留學。

整個培養時間長達四五年甚至七八年之久,這些培養出來的精英才是一支軍隊現代化的關鍵!

相對於軍訓部的人員補充計劃,其實軍械部的槍炮採購難度要大的多,畢竟中國別的不多,就是人多,從上億人口裡搜刮幾千個學子成爲軍校生,然後速成培養一年問題不大,招募五六萬的優質兵員難度也不算大,所費的不過是薪餉以及安家費而已。

但是槍炮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了,目前中華軍的軍械供應主要是依賴林德機器廠以及民間的手工作坊!

比如說需要的大量刺刀、指揮刀這些皇家陸軍所需的冷兵器,以及協防軍需要的大量刀劍長槍等冷兵器,這些冷兵器並不是由正規的大規模兵工廠生產,而是主要依賴廣泛存在的諸多小規模手工作坊。

這些刀劍等冷兵器一般都是由鐵匠們按照圖樣規格打造,雖然說有些地方把這些鐵匠組織起來,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依舊沒能根本改變手工生產的模式。

此外這些手工作坊還會手工打造一定數量的燧發滑膛槍,這些手工作坊以往大多是前清或者太平軍遺留下來的,以前爲清軍們生產火繩槍。

中華軍雖然說以米尼步槍爲主,但是這隻侷限在皇家陸軍中。

而大量的協防軍、地方上的巡警等執法部門人員依舊大量使用火繩槍或者燧發槍,之所以不給他們裝備米尼步槍,一方面是林德機器廠的產能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成本問題,一支米尼步槍包括步槍、刺刀、槍套、子彈模具等一套裝備在內,價格至少在二十七八圓以上。

而採用火帽擊發滑膛槍的話,每套的價格可以降低到十五圓以下,如果不用火帽擊發,而是使用燧發擊發的話,每套燧發滑膛槍的價格更是可以降低到十二圓以下。

以往中華軍內的各種滑膛槍都是從戰場繳獲而來,但是也不能一直這樣,剛好這些滑膛槍技術要求也不高,手工作坊都能製造,所以中華軍從林德機器廠大量採購米尼步槍的同時,也是從一些手工作坊以及小型的機械廠裡採購一些燧發滑膛槍,用來裝備協防軍以及地方上的巡警等執法人員。

甚至爲了價格便宜,軍方都沒采購更好一些的火帽擊發滑膛槍,而只要了燧發滑膛槍而已,而製作槍身的木材以及刺刀等零部件,也都是一些便宜貨!

軍方持續採購燧發滑膛槍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爲它有多好,也不是因爲便宜,而是林德機器廠的米尼步槍產量不足,不得不用滑膛槍來彌補。

產量不足的不僅僅有米尼步槍,還有火炮!(。)

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647章 皇子所第274章 應對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149章 董離第79章 主政一方第53章 東進上海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48章 厘金初顯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74章 上任設衙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89章 湖州之危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98章 都是瘋子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318章 面聖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71章 擴軍五千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348章 對策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414章 方德嬪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308章 勝了嗎?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34章 危機!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29章 林成庭來襲
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647章 皇子所第274章 應對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149章 董離第79章 主政一方第53章 東進上海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48章 厘金初顯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74章 上任設衙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89章 湖州之危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98章 都是瘋子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318章 面聖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71章 擴軍五千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348章 對策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414章 方德嬪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308章 勝了嗎?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34章 危機!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29章 林成庭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