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

“御史?”

寧強眉頭皺起。

陶際華出言解釋:“我在蒯傢俬宅發現了蒯新彥同監巡御史洪成敏的往來書信,其中頗多隱喻暗語,或可爲突破之處。”

“原來如此。”寧強點頭,“查吧,御史臺這邊我來說。”

“喏!”

陶際華徹底放心,告罪離去。

寧強靠坐在椅子上,暗自思量。

所謂監巡御史,只是一個俗稱,沒有這個職位。

改制後的御史臺,監察御史都歸屬監巡院管理,他們也的的確確不定期出京巡按郡縣。但總共這十來個人,上百個州根本忙不過來。

於是監巡院增加了御史名額,僅以御史爲名,分派在各位監察御史手下,協助巡按郡縣。

就像陶際華以前在東推院的時候被稱爲東推御史一般,這些人也被稱爲監巡御史。

爲了防止監察御史坐大或者與地方勾結,監察御史一到兩年會換一次監察區域,他們手底下的御史也會跟着一塊前往新地區。

所以寧強無法理解,蒯新彥是出於什麼原因和一個御史勾結。

不過人已經死了,甚至還被定爲“殉職”,受到嘉獎。

即便真查出來什麼,只要沒有突破底線,就不會追究到蒯新彥身上。

想不出結果,寧強沒有過多糾結,調查之事交給陶際華,確認湘潭沒問題之後,他帶着一干禁軍前往桂州。

桂州如今是桂管節度使駐所,當地蕃夷衆多。

御史大夫董成林得知他要來荊湖巡視,特地囑託他一定要看看當地治蕃夷之策。

董成林一直秉持着“讓蕃夷學漢禮、習漢語、穿漢服、寫漢字”的想法,他認爲切切實實化夷爲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夷人不服朝廷管教的問題。

寧強雖然認同,不過他覺得讓原本的百姓過好更加重要。

但董成林既然開口請求,寧強也不介意順路去看看。

而且湖南節度使現在也在路上需要經過的道州,正好去見一見。

寧強走了,陶際華還留在湘潭。

順帶着,他把洪成敏也留了下來。

驛站之中,陶際華雙手交叉搭在桌上,肅容看着洪成敏,沉聲問道:“姓名?”

洪成敏身爲御史,知曉當前審訊規矩,之前反抗過,可惜被陶際華拿身份壓了下去,此時只得老老實實回答:“洪成敏。”

“身份?”

“御史臺監巡院御史。”

“你從何時起,到何時止,巡按潭州?”

“興國四年三月起,至今。”

……

一字一句,都由陶際華身邊令史記錄下來。

一些基礎問題問完,終於進入正題。

“你和湘潭原縣令蒯新彥是和關係?”

從開口的那一刻起,陶際華就死死盯着洪成敏的眼睛,觀察他的神情姿態。

洪成敏沒有一絲猶豫,直接就回答:“監督與被監督的關係。”

說完,他還補充道:“我協助劉巡按巡視湖南,曾見過蒯縣令。”

“寧參政抵達潭州後,你在何處?”

“在桂州。”

“你負責巡視湖南,爲何跑到桂州去?”

“好叫陶司丞知曉,劉巡按特意叫我等交叉巡視,以互相監督。故下官會不定期前往其它幾地巡視。”

“和你一同在湖南的都有哪些人?”

“令史路崢嶸、僕役王四子,另有車伕護衛。”

“襲擊發生時,各在何處?”

“都在桂州。”

“擔任御史前,你任何職?”

“高平縣主簿。因熟知縣鄉事,被選入監巡院。”

“我們在蒯新彥家中發現了與你往來的書信。”陶際華突然拋出一個證據,“你怎麼解釋?”

洪成敏臉色微變,隨即神情嚴肅道:“這不可能,我與蒯縣令只有公務往來,從無私交。”

頓了頓,他打了個補丁:“或許蒯縣令私自把公文帶回家中?”

“那麼。”陶際華目光炯炯,言語銳利,彷彿一柄尖刀直刺向洪成敏,“還請洪御史交出手中與蒯新彥往來的公文。”

洪成敏皺起眉頭:“早就燒了,又不是什麼重要事項,湖南七州三十餘縣,若是每一此文書往來都留有存檔,恐怕我隨身帶兩輛馬車都不夠。只能是一些重要公文才留檔備查,不重要的全都銷燬。”

這是瀆職。

但自曝瀆職總比被查出勾結索賄結果好一點。

陶際華聞言露出笑容,緊接着收斂神情,微微頷首:“我會如實告知董大夫,之後有需要配合的,還請洪御史擔待一二。”

他這一笑,叫洪成敏忐忑不已,仔細回憶所說話語有無不妥之處,十分敷衍地應對兩句,神思不屬地在禁軍士兵的護送下走出房間。

“接下來就等參政派人回來通知在桂州的調查結果了。”

陶際華神情輕鬆。

他身側的令史將訊問記錄交給他簽字,之後一邊整理一邊開口:“咱們是大理寺,又不是治安寺和肅政司,不管是刑案還是瀆職案,都不歸咱們管吧?”

“這可不僅僅是刑案,也不僅僅是瀆職。”陶際華站起身來,“寧參政還不是參政的時候,他遇襲的案子就是我來查的。”

令史明白他話中的意思。

重點不是叫哪個部門來查,而是他陶際華在哪個部門。

涉及御史,陶際華不方便以御史身份調查,看大理寺正好有空位,就直接調過去了。

這種待遇,少有人能享受。

……

“司丞!查出來了!”

手下令史快步走進屋內,曼聯興奮地向陶際華報喜。

陶際華將與目光從卷宗上移開,看清來人後,立刻明白是查出什麼了:“確認無誤?”

“確認無誤!”

令史十分肯定地遞上一份清單,上面分兩列寫着互不關聯的詞語。

“我們查了所有與蒯新彥有關的金銀等往來記錄,對比他家現存物什,已經查清所有隱語指代的東西,洪成敏逃不掉了!”

說着,令史不由自主地壓低聲音:“而且,在調查過程中,還查出了幾個可能有冤情的案子。”

陶際華不由挑眉:“你把那幾個案子整理出來,我請示參政後,再決定要不要通知負責本地區的評事。”

“是!”令史大聲應下。

陶際華甚至能聽到門外傳來壓抑的歡呼聲。

糾正冤假錯案,這是大理寺的職責之一,只要趁着參政遇襲的東風把涉案官員以及背後靠山釘死,參與調查此案的大理寺諸官吏在本部門的前途就不會太差。

不怪他們如此興奮。

運道來了,擋都擋不住。

這邊令史剛答應下來還沒離開,另一邊門外突然傳來通稟聲:“司丞!參政派人過來了!”

“快請!”

來的是寧強的隨身僕役,見面先是叉手一禮,不等陶際華開口詢問,他便從懷中掏出一疊文書:“啓稟陶司丞,這是問訊記錄。可以確認,洪成敏在桂州期間,他的僚屬路崢嶸沒有隨行。”

“好!”

陶際華禁不住起身。

他沒有接文書,而是先吩咐下屬:“立刻把路崢嶸的畫像送至各州縣,請各衙門協助調查路崢嶸出現在何地,與何人有過聯繫!”

下屬恭聲應下,快步離去。

陶際華這才走到僕役身邊接過文書,嘴裡說着“辛苦了”,然後讓下屬帶他去休息。

這份記錄比較簡略,只能算是一份梗概,具體記錄還留在桂州。

但調查過程可不簡略,從潭州出發,一路每一處關隘城口都仔細訊問,一直查到桂州。

撇去部分記憶不清晰的,但凡記得洪成敏一行的,都沒看到路崢嶸隨行!

更爲神奇的是,洪成敏一行加上路崢嶸也不過八人,明明路崢嶸不在其中,他們抵達各處地點時依然有八人出現!

這多出的一人,被當成重點標註出來。

“全都在說假話啊!”

陶際華合上文書,拍了拍,感慨出聲。

包括洪成敏在內,他們八個,全都一口咬定就是他們這八人一路前往桂林巡視。

如今調查結果出來,這八人都在說假話,顯然早有預謀。

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
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