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

“請胡相公進來。”

陳佑放下毛筆,起身走到一旁會客桌椅處。

“將明,我這邊有些事還是得跟你談談。”

剛一進門,胡承約帶着些熱情開口。

陳佑笑着伸手示意他坐下,同時問道:“有什麼事要德儉你親自過來?”

這話落在胡承約耳中,怎麼聽怎麼不是滋味。

只是他畢竟是來服軟的,只得當作聽不出弦外之音,臉上笑容不減,坐下後十分真誠地看向陳佑:“將明畢竟首揆,有些事項我等不好自己做主。”

陳佑提起水壺給兩人面前杯子倒上茶水:“願聞其詳。”

胡承約致謝後,纔開口說事:“主要是御史臺的問題。”

“嗯。”

“董成林把持御史臺這麼多年,也是時候該換一換了。”

這是藉口,李文淵當了那麼多年大理卿,到現在也沒人說什麼。

見陳佑沒出聲,他繼續道:“尤其今年以來,御史臺御史頻繁彈劾兩府宰相參政,於大局無益,於朝廷有損,該敲打一番了。”

這就是在示好了。

董成林彈劾最多的是陳佑,韓向陽李文淵也因爲辦了涉及御史的案子被多次彈劾。

如果把董成林調走,讓兩府掌控梳理一遍御史臺,陳佑一系官員的輿論處境會立馬好轉。

只是陳佑尚有些猶豫。

所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不論是從天下來看,還是從陳佑門下勢力來看,董成林都能當得起“法家拂士”的角色。

如果貶斥董成林,誰能接替他的位置?

陳佑皺眉思索。

胡承約知曉陳佑心動,不再繼續勸說,而是端起茶水細細品味,留出空當給陳佑思考。

董成林考慮問題,向來是以政權穩定爲目標,不管是誰,只要做出了容易導致政權不穩的行爲,他都會反對。

但很多官員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向來把自身利益放在政權穩定之上。

寧強倒沒有以自身利益爲先,但正如他的表字一般,他看重的是“對天下百姓的仁”,而非當前政權的穩定與否。

猶豫好一陣,陳佑開口問道:“若是董雙木離開,御史臺可託付給何人?”

“但憑將明做主就是。”

胡承約答應得乾脆。

陳佑聞言,不由苦笑:“說來也是,我一時之間竟不知有誰最適合。”

胡承約這才低頭沉吟,片刻後開口道:“將明以爲,秘書監楊子任如何?”

“楊子任?或可一試。”

……

湘潭縣。

留在此處暫代縣令職事的寧強收到政事堂的處理結果——參知政事寧強總攬調查事宜,荊湖諸節度使司、行政公署須全力配合。

跟着政事堂符令一起到的,還有新任湘潭令蘇希彥,以及大理寺公事司丞陶際華。

陶際華是專門來查案的。

自從被陳佑看重,他在法司諸部門都待過,基本上有案件需要他出馬了,那個部門缺人,就調去哪個部門。

比如現在,接到任務的前一天,他纔剛剛調到大理寺。

只是他有特權,把在御史臺用得順手的下屬也一塊帶了過去。

因爲寧強身份地位比他倆高很多,也沒什麼接風洗塵。

花了一天時間將種種事項交接完畢,兩人就開始幹活了。

順帶一提,寧強這段時間沒有乾等,而是安排人細查湘潭諸事,除了一開始就有問題的主簿,湘潭縣尉也沒能跑掉。

湘潭四巨頭,兩個死亡,兩個被抓,諸曹吏也有三分之一有問題。

蘇希彥得知這種情況時,整個人都是顫抖的。

稍稍好的一點是,因爲縣令和縣丞都死了,兩人都被以“殉職”的名義追授了榮譽,總算叫湘潭和潭州保留了一些面子。

重新查驗了放在冰窖中保存的屍體,以及現場留下的諸如箭矢之類的物品,又去現場尋找遺留的痕跡,仔細對照湘潭仵作的檢驗記錄後,陶際華尋到仍然在驛站的寧強。

“……縣衙臥房內發現近期居住的痕跡,詢問僕役得知蒯新彥一直住在自家宅子,只是這幾日偶爾會進後衙休息。”

陶際華看着面前攤開的本子,一條一條說出自己的判斷。

“但只是短暫休息,無法留下這般痕跡,故,參政遇襲前幾天,縣衙後衙臥房有一人長期居住。而且,此人未被任何人觀察到進食或出門的經歷。謹慎至此,下官認爲此人與參政被襲有關。

“再有襲擊者,知曉參政一行預備往彭山村去,且知曉沈希聖等人要朝彭山村方向去經過那處路口,必然有人向彼等報信。

“或者說,必然有人把湘潭縣的安排告訴了襲擊者!”

“是蒯新彥泄露了?”寧強出聲詢問。

陶際華沒有猶豫,直接就道:“或許有其他人,但他的機率最大。”

“嗯。繼續說。”

“是。”

陶際華答應着,繼續往下介紹。

“襲擊者有八人,準備完善,攜帶有六張弩。箭矢製作精良,弩箭射程至少有一百二十步,顯然弩也是製作精良。不確定是不是軍械,但絕非常人所能持有……足跡……”

他說完調查和猜測的信息,最後總結道:“這一羣人定然有勢力在背後支持,同前些次刺殺沒有區別。”

前些次刺殺還是興國三年的事了,現在很少人會那麼幹。

“能抓住人嗎?”

“可能性不大。”陶際華謹慎迴應,“這種襲擊,除非當場抓住,否則難以追索。這裡畢竟是湘潭,而不是洛陽。”

寧強稍稍沉默,最終沉穩開口:“無妨,不求一定抓住人,只要找到最接近的幕後之人便可。”

陶際華點頭應下,開口詢問道:“不知本次要查到什麼程度?”

“什麼程度?”寧強稍稍猶豫,最終道:“能查出幕後主使嗎?”

陶際華搖頭:“不一定能。。”

“既然如此,放心大膽去查!”

寧強不怕得罪人。

有寧強在上面頂着,陶際華自然也不會害怕,直接點頭應下。

然後他在原地等了一陣,見寧強不再開口吩咐,他才說出了自己的要求:“下官認爲前日抵達的御史臺御史嫌疑最大,下官預備先查此人。”

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
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