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西征!西征!

二月份以來,無數從西域而來的商人被阻玉門關不得前行一步,除此之外還每人手中被燕軍士卒塞了一份宣戰書。西域各國一國一份,沒有一國落空。

內容也全部一樣,都是正式通知各國,燕國已經正式向西域聯盟宣戰了。在檄文中,燕國對外宣告戰爭期間將與西域各國斷絕一切貿易往來,並禁止西域人進出燕國境內,違令者殺無赦!

宣戰書沒有在西域引起多大波瀾,畢竟大多數西域國家對此早有預料,眼下不過是猜測得到了證實罷了。

其中車師後國、焉耆國、于闐國、龜茲國、烏孫國、鄯善國等西域強國早已吃了秤舵鐵了心要誓死不讓燕國重返西域,至於尉犁等其他小國根本無從選擇。除了疏勒外,其餘各國無不被六大強國控制,即便他們有心不想捲入紛爭中,也沒有辦法脫身。

二月中旬,西域聯盟在接到燕國宣戰文書後,正式宣佈與燕國斷絕關係。

至此,整個西域大地很快就瀰漫着箭拔弩張的戰前氣氛。

站在東門城樓上,鄧嶽、李柏可以俯瞰整座城池,高昌分內城、外城、宮城三重。

外城大體呈正方形,牆高四丈,周長十里餘。大部分爲夯土修築而成,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補,外圍有凸出的馬面。

每面有兩座城門,又以東西兩邊的城門最爲高大,並修有曲折的甕城。

自前漢武帝時李廣利率軍在此屯田、設立高昌壁,從此便成爲絲綢之路的東西要道。

歷經數百年風雨,高昌城已成爲一座易守難攻的雄城,是中原王朝從涼州進入西域的第一站。目前,自車師前國內附,這裡已被燕軍佔據,校尉鄧嶽親率六千步騎駐守此處,成爲燕國在西域的支撐點之一。

鄧嶽、李柏前段時間接到長史府、涼州都督府命令,要求他們在西征主力抵達前,務必協助車師前王堅守高昌。

殘陽西下,李柏突然指着北邊擔心道:“伯山,聽說高車部落可汗阿伏至羅也加入了西域聯盟,這對高昌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原本高昌西北就有強國車師前國虎視眈眈,眼下東北邊又添一強敵,萬一對方趁我大軍主力未至,集中兵力先犯高昌,我等可就危險了。”

鄧嶽同樣憂心忡忡,眼下高昌城內只有六千駐軍,即便加上車師前國,總兵力也纔不到八千人。而敵人車師後國加上高車部落足足有近十萬兵力,若是再加上西邊的焉耆國,敵人足足能抽調十萬大軍進犯高昌。

“不過,李主簿也不用太擔心,北邊有天山餘脈火焰山爲天險,無論是車師後國,還是高車部落,若想進犯高昌,就必須先越過火焰山天險。”

火焰山是一條蜿蜓起伏百多公里地紅色山峰,它的山體雄渾曲折,山上更是寸草不生、岩石裸露且常受風化沙層覆蓋。一到盛夏的時候,在灼熱陽光照射下,紅色山岩熱浪滾滾絳紅色煙雲蒸騰繚繞、熱氣流不斷上升。

火焰山橫立在高昌城北邊,是高昌城的天然屏障。

李柏看着在殘陽下如血豔紅的火焰山,不由問道:“伯山,你猜大王眼下到了哪裡?”

鄧嶽想了一會兒回答:“宣戰文書是二月份傳至西域的,距今已過去了大半月,大軍主力最快也頂多走到了姑臧,至少還得月餘時間纔有望抵達西域。”

“也就是說,我們至少要堅守一個月之久!”

……

與鄧嶽猜測的情況差不多,西征大軍的確快要抵達姑臧。

剛剛過年,在元月下旬,燕王衛朔親率步騎聯軍共十一萬人以及三千侍衛軍,督陽鶩、冉瞻、陳安、索苞、荀灌娘、姚蘭、姚益生等將,離開洛陽,浩浩蕩蕩絕塵西去。

歷時近一個月時間,大軍主力才進入涼州地界。爲了保障大軍後勤補給,樞密院聯勤部尚書韓壽親自坐鎮姑臧,在涼州刺史高詡配合下,抽調十多萬匹騾馬以及數千輛四輪馬車沿着姑臧至洛陽的水泥直道,不斷來往運輸物資。

隨行衆將當中除了陽鶩、陳安曾是跟隨過燕王南征北戰的老人外,其餘諸如荀灌娘、冉瞻、索苞等將領,都是頭一次與燕王一同行動,而這幾個人也是被衛朔關注的新人。

不少年輕將領看到威風凜凜的燕王,除了心情十分激動外,難免會有比試的心思。

西征一開始,索苞、荀灌娘、姚蘭、姚益生、冉瞻等五個年輕校尉,不無躍躍欲試準備在西征中大展手腳。他們之間互相較勁,暗中憋了一口氣看誰因戰功晉升至將軍軍銜。

朔州都督陽鶩騎在馬上,跟在衛朔身邊,轉過頭來問道:“大王,這次西征我們是以掠奪爲主還是以佔領爲主?”

“燕國花費如此大代價,自然不會只是掠奪一番。此次西征旨在佔領蔥嶺以東,在西域土地上設郡縣治之。臨來之前,內閣早已在地圖上以天山爲界,將西域分成兩個州。日後這片土地就是燕國繼續向西擴張的基地。”

“繼續向西?再往西可不容易啊,大宛、康居還好說,兩國早已沒落,根本擋不住我強大的燕軍,唯有波斯可慮。”

陽鶩作爲武備學堂出身,對周邊各勢力耳熟能詳,知道越過蔥嶺還有無數國家。而且有的國家並不比燕國弱多少,就拿波斯而言,其立國已達百年之久,擁有人口三千萬,國力更是蒸蒸日上。

“波斯的確不可小覷,不過我們手中還有一張王牌,或許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衛朔所說的王牌就是逃亡而來波斯王子,這些年波斯王子一直沒有忘記復國,不斷請求燕國出兵。今年當燕國大舉西征的消息傳出,波斯王子也曾要求與燕軍一道西征,但後來被衛朔反覆勸說後才作罷。

“先不說波斯了,這還都是沒影兒的事,眼下最關鍵的事是儘快擊敗西域聯軍,佔領天山南北廣大區域。而且由於西域各國信奉佛教,當闡教進駐後,難免不會引發動亂,甚至有可能爆發宗教戰爭。”

“宗教戰爭?何爲宗教戰爭?”陽鶩滿臉不解道。

“燕國若想完全消化掉西域,只有把闡教推廣到西域,讓西域人接受燕國的思想,西域人才會接受、認同燕國。隨着時間推移,西域人會慢慢變成我們華夏人,到那時西域再也不可能脫離華夏自立。”

“然而佛教在西域傳承了數百年,怎麼可能會甘心讓出統治地位?他們一定會激烈反抗,到時兩大宗教爲了爭奪西域主導權,很有可能爆發一場戰爭,即爲宗教戰爭。”

“哼!佛教有實力與我闡教對抗嗎?”陽鶩有點兒懷疑道。

“你可不要小瞧佛教在西域的影響力,各國國主都不得不給佛教高僧幾分薄面。如今這聲勢浩大的西域聯盟,背後就有佛教在推動,不然你以爲心懷鬼胎的西域各國,怎麼可能那麼容易聯合在一起?”

衛朔掌握的資源比陽鶩多,知道更多內幕。據軍情署、密諜司調查,從燕國表露出有意西征開始,西域佛教爲了應對即將入侵的闡教,早早開始謀劃聯合對抗。

經過一個月長途跋涉,直到二月下旬,衛朔與西征大軍終於順利抵達姑臧。

涼州都督劉遐、刺史高詡、聯勤部尚書韓壽、校尉周撫等涼州文武上下數十人出城四十里迎接燕王一行。。

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116章 兵圍西安平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533章 江左風起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156章 選拔陌刀手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460章 謝艾首秀第669章 東晉內訌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70章 均田令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519章 走西口第660章 前哨戰第458章 北伐誓師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140章 一計退三敵第66章 倉皇而逃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187章 祖約野心初膨脹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1章 天顯異象第89章 喜相聚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189章 公私分開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335章 自取滅亡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147章 石勒奪冀州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196章 衆人皆失算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462章 第二次河南之戰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403章 愍帝之死
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116章 兵圍西安平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533章 江左風起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156章 選拔陌刀手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460章 謝艾首秀第669章 東晉內訌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70章 均田令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519章 走西口第660章 前哨戰第458章 北伐誓師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140章 一計退三敵第66章 倉皇而逃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187章 祖約野心初膨脹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1章 天顯異象第89章 喜相聚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189章 公私分開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335章 自取滅亡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147章 石勒奪冀州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196章 衆人皆失算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462章 第二次河南之戰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403章 愍帝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