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

若是宇文憲因此而親自來洛陽,好像對於楊堅來說得不償失。

相比於楊堅,李藎忱這邊自然需要考慮的就沒有這麼多了,他們只是單純的想要在洛陽戰局上插一腳,這水被攪得越來越渾,對於他們來說自然就越有好處。

而若是能夠直接憑藉李藎忱手中的尉遲家家眷勸降尉遲迥,那自然就更好了,這童謠完全可以看作是李藎忱的一種手段罷了。

顯然李藎忱的嫌疑更大。

尉遲順皺眉說道:“可是一直這樣下去也不行,清者自清固然不假,不過沒有戰事,我們也很難證明自己。”

想要證明這不過是胡說八道,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一場勝利來洗雪,且不說戰勝迎面的對手困不困難,現在想要起戰端恐怕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楊堅和宇文憲的大軍也是剛剛撤回來,雙方都在舔舐傷口、休養生息,等待來春的大戰。

尉遲迥若是在這個時候擅起戰端,恐怕前來彈劾他的人會比之前還要多,而且宇文憲也肯定不會同意。

一首歌謠,竟然硬生生的把尉遲迥逼迫到了兩難的地步。

“李藎忱······”尉遲迥沉聲說道,“難怪今天上午那個許善心向老夫辭行的時候,行色匆匆!”

李惠和尉遲順怔了一下,許善心已經跑了?

“如此說來南蠻的嫌疑更大了。”李惠緩緩說道,“大將軍是不是要派人把他們攔下?”

“怎麼攔?”尉遲迥無奈的一擺手,“他們有齊王殿下的命令,老夫如何能攔,更何況老夫以什麼名義去攔,本來就已經很讓人猜忌了,若是再把南蠻的使者追回來,那別人又該如何看老夫?”

李惠急忙拱手:“是屬下有失考慮。”

“兩難啊。”尉遲迥嘆息一聲。

自己怎麼就成了夾縫之中的老鼠了呢?

而尉遲順看着自己的爹爹,若有所思。

————————-

“參見陛下!”

有人心情差,自然就有人心情好。

和尉遲熾繁溫存之後的李藎忱神清氣爽,臉上還掛着笑容。

陛下心情好,顧野王和蕭摩訶等人的心情也不差。

剛剛結束的西北之戰看上去只是發生在西北一角的戰鬥,但是對於整個大漢上下都是受益無窮的。

對於一個農耕王朝,冬天一般都是農閒的時候,往往意味着大量勞動力的流失。通過西北之戰的帶動,整個大漢的勞動力都因此而動了起來,新的工坊不斷搭建、新的糧倉開始挖掘,從塞北到江南,整個大漢因爲這一次的戰爭而忙得熱火朝天。

這是在支援西北,也是在大漢國力調動的演練,至於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爲了之後的北伐之戰做準備的。事實證明在舉國動員之下,哪怕是在風雪交加的冬季,大漢也是可以爆發出來很強的凝聚力的,當然這也歸結於李藎忱重新組建的行政結構以及民族政策。

更爲年輕的政府班底、更加合理的行政區劃,顯然讓一切都變的流暢和順利,一些文件和命令的審批不再需要經過層層批閱,物資的調動也在御史臺的監督下暢通無阻,不會再和南陳時候那樣由於各個王府和各個都督之間的各自爲政而需要經過層層盤剝尚且慢吞吞。

至於那些巴人、南中各部、嶺南各部,更是在這一次的舉國動員之中發揮了很強的力量,尤其是已經下山定居時間比較長的巴人,成爲這一次把巴蜀的糧食向西北轉運的主力,行駛在蜿蜒蜀道之上的車隊多數都是巴人丁壯組成的,甚至這些丁壯都是自發前去漢中參軍的,所以護送糧食和器械只不過是讓他們多了一項順手的任務,官府只需要負責他們的伙食。

而這些丁壯到了漢中之後就會編成軍隊,以應對當時西北有可能出現的大潰局。當然最終西北的軍隊沒有讓這些袍澤有機會上戰場,官府現在正在統一組織返鄉,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這些丁壯也都經過了準軍事化和初步的軍事化訓練,現在返鄉主要是爲了準備明年的春耕,而春耕之後隨時都可以再次成軍。

與此同時,嶺南一年三熟的糧食也是源源不斷的北運,“灕水—靈渠—湘水—大江”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整個大漢在這一場戰爭的背後凝聚爲一個整體,這纔是朝廷上下最高興看到的。

糧食的運輸、人口的流動,無疑最能夠刺激經濟的發展。

“諸位愛卿,今日雖然不是大朝會,但是在座的也都是我大漢的國之棟樑。”李藎忱的目光在臣子們身上掃過,小小的御書房之中,朝廷尚書以上的官員濟濟一堂,“能夠通過諸位掌控天下,朕之幸也!”

“臣等愧不敢當!”

“閒話少說,切入正題,”李藎忱一揮手,徑直走到那輿圖前,“現在這天下尚且不全在朕五指之間,諸位卿家以爲,明年我大漢應當如何,何事應當優先?”

顧野王當即站出來:“啓稟陛下,臣以爲休養生息依然是重中之重,這一次西北之戰固然說明我大漢可以在短時間內動員起來足夠的兵馬和糧草,但是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我們的糧食儲備並沒有那麼多,以至於甚至不得不從嶺南和南中等更遙遠的地方調集,我們的人口依然無法和北方比肩,和北方動輒有十萬大軍相比,我們舉國之力恐怕才能在一個方向上湊出十萬大軍。”

蕭摩訶也說道:“既然宰輔說到軍事,臣想附加一句,根據太尉府的推演,想要完全對楊堅形成優勢,需要至少三十萬兵馬,想要對宇文憲形成壓制,人數更要比這個多。而現在我們在西北、漢中、襄陽和淮南等方向加起來的兵馬總共就只有這麼多,而且如果我們全力征伐其中之一,就意味着要把側翼暴露給另外一個,因此臣以爲至少現在北伐不是時候,當務之急還是想辦法彌補在兵力上的缺口。”

這兩個文武官員之首站出來就把直接北伐的路堵上了,不過這倒是也在李藎忱的預料之中,這一次西北之戰同樣也暴露出來大漢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太少的短板。

可是人口的劣勢怎麼才能在短時間內彌補,恰恰又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畢竟要鼓勵南方的生育,還得維持百姓的生活水平。

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二零八四章 巡撫之信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試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七百章 還不冷血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與人才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一四八四章 驅狼吞虎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一四四六章 不試試怎麼知道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動,爾倒是先來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從未改變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五百六十二章 龜縮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三百三十七章 歲歲不得清平久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
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二零八四章 巡撫之信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試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七百章 還不冷血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與人才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一四八四章 驅狼吞虎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一四四六章 不試試怎麼知道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動,爾倒是先來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從未改變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五百六十二章 龜縮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三百三十七章 歲歲不得清平久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