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命名

bookmark

琅琊管氏乃管仲之後,在做生意前,總會做一番計較。

通過對行情的分析,管氏認爲,距離膠東越近的地方,貂、狸皮革就越貴。比如旅順,必須按照官府給出的價格,從當地縣邑採購,雖然路程短,可實際上,掙不到太多差價。

反之,當船隊離開秦朝統治範圍,進入異邦蠻夷之地後,貂、狸之皮的價格便驟然猛降!

朝鮮的皮貨價格,就比遼南便宜數倍!朝鮮的邑大夫很喜愛中原絲帛錦繡,十張皮換一匹布也願意。

但管氏並未在朝鮮停留,七八個同行在那競爭,已經足夠了,他們繼續往南,希望在朝鮮之南,名爲“三韓”的土地上發現商機。

可在抵達此地一個月後,管通卻很是失望,當地的馬韓人,部落衆多,生產水平大概相當於中原的堯舜時代。他們各有長帥,大者名爲臣智,有數千戶之衆,次者名爲邑借,幾十到上百戶不等,散在山海間,沒有建立城郭,普通人住的是草屋土室,看上去很像中原的墳冢。

管氏向馬韓人展示了一些中原絲帛,但不解風情的馬韓蠻夷對這些不夠實用的布料,卻興致缺缺,當地風俗,不以金銀錦繡爲珍,反倒對秦軍手裡的銅鐵兵器很感興趣。

可兵器,是海東商社是嚴禁出售的……

賣不行,總能買吧?

但派出去的探險者陸續歸來,他們回報說,越是往南,貂、海狸就越少,皮毛質量也大不如北方。

而馬韓人,雖然也從事一定狩獵活動,但卻更鐘情於種稻。而當地特產,也以一種特別大的栗子著稱,還有一種細尾雞,其尾皆長五尺餘,可也用來裝飾冠帽。

但類似的東西,中原有的是,運回去根本無法盈利。

接觸過馬韓後,管氏發現,這裡既沒有能夠開打的市場,也沒有他們需要的貨物,商隊不得不改變計劃,停止向南探索,轉而沿着帶水(北漢江),向東北部進發。

橫亙半島的單單大嶺在這一帶變得十分平緩,走了數日,翻過它後,商隊就到了“東濊(huì)”與“貊國”的地盤。

濊貊是來自燕國周邊的遊牧民,數百年前進入半島後,漸漸融合爲一。

與雖然有少許牛馬,卻壓根不會騎乘,只殺了吃肉,或者以其作爲殉葬品的馬韓不同。商隊見到的濊貊人,多是會騎馬的,其人性格強勇,也熱情好客,見到全副武裝的商隊,竟過來主動要求交易。

有的喜愛絲帛,有的則不愛,漆器也要因人而異,但有一種東西,從遼南到三韓,卻是無往不利的……

那就是紅糖!

當濊貊人在商賈邀請下嚐了第一口後,便瞪大了眼睛,野蜂蜜對他們而言是一年難得吃上一次的佳餚,可這些紅褐色的硬塊,卻有不亞於蜂蜜的甘甜!

食髓知味,濊貊的獵人想要換一些帶回部落,與族人分享,但他們唯一能夠拿來與之交換的,只有手裡的皮革。

這是一場讓商隊驚詫的交易,濊貊人不僅把所有手上的皮草都交換了,連身上所穿的毛皮衣物也都脫了下來換糖,以至於一羣人光着身子回家,他們還示意:

“明天會拿更多毛皮回來……”

這次帶水上游之旅,證實了管氏的猜測,距離膠東越遠的地方,皮毛越賤!而大致以帶水爲分界,其南則較爲溫暖舒適,更適合種地而非打獵。其北天寒地凍,多有貂皮。

得到回覆後,管通露出了滿意的笑:

“總算不是空手而歸,管氏要經營的地域,找到了!”

……

相比於管氏商隊跋山涉水,刀間就輕鬆多了,他只需要呆在帶水入海口處,這裡,一座嶄新的城寨,正在慢慢建成。

最先完工的是碼頭,相比於海道狹窄多礁石的滄海城,這裡是一個天然的深水良港,來自列口的糧船源源不斷送來衣食。

四千秦軍被調到此處,伐木、夯土、築城,而在大工地和軍營附近,還有一座木柵欄的區域,這裡是軍市。這是尋常事,過去幾百年裡,列國征戰,只要不開到最前線箭矢捨得到的地方,駐地附近就必然會有軍市,熙熙攘攘,皆爲利來。

刀間得到監軍特許,爲遠征軍士兵提供個人所需:做衣裳的布匹、打牙祭的肉食,而軍市最深處,則是一個個神秘的小營帳,女子往來出入,晾曬衣裳——這都是刀間手下的姑娘們。

這些女子,不僅可以接縫補、洗衣之類的活,只要價錢足夠,她們還很樂意提供特殊服務。

足食則足兵,這話不假,但人,尤其是男人,還有種名爲”色“的慾望,必須偶爾釋放一下。

都不需要特別招攬,每逢下午時分,就會有休沐的兵卒三五成羣,往軍市深處跑,一手交錢,便會有人引他們進入那些小帳篷,接着,便會響起男歡女愛之聲,這靡靡之音越是響亮,銅錢入甕的叮噹聲,也越頻繁,每逢有軍官也來放鬆,刀間便會堆着笑,親自帶着去專門爲官員提供服務的高級隸妾……

刀間並不認爲他做的生意骯髒,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管子興女閭,勾踐設營妓,我只不過是承其遺志,有需就有求,男歡女愛,天經地義!”

他甚至認爲,這支遠離中原的軍隊能忍得住枯燥的駐紮,自己手下的女子們是有功勞的。

閒暇時,也有幾個閱人無數的女子託着腮,遺憾地說道:“只可惜,公子將軍一次都沒來過。”

的確,全軍上下,唯一一個沒進過軍市女閭的人,恐怕只剩公子扶蘇了。

刀間笑她們:“公子乃皇室貴胄,豈會自降身份?若想要女人,只要說一聲,朝鮮侯父子,還不得巴巴地尋處子之身的貴女送來?豈會垂憐於汝等,還是快些梳洗一番,繼續伺候軍漢去罷!”

對刀間而言,扶蘇沒有臉一板,將他們轟走,就算難能可貴了。

要知道,這位公子最出名的,就是嫉惡如仇,古板而固執,而營妓,素來是朝中大臣們抨擊的對象。

刀間不知道,扶蘇最初聽聞軍中要設女閭時,是皺了皺眉的,還問被黑夫派來押糧,馬上就要回膠東的陳平道:

“我曾聞,獻公時,軍中的確設有女閭,但商君曾下令,使軍市無有女子,如此監軍派商賈攜女子前來,公然誘使士卒淫樂,恐怕……”

被黑夫嚇了嚇後,陳平不敢再自作主張了,一板一眼地回答扶蘇道:

“公子有所不知,律令雖嚴,卻終究勝不過人慾,軍中不設營妓後,秦軍外出征戰,多有侵犯當地女子之事發生,臣的家鄉陽武,縣城的駐軍便出過幾起,雖將行兇者按軍法處置,但秦軍的名聲,也就此大壞,聽聞秦卒至,女子如避虎狼。”

這是無法避免的,畢竟動輒十萬數十萬人,良莠不齊,總有幾百個管不住自己鳥的傢伙。

“尉郡守當時只是屯長,聽聞此事後,自己出錢,讓手下五十人去鄉中女閭,遂無人冒犯本鄉女子。”

言罷,陳平笑道:“如此看來,這治兵如同治水,堵不如疏啊。眼下遠征異域,動輒一年半載,將士空寂,雖然能吃飽穿暖,但飽暖之後,便要思**了。與其讓其按捺不住,侵犯朝鮮女子,平白讓秦朝宗藩失和,不如使軍市復有女子,如此,也能避免再度發生營嘯……”

“既然如此,那我便多謝尉監軍的好意了!”

扶蘇最後還是聽了陳平的意見,對這件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加強了對軍市的管束。

見扶蘇答應得如此輕易,陳平離開後,反倒有些憂慮。

這一年來,扶蘇變的不止是略顯邋遢的鬍鬚,自從營嘯事件後,他的想法也有了很大不同。

那個非黑即白的少年,似乎變成了一個眼裡能容下沙子的成年人了。

那個一味追求過程的公子,似乎變成了一個只要達到結果,就能無視齷齪的將軍……

“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皇帝想考驗扶蘇,莫非,主君也想?”

帶着這種思慮,陳平離開了這片海域,而在工地上,伴隨着最後一堵牆垣夯好,這座新城寨也算基本完工。

“公子,給此地取個名罷!”

遠征軍的將吏士卒敬愛扶蘇,敬愛他們的將軍,紛紛請扶蘇爲這座城命名。

隨着秦朝在塞北、河西走廊、西南夷、百越皆有新開闢的疆土,命名成了屢見不鮮的事,而每逢設立新地,郡級別的名,比如“朔方”“張掖”,要奏稟皇帝,可縣、鄉、邑之類,因爲太多,則可由前線將領代勞。

作爲統帥,扶蘇無疑是有這資格的。

衆情難卻,扶蘇思索片刻後,想起了一首詩。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實墉實壑,實畝實藉。獻其貔皮,赤豹黃羆……”

過去他學此詩時,不懂其意,如今這首《韓奕》念來,卻別有一番感觸。

那是數百年前,周宣王力圖中興,搞了很多大動作,例如派尹吉甫壓服南淮夷,又北伐玁狁以御外侮,遷申侯於謝邑鎮守南方要衝,以秦人的祖先秦仲爲大夫,命他徵西戎。

而在周朝的東北邊,則封韓侯擴建韓城,驅逐滋擾燕國的貊人,那些貊人被燕韓聯軍所逐,遂東奔至遼東、朝鮮,與濊人合流,這纔有了今日朝鮮周圍部族林立的局勢。

如今扶蘇東征至此,也算是“其追其貊”,而建立此城,目的是“實墉實壑”,商賈們則四處尋找皮貨,讓蠻夷“獻其貔皮”。

這世上,再沒有像這首詩一般,符合他們處境的了。

於是扶蘇道:“吾等深入濊貊之地,也算繼承周時韓侯之任,而此地南控三韓,不如便叫‘韓城’!”

……

“韓城?”

當半個月後,扶蘇給新城邑命名爲“韓城”的消息傳到膠東時,黑夫郡守在家裡發了好大的火,摔了個杯盞,還罵道:

“都說我取名不雅,你看看,扶蘇取的這什麼破名!”

葉子衿挺少見黑夫如此氣急敗壞,還是爲了這種小事,不免有些詫異:

“繼《韓奕》之志,控三韓之地,故曰韓城,有理有據,哪裡不好了?”

“不好,就是不好!”

黑夫搖頭,氣鼓鼓地說道:“取什麼都行,就是不能是‘韓’!”

他又發狠道:“遲早有一天,我要將那城名給改了!”

“這話說的。”

葉子衿蹲下身子,收拾被黑夫撥到地上的杯盞,光潔的手一點點拾起碎片,似是無意地說道:

“若是扶蘇公子做了二世皇帝,他說的話,命的名,便是金科玉律,這城名,良人,你能改麼?”

妻子一句話,就殺死了話題,黑夫沒了說氣話的興頭:

“此言何意?”

葉子衿轉身,面帶憂慮:“父親來信說,陛下近來罷朝越來越多,過去他多勤勉啊,不批閱完奏疏就不休憩,眼下咸陽宮的燈,卻熄的越來越早,興許是懈怠了,可以皇帝的性情,怎可能怠政?父親猜測,或許是身體不適……”

“君上多病,國無適嗣,朝野上下,都懸着顆心。眼下長公子扶蘇遠在海東,不得寵愛,卻又聽聞,陛下近來頗愛幼公子胡亥,常誇他律令學得好。良人知道,教授胡亥的律令夫子是誰麼?”

黑夫不言,蹲下身,拾起一片陶片,兩指捏住,放在自己和妻子雙目之間。

二人的目光,透過銳利的陶片邊緣,交織在一起,窗外是春意盎然,可那鋒芒之寒,甚於海東霜雪。

“我自然知道。”

黑夫笑道:“不是別人,正是屢屢救駕的大功臣,中車府令,趙高!”

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59章 天狗第900章 不殺第461章 糖氏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408章 不朽者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236章 威懾第196章 卸甲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104章 謊言第649章 藥(上)第760章 不許笑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1007章 贏家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51章 安心在外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575章 南巡第354章 五年計劃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78章 大行於世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689章 象箸第645章 銅鐵第269章 墨攻第126章 死傷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63章 朝陽羣衆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688章 將軍第1002章 積木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937章 好皇帝第658章 陽山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747章 熒惑高第157章 黍離第204章 郡命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946章 粉飾第814章 蜀道難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115章 在鄢第694章 龍王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836章 鼠第356章 黃老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950章 孰立?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772章 招魂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104章 謊言第996章 招安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386章 大原之戎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684章 奴隸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236章 威懾第214章 郡守騰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50章 陳屍
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59章 天狗第900章 不殺第461章 糖氏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408章 不朽者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236章 威懾第196章 卸甲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104章 謊言第649章 藥(上)第760章 不許笑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1007章 贏家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51章 安心在外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575章 南巡第354章 五年計劃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78章 大行於世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689章 象箸第645章 銅鐵第269章 墨攻第126章 死傷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63章 朝陽羣衆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688章 將軍第1002章 積木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937章 好皇帝第658章 陽山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747章 熒惑高第157章 黍離第204章 郡命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946章 粉飾第814章 蜀道難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115章 在鄢第694章 龍王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836章 鼠第356章 黃老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950章 孰立?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772章 招魂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104章 謊言第996章 招安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386章 大原之戎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684章 奴隸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236章 威懾第214章 郡守騰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50章 陳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