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

“我沒那麼傻。”

說笑兩句,對着奇形怪狀的花燈點評幾句,眼見着盧雲華不提禁令的事,陳佑仔細想了想,還是主動開口了:“修改官員經商律令的事情……”

“今天先不談政事了,好麼?”

盧雲華將目光從眼前的燈樹上收回,扭頭看着陳佑,打斷了他的話。

陳佑愣了一下,他迴應着盧雲華的目光,輕聲答道:“好。”

上元節一過,首先是官家敕命宰相宋敏貞知樞密院事,之後焦繼勳和李繼勳並以本官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

隨後,中書頒行《審官符》,設立審官院,吏部尚書、參知政事趙普兼判審官院,主持審定京官官制。

按照規矩,設立新的機構、官職,都得皇帝發敕,不過兩府逾矩也不是這一回了,而且還有“審官院爲臨時差遣,官制定下便會裁撤”作爲藉口。太后沒意見、官家不反對,事情就這麼辦了下來。

樞密院六司是新設立的,人員職事清楚明晰,本次審定官制先從樞密院開始。

首先是樞密都承旨沒了,使、副使、同知往下直接就是六司司正,對標尚書六部,但品級定爲從三品。

司正下面是丞,相當於六部侍郎;再往下是諸案主事,幹得是六部郎中的活,但品級上和員外郎對等;然後是主簿,最低爲錄事。

以上這些,都是流內官,至於流外官,太過複雜,元可望等人還沒來得及整理。

審官院發出樞密院某司員額職事詳定表單,通報給該司及少府監;該司將名冊交給審官院,轉至吏部書寫告身等;少府根據員額職事鑄造官印和符契等物,送往吏部;吏部把新的官印、告身、符契交給該司,同時收回舊的官印等物銷燬。

這一套流程走完,大約需要兩到三天時間。

照理說六品以上職事都需要官家下敕,不過現在只不過是換一個名稱罷了,直接就宋敏貞和陳佑簽署命令,轉都堂下發吏部。

等樞密六司梳理完,就沒陳佑什麼事了,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去書院講課。

當初講課的時候他還喜歡留題目讓聽課的學生寫,現在早就把這個愛好拋棄了。

主要原因是現在聽課寫作業想給他留下印象的人太多,留一次作業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批改,不值當。

這天陳佑講完課沒有在書院多留,直接坐着馬車返回洛陽城。

穿過一片荒地,道路兩旁出現了在田野裡忙碌的農夫。

看過去一片茫茫,叫人心生渺小之感。

周山書院旁邊已經慢慢有了一個小村落,但書院到洛陽城之間的這段路程還是太悽清了些。

要想熱鬧也容易,修一條官道經過這裡,然後再在離城半天路程的地方建一個驛館,就能變得熱鬧起來。

不過現有的官道都好些年沒整修過了,有些閒錢大多拿去疏浚河道。

去年秋天,汴河、五丈河、蔡河等水運之路沿途各州相繼上報治下河道需要疏浚。兩府考慮到今年可能要對定難軍用兵,當時稅賦還沒收齊,還不知道能有多少結餘,就暫且壓了下來。

一月底,戶部、太府寺、稅務監合計之後,認爲疏浚河流沒什麼問題。

兩府討論了好幾次,終於下定決心疏通河道。

於是在二月初二令丹、鄜、延、坊、同等州發丁夫疏浚洛河、清河,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河。

修汴河是爲了南方糧草能順利從水路運輸,修洛河、清河是爲了方便之後對定難軍的戰爭——以疏浚河道的名義徵發民夫,等戰爭打起來需要轉運糧草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上。

至於五丈河、蔡河之類的,先等等吧,國家統一更重要。

對兩府來說,這次征討定難軍尤爲重要,如果能取得大勝,都不需要徹底平定定難軍,兩府就能向改變文官官制一樣改變武官官制。

其實不打這一仗也能改,但之後幾年兩府的最好選擇是消極避戰,免得出了敗仗導致兩府權威盡失。

考慮來考慮去,五位宰相商討良久,王樸又多次去信詢問巴寧泰,還是決定按照既定計劃,趁着徵嶺南大勝而歸的餘威征討定難軍。

一路上想着有的沒的,馬車就這麼軲轆軲轆地進了洛陽城。

不等他朝家裡去,一個牽着馬一路小跑的中年漢子攔住了隊伍。

這人穿着的是宰相親隨統一服飾,馬車前方護衛只是攔住這人詢問,倒沒太過警惕。

那人鬆開繮繩,在護衛的注視下來到馬車旁,迅速道:“王相公請陳相公速速趕往政事堂,延州急報!”

靜了一瞬,馬車內傳出陳佑的聲音:“去皇宮。”

來人連忙牽着自己的馬在前頭帶路。

當陳佑抵達政事堂小議事廳時,其餘四人都坐在裡面了。

他一進門,書令史立刻關上門出去。

坐下之後直接開口詢問:“延州出了什麼事?”

“白于山党項部族劫掠延州。”宋敏貞一邊說着,一邊把奏報遞給陳佑。

這是今天延州剛剛送來的。

陳佑翻開奏報。

怪不得這麼急着喊他回來議事。

党項喜玉部千餘人襲擊臨羌寨,破城劫掠而去。

臨羌寨是張錫等人用新式築城法築城的三處寨子之一,也是離白于山最近的一處。

張錫首先修的是土門寨,修好後石守信專門去瞅了瞅。

憑藉多年的行伍經驗,他能看出來,這種歪歪扭扭的奇特城牆,如果守軍兵力物資充足的話,的確比以前的普通城牆易於防守。

所以這次臨羌寨被突破,着實叫石守信吃驚不已,他一邊派人前往臨羌調查,一邊緊急上書詢問該如何做。

合上奏報,陳佑開口道:“說是白于山党項部族,我是不信後面沒有李彝殷的指示。”

“應該是察覺到了危險,這次叫人試探的。”王樸直接開口,“現在問題有兩個,臨羌寨是怎麼被快速攻破的,延州要如何應對這次襲擾。”

“照石守信的說法,我傾向於臨羌寨內有內間。”陳佑首先否認了是新城牆的緣故,“至於這次襲擾,以前是怎麼應對的,這次就照老樣子來。”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