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

李藎忱的話裡明顯帶着不滿,讓鮑興心裡打了一個哆嗦,尤其是陛下旁邊原本應該站着的尉遲貞也不見蹤影,說明陛下是要打算興師問罪啊。

不然的話李藎忱要是發脾氣,以尉遲貞的性子肯定不會眼睜睜的看着。不過他也只能硬着頭皮說:“啓稟陛下,臣原應送奏章前來,蓋因遇到故人,因此耽擱。”

“現在不但連奏章都不來整理了,還打算爲故人求情?”李藎忱哂笑一聲。

鮑興一時訥訥。

“你先退到一邊,公事私事分不清楚,何事要緊,何事不要緊,最好心裡有點數。”李藎忱淡淡說道,聲音很平靜,但是鮑興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陛下話裡的冷意,整個營帳似乎都變得冷了起來。

李藎忱之所以看中鮑興,讓鮑興來擔當新一任的秘書監,一部分原因自然是因爲鮑興出身鮑氏,在整理文書之類上自然有長處,還有一部分原因自然是鮑氏並不是什麼豪門望族,不用擔心世家之間的糾紛會牽扯到李藎忱的身邊。

然而李藎忱也沒有想到,鮑興能夠秉公對待河東世家、豫州世家,最終在對上冀州世家的時候還是出了問題。

既然崔世濟能夠勸動鮑興,讓鮑興爲自己引見,那就說明崔世濟的手中肯定還是有李藎忱應該會動心的籌碼的,不然的話他完全沒有必要自取其辱。

李藎忱這一次固然可以給鮑興和清河崔氏一個機會,但是他也要給鮑興一個警告,並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夠通過秘書監獲得覲見陛下之道,這樣的話,朝廷負責對外事宜的通事館,負責對內人才選拔的吏部,難道都是吃乾飯的不成?而且朝廷費盡心血組建起來的科舉制度,難道就真的只是爲了給寒門子弟一個上進的渠道,而世家子弟照樣可以通過人脈不斷地向上爬而不受到這些考試的限制麼?

鮑興也是聰明人,當下裡拱手低頭,退到一邊。

這種事,再一再二不再三。不過他甚至就連再二都不打算。

要不是因爲清河崔氏當年對在北方落魄的鮑氏都有提攜,哪怕這種提攜實際上就是世家豢養爲他們鼓吹的文人墨客這樣的提攜,對於沒有了鮑照這個主心骨的鮑氏來說,那也是救命之恩,因此崔世濟如此低聲下氣的求上門來了,鮑興就已經做好了拼的自己的仕途不要,也得引崔世濟入見陛下。

不管之後陛下應該如何處置自己,鮑興甚至都不想管了。

李藎忱的目光落在崔世濟的身上:“清河崔氏,雖是冀州豪門,但是大漢之內,以書院培育人才,以科舉選拔人才,已無上品豪門,下品寒門之分,爾等但能好生治學、好生進學,照樣可爲大漢棟樑,書院也好,朝廷也罷,絕不會因爲曾經世家豪門的身份而有所阻攔,今日前來求見於朕,又是爲何?”

崔世濟的手輕輕顫抖一下。

李藎忱似乎已經堵住了自己所有的路。

不過從個人角度來看,崔世濟其實倒是並不認爲李藎忱這樣的安排佈置有什麼不妥。世家之間爭鬥,相互傾軋的話,自然也很正常,很多世家往往在鬥爭失敗之後甚至會被直接剷草除根。李藎忱只是讓世家放棄掉曾經的一些高位,而從頭開始,雖然同樣很難讓人接受,但是至少比丟了性命來得好。

但是從家族角度來講,崔世濟還是想要爭取一下的,不然的話自己回到家中又如何向清河崔氏以及衆多冀州世家的子弟交代?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啓稟陛下,而今陛下兵臨鄴城,大漢天威,震懾宇內,但是至少鄴城方寸之內,冀州一州之地,現尚不全是大漢所屬,晉陽、范陽等地,亦有周人餘部苟延殘喘。清河崔氏,雖說已然不是當初山東豪門之首,但是陛下亦應該清楚,冀州此地百姓,聽聞清河崔氏之名,當多拜服。”崔世濟咬牙說道。

這話說得多少有些託大不說,刻意的誇大了清河崔氏的名聲和影響力,自然就相當於在說李藎忱的不是,在說李藎忱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讓冀州百姓信服,因此說出來這話,崔世濟甚至都已經做好了掉腦袋的準備。

不過這位大漢陛下,人皆稱之聖明,所以崔世濟也只能賭一把,假如李藎忱還能夠聽自己說下去,那麼就還有一線生機。

李藎忱瞥了他一眼,手指輕輕敲打着桌案。

聲音很輕,但是在這除了低頭不語的鮑興之外已經沒有別人的大帳之中,這聲音就像是黃鐘大呂,一下一下敲打在崔世濟的心頭。

見李藎忱沒有說話,崔世濟勉強鼓起勇氣,繼續說道:“草民身爲清河崔氏一家之主,願意以崔氏全部之力攘助陛下平定冀州,以冀州民心,獻於陛下!”

“冀州民心,好大的口氣。”李藎忱冷聲說道。

崔世濟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膝行上前兩步,再度叩首:“冀州百姓,自五胡入寇、晉室南渡之後,已三百年未曾聞王化之音,未曾見華夏衣冠正朔,於華夏已多生疏,於敵寇多親近,因此大漢天威,加於其身,驚慌畏懼恐多於信服,民間有賊寇橫生都應在情理之中,然清河崔氏並博陵崔氏,爲一地之主,又有冀州大小世家聽命,攘助陛下安撫百姓,讓冀州重歸沃野,並非難事。”

“你是說你很厲害了?”李藎忱徑直說道。

冀州世家都對你俯首稱臣,那冀州皆知有清河崔氏而不知有天子,冀州還是大漢的冀州麼?

笑話!

崔世濟重重叩頭:“草民拳拳報國之心,懇請陛下明察,其中斷無自立之意,但能幫陛下穩定社稷,草民雖死猶榮!”

李藎忱緊緊盯着崔世濟。

這個傢伙所作所爲,說的是爲了大漢,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爲了儘可能的保全清河崔氏。一旦李藎忱藉助清河崔氏來穩定冀州局面,那就意味着肯定要提拔任用清河崔氏的子弟,等這些人已經進入到官場之中,自然就不可能再把他們攆出去。

尤其是這些世家子弟,結交朋友、拉幫結派的能力本來就強大,過不了幾年,很有可能他們就又成長爲大漢的心腹之患。

這是李藎忱最擔心的所在。

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十六章 不仁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機會和沒機會第二一四五章 杜齊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實的訓練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七百七十三章 會好好考慮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一八九零章 河內部署第二十章 殺機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八零三章 戰局明瞭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來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一六零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
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十六章 不仁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機會和沒機會第二一四五章 杜齊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實的訓練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七百七十三章 會好好考慮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一八九零章 河內部署第二十章 殺機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八零三章 戰局明瞭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來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一六零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