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

bookmark

這次召見,本就是爲了討論契丹北燕之事,如今有了定計,六相公便各自告退。

陳佑身爲樞密都承旨,遇到這等事也只能跟着三位樞密一同回到樞密院。

殿內沒有外人,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趙元昌笑呵呵地擺手道:“諸卿且坐到前頭來。”

能同皇帝拉近距離,宋敏貞等人自不會拒絕,連忙緊挨着馮道依次坐下。

待衆人坐好,趙元昌才道:“時近正午,馮師和宋卿等人遠道而來怕是尚未進食,正巧我也未用膳,就在宮內與我一同用膳可好?”

陪同皇帝用膳,這算是恩寵有加了。比較年輕的甘靖宇、胡承約皆是面露激動之色,也就是馮道、宋敏貞沉穩平靜。

着親信宦官下去安排膳食,這殿內除了起居注外再無他人。

趙元昌又嚴肅起來,十分鄭重地看向馮道:“馮師以爲此次可能趁機奪回幽燕之地?”

馮道捋須,卻不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敢問官家,契丹是何時開始攻燕的?”

“傳來的情報說是十一月初三。”趙元昌脫口而出,隨即反應過來。

沉吟一番後猶自不甘道:“不過半個月功夫,這場大戰不至於這麼快結束吧?”

馮道搖頭道:“官家莫非是忘了當初滅蜀用了多久?即便此時下令出兵,諸事從簡,一切準備就緒也要一個多月。若契丹真要奪那幽燕之地,北燕怕是堅持不了那麼久。”

“唉!如此咽喉之地讓與敵手,着實讓人心中耿耿!”趙元昌長嘆一聲,“也只得讓長山公見機行事了。”

長山公就是成德節度使馬青,乃是長山縣開國公,故而有此稱呼。

趙元昌現在的打算是看看能不能效仿當初吳巒奪太原那般,兵不血刃地撿一個便宜。

正遺憾着,卻看到甘靖宇似有話要說,心中一動,便點了他的名字:“定邦可是別有想法?”

甘靖宇臉上一喜,連忙拱手道:“啓稟官家,臣以爲即便我軍做好準備之後北燕已經滅國,也可趁着契丹立足未穩奪下數州,至少能將契丹擋在南長城之外!”

聽得此話,趙元昌目露精芒,只是話語間尚有些猶疑:“此議......似是可行。”

說着,他目光掃視殿內諸人,想要聽聽他們的看法。

觀察了幾人的神色之後,宋敏貞最終開口道:“如今官家即位未久,當以穩爲主,對外需得采取守勢纔是。”

除了甘靖宇外,其餘人等皆是點頭表示贊同。

趙元昌則皺起眉頭,暗自思量得失。

而甘靖宇頗爲不忿道:“官家滅國之威猶在,談何不穩?就是因爲官家剛剛即位,才當奮勇開疆,以武功威壓諸藩!”

這話一出,又讓趙元昌有些意動。

見馮道微闔雙眼不欲在言語上爭鋒,宋敏貞只好繼續道:“六部不曾理順,錢糧何來安穩?親軍尚未整編,兵馬何來?”

兩個問題拋出,不理會張口結舌的甘靖宇,宋敏貞轉向趙元昌拱手道:“官家,據傳當初石敬瑭曾欲獻幽燕之地於契丹,以換取中原帝位。幸而事泄,這纔有了北燕興起。如今契丹入侵,幽燕之地義士必不肯屈服,我等只需支持諸義軍,待契丹禍亂幽燕、自絕於民之時,纔是我等弔民伐罪之機!”

宋敏貞說得這件事,卻是同陳佑當初的歷史不同的一件事。

在這個歷史上,石敬瑭也是想要割讓雁門北以及幽州之地來換取契丹支持其稱帝,只可惜此事提前泄露。

北疆軍民同契丹那是有血仇的,平常時候可能屈服武力而壓制仇恨,現在一聽說以後可能都要歸契丹了,頓時不少人就不幹了。

當時還是薊州刺史的徐徵立刻抓住時機,利用民意激盪的機會聯絡幽燕諸州兵馬。

在石敬瑭稱帝后,契丹派兵取幽燕之地時,諸州起兵反抗。

也不知是契丹大意了還是怎麼回事,總之戰事陷入了膠着。看到契丹似乎戰鬥力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具有碾壓的優勢,再加上原本就反對割地的趙鴻運、劉知遠等人勸說,石敬瑭派遣大將攻契丹,同時又爲各軍輸送糧草補給。

就這樣,幽燕之地竟然保存下來沒有落入契丹之手。

不過和契丹鬧翻之後,晉國北部邊疆壓力加大,客觀上有利於趙鴻運後來奪京稱帝。

而且通過這一次戰事,徐徵得以掌控幽薊諸州,被任命爲盧龍節度使,最後刺了石重貴一刀,建立北燕。

此時宋敏貞的這番話,之前諸相公也曾說過。

相公們這麼說,自己的謀士也這麼說,趙元昌終於徹底打消了就此發兵的心思。

此事就算完結,現在重要的是馮道等人如何安置。

沉吟一番,趙元昌緩緩道:“馮師今後便入那政事堂當一個相公如何?”

馮道輕笑道:“可是朱佐賢要出外?”

朱慶堯乃是荊王岳家,雖然現在對荊王的行爲尚未定性,但朱慶堯是絕無可能繼續留居相位了。

趙元昌先是點頭,後又搖頭道:“朱佐賢確要出外,只不過他的位置會由孫始瑞接手。馮師卻是以另外的身份入主政事堂。”

聽到這話,馮道眸光閃動,用的是“入主”一詞,莫非是讓他當首相?

只不過趙元昌沒有多說此時,馮道也就沒問。

說完了馮道,趙元昌又看向宋敏貞等人:“至於諸位,暫且就當一個內朝官。”

內朝官,主要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再加上一個秘書省。現在三省合爲政事堂,進入三省就相當於在政事堂釘釘子,進入秘書省依舊是皇帝近臣,都是清貴的去處。

當天下午,帝御翰林學士院。

一個時辰之後,開府儀同三司、秦王傅馮道宣麻拜相,進司空,加平章事、文明殿大學士。

根據制書所言,文明殿大學士爲重望老臣所任,位在昭文館大學士之上,加之是爲諸相之首。自此,政事堂三相公變爲四相公。

同時,制令孫啓祥罷西京留守兼知河南府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詔令入京。

這個消息傳出之後,集賢相朱慶堯上書請辭。

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
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