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

翌日,薊城內,校場上一片肅殺之氣,站滿了被俘的世家子弟和糧店的管事們,三千精騎立在一旁虎視眈眈,將一些膽小的世家子弟嚇得兩股戰戰、汗如漿下。

昨日一夜風暴過後,除了劉家、寇家以及部分站到衛朔一邊的世家外,其餘二十餘戶世家,所有成年男丁共計五百餘人,全都被抓了起來。

經過查抄世家大族的糧庫,衛朔終於籌措到了足夠的糧食,第二天一早薊城內的糧價就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校場上,衛朔帶着魯昌、劉翰、韓壽、劉遐、能臣、段文鴦等人站在觀禮臺上,注視着臺下黑壓壓的人羣。

劉翰心情忐忑地看了一眼面色沉的衛朔,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難得今天真要大開殺戒不成?

瞅了瞅臺下樣子有些悽慘的世家子弟,劉翰忍不住感到一絲兔死狐悲之情,只見他咬咬牙上前一步跪倒在衛朔面前,帶着幾分悲聲勸道:

“主公,屬下知道下面的人犯了死罪,不該替他們求情,可上天畢竟有好生之德,一下子屠戮數百人,恐有傷主公仁慈之名。臣請主公大發慈心,饒他們一條性命吧!”

“唉,武子先生,不是衛某心狠歹毒,實在是你們世家太不知收斂,難道真以爲這天下沒人治得了爾等世家?你說我給過爾等機會沒?可是你們依舊不識好歹,既然爾等不見棺材不掉淚,那我只好滿足你們的願望。”

“大人,饒命啊,我等知錯啦!”

“在下願意將田產、部曲、錢財統統獻給大人,請大人饒在下一命!”

“劉大人,請你幫我們說句話呀!”

“饒命啊。衛大人!”

隨着以劉翰爲代表的世家官員站出來爲犯事的世家子弟求情,校場上立即響起一片告饒聲。聽着耳邊傳來的一陣陣服軟的聲音,衛朔嘴角一哂,根本不爲所動。

倒不是衛朔鐵石心腸非得拿眼前的世家祭旗立威,實在是他太清楚世家們的德行了。魏晉時期的世家早就被皇帝給慣出毛病來了,就魏晉時期世家們各種作死的行爲。換到明朝武帝時期,估計能被朱元璋砍掉腦袋後還得剖棺戮屍。

“既然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並且願意獻出田產以作補償,主公就不能從輕處置嗎?”

劉翰的出身註定了他不能眼睜睜看着這五百世家子弟被衛朔砍頭,不然衛朔會在史書上落個暴虐之名,他劉翰也逃不過一個佞臣的評價。見自己無法說動衛朔該主意,劉翰就把希望寄託在韓壽、魯昌身上。

“韓大人、魯大人你們二位也幫忙給說句話呀?今日要是這數百人頭要是落地了,明日主公暴虐之名就會傳遍天下!身爲主公臣屬,難道二位願意主公揹負這樣的罵名嗎?”

不得不說劉翰這句話算是說到了韓、魯二人心坎兒上。韓、魯二位都是寒門出身,自然對那些世家大族沒有好感。如果劉翰只一味地替世家求情,韓魯二人絕對不會出手相助。

可這兩位都是衛朔的心腹,一向對衛朔忠心耿耿,只要是涉及到衛朔的事情,他們兩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果然,劉翰的話剛一說完,兩人本來還古井不波臉孔。一下子變得豐富起來。

只見魯昌想了一會兒站出來道:“主公,昌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衛朔深知魯昌心思敏捷。他既打算開口,想必是想到了好的說辭。本來衛朔是不打算輕易饒了眼前的人,可又不能不給魯昌面子,故帶着幾分不耐道:“魯主事,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不過我勸你還是不要白費口舌了。眼前的人既有膽子挑釁某,就得承擔由此而引發的後果。”

魯昌並未在意衛朔的警告,只面無表情的繼續說道:“主公,屬下並不是要爲眼前的開罪,而是想提醒主公。您違律了!”

“嗯?!”

“額?!”

不得不說現場包括衛朔在內沒一個人跟得上魯昌的思路,劉翰目瞪口呆完全不知道魯昌在講什麼。

衛朔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他眉頭一皺問道:“魯大人你什麼意思?”

“主公,您違律了!”魯昌再次強調了一遍,他非常嚴肅的看着衛朔道:“主公,您治理遼東崇尚依律法治國,做事總是依律而行,如此纔可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讓遼東大興。可是您這一次在懲治犯法的世家大族的時候,卻違背了自己制定的法律。”

“此次世家大族所犯之法,不過是以惡意手段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最多不過是罰款外加做幾年勞役罷了。可主公卻依自己喜好行事,強行以嚴刑峻法治民,如何不是違律了呢?”

聽了魯昌的一席話,在場無論是劉翰又或者即將被定罪的世家大族們,無不從心底涌起一股生的渴望。尤其是劉翰更是眼前一亮,以他對衛朔的瞭解,這事十有八九有了轉機。別看劉翰與衛朔接觸的時間不長,可他深知衛朔對規則的認同和維護。

“主公,魯大人說得非常有道理啊,您的確是違律了。”

衛朔白了一眼打蛇隨棍上的劉翰,再瞅瞅一臉嚴肅的魯昌,他就知道今日怕是無法按原計劃執行了。本來他已做好了犧牲幾千人的打算,可現在看來怕是不用了。這對衛朔來說,並不完全算是一件壞事。

其實衛朔非常清楚,只要眼前這數百世家子弟的人頭落地,用不了多久幽州各地就會遍地烽煙四起,再想想石勒如今的困境,怕是衛朔未必會好多少。只是他已被薊城世家逼到了死角上,如果屈服而不反擊,將來指不定世家的貪心會膨脹到哪種地步。

好在魯昌的急智讓衛朔放下了屠刀,只要人頭不落地,衛朔與幽州世家之間就不會走向全面對立,以後再由劉家、寇家等世家從中說和,他與世家之間還有和好的可能。

“主公,請您刀下留人!正如魯大人說得那樣,眼前的人的確罪不至死,無論是罪沒家產又或者罰作勞役,都是他們應得之罪,可真要砍了他們腦袋,不說有傷主公的仁慈之名,又與主公堅持的依法治國的理念相違背。如此吃力不討好之事,您又何必執意要做呢?”

“主公……”

“衛大人饒命啊!”

終於在衆人的苦苦哀求下,衛朔終於點點頭同意了魯昌、劉翰等人的求情,不得不說魯昌這一手做得漂亮,今後這十幾家幽州世家雖不至於唯其馬首是瞻,起碼這救命之情得承。

不過,十幾家幽州世家子弟雖然逃得性命,可也爲此付出了巨大代價。不但被罰沒大量錢財,還交出了大半的土地、田產用以安置流民。最後,他們還得依法被流放至遼東,罰作勞役五年。

即便如此,在場數百號人得知最後的判決後,無不喜極而泣,高呼衛朔仁慈。與丟失性命相比,放棄部分家產和流放酷寒遼東之地,對世家大族來說不算什麼。只要過了這道坎兒,他們有信心讓家族再次崛起。

再說如今的遼東早就不是以前的不毛之地,經過衛朔的治理,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幽州還要好,流放遼東並不是一件要人命的大事。顯然那些世家大族也知道箇中內情,故聽到衛朔將他們流放到遼東,不由得都長出了一口氣。

處理完薊城世家後,燕國、上谷兩地再也沒人敢阻撓衛朔推行均田令和釋奴令,不到數天的功夫,兩郡共有近三十萬百姓成爲衛朔治下的自耕民。(。)

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640章 宋褘立功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385章 嘿!羅馬!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53章 租賃朱涯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59章 將離彭城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50章 高車與嚈噠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262章 勢不可擋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56章 留縣大捷!第22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401章 司馬保稱帝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56章 留縣大捷!第299章 崩潰的前兆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186章 終議親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72章 鴻門宴第100章 引來烏丸人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58章 內憂外患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506章 姑臧之亂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90章 初見蘇峻第475章 國葬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353章 租賃朱涯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615章 秋闈將至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383章 秦州聯盟第383章 秦州聯盟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563章 漢軍倒戈!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
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640章 宋褘立功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385章 嘿!羅馬!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53章 租賃朱涯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59章 將離彭城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50章 高車與嚈噠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262章 勢不可擋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56章 留縣大捷!第22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401章 司馬保稱帝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56章 留縣大捷!第299章 崩潰的前兆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186章 終議親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72章 鴻門宴第100章 引來烏丸人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58章 內憂外患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506章 姑臧之亂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90章 初見蘇峻第475章 國葬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353章 租賃朱涯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615章 秋闈將至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383章 秦州聯盟第383章 秦州聯盟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563章 漢軍倒戈!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