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是扶蘇安排下去的事,這名工師極爲上心,扶蘇這邊交代下去之後,工師很快便在六處自己管轄的工坊中各自挑選了極爲手工極巧的工匠,這十八人在扶蘇留下的侍人帶領下向咸陽宮內走去。
扶蘇回到咸陽宮之後便立即召見工部尚書鄭國,鄭國本是韓國派到秦國的間諜,希望通過讓始皇帝大興土木之事來“疲秦”,鄭國遊說始皇帝秦國在涇水和洛水間,穿鑿一條灌溉渠道,後來這件事敗露,始皇帝欲殺鄭國,鄭國說出一句話得以讓心胸寬闊的始皇帝饒恕了他,並且委以重用:
“剛開始臣作爲韓國間諜,然而這條渠如今修成對秦也是有大利,臣爲韓延數歲之命,而爲秦建萬世之功。”
始皇帝便放過了他,鄭國此後也感始皇帝恩德,更加奮力開拓秦國水利之事。
今日鄭國不知道皇帝爲何突然召見自己,便立即從工部趕往咸陽宮,扶蘇有意將秦國議事中心向渭水之南轉移,如今左右丞相以及六部皆開始在阿旁宮內完善,等到劃定完畢,扶蘇日後便移駐阿旁宮內處理國家政務。
“陛下,工部尚書已在門外等候。”門外的人推門進來向扶蘇傳達。
“趕快將鄭尚書請進來。”扶蘇知道鄭國如今年事已高,如今的關中已經頗爲嚴寒,扶蘇不願鄭國在外面受寒,但是國家之事又不得不召見這位老人。
鄭國裹的也挺厚,進入房內,趕緊搓了搓手,扶蘇趕緊起身上前說道:“老尚書快來這火邊烤一烤,朕實在是讓老尚書受苦了。”
不像後世那般,皇帝高高在上,臣子不敢上前,此時君臣之間頗爲有禮,鄭國也便不再客氣,在碳盆旁邊暖和一下。
進入房內的鄭國身體可以舒展起來,趕緊問道:“不知陛下急召臣所謂何事?”
“朕昨日批閱奏簡到深夜,手痠腰痛,整個人昏昏沉沉,奏簡批閱起來極其緩慢,朕當時突然想起來,在朕年幼之時,在秦楚相交的秦嶺山中,見過一位老丈,老丈也是認識幾個字的,當時好像是在給自己的幼子寫書信,朕當時見老丈寫字用的物件是很輕薄的一件東西,朕也從未見過,當時頗爲好奇,這是何物,不似帛書般細軟,但是用毛筆書寫起來頗爲順暢。”
鄭國聽得一愣一愣的,也禁不住升起好奇心來,“那陛下可曾問那老丈究竟是何物?”
“自然是問了,老丈說那叫‘紙’,朕也不知道紙爲何物,便問老丈這是從何處買的,老丈當時爽朗笑道:都是用一些竹木樹皮和他打漁廢棄的漁網,弄在一起,壓薄曬乾之後的不值錢東西,哪用得着買呀。”
鄭國沒見過紙,僅憑扶蘇的口述描繪,自然想不到這紙有何用,便問道:“那陛下是要將此物弄出來?”
“不錯,鄭尚書未見過那物,若是用此物來書寫奏簡以及書籍謄寫,必然會極大的減少書籍屯放佔用的宮室,各地奏簡傳遞以及朕批閱起來都會有很大的便利。”
鄭國低頭思忖了一會,陛下整天腦袋裡不想着好好處理國事,想這些工匠之事作甚,但是也不好打擊皇帝的積極性,便說道:“那陛下可否詳述一下此物工序,臣便回去差人將此物爲陛下造出。”
“此物流程自然是可以告知尚書,但是這件事朕要絕密,朕已經讓咸陽工師挑選十八位工匠來到咸陽宮,接下來便是要與鄭尚書商議如何讓這些人秘密製造。”
鄭國此時開始謹慎起來,皇帝不是一個貪玩而揮霍民力之人,皇帝既然重視此事,想必這件東西挺重要,鄭國問道:
“不若如軍械工坊那般,嚴禁進出。”
“如此不是不可,留下這些人當中願意留下的,尚書選址爲其建造場地以及房舍,場地建造成‘回’字型,將其房舍和內部製作場地分割開,朕想了想,這紙的製作大概可以分爲五步,尚書建造七個場地,每個場地之人不可與其他場地之人相通,多出來兩個用來作混淆之用,願意留下之人,免除各種徭役和更卒,衣食住行皆由工部解決。”
鄭國點了點頭,“如此倒是頗爲可行,到時候,讓兵部的人來安排一下保密事宜,加上陛下的方案,便可以保證此事難以外泄。”
“此爲朕將那老丈口述的方法寫在了竹簡之上,尚書在此看過之後牢牢記住,然後朕便將此物扔在此火中燒掉。”
鄭國接過扶蘇手中的竹簡,慢慢打開,看到開頭的幾個字“斬竹漂塘”,原本乾癟的眉頭深深皺成了一個川子,然後繼續展開竹簡向後看去,看到後面對“斬竹漂塘”的介紹:
工匠砍伐竹木,每根竹子截成五到七尺長,然後就地開挖水塘,將截斷的竹子在水塘內浸上百天,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搗碎,取出時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
鄭國認真看完一遍之後,再次看了一遍,一會皺眉一會舒展開點了點頭,似乎對此事會意,就這樣鄭國看了一遍又一遍,將其餘的“煮楻足火”、“蕩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焙乾”等四個步驟也皆看完牢記之後,將竹簡交給扶蘇。
“老尚書可否記住了?”扶蘇交給鄭國的正是明朝造紙術的五個主要的步驟,爲中國古代廣泛流傳採用的抄紙法,抄紙法制造速度比起其他方式來更爲快速。
“臣記住了,陛下可以焚燬此物了。”鄭國在腦海中又回憶了一遍之後,對扶蘇說道。
“好!”說着扶蘇便將這些竹簡全部扔進火盆之中,竹簡漸漸點燃,發出噼裡啪啦的脆響,扶蘇對鄭國說道:“朕也不知朕回憶的是否正確,但是應該大致不差,望老尚書上心,這件事關係到朕下一步的計劃,極其重要。對了,七個場地其餘的兩個,老尚書可以想想加一些什麼工序進去混淆紙的製作。”
聽到扶蘇說此事及其重要,鄭國也在心底重視起來,“臣一定謹記。”
“陛下,咸陽的幾位工師到咸陽宮前殿門外了,方纔那邊的人跑來告知殿下。”
“老尚書,煩請你帶這些人回工部安置,問清楚,朕說的那些條件下,願意留下的便留下,不願意的莫要強求,先試做一番,等到成功之後,再擴大規模製作。”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