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

洛陽宮仁壽殿,趙元昌安坐如常,靜靜地聽着一個稚嫩的聲音朗讀奏章。

正在讀奏章的是三歲多的興平郡王皇長子趙德昭。

哪怕趙德昭再怎麼早慧,這時候也不可能認識所有的常用字,所以他旁邊還站着一個四十來歲的緋衣官員。當他遇到不認識的字卡殼的時候,這官員就會輕聲提醒,順帶解釋這個字或詞的意思。

這不是教學之所,也非是趙官家在考校自己的兒子,因爲在趙德昭之下還有四個人,四個佩金服紫的重臣。

那中年男子是興平王友薛居正,四位重臣乃是樞密使及副使四人,趙德昭正在讀的這份奏章,是陳佑在軍營講話之後寫的。

等趙德昭總算磕磕絆絆把這份內容比較多的奏章讀完,薛居正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趙德昭則拿着這份奏章走到趙元昌身側,將奏章擺在案上,自己爬上擺在一旁特製的小椅子。

粉粉嫩嫩肉乎乎的趙德昭看起來十分可愛,這爬椅子的動作更是讓一旁侍立的宮官禁不住想上前抱住他,反應過來官家就在旁邊這才忍住。

然而,這般可愛的娃娃,諸位臣子全都沒去看,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剛剛讀完的這份奏章上。

就連趙元昌,也是在長子讀完奏章之後,收回一直放在李明卿身上的目光。

通過他的觀察,李明卿應該是沒有提前知道這份奏章的內容,這讓他十分滿意。

安靜等了一小會,趙元昌溫聲開口:“陳卿所言之事,諸卿以爲如何?”

“臣認爲此法不妥。”第一個開口反對的竟然是李明卿。

除了薛居正老老實實微微低頭不做它想外,其餘幾人都看向李明卿。

頃刻,趙元昌問出了大家的心聲:“還請李卿仔細說來。”

“喏。”

李明卿應了一聲,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就道:“陳將明所言‘閱兵’之事,勿論其所言如何,皆逃不脫一個字:錢!臣以爲,耗費糜巨而閱兵,實是不智。”

這是李明卿的論點。

李明卿現在正在嘗試整合軍隊後勤,他從這一點上來提出反對意見十分正常。

緊接着,李明卿開始說出自己的論據:“陳將明聲稱閱兵‘內可以定民心,外可以懾敵國’,此言雖善,然其度難以把握。不論定民心還是懾敵國,皆在於勢,軍勢盛則國勢盛,國勢盛則內外平。軍勢何以盛?唯人衆耳,爲兵利耳,唯甲堅耳。非人衆兵利甲堅,則內外皆以我弱;若欲人衆兵利甲堅,則所耗錢糧人物不可少,旦夕有戰,必難以調撥平復。還請官家仔細思量。”

“嗯”趙元昌點點頭,“卿之所言甚是在理。”

話是這麼說,但他顯然沒有打消閱兵的想法。畢竟文治武功,皆需誇耀,否則同錦衣夜行有什麼區別呢?

以前的話,武功方面也就只能等着“執敵國之酋獻俘陛前”,現在陳佑突然提出一個新的法子,而且還不是單純的誇耀武功,而是有着正當的目的,趙元昌心動了。

所以,他看向其他三個人,希望能聽到支持的聲音。

沒有讓他失望,自從調入京中以來一直是官家怎麼說自己就怎麼做的馮暉開口支持閱兵,稱一次好的閱兵利大於弊。

但是自趙元昌還是個皇子時就一直支持他的老將馬青卻表示反對。

無奈之下,他只好將目光投向樞密使王樸。

一直在仔細考慮的王樸感覺到氣氛的變化,擡頭正好看到趙元昌的目光。

“王卿,你以爲此事如何?”

聽到官家這麼問,王樸嘆了口氣。

這陳將明什麼都好,偏偏喜歡提一些新奇的點子,雖然大多行之有效,但有一些實在是不合時宜。還是要多讓他歷練歷練,如若不然,叫他提出了什麼激進的法子,恐怕有害於國。

及時收斂思緒,王樸開口了:“好叫官家知曉,臣以爲閱兵之意可行,然須在大勝之後方可。”

趙元昌微微皺眉,顯然不太滿意:“若在大勝之後,豈不就是獻俘?”

“便是京兆府陳佑,也是在剿匪功成後才令兵馬沿街巡遊的。”

王樸說這話的時候沒有絲毫猶豫,官家不是用陳佑的事來證明閱兵有效嗎,既然如此,咱也別創新了,就跟着成功的經驗走。

果然,這話說出之後,哪怕趙元昌心有不甘,也只得點頭:“便如卿所言。只是,這次攻淮之戰須得仔細籌謀纔是。”

閱兵同獻俘放到一塊,便是李明卿心疼花費,此時也不好再反對,大不了到時候再想法子縮減,是以衆人皆點頭贊同。

但王樸可不僅僅想談閱兵,他對陳佑奏章中提到的另外兩件事情更感興趣。

“官家,臣以爲剿匪練兵和清整水渠可以拿到洛陽來用。”

前一個趙元昌還算在意,後一個他根本沒放在心上,故而直接就道:“剿匪之事我自有安排,清整水渠的事宜交給河南府來做就好了,薛居正通知政事堂擬旨。”

“臣謹遵聖諭。”薛居正起身答應。

到這裡,哪怕王樸還想深談,也只得放棄,帶頭起身告退。

朝臣退出,趙元昌把殿內侍候的宮官內侍全都打發出去,扭頭看向一本正經坐在椅子上的趙德昭,用十分溫柔的聲音問道:“福寶能聽懂麼?”

趙德昭立刻用稚嫩的聲音回答:“福寶聽不懂。”

趙元昌聽了,面色稍黯,隨即打起精神來,笑着摸了摸趙德昭的頭:“沒關係,聽不懂就慢慢學。不過啊,哪怕是皇帝,也不能事事如意啊!”

“嗯嗯!”趙德昭拼命點頭。

長安城,陳佑帶着少尹高啓在城中巡視。

到現在京兆府也只有高啓的一干死忠還圍在高啓身邊,其餘人等要麼投到了陳佑門下,要麼還想保持中立兩不得罪。

不管怎樣,高啓現在都不應該是精神飽滿的模樣,這幾乎就是在告訴陳佑:我有翻盤的手段!

兩次襲擊幕後黑手的線索還要繼續查,但陳佑已經決定先翦除高啓在京兆府的暗子了。

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
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