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落幕(大結局)

秦三世皇帝二年,春。

奉命前往雍城祭祀上帝的趙佗,回到了咸陽。

他面色冰冷,彷彿還沒有進入春天,依舊身處寒冬中。

他走過被中尉軍控制的咸陽街道,進入秦宮,但沒有直接去見皇帝,而是來到深處的天保臺上。

高臺聳立,風聲呼嘯。

一個碩大的金人站在這裡,迎着烈風,高傲的眺望遠方。

始皇帝想要大的。

趙佗和扶蘇就給他弄了一個大金人,身高一丈八,是皇帝喜歡的六之倍數。

其服飾、面貌也都是照着始皇帝弄出來的,栩栩如生,讓人一見,就像是看到了那位千古帝王站在眼前。

趙佗走到始皇帝像的前方,看着面前威武的帝王,感情自心中升起。

他輕嘆着:“陛下啊,兒孫輩被人蠱惑,不知道輕重,差點壞了大事。現在弄成這樣子,我也很難辦啊。”

沒有人迴應他。

趙佗的親衛由彭越帶領,站在數十米外,不敢接近。

只有風聲在趙佗身邊吹過,嗚嗚咽咽,彷彿是有人在低語。

趙佗看着始皇帝像,沉默了。

他這次前往雍城,並沒有料到咸陽會發生這種變故。

小皇帝才十多歲,尚未加冠親政,他趙佗是二世皇帝指定的託孤之臣,掌握國政,代皇帝行事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並未覺得有不妥之處。

如果說有不妥,那可能就是爲了防止李於這個法家廷尉搗亂,趙佗對其多有壓制。

這使得李於怨恨在心,最終攛掇出了這場亂子。

幸虧趙佗的舊部在咸陽多佔據實權位置。

像涉間、黑臀、鍾離眛等人於中尉軍、衛尉軍、郎衛軍中一待就是十多年,紮根很深,軍中許多將吏和士卒都聽他們的話,哪怕是中尉、衛尉等人也要倚仗他們來治軍。

這才讓李於和小皇帝投鼠忌器,不敢冒險調用咸陽的軍隊,意圖依仗宗室,最後反被趙徹等人拿下。

左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去疾等人當夜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的震驚,但此時事態已經完全被趙氏掌控,他們無法干涉。

涉間等人以宗室叛亂爲由,通過主管軍事的太尉府下達軍管戒嚴令,控制整個咸陽城,特別是秦宮和文通侯府邸被重重包圍,就算是王綰、馮去疾等人也無法進入宮中見到皇帝。

咸陽被軍隊控制。

一切,都等着趙佗回來解決。

“解決……”

趙佗輕輕低語着。

他剛回來見到趙徹和陳平、酈食其等人時,兩位謀士就向他說出了那個權力鬥爭上難解的問題。

政治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到了趙佗的地位,又剛剛發生了這種事情,如果他們趙氏不下狠手,日後定然會遭受君王清算。

從古自今,沒有君王能夠容忍這樣掌握了軍政大權的臣子。

哪怕你能平安壽終,但死後家族也難逃一劫。

霍光、張居正等人便是一個例子。

只有趁勢進取一步,方能世代安穩。

趙佗對此不置可否。

他只選擇了進宮,來看看始皇帝。

一人一像,默默對視。

半晌後,趙佗對着巨大的金人點了點頭,嘆道:“我知道了。”

他沒有去見三世皇帝,而是徑直出了秦宮。

數日後,咸陽城封鎖解除。

同時那晚發生的事情也有了官方定論。

諸宗室公子受奸人蠱惑,趁着鎮國侯郊雍之際,突襲文通侯、鎮國侯府邸和秦宮,意圖控制皇帝,以此謀逆。

皇帝念及血脈之情,諸公子又是受人慫恿,故網開一面,只廢除他們公子身份,貶爲庶人,終生幽禁於驪山,在始皇帝陵前守孝贖罪。

而隨從諸公子叛亂的那些人就沒有血脈庇護了,上千人盡數被斬殺於渭水河畔,以儆效尤。

整場事件中,因爲趙徹這位中尉丞反應及時,調兵進行鎮壓,鎮國侯府並未出現什麼損失。

但文通侯府卻沒有幸免,因爲府邸被叛軍攻破,文通侯李於不願受辱,自盡於府中。

亂軍見文通侯死,遷怒之下盡屠李氏,使得李氏一族損失慘重,近乎被滅門。

當然,那些衝入了文通侯府的亂軍,也在事後遭受了腰斬的刑罰,算是給李氏一族報了仇。

事情定性下來,在軍事管理下驚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咸陽民衆這才鬆了一口氣。

“原來是那些宗室公子搞的鬼啊,真是可惡,害乃公擔驚受怕了好長時間。”

“就是說嘛,只可惜文通侯真是倒黴啊,居然就他一家被叛軍殺了,慘慘慘。”

“嘿,還不是咱們那位趙小君侯反應果斷,若非他及時處置,別說是文通侯了,說不定連皇宮都要落在那些叛軍的手裡。趙氏一族,真乃帝國支柱啊!”

頭髮已經發白的絡腮鬍男子在食肆中對着衆人吹噓,滿臉的驕傲。

而相比所知有限的民間,秦國朝堂上的公卿諸臣雖然也不太清楚此事的真相,但隱隱能猜到一個大概。

他們一個個戰戰兢兢,不敢對此事多言。

哪怕是頗有骨氣的忠良之臣,也不好多說。

事情發生的時候,人家鎮國侯正奉了皇帝的詔令在雍城祭祀,此事和趙佗半點關係都沒有。

首先就排除了趙氏的問題。

而出兵叛亂的也確實是宗室諸公子,誰也無法否認。

不管宗室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聚斂那麼多僕從手持兵刃上街,就已經是觸犯了律法,更別說還意圖攻擊列侯府邸,誰敢爲他們辯護?

至於文通侯李於的死,因爲當時軍隊控制全城,諸位公卿並不清楚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哪怕有所猜測也不敢多言,只能認了趙氏給出的解釋。

事情得到解決,趙佗仿若無事一般,繼續和往常一樣盡心處理國政。

但朝堂也陷入可怕的壓抑中。

因爲文通侯李於的死,左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去疾等人皆對趙氏一族心生畏懼,在政務上不敢忤逆趙佗的話。

再加上一向和趙佗不對付的廷尉李於死了,新的廷尉由章邯所推薦的太僕丞趙高擔任,朝堂上已經沒了敢公開反對鎮國侯的人。

至於三世皇帝,因爲舅父文通侯李於的死,這個十多歲的少年已經被嚇到了,再加上他尚未加冠成年,本來就沒有執政的權力。只能在朝堂上看着趙佗代爲處理國政,絲毫不敢多言。

只是小皇帝的心中,記着他母親的話,尚還存有希望。

“趙賊勢大,竟敢滅我李氏,但看他如今的模樣,尚不敢弒君篡位。吾兒暫且忍耐,先假意配合趙賊,任憑其處理國政,以求取生機,讓他不敢行大逆之事。趙賊年歲已經不小了,而吾兒則如朝陽初升,只要熬下去,一定能將趙賊熬死,待趙賊死去之日,便是吾等團結朝臣,對趙氏清算之時!”

母親的話在三世皇帝腦中迴盪。

是的,趙佗這老賊今年已經四十三歲了,而三世皇帝自己才十七歲啊。

他有的是時間。

但趙佗卻沒多少年好活了。

熬下去,熬死了趙佗,小皇帝就有了翻身的機會。

在此之前,他不能給趙佗把柄。

在這樣的打算下,三世皇帝不再對趙佗形成桎梏。

趙佗在撕破臉後,也沒有客氣,將能抓的權力盡數抓在手中。

特別是軍隊。

槍桿子裡出政權,他對這個道理非常明白。

除了中尉軍和衛尉軍之外,就連宮中郎衛也被其黨羽滲透。

至於朝堂上的那幾個大家族,亦是各有態度。

太尉王賁於當年病逝後,其子王離繼承武城侯爵位,被舉薦爲太尉。

王離曾追隨趙佗滅齊和攻取河南地,算得上趙佗的舊部。

趙佗又是他大父和父親的舊部,趙、王兩家的關係糾纏不休,相比於陌生的三世皇帝,王離自然是傾向趙氏更多一些。

“大父和父親皆言,朝堂之事多做少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情況我還是不參與的好。”

王離嘆息着搖頭。

相比王氏的中立,蒙氏的蒙毅則對趙氏專權非常不滿。

只是可惜新任的廷尉趙高以河西蠻夷多事,律法難以通行爲由,舉薦了蒙毅這位法律高手前往河西張掖郡爲郡守。

對於這個舉薦,將作少府章邯,治粟內史王戊等人紛紛贊同,最後在趙佗奏稟皇帝后,將蒙毅送到了張掖郡當郡守,去治理那裡的月氏人和羌人。

蒙氏之後,楊氏的楊熊是趙佗好友,辛氏因昔日辛梧的關係和趙佗多有往來,並非敵手。李氏的李信就不用多說,唯有馮氏因爲有女子嫁給文通侯李於的緣故,和趙氏有些不睦。

但馮氏的當家人馮去疾是個老江湖,知曉分寸,有他在,馮氏並沒有露出敵意。

王綰、馮去疾年歲已大,沒了多少銳氣,爲了家族着想,儘量避免和趙佗衝突,使得整個秦國朝堂徹底成了趙佗的一言堂。

他說一,沒人說二。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趙佗並沒有理睬陳平、酈食其,甚至黑臀、鍾離眛等人的勸進之說,他只將心思放到國家大事上,認真的革除舊弊和進行創新。

秦三世三年,因爲沒有了李於等法家門徒的阻撓,趙佗的諸子學室計劃順利在天下推行,狠狠收了一波天下士人之心。

除了法家門徒外的所有士人,皆言鎮國侯開明,願意傳承諸子學問,乃是世之賢臣。

諸子學室的推廣,培養出了一批知識分子。

其中的佼佼者被舉薦成爲官吏,剩下的人也各有出路,比如一些人就在政策激勵下,胸懷壯志前往蠻夷地區進行文化宣傳,好換取資歷,以獲得更好的前程。

總之秦國在思想文化上,正從壓制轉向開放。

到了秦三世四年,率軍前往遼東征伐的李信回來了。

他帶回了叛賊冒頓的首級,以及上千個胡人俘虜,親手解決了他昔日在東北留下的禍患。

對於咸陽發生的那些事情,李信不清楚,他也不想知道。

李信已經五十多,快接近六十歲了,數十年的征戰,讓他滿臉風霜,兩鬢已被霜雪染成白色。

在奏捷儀式後,李信彷彿是完成了他這一生所有的任務,兩個月後便舊疾復發,臥於牀上。

“李將軍。”

趙佗跪在李信榻前,看着面前衰老的男子不由淚流滿面。

李信笑了笑,虛弱的說着:“你如今可是堂堂鎮國侯啊,對於生死之事當已看開,沒什麼好哭的。”

趙佗說道:“不管我趙佗此生是何身份,李將軍皆是我趙佗的伯樂,若無將軍當年賞識,豈有今日之趙佗在此。”

這些話,勾起了李信的回憶。

他嘆聲道:“你身居高位,居然還記得這些往事,我心中不勝喜悅。只是伯樂二字,我卻不配啊,說到底,我李信只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將領罷了。”

“當年伐楚之戰,我沒有聽你趙佗的諫言,妄自尊大,結果遭受逆賊所害,使得二十萬大軍覆於楚地,成爲我李信一生之痛。雖然承你之言,我能有伐遼東而再起的機會,但昔日往事,永遠在我心頭難以抹去。”

說到這裡,李信握住了趙佗的手。

他看着趙佗,彷彿是用盡了一生的力氣說道:“趙佗,我只想告訴你,我李信錯了,當年沒有聽你的話,一切都是我的錯。”

李信竟然在彌留之際,向趙佗誠懇的承認了當年的錯誤。

趙佗哀聲道:“李將軍,無需如此。”

當着趙佗的面,承認了自己當年的錯誤,彷彿讓李信徹底卸下了一生的負擔。

他微笑道:“趙佗,此生能遇見你,是我李信之幸。”

隨着話語落下,李信的手失去了力量,眼睛也慢慢閉上了。

趙佗也閉上眼,臉上滿是哀容。

他的腦海中,浮現的是當年伐燕歸來的場景。

咸陽城外,他站在李信身側,同車而凱旋,盡情享受榮耀時刻。

李信,對他趙佗的人生很重要。

“此生能遇李將軍,亦是我趙佗之幸。”

趙佗喃喃着,胸口揪心般的疼。

李信的死,彷彿拉開了一個時代落下的大幕。

秦三世五年。

年逾七十歲的左丞相王綰,終究抵抗不住歲月的侵蝕,於府邸中溘然長逝。

其左丞相的位置,由御史大夫馮去疾補上。

只是馮去疾和王綰的年齡是差不多的,也都是七十老朽了,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高壽。

在當上左丞相的第二年,馮去疾也離開了人世。

連續兩年死了兩個左丞相,讓秦國朝堂瀰漫着一股哀傷的氛圍。

轉眼便到了秦三世七年。

趙佗這一年四十八歲,三世皇帝二十二歲。

按照禮制,三世皇帝在雍城舉行冠禮後,便代表成年,可以親政了。

可趙佗卻對這一切視若無睹,在皇帝加冠後,並未還政給他,依舊牢牢緊抓權力不放,軍中更是遍佈趙氏手下。

此時王綰、馮去疾等老臣皆已逝去,剛剛接任的馮劫也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並沒有和趙佗爭鋒的勇氣。

滿朝之上,皆是趙氏黨羽。

皇帝的話,不如趙佗的話管用。

三世皇帝無奈下,只能儘量忍耐。

“趙賊,你已經四十八了,而朕才二十二,朕倒要看看你還能再活幾年!”

三世皇帝咬牙切齒,恨不得奪權之後盡誅趙氏。

李姝也是氣憤之極,不過她還有辦法:“朝堂之上多趙氏黨羽,就怕趙佗一去,其子趙徹依舊攫取權力而不罷手。吾兒等尋臂助纔是,婚姻之事便是一條出路。”

爲了這條出路,太后李姝甚至拉下了面子,請宗正子嬰出面,讓天子娶王離之女。

在李姝和三世皇帝看來,王氏是朝堂上唯一能和趙佗相比的列侯,王離雖然看上去保持中立,但其父、祖皆乃秦國老臣,心裡定然會偏向皇帝一點。

只要皇帝能娶王離之女,日後趙佗一死,皇帝若想奪權,王氏就是一個臂助啊。

對於李姝和皇帝的算計,趙佗沒有干涉,甚至還主動促成了此事。

王氏之女成爲皇后,王氏成了秦國外戚,這讓三世皇帝和太后多了一絲安心,便繼續等待趙佗死去的那一天。

秦三世皇帝八年。

秦人在東瀛列島上發現大量金礦和銀礦,並引發了一陣熱潮,燕、齊、遼東、海東、日照等地多有人偷渡跨海,欲要前去東瀛尋金髮財。

東瀛列島上有野人部落棲居,常與秦人發生矛盾。

趙佗順勢將東瀛列島納入秦國治下,但因爲地理遼遠,需要跨海通行,殊爲不便。所以趙佗在東瀛設立了不同於郡縣的都護府,給予派去治理的官吏更自由的權力,以掌統當地諸蕃。

在這一年,秦國航海名士徐巿,病歿於東瀛。

秦三世皇帝九年。

三世皇帝的嫡長子出生,皇帝爲其取名爲昭,並迫不及待的立其爲太子。

按照陳平等人的猜測,這名字說不定是來自於秦昭襄王的“昭”字。

秦昭襄王時期,同樣是王權旁落,被宣太后和穰侯架空了整整四十餘年,直到他六十歲才奪權成功。

說不定三世皇帝是想以這個先祖的事蹟來激勵自己呢。

趙佗聽聞,只是笑笑。

一月後,他以天子爲至尊,當享世間美色爲由,將從西域和東瀛等地送來的數十個美豔女子送入了宮中。

對於趙佗這種做法,三世皇帝私下裡十分憤慨。

“這趙佗是把朕當什麼了!這些蠻夷女子也配得上朕?”

到了秦三世十年,宮中新誕下皇子數人。

三世皇帝眼見奪權需要時日尚久,鬱悶之氣難以釋放,只能暫時沉湎於美色之中。

同年,趙佗麾下最爲聲名赫赫的謀士酈食其已經七十餘歲,進入了彌留之際。

酈食其在臨終前,心態非常的好,對前來看望的趙佗笑道:“鄙人前半生無尺寸之功業,只能做一酒徒以自娛,直到遇見君侯,方纔一展心中所學,立下了滅國大功。君侯之恩,酈食其沒齒難忘啊,還請君侯能與我痛飲一場,以此告別。”

“先生啊先生,到了這時候,還不忘喝酒。”

趙佗笑了笑,讓酈商取來酒水,爲兩人倒上。

“你這小子,怎麼不給我倒滿啊,你兄長我哪怕死了,那也得喝個滿杯才行。”

酈食其瞪了酈商一眼,讓其給自己滿上後,這才與趙佗笑着舉杯。

“滿飲此杯,鄙人酈食其,與君侯別矣!”

酈食其哈哈大笑,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

片刻後,趙佗手下這位立下了諸多功勳的謀士長者,離開了世間。

趙佗默默看着酈商在榻前大哭。

他今年已經五十一歲,他的那些友人或是老部下,也差不多都是五十到六十多的年齡。

歲月侵襲,恐怕沒人能擋得住。

相比趙佗的哀傷,三世皇帝聽說這個消息後卻是高興的拍手稱快。

“母后說的有道理,如今酈食其死了,相當於斷了趙賊一臂,而他手下黑臀、鍾離眛等人,也都年近花甲,沒幾年好活了!朕只需靜靜等待他們死去就算贏了,時間就是朕最大的幫手!”

三世皇帝寄希望於依靠歲月擊敗趙佗,接下來的日子裡對朝政更是不聞不問,一心享樂。

事情的發展也和他猜想的一樣。

在接下來的數年裡,趙佗那些年齡過了六十多歲的舊部,一個個接連踏上死亡的道路。

“我黑臀這輩子全靠了君侯扶持,否則一個甕牖繩樞之子豈能坐上如此高位,只可惜君侯被君臣之義所困,否則只要一句話,我黑臀拼了命也要砍了皇帝,扶君侯或是小君侯登上皇帝的位置。”

黑臀臨死前充滿了遺憾,但看到趙佗默默看着他後,黑臀又哭了出來。

“君侯啊,我還是想回到當年咱們伐燕的時候,我只想在君侯手下做一小卒啊。”

哭着哭着,黑臀的聲音戛然而止,沒了聲息。

趙佗低着頭,輕輕嘆了一聲。

酈食其和黑臀,只是開始。

在這之後是涉間。

這位趙佗曾經最親密的夥伴,身材一向消瘦,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更是顯得形銷骨立,像是變了一個人,讓趙佗最爲心痛。

“君侯,我有一個請求。”

涉間倚靠在榻上,虛弱的看着趙佗。

趙佗坐在他的旁邊,柔聲道:“吾等共起於微末之中,情意比他人更甚。何談請求二字,你要和年輕時一樣,有什麼話給我說就是了。”

涉間微笑着點頭,輕聲道:“我想聽君侯再念一念那首詩。”

趙佗一怔,目光越發柔和。

他看着涉間。

涉間也看着他。

就像是回到了數十年前的那個冬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在趙佗的聲音中。

涉間安詳的閉上了他的眼睛。

淚水,順着趙佗臉上的皺紋滑落。

他曾經最親密的戰友,走了。

時光最易把人拋,到了秦三世十五年的時候,盧綰也離開了。

他對於趙佗充滿感激,但在臨終前卻不停呼喚着另一個人名字:“劉季你這狗賊,躲到哪裡去了啊!我真想找到你,狠狠的往你臉上吐上一口唾沫!”

接着是鍾離眛。

這位楚人出身的男子頗爲灑脫,臨死前還對趙佗笑起來:“君侯啊君侯,我鍾離眛到現在都記得,當年就是在那淮水被你騙上了船,這一騙,就是一輩子啊!”趙佗也笑起來,說道:“那叫騙嗎?我那叫救你!要不然你早和楚國一起沒了。”

鍾離眛是笑着離去的,他覺得自己這一生最正確的選擇,就是上了趙佗的船。

秦三世十六年,盤踞在漠北的匈奴人南下侵襲陰山放牧的南匈奴和月氏部落,秦將韓信率兵出征,遠赴漠北,犁庭掃穴,大破匈奴,斬首三萬,立下大勝。

在這場大勝下,一直在南方百越主持大事的秦將蒙恬因病去世。

同年,大秦左丞相馮劫壽終正寢。

秦三世十七年,昔日趙佗麾下大將樊噲去世。

臨死之前,他嘴裡還不停嘀咕着他是君侯的星星,對於當年趙佗向他和曹參、蕭何說的三星入夢之事,念念不忘。

秦三世十八年。

秦國在西域正式建立統治,成立西域都護府,都護由趙佗弟子彭越擔任。

秦三世十九年。

趙佗六十歲,鬚髮已經出現白色。

他年紀雖大,卻因爲長期養生鍛鍊,精神非常好,朝堂上的權力依舊被他緊抓。

特別是隨着先帝老臣一個個去世,他在朝堂的勢力很龐大。

陳平認爲時機成熟了,再次向趙佗進行勸諫。

“今君侯已入花甲之年,皇帝則春秋鼎盛,若是日後君侯有不測之事,那趙氏危矣。不如進上一步,保趙氏與吾等安穩。”

趙佗搖頭,再次拒絕了陳平的提議,順手將他外放爲一地郡守。

而對於趙佗六十歲這件事情,三世皇帝報以冷笑,越發覺得他的忍耐是對的,趙佗的壽命就快到頭了。

只是相比他期待趙佗的壽終,太后李姝卻是在整日的怨憤與壓抑中首先堅持不住,在這一年崩於宮中。

她在離去之前,對自己的兒子囑咐道:“忍住,趙佗沒幾年了,你一定要熬死他!”

三世皇帝哀聲應下。

然後扎入溫柔鄉中,將奪權的希望交給了時間。

趙佗進入花甲之年後,見到舊友一個個死去,傷感之餘,也多次邀請昔日故人相見。

比如農橫,那個他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個讓他感到暖心的人。

如今的橫已經六十多歲,頭髮花白,妥妥一個老農模樣。

他麾下兒女成羣,已開始享受天倫之樂。

在趙佗征戰的這些年裡,橫在治粟內史府下任一農吏,專門研究各種農業技術,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心態也十分祥和。

這讓趙佗很難將他和那個與秦軍不共戴天的趙國少年重合。

“多虧了君侯昔日恩惠,若非君侯,我恐怕早就因爲荊軻之事,慘死於咸陽了。”

說到當年往事,讓兩人原本因爲階級而出現的隔閡迅速拉近了不少,紛紛嘆息不已。

荊軻刺秦。

說起來已經是四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因爲地位差距太大,說完當年往事之後,橫便木訥不語,不敢多言。

趙佗暗歎。

歲月悠悠,終究是讓人越行越遠。

到了秦三世二十年,秦國在西域設立的都護府與大宛國發生了衝突,秦使被殺,幾個爲都護府管轄的小國遭受侵略。

趙徹記起昔日他徵西將軍的豪言,親自領兵前去。

這時候趙徹已經四十餘歲,膝下兒女已經成年,更有弟弟在咸陽,並不需要擔心他離去後,趙佗一旦薨去,趙氏會遭遇危險。

秦三世二十一年到二十五年間。

死亡再度席捲了舊時代的老人。

趙佗曾經的舊部蘇角、趙廣、西乞孤、張賀、白榮等人接連故去。

除此外,就連垂垂老矣的廷尉趙高也堅持不住了。

“吾弟,我趙高這輩子能當上廷尉,身居九卿,全都是多虧了你啊。你當年從蒙毅手下救了我一命,我一直銘記在心,不過我亦救了你趙氏一劫,可沒有辜負你呀。”

趙高臨死之前,與趙佗見了一面,那張臉上滿是笑容。

這讓趙佗很是感嘆。

趙高,這個歷史上的大奸臣,在他趙佗的參與下,最終沒有走上那條路,反而變成了秦國廷尉,爲秦國的建設奉獻了下半生,真是讓人有種難言的感覺。

在趙高離去後。

他的弟子公子胡亥也沒有堅持多久。

這位耽於享樂的公子在臨死前還有些鬱鬱寡歡。

“我真是聽了老師的胡話,還以爲姊丈會廢了啓明,讓我來當皇帝呢。可恨啊,我胡亥竟然沒有做皇帝的命!”

這一年,趙佗六十六歲,秦三世皇帝四十歲。

常年練習養生之術的趙佗依舊生龍活虎,健步如飛。

而沉迷美色,整日以酒澆愁的三世皇帝則日漸衰弱。

被掏空了的身體,終於在第二年再也無法堅持了。

“爲什麼!爲什麼趙賊還沒有死!”

秦三世皇帝臥病在榻上,發出憤怒的吼叫。

宮中女子皆被那聲音嚇得瑟瑟發抖,無人敢應答。

“可惡,爲什麼我活不過趙佗這惡賊啊!”

三世皇帝在憤怒中崩殂。

天子駕崩,趙佗表現的很平靜,爲扶蘇的這個兒子主持了隆重的喪禮,並扶持太子昭登上皇位,是爲秦四世皇帝。

對於這個新的小皇帝,趙佗作爲“託孤大臣”沒有對其進行過多的壓制,而是向他送上了更多的美人,以及少府釀造出來的各種美酒。

少年天子,自出生以來就活在趙佗的陰影下,連自己的父皇都被鎮壓的戰戰兢兢,無力反抗。

四世皇帝根本沒有抵抗的想法,更別說他現在還未加冠,連掌權的理由都沒有,便學着他父皇的模樣,一頭扎進溫柔鄉,在其中尋找天子的尊嚴。

秦四世皇帝三年。

趙佗七十歲,也就在這一年,他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在無數人舊友離去後,他本以爲自己能夠接受一切,但當他面對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妻子即將逝去的時候,還是滿心悲傷,

“趙佗,答應我,不要篡取皇位,至少你和徹兒不能。”

嬴陰嫚臨終前,想到了她的父皇和兄長。

她不想讓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竊取這個國家,變成和代齊的田氏一樣,惡名遠揚,而且也讓他們無顏去見始皇帝和二世皇帝。

但對於以後可能發生的事情,她很清楚,所以不做多的強求。

趙佗笑了笑,柔聲道:“你放心便是,只要我在,這天下就不會易主。”

“我相信你。”

嬴陰嫚笑着點了點頭,看着趙佗那滿頭白髮,臉上已是皺紋遍佈的模樣,她伸了伸手。

趙佗將頭湊了過來。

嬴陰嫚用瘦弱的手爲趙佗理了理耳邊的髮絲,動作輕柔,一如這幾十年的模樣。

她輕輕說道:“我不在了,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趙佗哭了。

“嫚嫚。”

他握着嬴陰嫚的手,淚水如同雨下。

“不要哭,我很慶幸能與你相遇,這一生都在慶幸。”

嬴陰嫚笑着閉上了眼睛。

妻子的離去,讓趙佗在一段時間裡受到打擊。

但他挺了過來,因爲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趙佗堅持着養生與鍛鍊,哪怕七十餘歲,依舊耳聰目明,牢牢掌握着這個國家的權利,他在趙氏一族中乃是祖輩,擁有巨大的威望,以及衆多的兒孫。

不需要他的特意安排,趙氏已經牢牢佔據了整個秦國所有權力機構。

在這些年裡,皇帝的身份日漸虛化,似乎成爲了一個只負責祭祀的吉祥物。

天下只知有鎮國侯,而不知有天子。

但趙佗依舊恪守着他的底線,只要有他在,任何人都不能染指大秦的君位。

與此同時,歲月依舊在收割着每一箇舊時代的生命。

秦四世皇帝四年,秦太尉武城侯王離薨。將作少府章邯卒。

秦四世皇帝五年,張掖郡守蒙毅卒。秦將曹參卒。

秦四世皇帝六年,治粟內史蕭何卒。秦將酈商卒。

秦四世皇帝七年,秦將任囂卒。

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但趙佗還活着。

在他七十六歲的那一年。

他的女婿韓信到了最後時刻。

“婦翁,你可知道信這一生永遠忘不了的場面是什麼?”

趙佗笑道:“莫非是你在淮陰城外,見到我時的場景。”

韓信搖了搖頭,笑道:“我忘不了的其實是婦翁與僞王熊啓交戰的那一夜,那時候我趴在山上偷偷觀看。只見到四面楚歌起,楚軍便四散而逃,那時候,我就知道婦翁定是天下最強的名將,那副場景我韓信永遠也忘不了啊。”

趙佗有些驚愕。

四面楚歌。

原來對韓信的震撼這麼大。

韓信說完之後,突然又嘆道:“不過我還有件遺憾的事情,一直難以忘懷啊。”

趙佗輕聲道:“是何遺憾,竟讓你韓信到現在也忘不了。”

韓信苦笑道:“婦翁可還記得劉邦此人,當年他舉報逆賊項籍,又受命前往南方追捕阿屠骨,可這一去就從此沒了蹤影,他那數百金的賞賜還在我府上,我一直爲他保管着啊。唉,此金無法交給劉邦,我韓信終究難以忘懷啊。”

“劉邦啊。”

趙佗眯着眼睛。

上一次說的這個名字,已經是幾十年前了,讓他竟有些恍惚。

“或許死在了南邊吧,不過也說不定是在南邊安了家,就不回大秦了。”

他幽幽一嘆。

劉邦、項籍,這些名字聽着真是恍如隔世。

韓信帶着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繼韓信之後,曾向趙佗獻納進取之計的陳平也走了。

他在離世前,長嘆道:“可恨不能見到君侯登頂君位,君侯若肯聽吾謀劃,則萬事無憂矣。”

趙徹,是在趙佗七十九歲的時候離去。

“徹兒,你可曾後悔沒有坐上皇帝的位置?”

趙佗站在衰弱的趙徹身前,問出了他的問題。

趙徹笑道:“父親你說錯了,我這一生最大的志向並非是當什麼皇帝,而是曾經我向外翁說的那樣,我趙徹要做大秦的徵西將軍!”

趙佗笑着點頭。

他的兒子在西邊滅亡了大宛國,揚威西域,如此也算是夢想完成了。

趙徹死後。

趙佗爲他親自刻下了碑文。

大秦徵西將軍趙徹之墓。

在趙徹死後的第二年,沉迷酒色十餘年的秦四世皇帝也走向了人生的終點。

他的兒子,十多歲的秦五世皇帝登上了帝位。

只是這一次,趙佗沒有再用對付三世和四世皇帝的手段,而是將趙徹的孫女嫁給了五世皇帝。

“我知道你想做什麼了,君侯啊君侯,你可真是下了一盤大棋啊。”

滿頭白髮的張蒼挺着碩大的肚皮來到趙佗的身前,用乾癟的嘴對着趙佗發笑。

趙佗指着他的嘴笑道:“你這廝可真是活得長啊,聽說你牙齒都掉光了,全靠人乳爲食。”

張蒼苦笑着搖頭道:“已經快死了,不過也多虧我活到現在,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何必呢?”

趙佗平靜道:“每個人所追求的東西不一樣罷了。”

張蒼搖了搖頭,嘆道:“可惜啊可惜,要是你心狠一點,說不定我那徒弟就能當上皇帝了,我張蒼在後世少不得也會有一個帝師頭銜。”

聽到這話,趙佗就氣不打一處來,罵道:“你這肥廝還好意思說,要不是你教壞了徹兒,讓他找了數十個妾室,壞了身體,他說不定能活到吾等的年紀。”

“君侯你這可就冤枉人了,你看我張蒼府中妻妾上百,還不是活到現在。”

張蒼翻了個白眼,說着說着他又嘆道:“可是我知道我快死了,君侯啊,我張蒼要是死了,這天下可就沒幾個人能和你這般說話了。”

趙佗打了個寒顫。

半個月後,張蒼於妻妾懷中逝世。

最後的友人離開,可怕的孤獨如浪潮一般向趙佗襲來。

他扛住了。

趙佗在等待着,直到那個名爲詢的孩子出世。

這是五世皇帝的嫡長子,也是趙佗曾孫女的兒子。

血脈的合流,既延續了始皇帝的皇室傳承,亦保障了趙氏世代的安全。

和之前的皇帝不同,趙佗將這個孩子帶出了皇宮,由自己親自來培養。

在歲月的流逝中,趙佗撫養着這個孩童一日日長大。

八十五歲。

九十歲。

九十五歲。

一百歲。

昔日的舊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

趙佗在時光荏苒中前行,他將自己一生的所學,所有的思想盡數教給了這個孩子。

直到秦五世皇帝崩殂,趙佗親自養育的這個孩子憑藉嫡長子的身份,在趙氏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

這數十年來一直壓在趙佗身上的擔子纔算是真正的放下了。

他將所有的權力,都交給了這位新的皇帝。

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趙佗再度來到了秦宮。

“高祖,請小心。”

六世皇帝是個器宇軒昂的年輕人,他親自扶着趙佗慢慢登上天保臺。

他本該叫趙佗是外高祖父,但因爲從小撫養的關係,他與趙佗極爲親密,竟以高祖相稱。

趙佗聞言,對六世皇帝搖了搖頭。

“詢兒,只有二世皇帝纔是你的高祖,我不是。”

趙佗糾正了這個稱呼,六世皇帝笑了笑,沒有多言,他是趙佗親自養大的,在趙氏度過了他的前半生,對於趙佗與趙氏一族,充滿了感情。

六世皇帝小心的攙扶着趙佗來到臺上。

趙佗放開了他的手,自己顫顫巍巍的來到臺前。

“高祖,那裡風大。”

六世皇帝擔憂,想要爲趙佗披上衣衫,被眼前的老人拒絕了。

趙佗擺了擺手,邁着蹣跚的腳步來到了那座高聳的巨大金人面前。

因爲每一年都有專人維護,始皇帝像在夕陽下依舊金光璀璨,看上去神武威嚴。

趙佗先看了看臺下的風景。

天保臺高聳,秦宮與咸陽城顯得很是渺小。

在這一刻,趙佗突然有了一種很強的孤獨感。

“我的敵人,都死了。”

“我的朋友,都死了。”

“我,還活着。”

他輕輕嘆息着。

待到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

趙佗轉身,努力睜大眼睛,盯着面前的始皇帝像。

“陛下。”

他輕輕的喚了一聲,

在夕陽中,趙佗彷彿看到了眼前的始皇帝像活了過來,金色的眼睛看向了他。

趙佗輕輕說着。

“陛下啊,你看看這個天下吧。我趙佗,未負大秦,未負陛下。”

在趙佗數十年的治理下,如今的秦國已經變得無比繁榮富強。

其疆域遼闊,西至於蔥嶺,北到漠北,東並瀛洲,南盡百越。

就連青海和藏地,亦有秦人出沒的跡象。

四海之中,萬邦族羣,盡以秦人爲尊。

九州郡縣之內,府庫充盈,糧秣溢倉,錢繩腐爛。

黔首萬民,人人皆滿面歡笑,無凍餓之苦。

至於科技上,更有火藥開山裂石,熱氣球飛天而起……

在治國上,趙佗足以挺得起胸膛,向始皇帝彙報他的努力。

至於其他方面。

趙佗望向了遠處的六世皇帝。

“九百年前,秦與趙同爲一家。”

“九百年後,秦與趙再度合爲一家。”

“陛下,你的後裔依舊是秦國的帝王。”

“而我趙氏則能和秦,與國同休,相扶到最後。”

“我趙佗是秦將,趙氏也將永遠是秦將。”

趙佗輕輕說着。

他看到了金色的始皇帝像在光芒中對他點了點頭。

高臺外,夕陽落下。

趙佗露出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個笑。

秦六世皇帝六年,大秦鎮國侯趙佗,薨於咸陽,享年一百二十歲。

充裕的時間,悠長的壽命以及巨大的權力,可以解決掉大部分的問題。

感謝各位書友的一路支持,願諸君和趙佗一般長壽。

後續會有一章兩千年後的番外,大概在下週和完結感言一起發了。

內容應該是公輸殘卷,趙佗,劉邦,張良和李由,以及秦陵考古相關。

第780章 搏象第606章 北伐落幕第83章 甘棠第729章 馮無擇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187章 救援第821章 喝藥第781章 剋制第170章 雜牌軍第789章 大坑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756章 野戰曲第766章 血祭第775章 自強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672章 叛亂之火第23章 圖窮匕見第644章 博浪沙第477章 終結亂世第463章 君子之殤第813章 血仇第759章 梅氏第682章 審問第720章 還都第397章 相見公主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557章 屁股轉換第753章 反目第529章 騎兵至寶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628章 趙佗算賬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493章 趙佗加冠第75章 攻薊第671章 死國可乎第206章 秦楚宣戰第335章 右司馬第252章 符離第802章 勸諫第510章 趙佗獻紙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427章 購買燕王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194章 投壺第832章 絕症第133章 五百主第553章 沉沒成本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660章 朕與趙佗共長生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843章 權力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676章 羣羊第302章 齊楚兵勢第293章 國力對耗第221章 選擇第79章 墨者第613章 特殊倫侯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599章 蒺藜陷馬第743章 南下第59章 督亢第806章 刺樊第650章 帝國危機第660章 朕與趙佗共長生第736章 策略第140章 進身之階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606章 北伐落幕第523章 少府良策第674章 囚禁項籍第822章 餘孽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818章 項籍第840章 相薨第454章 司馬殺招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780章 搏象第575章 殺雞儆猴第751章 穿雲箭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626章 收買民心第46章 北上第513章 不給儒家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70章 處置第87章 大膽想法第618章 捷報頻傳第437章 迷惑齊國第485章 老匹夫第541章 沛地三傑第610章 分配地盤第295章 堅壁自守第195章 歸詔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357章 景同妙計第278章 鍾離歸心第496章 同姓不婚
第780章 搏象第606章 北伐落幕第83章 甘棠第729章 馮無擇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187章 救援第821章 喝藥第781章 剋制第170章 雜牌軍第789章 大坑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756章 野戰曲第766章 血祭第775章 自強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672章 叛亂之火第23章 圖窮匕見第644章 博浪沙第477章 終結亂世第463章 君子之殤第813章 血仇第759章 梅氏第682章 審問第720章 還都第397章 相見公主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557章 屁股轉換第753章 反目第529章 騎兵至寶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628章 趙佗算賬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493章 趙佗加冠第75章 攻薊第671章 死國可乎第206章 秦楚宣戰第335章 右司馬第252章 符離第802章 勸諫第510章 趙佗獻紙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427章 購買燕王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194章 投壺第832章 絕症第133章 五百主第553章 沉沒成本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660章 朕與趙佗共長生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843章 權力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676章 羣羊第302章 齊楚兵勢第293章 國力對耗第221章 選擇第79章 墨者第613章 特殊倫侯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599章 蒺藜陷馬第743章 南下第59章 督亢第806章 刺樊第650章 帝國危機第660章 朕與趙佗共長生第736章 策略第140章 進身之階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606章 北伐落幕第523章 少府良策第674章 囚禁項籍第822章 餘孽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818章 項籍第840章 相薨第454章 司馬殺招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780章 搏象第575章 殺雞儆猴第751章 穿雲箭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626章 收買民心第46章 北上第513章 不給儒家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70章 處置第87章 大膽想法第618章 捷報頻傳第437章 迷惑齊國第485章 老匹夫第541章 沛地三傑第610章 分配地盤第295章 堅壁自守第195章 歸詔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357章 景同妙計第278章 鍾離歸心第496章 同姓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