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西風清揚投月票。
今天的早朝,劉詢猶如武帝附體,很是嚴厲了一回,所議的事,都由他一言而決,有幾個三朝老臣看着端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恍惚覺得武帝又回來了,不由更加誠惶誠恐。
終於散朝了!當劉詢宣佈今天的早朝到此爲止時,朝臣們都鬆了口氣,自制力差的,立即把繃得緊緊的肩膀塌下。
劉詢道:“程卿隨朕到宣室殿。”
程墨趕緊應道:“諾”。不管心裡怎麼想,這個時候必須和劉詢把戲演好,兩人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羣臣躬身高喊:“恭送陛下。”
不知是劉詢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還是事實如此,他覺得臣子們的語氣恭敬了很多,平時說這話多是敷衍,現在纔有那麼一點發自內心的意思。
張勉卻明顯感到氣氛明快很多,劉詢沒走之前,殿中的空氣如有實質般壓在他的心頭,讓他呼吸困難,而隨着劉詢走向殿門口,這股壓得他喘不過氣的凝重氣氛也消失不見了。
沒想到這個來自民間的少年有如此強勢的一面,看來,他是寧願死,也不會當傀儡了。張勉神思不屬。
程墨跟在皇帝儀仗之後,去了宣室殿。
宣室殿窗戶大開,紗幔捲起、屏風移開了,穿堂風習習,頓時讓一身官袍,又累贅又沉重的程墨覺得涼爽不少。
“參見陛下。”程墨行禮。
劉詢剛在椅上坐下,笑容滿面地道:“大哥來了,快坐。”待程墨謝坐畢,在椅上坐下,又道:“朕今天表現如何?”
他像一個展示演技的新人,極盼得到信任的人肯定。程墨朝他豎了豎大拇指,道:“陛下做得非常好,一下子把心懷異志的人鎮住了。”
從來上位者只有恩威度施,剛柔並濟,才能讓手下臣服,爲君者也不例外。劉詢生性平和,又自小沒有父親教導,跟放羊似的,長到這麼大,沒有長歪就不錯了,你讓他能有多強硬的手腕清除異已?朝臣們倒像撿輕柿子捏似的,沒把他當回事。
以前,程墨曾委婉勸過他,但他擔心讓霍光反感,不敢有所動作。現在壯起膽子想動手了,還得遮遮掩掩,要不,程墨何必成立什麼考功司?只要劉詢願意揮起屠刀,哪怕殺一儆百,程墨自會爲他謀劃。
程墨也曾利用零碎時間看些史書,朱重八成爲明太祖後,殺得血流成河,一殺幾萬人,什麼空印案、藍玉案,程墨都曾看過記載,信手拈來,借鑑一下,有什麼難的?
可是劉詢不肯,聽說要殺人,小臉煞白,猶豫半天,道:“只要他們肯掛冠離去,倒不用殺他們。”
有官當,誰會辭官,兩袖清風回家種田?自程墨出仕以來,只看到用利益交換求取舉薦信的,還從來沒見過有官不當的。這樣的人有沒有?有,但是鳳毛麟角,皇帝徵僻辭而不至的,翻開史書,數一數便知道有幾人了。
要不然,爲什麼改舉察制和徵僻製爲科舉制,世家們反應那麼強烈?官職就那麼多,哪怕分極少一部分給寒門子弟,世家們也不願意啊,一切都爲了這把椅子。
程墨沒辦法,只好成立考功司,事先講明遊戲規則,以便讓那些跟劉詢不是一條心的人離開。劉詢做到這一步,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可惜朝臣們並不能理解他的一番苦心。
吳瑭是劉詢繼位以來第一個下大獄的臣子,還是位居九卿之一的重臣。今天早朝發生的事,足以給那些輕視劉詢,自以爲跟隨過霍光,肆無忌憚的朝臣們敲響警鐘了。
劉詢顯然對自己的表現也很滿意,招呼程墨吃點心,自己拿起一塊吃,然後笑道:“讓羽林郎拿人,朕還真有些惴惴呢。”
有什麼好擔心的?難道吳瑭能拒捕不成?他一個糟老頭子,能是齊康和何諭兩個年輕力壯,日日勤練武功的青年的敵手?要是這樣,還要羽林衛做什麼?程墨不解地看他。
劉詢有些難爲情地解釋:“朕不知羽林郎會不會聽令。”
他當時確實是這麼想的,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程墨立即離座請罪:“臣罪該萬死,臣不能護衛陛下週全,請辭去衛尉一職。”
羽林衛是皇帝親軍,唯皇帝之命是從,可現在皇帝居然說擔心羽林衛不奉命,豈不是說他這個衛尉有異心?
劉詢趕緊擺手,道:“朕不是這個意思,大哥快快起來。朕……只是從來沒有命令過他們,不知他們可肯聽令。朕知道他們一向忠心,是朕……”
他難以啓齒了。並不是他不相信程墨,不相信羽林衛,而是他很自卑,這種自卑來自於他的經歷,他還在襁褓之中,祖父便被逼自殺,全家入獄,他一直在民間長大,受過很多苦,甚至曾有些吃百家飯、飢一頓飽一頓的時候。
不敢殺不服他的臣子,也是源自於這種自卑,只是他自己沒有意識到,程墨也沒有想到,以爲他生性仁厚而已。
程墨看着他,一臉茫然,道:“陛下是因爲什麼呢?”
劉詢期期艾艾道:“朕是不是應該讓大哥拿人?”
原來他以爲必須讓自己下令,程墨笑了,道:“陛下才是羽林衛這支勁旅的主人,陛下直接下令即可,完全無須經過臣。”
皇帝有皇帝的尊嚴,哪怕兩人再要好,劉詢也不願剖析自己的內心。他不想再提這個話題了。
“明天一早陶雲山便要出京了,賑災的糧食可得今天備妥。”他道,再次示意程墨坐。
程墨謝了坐,在椅上坐了,道:“吳司農向臣保證,一定按數量籌措,明天一早裝車,隨陶雲山起程。”
“他明天見駕,朕還有幾句話囑託他。”劉詢嘆道:“自朕登基,第一次發生水災,可大意不得。”
臣子離京,必須陛辭,就是要走之前,向皇帝說一聲兒,皇帝有話要問、要見他,自會宣他上殿,要是沒什麼話說,不見他,他自出京便是。
看他真情流露,心繫百姓,程墨道:“陛下,可要發動京中士紳捐衣捐糧,隨後派人送去?”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