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張蒼

bookmark

三月底的戶牖鄉,一片寧靜,這裡沒有大梁的水漫牆垣,也沒有陶丘的戰火連綿,反而有幾分亂世桃源的安寧。

春耕已經結束,僥倖躲過戰爭浩劫的百姓,蹲在田間地頭,看着青青的菽麥,露出了滿足的笑。大梁城下的水患,魏武卒與秦銳士的鏖戰,魏國的社稷存亡,與底層庶民並無太大關係。若非那些邑外的秦人打扮,口音太過特別,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本鄉已經易幟。

張氏宴請黑夫的次日,幾輛牛車從戶牖鄉邑的張宅出發,緩緩駛向秦軍駐防營地。而押送這幾輛車的,正是張負之子,四十歲的張仲。

在大聲叫門道明來意後,營門緩緩打開了,一隊兵卒列隊而出,看到他們的步伐和甲、劍,張仲就想起了昨日那凌厲霸道的劍舞,不免有些頭皮發麻。

好在黑夫沒讓他久等,很快就和仲鳴走了出來,朝張仲拱手笑道:“不知何事,竟勞煩張仲至此。”

他的目光瞥向了張仲身後的幾輛牛車,問道:“這是……”

張仲雖然年齡是黑夫的兩倍,卻不得不朝這位秦吏作揖道:

“遊徼奉命入駐本鄉,維護一地安定,杜絕亂兵盜賊入境。然聽聞營中只有先前留下的十餘石米糧,嗇夫、三老唯恐不足兵士食用,便令我取家中百五十石粟米、三十石芻稿來此,奉給遊徼,以供駐防期間取用……”

“足食,則足兵,如此,可算解了本吏燃眉之急,我改日再當面謝過嗇夫、三老。”

既然張博終於在張負的勸誡下,學會前倨後恭了,黑夫也伸手不打笑臉人,將張仲扶起來,客套了一番。

黑夫沒說謊,張氏的確爲他解決了大麻煩,這五十多人吃穿嚼用,一個月起碼要七八十石,而營中糧食眼看就要見底了。

因爲戰爭的緣故,魏地糧價飛漲,在戰區已經達到了米石千錢,即便是沒有戰亂的陽武縣,由於夏收未至,即便是陳米,也達到了米石數百錢的高價。而且魏秦貨幣不一樣,靠軍官自己買是不可能填上這個大窟窿的,只能仰仗本地鄉豪資給。

所以黑夫還是誠心感謝的。

不過等他讓利鹹帶着兵卒,將張氏給的糧食草料搬下來,運到倉中後,利鹹又過來悄悄告訴黑夫:“遊徼,我粗略算了算,這些糧食草料根本沒有張仲所說的數量!”

黑夫先是皺眉,但隨即想到,張氏大頭都出了,不至於在這方面耍小花招,看張仲談吐得體,面相還算老實,也不是那種薅自家羊毛的人。

這其中的緣由,他略一想就明白了。

“差點忘了,魏國的石,和秦國的石,不一樣啊!”

如今的天下,依然沒有歸一,度量衡仍舊是各用各的。光是體積單位,秦國的是石、鬥、升,魏國的則是斛、鬥、升。斛、石可以通用,但具體大小卻不一樣,造成偏差很正常。

在重量單位上,秦魏都是兩、釿、鎰,具體重量上亦有所差異。

這還算差距小的了,畢竟商鞅在秦國推行新的度量衡制度,就參考了當時更加先進的魏。但位於東海的齊國,度量衡單位就自成體系,與其他幾國大爲不同,用的是豆、區、釜、鍾,而且是四進制與十進制混搭,真不知道那些跨國貿易的商賈,怎麼完成如此複雜的換算。

總之,魏國的一石米,要比秦國的一石米略少。

黑夫也不至於斤斤計較,非得讓張氏按照秦國的度量衡將米補齊,反正看着數量,至少夠他們兩個月吃喝了。

更何況,因爲那昨日宴饗提及的那個張氏子弟,黑夫現在再看張氏兄弟,忽然感覺順眼多了。

……

“張蒼……”

坐在營內,唸叨着這個名字,黑夫依然有些無法相信,歷史上活了一百多歲,橫跨戰國、秦、漢的大數學家張蒼,會有張博這種不靠譜的叔叔。

但根據張氏兄弟的描述,不管是拜荀子爲師,還是在秦國咸陽御史府爲吏,都與張蒼的履歷完全符合,應該是他本人無疑。

作爲大儒荀子的徒弟,張蒼的名聲,或許沒有他兩位師兄李斯、韓非大。但是以黑夫一個現代人的眼光看,張蒼對中國歷史文化做出的貢獻,卻超過了二人!

一如張氏兄弟所言,張蒼嗜書如命,無所不觀,無所不通,乃是個博古通今的天才。不然也不會剛入秦,就被御史府徵辟,做了大秦的圖書管理員……

當然,他也可能走了李斯的門路。廷尉李斯雖然出於嫉恨,坑死了韓非,但是對這個與他屬性不重疊的小師弟張蒼,倒是沒有顯示出過多的敵意來。

上頭有人,肚裡有才,張蒼便可以在御史府安心閱覽羣書,繼續豐富自己的知識量。

黑夫知道,按照原本的歷史,戰國百家學說,將在十多年後經歷一場浩劫。秦焚詩書,殃及六國史書,連同民間的百家之言一併燒去,只留一份孤本收納在御史府的書庫裡。而張蒼,或許就是這些僅存孤本的管理者……

再過些年,秦朝也亡了,眼看圖書要毀於一旦,還是已經投靠劉邦的張蒼,帶着蕭何,匆匆挽救出的一部分律法典章,但不會太多。

隨後,項羽在咸陽的一把報復性的大火,又將剩下那些藏在秦宮中,洋洋灑灑的孤本史典、學術書籍統統毀掉,不留隻言片語。

中國的文化,遂出現了一次大斷裂。

到這時候,張蒼蹲在御史府的多年積累,就體現出巨大價值。

所謂漢承秦制,那些典章制度,其中一部分,就是這位書癡死記硬背傳下來的,百家學說更是如此。中國的文化,百家爭鳴的成果,在經歷秦末浩劫後能多少保存下來一些,張蒼是要記大功勞的。

而且,張蒼不但讀書多,還是個通才。他不僅從天下第一學術泰斗、諸子百家集大成的荀子處,學習了儒術,瞭解了稷下九流十家之學,且對法律、音樂、曆法、天文、地理,都十分擅長。

但張蒼諸多特長中,最出名的,還是數學。

大名鼎鼎的《九章算術》,就是張蒼修訂的!

黑夫知道此人,就是因此這本古代的數學專著,裡面記錄的數學問題,都達到了較高水平,但又沒有脫離實際,都被張蒼用到了漢家天下的國計民生上……

可以這麼說,用黑夫現代人的眼光來判斷張蒼的成就,他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數學家,甚至是一位科學家。

像黑夫的姊丈櫞那樣的工匠,他們可以按照黑夫描述做出器械,並熟練掌握技巧,卻無法總結原理,將其變成科學知識。

這世上,黑夫可以找到無數個匠人來代替自己製作器物。

但這時代,只有一個張蒼。

所以在黑夫的想象中,若要選一個古人,將自己腦子裡那些初高中水平的現代學科慢慢教給他,使之傳播開來,造福於世的話。張蒼,當是不二人選!

於是,當那天宴饗上,張氏兄弟搬出張蒼,想狐假虎威嚇唬他時,黑夫竟不憂反喜!

他不但表現得很興奮,還反客爲主,語重心長地教訓了張博一番。

黑夫說,張蒼日後前途無量,作爲叔叔,張博應該讓他在咸陽安心入仕,所以張氏也需安分守己,謹遵律令,與秦吏好好合作,不要爲張蒼惹禍……

黑夫現在還無法與張蒼直接接觸,但至少摸到了他的老家,知道他在何處爲官。這樣的話,以後有機會到咸陽,要找起來也方便,還可以謊稱與張氏有點交情,不會顯得突兀……

這下輪到張博、張負二人呆若木雞了,張蒼雖然沒啥實權,可畢竟在咸陽做官呢,這黑夫卻一點都不怕,反而一副爲張蒼考慮的語氣,教訓起自己來,真是豈有此理!

如此一來,張氏兄弟的王牌也沒了,反倒覺得黑夫這個小吏有些深不可測。

事後張負十分疑惑地對張博說道:“那黑夫,明明是個連氏都沒有的秦人,爲何如此膽大?而且他的言談舉止,今日用的種種手段,說是一個統帥千人的率長,我都相信!此人今後非凡俗之輩啊。”

張負會點相面之術,一貫有識人之明,所以張博也信了他。總之,經過那一場宴飲的博弈和試探,張氏再也不敢小覷黑夫,小覷秦人。

黑夫向他們明示了魏必亡的大勢,還展示了自己手下的武力,雖僅有五十人,卻能敵數倍的僮僕輕俠。他儼然以秦軍本地代言人自居,任何對於他的傲慢態度,都可以被視爲不服統治,任何針對他的殺意反叛,都會招致秦國大軍殘酷鎮壓。

所以對黑夫的駐守,張氏縱然不喜,亦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對黑夫而言,雖然在這次博弈中大勝而歸,但張氏邀請全鄉父老賢良到場,向他展示了自己的人脈和鄉中翹楚的地位。至少在戰爭結束前,秦軍若想要陽武,要戶牖鄉穩定,那就離不開張氏。

所以黑夫不能將張氏怎樣,沒了張氏合作,秦在這個鄉的統治,恐怕會立刻崩潰,這五十多秦卒,寸步難出營地,連半個月都呆不下來。

再說,看在張蒼的面子上,只要張氏老老實實,他也不至於爲難他們啊。

大家都是成熟的人,不會爭一時之氣,於是便結束了博弈過招,開始重新回到案几前,收起自己捏緊的拳頭,衝對方露出笑臉。

納糧救急,便是張氏朝黑夫示好的最好方式。

從這天以後,黑夫與張氏的往來,便多了起來。

按照秦國的制度,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循禁盜賊;三老掌教化。大家各司其職,黑夫不會干涉本地的禮俗生活,更不會越權去管戶口稅務,只需要張博、張負送糧食給他,幫他維護本地秩序,大家有限地合作,達成了默契。

套用一句話描述雙方關係,那就是:本地土豪劣紳開始和外來帝國主義侵略者勾結在一起,共同剝削廣大百姓,鎮壓滿腔熱血的愛國人士。

時間就這樣慢慢流逝,到了四月份,本來一切平靜無事,但黑夫怎麼也沒料到,自己會因一個市井八卦,被捲入一樁歷史上著名的案件裡……

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463章 大生產第353章 項籍第83章 可疑第366章 解夢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315章 入關第92章 贈馬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858章 三呼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58章 赴任第106章 重租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806章 沛公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425章 三窟第3章 爵位難得第19章 較勁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971章 羣雄討黑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906章 新秦第123章 任俠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426章 軍將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390章 溫暖第480章 三傑第285章 秦王(中)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202章 紅糖第622章 故人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604章 海東第23章 軍訓開始第362章 蘄年宮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612章 命名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513章 法今王第459章 大丈夫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921章 誅惡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576章 舊部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390章 溫暖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392章 牛羊課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970章 風口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667章 文明第125章 先登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748章 灌水第646章 刀劍第900章 不殺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602章 殺人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231章 帆影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716章 臨之以兵
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463章 大生產第353章 項籍第83章 可疑第366章 解夢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315章 入關第92章 贈馬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858章 三呼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58章 赴任第106章 重租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806章 沛公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425章 三窟第3章 爵位難得第19章 較勁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971章 羣雄討黑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906章 新秦第123章 任俠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426章 軍將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390章 溫暖第480章 三傑第285章 秦王(中)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202章 紅糖第622章 故人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604章 海東第23章 軍訓開始第362章 蘄年宮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612章 命名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513章 法今王第459章 大丈夫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921章 誅惡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576章 舊部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390章 溫暖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392章 牛羊課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970章 風口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667章 文明第125章 先登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748章 灌水第646章 刀劍第900章 不殺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602章 殺人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231章 帆影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716章 臨之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