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項籍

bookmark

“別人問你姓名,你便說自己是項籍,可記住了?”

少年重重點了點頭,向叔父保證道:“侄兒省得!”

“你叫什麼?”僕從套車轅時,項梁突然回過頭問道。

“項莊……”少年下意識地回答,隨即在叔父嚴厲的眼神下改了口,抿嘴報出了遠在故鄉下相的堂兄之名。

“我叫項籍!”

“切記不能答錯,不然,項氏族矣!”

項梁又仔細囑咐了一遍,這才拍了拍項莊,讓他坐在車輿裡。

車是普通的劣馬陋車,項莊從小坐慣了高車駟馬後,總覺得狹窄難以容身。但沒辦法,叔父告訴他,楚已亡,楚人成了亡國奴,項氏也不再是四世執圭的名門望族,而成了“山東遷虜”,必須謹小慎微才能生存。

即便如此,秦始皇也沒忘記他們,在遷徙令中,便有項梁的名字。

再強的地頭蛇也怕離窩,項氏若被連根拔起,離開了熟悉的江淮,恐怕會元氣大傷。

好在項梁耍了一個小心思,他買通了下相的戶吏,與弟弟項纏(項伯)分家,因爲泗水郡文書上說的是“項梁遷之”,於是項氏便一分爲二,項梁攜家眷入關中,項纏和項聲則帶着徒附留守下相。

按理說,他兄長之子項籍也要一起遷徙,但項梁知道項籍的性情,年紀雖才十三,卻天生神力,脾氣暴躁,是一言不合就當街殺人的主,加上他極度仇視秦人,帶來關中,容易鬧出事非。於是便在戶吏登門統計籍貫,書寫驗傳時,讓另一個侄兒項莊冒充項籍,帶來關中。

項莊比項籍略小,卻沉默寡言,腰間掛着一柄未開鋒的劍,看着車側的櫟陽街景出神。

入關的十二萬戶遷虜,一部分繼續遷往隴西、上郡、北地、巴蜀實邊,剩下的一半去咸陽以南的五苑開荒種地,其餘則被分散安置在內史各縣。

項氏和不少楚國豪貴,便落戶於櫟陽,他們九月底纔到,剛安頓下來,今天是項梁第一次帶項莊出門。

馬車上,一陣風吹來,縱然穿上了冬衣,少年依然打了個哆嗦,也不叫冷,只是皺着眉,暗想十月初一就冷成這樣,再過兩月還了得?

他懷念溫暖的東楚,懷念泗水邊的下相,夏天溫潤的河水中,整個家族的男孩在水裡嬉笑打鬧,女孩則舉着蓮葉當傘,坐在舟上看着他們笑,原野上放眼望去滿是繁花朵朵。入秋也不錯,從淮南運來的柑橘酸甜清爽,吃到肚子撐不下爲止……

項莊不喜歡北方,不喜歡關中,也不理解街上的秦人爲何如此高興,或手擒雞鴨、拎着狗腿、鮮魚,出入於市肆,滿臉堆笑地相互道賀,行禮的方式奇醜無比,里閭中還有人站在木墩上,給家門更換桃符,就像是過年一樣。

“秦地十月初一過年。”

親自駕車的項梁解釋道:“今日便是正旦。”

項莊睜大了眼睛,感覺不可理喻。

年怎麼能十月就過?

這也是項梁挑今天出門的緣故,和秦地許多地方一樣,整個櫟陽都沉浸在節慶的氣氛裡,官府休沐,平日裡死死盯着山東移民一舉一動的小吏也鬆懈,回家吃黍臛去了。

這種氣氛下,項梁正好去拜訪故人,以拜年爲名,打聽一些消息……

櫟陽雖只是一個縣,城池卻不小,因爲這曾是秦國故都,秦獻公爲了與魏國爭雄,特地將都城從雍城遷至此處,秦孝公時才遷往咸陽。櫟陽遂冷清下來,但隨着十多年前,鄭國渠開工,途徑櫟陽北部,櫟陽的土地多得灌溉,遂成渭北糧倉,近年來越發繁榮。

項梁也是走了不少關係,才讓自家的遷徙之處既不是巴蜀那種偏僻邊郡,也不是秦始皇眼皮底下的咸陽。

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天下安定,則客居櫟陽,教訓子侄,使勿忘國仇家恨;天下有變,則可遁身東返……”

胸懷異心,項梁便需要一個靈通的消息渠道。

從城西一直走到城東,馬車停下,項梁下了車,讓身後跟着的僕役將贄禮交給自己。

贄禮是山東貴族相見的禮物,尤其是地位低的人拜訪地位高者,進見之時,必有贄禮,眼下項梁拿在手裡的,便是一隻風乾的綠頭野鴨,楚地稱之爲青首,中原則叫作“騖”。

項莊在楚國滅亡前,也沒少跟家中人去參加宴飲,也記得一些飲宴規矩,便輕聲道:“叔父,吾家過去拜訪別人,不都是持羔麼?”

項梁苦笑:“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騖,工商執雞。吾家如今已不是上柱國,也不是上執圭了,只是普通的黔首!”

“黔首……”項莊垂下頭,在下相時,他堂兄項籍每每唸到這個詞,都會大發雷霆,說這是奴隸的意思。

當時他還感觸不深,入關中後,才明白這其中的屈辱意味。

叔父教他們背過《離騷》,項氏也是羋姓子孫,帝高陽之苗裔,身上流淌着祝融血脈,在楚國時是人人都得敬重的世卿,入秦後,卻只是區區黔首……

他們的社會地位,甚至不如那些身無冠帶,在地裡刨食的普通秦人農夫!

項梁只沒告訴項莊,這風乾的青首腹中,還藏了整整一斤黃金!

拜訪的尊者家在一個里閭中,裡監門看到他們楚服裝束,立刻警惕起來,吆喝着叔侄二人出示驗傳,說明來這的緣由,並在木牘上登記,才放他們入內。

據說在秦國,每個里閭都如此嚴格,但項梁卻以爲不然,秦人正沉醉在一統天下的勝利中,享受着從六國掠奪的財物,已經日益鬆懈了,過去無隙可乘的地方,而今卻能插進一根針……

到了一戶高門大院的後門處,項梁整肅衣冠,親自上前敲門,很快門打開,一個皁衣僕役探出頭來見是項梁,露出了笑,待門大開後,又看到後面跟着的項莊,不由罵道:“自己來就是了,還帶個孺子作甚!”

項梁倒是能屈能伸,笑道:“帶他來長長見識。”同時手裡將一小袋錢塞到僕役手心。

僕役掂量後復又笑道:“快些進來,勿要作聲。”

項莊雖未做聲,卻看在眼裡,只覺得這戶人家也太無禮了,在楚國,主人是要親自到正門迎客的……

他不知道,項梁初次來訪時,竟被冷落了一個時辰,這次錢花的足,僕役直接將他們引到了書房。

一位婦人,四十出頭的年紀,濃妝豔抹,穿着貴族的硃紅之服,坐在案几後,與面容姣好的家宰談笑,舉止親暱……

“隗夫人!”項梁滿臉堆笑,請僕役將沉甸甸的青首野鴨代爲轉交,他則拉着項莊拜倒在門邊。

“是項君來啦。”

中年婦人將手從家宰手中縮了回來,整了整衣襟,見是項梁,眼睛則又掃向家宰。

家宰略一掂量青首野鴨,知道里面有夠分量的黃金,朝女主人點了點頭。

婦人這才露出了笑,讓僕役看座,欠身行禮道:“項君於亡夫有恩,何必如此客套?”

這婦人被稱之爲“隗夫人”,乃是秦右丞相隗狀庶子隗咎之妻。

隗狀是楚人,早年孤身入秦,子、媳留在楚國,混得十分悽慘。項梁是個喜好輕俠,廣交朋友的人,沒少接濟隗咎,讓他做自己的門客,隗夫人才能頓頓有魚有肉。

數年前隗狀發跡,代替昌平君任右丞相,隗咎便帶着妻子入秦享受富貴,結果發病死在咸陽,隗狀喪子後,倒是沒虧待寡居的兒媳,給她在櫟陽置辦也大宅,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隗夫人是個會經營的女人,很快就成了櫟陽沒人敢惹的貴婦人,還常有人來向她打聽朝廷新聞,人事任免……

二人多年沒有聯絡,再相見時,主客之勢已經反過來了。

項梁沒有不平,他家能落戶櫟陽,也多虧了隗夫人幫忙。

隗夫人則看着項莊道:“這是汝子?”

“是吾侄。”項梁看了一眼默然不言的項莊:“他叫項籍,是我伯兄的長子,夫人當年見過的。”

“都長這麼大了。”隗夫人感慨,卻沒認出這是個冒牌貨。

項梁心中大定,隗夫人是關中唯一見過項籍的人,她也未識破,此事便安全了。

伸手不打笑臉人,隗夫人對給自己送錢的人十分客氣,讓僕役上熱湯,還端上來一盤紅褐色的糖塊。

她眉飛色舞地介紹道:“這可是今年市面上最後一批紅糖,從五百錢一鈞,漲到千錢一鈞,雖然醫者說此物有補血的功效,但也太貴了,怎麼不去搶?聽說新的紅糖最早也要開春後才運到關中來……”

看似抱怨,實則是炫耀,炫耀自家有特殊渠道,能獲得早在數月前就在咸陽南市賣脫銷的紅糖,還讓項莊不要客氣,嚐嚐味道。

“妾來關中多年了,尤記得與亡夫在淮南時,喝過項君派人送來的柘漿,那味道,真是難忘……據說紅糖是從南郡運來的,製糖不以麥芽,而用雲夢澤邊的野柘製成。南郡也是西楚之地,吃着紅糖,還真有野柘的味道,也算是家鄉滋味了,來,小君子快嚐嚐!”

項莊看向項梁,見叔父點頭同意了,這才拎了一塊放進口中,甜得膩人,遠超柑橘,且果然有一股熟悉的柘味……

這是來自荊楚的味道,屬於南方陽光的味道,楚國沒滅亡時,與項籍等兄弟數人痛飲柘漿,歡聲笑語的記憶浮現眼前,讓他莫名低落,入口的蜜糖,似乎也變得苦澀起來。

隗夫人依然在炫耀自己消息靈通,他告訴項梁,此物已經被烏氏倮看中,訂購了數千斤,明年開春要作爲貨物,帶去臨洮以西的氐羌月氏之地販賣……

項梁不住頷首,開始試探性地詢問紅糖的產地、市價,心中甚至生出一個主意來。

“紅糖在關中價比金鐵,富戶尤其喜愛,淮南、江東也有不少甘柘,壽春楚王宮苑裡的尤其甘甜可口,若能讓家中商賈鑽研出製法,在東楚南楚種植,未嘗不可成爲我家新的財源!”

隗夫人卻看出了項梁的心思,笑道:“項君還是死了這條心罷,我聽說,半年前紅糖剛賣到咸陽時,南市的左庶長麥氏、五大夫石氏不忿其擠佔市肆,曾一齊授意手下商賈發難,狀告紅糖販夫,卻落得個灰頭土臉!”

“哦?紅糖商販背後,莫非還有靠山?”項梁混跡江湖多年,也熟悉官場,明白這意味着,紅糖真正的主人來頭不小。

“紅糖是以南郡安陸縣一位不知姓氏的老婦之名售賣的,就像寡婦清被稱爲硃砂寡婦一樣,商賈背地裡,皆稱之爲糖嫗。”

“但項君可知,這位糖嫗之子是誰人?”

項梁姿態擺得很足,拱手道:“還望隗夫人解惑。”

隗夫人拿起案上另一物,卻是一張淺黃色的薄片,似帛非帛,似布非布,上面寫滿了字。

這是上個月出現在關中的新事物,秦始皇令內史各縣試用,如今已飛出咸陽,傳遍了畿內諸縣,這是轟動一時的大事,項梁自然也有所耳聞

他面色微變:“黑夫紙,是右庶長黑夫?”

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44章 這麼大!第649章 藥(上)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505章 笑話第167章 短兵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1032章 楚漢第110章 入學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290章 燈下黑第612章 命名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30章 第一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463章 大生產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893章 望夷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800章 善攻者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939章 胠篋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594章 順逆第509章 天人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643章 長街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84章 雞血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876章 武城第399章 喜事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878章 狗血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83章 可疑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110章 入學第26章 重振士氣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844章 瑚璉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178章 項燕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625章 碣石第836章 鼠第467章 蕭何第178章 項燕劇情沒想好,今晚第二章先鴿了,不要等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991章 鍾離眛第622章 故人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565章 惡名第382章 郡尉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664章 越女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236章 威懾第424章 初雪第60章 將陽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669章 君道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575章 南巡第22章 什長黑夫第488章 農家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999章 蜂王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171章 破楚策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97章 足跡學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698章 雁南飛第829章 五世相韓
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44章 這麼大!第649章 藥(上)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505章 笑話第167章 短兵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1032章 楚漢第110章 入學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290章 燈下黑第612章 命名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30章 第一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463章 大生產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893章 望夷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800章 善攻者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939章 胠篋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594章 順逆第509章 天人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643章 長街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84章 雞血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876章 武城第399章 喜事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878章 狗血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83章 可疑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110章 入學第26章 重振士氣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844章 瑚璉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178章 項燕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625章 碣石第836章 鼠第467章 蕭何第178章 項燕劇情沒想好,今晚第二章先鴿了,不要等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991章 鍾離眛第622章 故人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565章 惡名第382章 郡尉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664章 越女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236章 威懾第424章 初雪第60章 將陽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669章 君道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575章 南巡第22章 什長黑夫第488章 農家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999章 蜂王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171章 破楚策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97章 足跡學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698章 雁南飛第829章 五世相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