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

將治安寺事務暫時託付給兩名少卿,寧強走馬上任。

陳佑雖然不樂意他離開治安寺,但既然他願意爲天下農事做貢獻,陳佑也不吝於支持。

他受命後,首先召集有司官員商討當前農事情況。

當前語境下的“農事”,不僅僅是種植糧食這一件事,用一個熟悉的詞語來解釋,就是“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

陳佑一直在提,農事是基礎,是根本,百姓不捱餓,軍隊有糧餉,天下就能安穩。

原本大家都以爲宋杞言最後能憑藉數年主持農事的苦勞拜相,只可惜在前兩年推廣“官府低價租賃農具”這一政策的時候出了事故,今年兩府突然變動,叫他沒有再立新功的時間,失去了直接拜相的機會。

寧強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研究“官府低價租賃農具”的政策,想要把這件事真正落實下去。

之前爲了讓普通農民能用得起農具、農畜,採取的是低定價和先租賃後收費策略。

雖然有人貪小便宜不顧代價的使用致使損耗增加,但後來把農具、農畜租賃權下放到鄉里,同一批農具、農畜是一個鄉的人輪流用。

你用得狠了要拿去修,我就沒辦法及時用上,鄉里鄉親的,地都在一塊,甚至都住在一塊,自然而然地就會互相監督。

這本是個好法子,陳佑爲此還特意嘉獎過想出此法的官員,也當面誇過宋杞言。

只可惜因爲朝廷對農村掌控力度畢竟不足,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鄉里大戶豪強發現他們其實是無人監督的。於是這項政策就這麼“被取消了”,農具被鄉長里正聯合鄉里大戶納爲己用,每個月還煞有介事地給縣裡送上租賃記錄、維修記錄和結餘租金。

嚴打時期,宋州因爲刺史管得嚴,治下惡性案件不多,遊俠潑皮也就有些狗仗人勢的小毛小病。眼看着即將考覈,案件數量沒有達標,州治安曹參軍帶着下屬從城裡躥到鄉下想要找被埋沒的案件。

同村民閒聊的時候,無意間聽村民抱怨了一句“雖然現在當地大戶不敢欺壓民衆,叫日子好過許多,但要是能繼續租農具就更好了”。

當年宋州治安曹集體獲得嘉獎,宋杞言緊急叫停各地農具租賃,協調有司一個縣一個縣篩查,着實叫治安寺漲了一波業績。

根據宋杞言留下的工作推進表,在完成“將鄉里納入監管體系”,簡稱“皇權下鄉”這一目標之前,他是不準備再推進這些容易被基層截胡的政策。

可寧強有不同意見!

他當治安卿,主持推動嚴打,對地方情況比較瞭解。

按照他的估計,以朝廷現在的能力,已經能夠控制最基層的鄉里,要解決的問題只有一點:怎麼防止縣一級官吏懶政以及與當地大戶勾連。

經過數天的討論,寧強認爲可行,直接在都堂議事的時候提出此事。

可惜宋杞言強烈反對,王彥川等有對此頗有疑慮,只能被迫擱置。

即便如此,寧強也沒有放棄,他讓有司整理出一份評估方案,緊接着拿着這份方案去找陳佑。

獲得陳佑支持後,他又找了魏仁浦、胡承約。

最終,獲准重開試點。

這一次,寧強直接抽了嶺南、蜀地的幾個州來做試點。

公文通過驛傳體系發出後,寧強開始規劃本年度巡察農事的路線圖。

他準備沿河東去,然後北上,轉向西,南下到蜀中試點州郡查看結果,朝東南去,到嶺南試點查看結果。

中間留出的時間,讓各州郡按照規定的規程自行發展。

從寧強調任到離京,陳佑一直沒有提出新的治安卿人選,這一個掌握京城警員的職位頓時成了各方爭奪的對象。

衛尉卿公冶通終於得到趙普的認可,只是衛尉一職,實在是屬於那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類型。

於是,趙普給他的第一個謀劃就是調任治安卿。

趙普剛剛接任樞密副使,再加上治安寺官員必須由天子任命,趙普名義上不太好插手治安卿人選。

但妙就妙在,趙普想要推的人是公冶通!

正如他之前對趙安易所說:如果沒有天子關注,區區一個竇少華保不住得罪了全部宰相的公冶通。

如今已過去四年,宰相換了幾個,天子也有了抓住權力的想法,公冶通的路就寬了。

得到趙普指點的公冶通,首先上書彈劾盧孟達。

這一步很重要。

趙普通過收集到的信息判斷,天子極有可能已經反感盧家,只是礙於太后,不能對盧家出手。

不動手也沒關係,這只是想讓天子想起來,衛尉寺這邊還有一個當年想要爲天子爭權的忠心老臣在。

而且彈劾外戚,政事堂必定會把奏章送到天子面前。

果然,彈章從宰相那邊過了一道手之後抵達天子桌上,之後又回到公冶通手上。

天子斥責了公冶通的說辭,但其後又勉勵他多爲國家爲天子盡力立功。

之後,公冶通直接求見天子。

不是自薦,而是說一說他在衛尉所作所爲,之後點一句寧強擔任治安卿的時候從衛尉寺支了大量器械,至今仍未歸還。

十一月底,禮部、宗正、太常給出皇后的備選名單,盧孟達女兒正在其中。

得知此事,趙普面見天子,言語間不離“禁軍兵馬不出,則警員乃是鎮海之石”,談及治安卿的人選,他沒有直接說公冶通的名字,只是一再強調要“忠心,且經過考驗”。

毫無疑問,趙德昭第一個想到的是這段時間讓他印象頗爲深刻的公冶通!

於是,趙德昭在兩府沒有給出建議人選的情況下,給到政事堂的諭令是:任命公冶通爲治安卿。

陳佑一時沒想明白怎麼就是公冶通。

他一面派人調查此事,一面考慮如何應對。

最終,政事堂提議治安卿的人選是公冶通。

但陳佑還加了他自己的安排在裡面:當了六七年治安少卿的趙成棟被調走,負責警務的少卿蕭政安轉爲負責庶務,蘇枕爲權守治安少卿,負責警務。

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
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